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兩會”感言
徐漢成
“兩會”閉幕在即,近些天來,我們除了看到了一部分代表向“兩會”呈獻的五彩紛呈的“提案”外,還聽到了代表們對于老百姓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發出的不同的聲音,作出的不同的見解與態度,但倍受關注的還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亮點”。如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所說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就是一大“亮點”,據說,這種提法在歷屆政府工作報告中尚為首次。
“幸福、尊嚴,公正、和諧。”不僅有其深長的政治寓意,亦有其豐富的經濟內涵.四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但主要的還是包含著兩個方面:“精神與物質”。
先說“尊嚴”,對外而言,以國家為主體對外所展示出來的“尊嚴”,就是作為國家,作為中國人,無論是在主權上,還是涉及國家的利益上,均應受到廣泛的尊重。舊中國上海租界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損害了全中國人民了“尊嚴”。現在看來,“落后就要挨打”并不全面,因為這里的“落后”僅指經濟上的落后,在毛澤東時代,中國的經濟力量相對落后于美國,但是,中國并未挨打,貌似強大的美帝國主義反而挨了中國人的打!因此,精神上的墮落比經濟上的落后更可怕,精神上的強盛比經濟上的復興更可貴,所謂“兩強相遇勇者勝”就是這個道理。對內而言,“尊嚴”就是平等的政治與經濟地位,對于每一個公民,每一個獨立的自然人,無論是政治生活還是經濟與文化生活,其地位都應是平等的,都應享受公平與公正的待遇。
近些年來,在國際上,有損中國“尊嚴”的事時有發生,如近期美國政府無視中國主權,悍然對臺軍售、悍然會見達賴喇嘛……。在國內,讓人民有失“尊嚴”的事則更是屢見不鮮,如吉林通鋼事件中的陳國軍揚言“讓通鋼工人全部滾蛋”,就是讓工人階級失去了“尊嚴”,如打工者 患上職業病后無人認賬,被逼“開胸驗肺”,這就讓打工者失去了“尊嚴”,又如東北某大學門前寫著“農民工不得入內”這就讓農民失去了“尊嚴”,再如就在這一次的“兩會”上,一位省長搶奪記者的錄音筆,這就讓記者失了“尊嚴”……。
再說“幸福、公正、和諧”。在“幸福、公正、和諧”中,核心要素是“公正”,沒有“公正”,就談不上“幸福”與“和諧”,分配不公,是人們缺乏幸福感、社會缺乏和諧的總根源,譬如富人犯了死罪,因舉報官員受賄有功,死罪可以獲得“赦免”,富人違了法,可以繳納罰金而免予處罰,富人只要繳納社會扶養費,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生育二胎、三胎,而窮人一胎也供養不起……,諸如此類,這樣的社會能“公正”嗎?能和諧嗎?當然不能!
因此,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來的“幸福、尊嚴,公正、和諧”的執政理念,正是十多億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良性社會。猶如一縷春風,讓老百姓既看到了幸福與尊嚴的希望,也充滿了對于社會公正與和諧的憧憬。
三十多年來,諸多的“改革”既有了過程,亦有了結果。但是,人們不解與迷茫的是:在連年不斷的“改革”與“創新”中,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兩極分化日趨嚴重,物價連年上漲,房價一路飆升,教育與醫療讓普通勞動者不堪重負,因此,人們不謹要問:兩極分化與分配不公不正是“改革”的產物嗎?
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不僅要把“蛋糕”做大,還要把“蛋糕”分好。”溫總理的這段論述有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合理的分配制度;二是把“蛋糕”做大;三是把“蛋糕”分好。
眾所周知,分配制度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制度,是決定社會和諧的主要因素。所謂“分配”,有“一次分配”(直接分配)與“二次分配”(再分配)之區分。“一次分配”即人們在社會中通過體力或腦力勞動所直接獲取的報酬,而二次分配則是國家與各級政府通過行政的手段進行調節的分配,如加大對于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投入,對社會保險的投入,對于醫療衛生、教育的投入等等。
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生產關系中,國家的自然資源,如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等所有權屬于全國人民共有,開采和利用這些資源的增值亦為全民共有,其分配的原則是“按勞分配”,勞動者生產的剩余價值為全民或集體共有。因此,不管是“一次分配”還是“二次分配”,全民的分配同處于一種模式之下。
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生產關系中,“一次分配”的模式與層次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第一個層次:本來屬于國家和全民所有的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等等,其經營權出讓或轉讓給私營業主后,開采和利用這些資源的增值就進入了私營企業主的腰包。由此,國家與私營業主之間,就形成了“按資分配”,國家獲得了出賣資源的收益,業主獲取了經營的收益,顯然,這種分配制度是極不合理的!第二個層次:國家對于納入行政事業編制的公務人員與工作人員的“一次分配”,(制定工資基數與根據物價調整)第三個層次:廣大的工人、農民、打工者的“一次分配”權則掌握在私營業主手中,(根據出賣勞動力的大小與多少而得)生產的剩余價值為資本家所有。《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最低工資標準》之類的法律法規只不過是對于勞資雙方做出的最基本的行為規范而已。
無論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條件下,還是在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料私有制條件下,“一次分配”都是人們賴以生存與生活的主要來源。“二次分配”的功能只能是相對的減輕普通勞動者在生老病死時期的經濟壓力而已,譬如社會保險,勞動者喪失勞動能力后才起作用,如醫療保險,只有勞動者患病后才能發生作用……。因此,“二次分配”從根本上改變不了兩極分化的分配格局。
私有制是造成社會分配不公的主要源頭。改革的近十多年來,一些人的碗里有了大“蛋糕”,一些人碗里有了小“蛋糕”,還有一些人碗里沒有了“蛋糕”,私營經濟的業主們的“蛋糕”確實是做大了,他們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幾百萬元到現在的幾百億元,但是,如何把“蛋糕”分好?是國家讓他們把“蛋糕”捐獻出來讓大家共同分享?還是勞動人民到資本家碗里去“搶蛋糕”?
近些年來,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統的治階級逐步加大了對于勞動者民生的投入,這就是辛子陵等人說的“新資本主義”,但是,這只是穩定社會與民眾的手段,或者說是維持其統治的手段。絲毫也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屬性。沒有也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命脈仍然掌控在少數大資本家、財團與買辦手中這樣一個社會本質。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共同富裕”只是一個騙人的鬼話,資本主義有了幾百年的歷史,共同富裕了嗎?美國共同富裕了嗎?英國共同富裕了嗎?臺灣共同富裕了嗎……?因此,所謂加大了對于勞動者民生投入的“新資本主義”只是揚湯止沸而已。
春風吹新綠,落葉可知秋!三十年前,國人對于改革曾充滿了熱情與期望,三十年后,人們對“改革”由充滿熱情轉為疲頓。“改革”的“河”到底有多寬?我們何時才能到達彼岸?我們的學費到底要交多少?需要人民犧牲的代價到底有多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讓人民再一次燃起了希望之火。
安邦治國不是靠花拳繡腿,要有真功夫,硬著子,幫助千萬個打工者討薪不如制定一項好政策,拿出一項硬措施。讓勞動者不再“討薪”,即所謂“治標不如治本”如何才能讓國人享受到“幸福、尊嚴,公正、和諧”呢?人民拭目以待!
私有制是萬惡之源,社會主義才是人間正道!只有在社會主義的公有經濟的條件下,才能消除兩極分化,達到共同富裕。只有“共同富裕”才能達到全社會、全民意義上的“幸福、尊嚴,公正、和諧”的美好境界,由此,如果不能從源頭上遏制兩極分化,只能是向公眾描繪著水中月,鏡中花?無異于隔靴搔癢 緣木求魚!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二0一0年三月十三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