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時代,達到了防治腐敗的最高境界!
———毛式反腐的精典歷史遺產之一!
彭 振 華
(原中共蘭州醫學院紀委書記)
防治腐敗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使官員們做到:不想腐敗、不能腐敗、不敢腐敗!
這三個“不腐敗”,既概括了防治腐敗的三大任務,明確了防治腐敗的三道防線,體現了防治腐敗的三個層次,又圈定了防治腐敗的三種特定官員人群。
毛澤東時代,官員們做到了:
多數人不想腐敗、少數人不能腐敗、個別人不敢腐敗!
毛澤東時代,從中央到地方,從最高領導人到最基層官員,都做到了無財產、無私產,真正的一代無產階級。
毛、劉、周、朱等共產黨老一輩領導人生前無私產,身后無遺產,這也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唯中國獨有的一種政治現象。
80年代初,甘肅省召開的批判文革的控訴大會上,一位省委副書記老伴述說,文革中老頭子打倒了,全家被掃地出門,她與子女們借了一輛架子車,拉著家當,離開了寧臥莊(省級干部家屬院)。一架子車的家當,這就是,當年一個省級干部的全部家產,真實的反映了一段歷史,記載了一個時代。
思想道德建設,防治腐敗的第一道防線
防治腐敗首先從思想建設做起,從“不想腐敗”的道德防線開始。
不想腐敗,使官員們不想腐敗,是防治腐敗的最高層次,屬于教育層面的,道德層面的,上層建筑領域解決的范疇。
不想腐敗,靠思想道德建設,打造思想領域的反腐防線,屬于軟件建設,是虛擬的,可是一旦成為思想和信念,不想腐敗的精神武器,就會變成官員們的自覺反對和抵制腐敗并為之斗爭的力量和行動。
在毛澤東時代,為什么能夠出現官場清正,官員廉潔,就是因為靠思想道德建設,因而使“不想腐敗”的官員占大多數。
不想腐敗,這個層次所針對人群,為官員中高素質的人群,是各級“反腐”的領導者和依靠的中堅力量,這個特定人群的多寡,與人數所占比例的大小,直接反映了社會腐敗或清廉的程度。
不想腐敗的官員人數,與社會腐敗的狀態成反比,當不想腐敗的官員人群,成為多數,成為主體,成為主流的時候,必然是社會“廉政”最好的時候,反之,不想腐敗官員成為少數時期,也是“腐敗”成為最嚴重的社會問題的時期。
不想腐敗,靠思想信念、精神、道德的保證與支撐。
毛澤東時代,著重培養和擴大“不想腐敗”的官員人群,使官員們擁有追求高尚、奮發向上的境界和情操。因而實現了,官場的清正廉潔。
打造思想道德領域的反腐防線,是毛主席成功反腐的最大亮點,成為留給世界的反腐敗的精典歷史遺產!
制度建設,防治腐敗的第二道防線
不能腐敗,要讓那些“想腐敗”的官員們,不能夠腐敗,靠制度建設,加強管理,不留漏洞,廣泛監督,無機可乘。屬于硬件建設,規章、制度層面的、紀律層面的,監督、管理層面解決的范疇。
腐敗,經濟腐敗,是政治權力主導下的犯罪,主導者為權力,對象為經濟,運作方式為隱蔽的非陽光下的“操作”,同其它經濟犯罪有不同層面、不同方式的區別,但具有共同的特征,規章、制度是可以監督和約束的,依靠陽光下的監督可以解決。
對腐敗的監督,是社會層面、實際層面、群眾層面的具體問題。腐敗,與監管的強化或弱化的細節有關,與國家層面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政黨制度無關,無直接關系!
那些鼓吹依靠“多黨制”可以消除腐敗,“腐敗問題是政治體制造成的”等等論調,是在反“腐敗”的大旗下,將腐敗與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政黨制度綁架在一起,除了為掩蓋改變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的目的之外,對真正的“反腐敗”起到一種轉移視線和誤導的作用。
香港,新加坡的廉政范式,主要靠制度建設,嚴格管理實現的,由于剛性的監督與管理,使那些“想腐敗”的人,不能夠腐敗。
不能腐敗,這個層次所針對的人群,為官員人群的大多數,這個官員群體,受社會主流思潮的引導。有機會可能“順手牽羊”,無機會不會主動抻手。如果社會主流思潮發生偏差,一些人可能會下滑至第三類人群。
毛澤東時代,為什么能夠達到防治腐敗的最高境界?
由于思想境界的提升,制度的規范,使許多官員從“不能腐敗”的人群,上升為第一類——“不想腐敗”的人群。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好的制度,可以使壞人變成好人,壞的環境和導向,可以使好人變成壞人。
法律嚴懲,治理腐敗的最后一招
不敢腐敗,靠法律對腐敗分子的嚴懲來實現的,給那些正在腐敗分子和準腐敗分子,用以法律的打擊和震懾,這也是古今中外通用的一種措施與方法。
毛主席,從1932年至1976年,45年間,共處死六個貪官。①其中包括建國前,謝步升、左祥云、肖玉壁、唐達仁4人,建國后,劉青山、張子善兩個當時的廳、局級官員。
改革開放30年,共處死六個貪官。其中包括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克杰等省部級及以上官員。搜狐博客《官橋小院》收錄這30年來,90個被判刑的副省級以上官員。
法律嚴懲,是防治腐敗的最后一道防線,最后一招,也是最狠的一招,從社會經濟學角度來講,也是社會付出成本最高的一招。
法律嚴懲,起到三方面作用:對腐敗分子直接進行毀滅性打擊,甚至家破人亡,使其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對周圍同伙、同類的震懾和警示作用;使腐敗者以至親屬幾代人可能不敢再腐敗的威懾作用。
從國家史、家族史記載中,我們看到一種現象,那些歷史得以延續下來的大家族,可謂清官、明臣、武將常常涌現,沒有一個貪官們后繼有人,貪官輩出的家族。
不敢腐敗,這個層次所針對的人群,為少數敢鋌而走險、敢挑戰法律的人群,也是產生“腐敗”分子的高危人群。
要重點監管高危人群和產生高危人群的鬼谷:
產生“腐敗”分子的敢鋌而走險、敢挑戰法律的高危人群。
產生“腐敗”分子的職業、行業、崗位的高危陷阱和鬼谷。
不過,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法律嚴懲,對“腐敗”分子的威懾作用是很有限的,選擇性打擊的范圍和受打擊的比例,威懾的地震波的范圍和強度存在很大空間的制約。
當然,最終解決腐敗還要靠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建設與推進,國仕,在《論中國的廉政建設》中,已有全面的論述。②
毛澤東時代,官員們做到了不想腐敗、不能腐敗、不敢腐敗。實現了官場清正,官員廉潔,達到了防治腐敗的最高境界!
毛主席“仁慈”反腐,為何事半功倍?
毛主席,創立的低成本、高成效的“仁慈”反腐模式,是留給世界的又一個反腐敗的精典歷史遺產!
①、通常有個說法,毛主席,先后處死七個貪官,應更正為:毛主席,先后處死六個貪官。1937年10月,旅長黃克功,對陜北公學女學生劉茜逼婚未遂開槍將她打死在延河邊,被處以死刑。此人,不應歸入貪官之列。
② 、見人民網 國仕《廉政建設與經濟社會探索》博客
彭振華 :
中國發明協會會員
原中共蘭州醫學院紀委書記
《中國●單層人車無交叉立交橋》發明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