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忠國
一般而言,GDP統計只是經濟學意義的統計數據,按照資改精英的經濟學說法,還是一種很不錯的統計方法。如果僅僅從經濟流量學的角度說,這種觀點并沒有錯,因為,它可以比較有效的觀察到經濟流量的或增或減。但是,GDP的流源和流向,都是有結構的,比如,消費結構流源與流向,投資結構流源與流向等等。打個簡單的比方說,GDP統計如果不管流源與流向,不管其結構和科學的結構比率,只管增幅,那么,假如一座大樓反復拆建,從GDP數據上看,GDP確實增長了,而且可能幅度很大,也就是資改精英所謂的發展了,但結果呢?十年二十年過去,樓還是那座樓,東西沒增長,錢卻全扔了。再比如消費流量,如果從出口產品上(包括未經加工的資源),只管統計流量不管流源與流向,假如出口占80%,而國內消費僅占20%,出口增速,也即GDP越快,掏空國內資源和產品的速度越快,國內消費能力的下降速度也越快。從這個角度說,GDP背后有重大的政治陰謀。因為:
一、只有反應GDP結構比率和流源、流向的統計數據,才能反映一個國家真實的經濟狀態。因為,體現經濟運行狀態的,永遠是經濟結構、結構比率形成的互動關系,而檢驗結構比率是否科學合理的唯一途徑,是社會狀態和經濟發展能力、發展速度。如果社會動蕩了、反抗或暴力反抗增加了,就證明GDP結構不科學、不合理,具有反民眾性質;如果相反,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社會更加穩定了、和諧了,人民群眾的創造能力越來越大了,就證明GDP結構是科學合理的。當然,GDP結構的科學合理性,常常是動態變化的,這就需要一個科學的衡量結構比率指數,并根據動態變化指數與結構比率指數,適時調整經濟結構,確保社會創造能力和經濟發展能力只增不減。當然,經濟結構問題,即是一個社會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因為,政治機制決定經濟分配狀態。其實,在人類歷史上,經濟分配問題一直是個無法解決的難題,也是導致“人亡政熄”、朝代更替的主要原因。資本主義民主,雖然解決了緩解階級沖突的權力更替方式,但是,由于其制度的主體是資本,維護資本利益的唯一途徑是剝削,所以,權力無論怎么更替,都無法解決階級矛盾和階級沖突帶來的政治問題。或許正因為如此,毛澤東提出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理想,并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在當時,其價值秩序構成了當時社會的政治機制,這才從根本上解決了權力、資本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問題,全國人民形成了共同的價值目標,激活了全國人民偉大的創造力。
由此可見,GDP結構比率問題,也是個政治結構,也即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政治結構制衡問題。
二、不講結構比率和流源、流向的GDP統計方式,是掏空中國,制造階級矛盾與階級沖突,進而引發社會動亂,推翻共產黨,爭奪領導權國家領導權的統計方式。有人可能認為,GDP統計就是一組統計數據,根本不可能有推翻共產黨、奪取領導權的功能。但是,如果單純的從數據本身的角度說,它確實只是一組數據,但是,當這組數據掩蓋經濟結構比率,掩蓋了階級矛盾和形成階級矛盾的明機制和潛機制后,黨的執政基礎---人民大眾---就會成為覆舟之水。
因此,我個人認為,中央應認識到GDP存在的嚴重問題,加大GDP結構的研究力度,建立科學而又合理的GDP結構統計模型,而不是跳進GDP暗設的美麗墳墓。現在我國的實際情況,也就是階級矛盾問題越來越嚴重(所謂兩極分化),正在孕育大規模階級沖突,通鋼7。24事件,其本質就是個階級矛盾和階級沖突的問題。事實上,不僅私企正在孕育階級沖突,國企,比方說在錯誤路線指導下,有的單位一位中層干部的月收達七萬多,而一個普通工人的收入僅僅數百元或近千元。如此巨大的差距就不是個效益優先的問題了,而是個拆除黨的執政基礎的問題。有人可能說,我們調查沒有這么大的差距,工資數據也證明沒有這么大的差距,但是,企業領導層的收入是兩本賬,查賬看不到,工人也不知道,所以,不論是調查也好,查賬也罷,結果只會令李老板(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更不忍心(給得太少)。我以為,路線是決定GDP統計方式的關鍵。我之所以這樣說的原因,就在 于李 先生以全國人民的資產當老板了( 李 先生“我算是一個好老板”語)。當然, 李 先生確實是位好老板,如果不好的話,說不定他一高興就把全國所有的國有資產全送人情了。現在畢竟還有百十家國企,而且這些國企全在李老板的改造下,全成了剝削工人的工具(李老板語:“企業就是應該講究效益,按效率的分配,才是最公平的,但在這個基礎上也有一個底線,那就是對于生活困難的職工,要保證收入比當地社會的低保線高”)。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說,商人以利潤為目標,政治家以國泰民安為利潤。其實,激活全國人民的創造力,是政治家首要的任務,因為,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經濟發展最強大的內在機制力量。但是,激活全國人民創造力的基本前提,一是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政治機制,二是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平等分享、共同富裕的經濟機制。也就是說,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政治機制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平等分享、共同富裕的經濟機制,是我國思想文化、科學技術、政治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最大動力。沒有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政治機制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平等分享、共同富裕的經濟機制,就沒有我國真正的發展動力。
三、對于有GDP結構比率模型,而且結構比率又合理的國家來說,GDP結構數據或許它們宏觀調控的重要數據,但對于只有GDP總量,沒有結構比率的中國來說,GDP就是個美麗的墳墓。而且,我們常常看到,全國各級權力精英,揮舞著GDP數據在墳墓中興高采烈的舞之蹈之,但民眾在心里卻揮舞著一把看不見的鐵锨,悄悄埋葬著GDP的輝煌與合法性。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此處所謂的合法,并非法律意義的合法,而是社會公認價值意義的合法。但什么又是社會公認的價值意義呢?公平正義是一種民眾感覺中的道義,也可叫直覺理性,而這種理性成為一個社會共同追求的價值目標時,從社會道義學的角度說,社會追求的價值目標就成了合法追求。當然,所謂社會共同追求的價值目標,是指社會中的大多數人,也就是人民大眾,而非指少數人或者每個人,因為,在階級社會里,任何價值目標都具有自己的階級屬性。因此,我個人認為,從本質上說,GDP的結構比率,即體現出經濟結構的互動狀態,又從數字中體現出經濟的階級流向。但是,不容諱言,在我國GDP統計中,恰恰掩蓋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經濟的階級流向和國別流向。而掩蓋經濟流向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因為,掩蓋階級流向和國別流向的GDP,就是一座美麗的墳墓。有人稱唯GDP是GDP主義,但在我看來,更精確的稱謂應該是墳墓主義。
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個人認為,GDP統計移植過程中存在重大的政治陰謀。資改派精英之所以對GDP背后的政治陰謀視而不見的原因,或許GDP背后的政治陰謀更符合他們的利益。但是,當某種政治陰謀成為利益集團共同利益的時候,一個國家的重大災難就快來臨了。因此,對于資本主義國家來說,執政能力體現在不同利益集團的利益制衡上;對于社會主義而言,其執政能力在于對立國原則和黨的宗旨管理上,因為,立國原則,人民群眾當家作主和黨的宗旨深入人心,成了社會的共同理想和共同的價值目標。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群眾一旦失去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新的利益集團就會很快形成,而一旦形成新的利益集團,這個國家就必然踏上了亡黨亡國之路,因為,人民大眾失去政治制約權利后,這個新形成的利益集團就會變得瘋狂掠奪。
2009-8-8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