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晚年最為牽掛”的東西要大張旗鼓地講
現在,我們的許多官員,在談到社會經濟問題時,開口不離“堅持鄧小平理論”,官員們心目中的鄧小平理論是怎么樣的,我不太清楚,因為有的人轉眼就成了貪污賄賂犯。那普通人心目中的鄧小平理論是什么內容呢,觀察這么些年的理論教育宣傳,客觀地說,被講得最多的幾個是要點是,“發展是硬道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改革是解放生產力的必由之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還有“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等。我認為,鄧小平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是毛澤東思想的堅定繼承者,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就是“實事求是”,用發展的觀點、辯證的方法看問題,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如是,對改革開放前如是,對改革開放本身也應該如是。
可是,有的人,主要是“說得上話”的人,就未必能夠象堅持鄧小平那樣能夠用發展的眼光,辯證的眼光看問題,比如只強調經濟發展“發展壓倒一切”,只注重“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只宣揚“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而這些論點,被一些骨子里信奉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經濟學大師們,發揮到了極致,在他們看來,什么都要圍繞在所謂“增加社會財富總量”的發展理念下,至于這些增加的財富怎么來的、去了哪里、誰在占有,他們不管,因為只要所謂“財富總量”增加了,就什么都“迎刃而解”了。
但是,隨著社會“財富總量”的增加,一些關乎最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卻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有的問題反而愈發突出,比如低收入人群的生存狀態問題、三農問題、教育問題、醫療衛生問題、社會治安問題、官員腐敗問題等等。如果說鄧小平沒有預見到社會的發展帶來的困擾和問題,那就是低估了他老人家的智慧。昨天在人民網閱讀時,見到一位網友在一個駁斥經濟學“大師”張維迎關于“現在過多地關注了貧富差距”的混賬觀點的文章的跟帖中,引述了一個資料《實現共同富裕避免兩極分化 鄧小平晚年最為牽掛》,資料原先刊載于《解放日報》,其中說:
【新近出版的《鄧小平年譜》發表了1993年鄧小平同志與他的弟弟鄧墾的一段談話,反映了他晚年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認為,過去先強調發展,這是必須的。現在看,發展起來以后的分配問題,比不發展的時候還要多,還要困難。那么多的財富,如果被少數人得到了,大多數人沒有,分配不公,導致兩極分化,如果這樣長期下去,將來要發生大問題。他說我們就應該采取各種方法,各種手段,各種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解放日報》的作者用了“最為牽掛”來形容鄧小平關注這個問題的焦慮和迫切,從文中看出,鄧小平的擔心來自兩個方面:
其一,“發展起來以后的分配問題,比不發展的時候還要多,還要困難。”,說白了就是,既得利益的一群,是不會輕易與人“共享”其占有的財富和輕易丟失其壟斷的社會資源的,鄧小平意識到,他老人家在改革開放初期設想的,“讓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先富起來,然后帶動其他人致富”,遇到了現實情況的挑戰,所以,分配問題“比不發展的時候還要多,還要困難。”。因為由財富分配不平衡而導致的社會不公平,已經體現在分配的調整機制無法公平上來,怎么搞,都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把天平向已經居高臨下的那群傾斜。
其二,鄧小平更加看到了這個問題帶來的危險趨勢,“那么多的財富,如果被少數人得到了,大多數人沒有,分配不公,導致兩極分化,如果這樣長期下去,將來要發生大問題。”,財富“那么多”了,大多數、絕大多數人沒有從“那么多”當中得到其成果,“分配不公,導致兩極分化”,產生新的利益集團,利益集團發生矛盾,長此以往,不得舒緩,“將來要發生大問題。”,什么“大問題”,不言自明,社會動蕩,自然發展、安全、崛起成為空談。
應該說,鄧小平高瞻遠矚,是看到的問題所在。預見了問題的嚴重性的。現實情況也印證了鄧小平的英明論斷,比如,中國“短短25年的時間里,解決了2.2億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貧困發生率從30.7%下降到3%———中國扶貧事業這一輝煌成就”,是建立在一個很低水平的“溫飽線”:人均年收入637元為標志的基礎之上;標志貧富差距的的基尼系數已經超過國際公認的紅線;在中國10萬億個人儲蓄資產中,占儲戶20%的少數人,擁有儲蓄資產的80%以上;全國60%的人群,年收入低于2000元人民幣;按照國際機構的標準,擁有百萬美金(千萬人民幣)以上的富豪,只占全國人口的萬分之二左右。貧富差距是現實存在的,而現實是嚴峻的。
問題是這樣的局面不但沒有得到遏制,而一些經濟政策的高參和制定者們,還猶嫌不足,還在鼓吹各種各樣的自由主義經濟手段的應用,最大限度地讓私有制資本的因素在經濟活動中“活力迸發”,以更強有力的姿態攝取社會財富。當然,這些鼓吹者自己也成為既得利益者之一,有的“著名”經濟學者一年的職務外收入達到數十萬、上百萬。甚至包括政府、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和中心都市的政府機構,也加入了擴大收入差距的行列,比如公務員一再加薪,有的地方公務員一個月的車補就超過3000元,比低收入人群一年的收入還要多,….。
收入差距如斯,而教育、醫療支出卻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一個普通農民幾年的收入還供不起一個大學生一年的費用、一次重病,就等于摧毀了一個低收入家庭的經濟基礎,因學致貧、因病致貧者眾,有為孩子交不起學費而自殺的失業工人、農民、甚至花季少年;有因賣血感染艾滋病而無錢醫治,死后留下大批孤兒的農民群體,…。這一切,不是什么“社會財富總量增加了,就解決了”之類的妄言可以輕易遮蓋過去的,因為沒有平衡的收入分配機制,“社會財富總量”的增加,充其量再多幾個新貴,或者令原有的富豪們肥肉上添膘而已,窮人還是窮人。
鄧小平提出 “我們就應該采取各種方法,各種手段,各種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也曾經和正在作出相應的努力,比如西部大開發戰略、比如農業政策改進等,但迄今為止的“各種方法,各種手段,各種方案”,并沒有使根本的分配結構有所改觀。特別是沒有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的核心利益,最簡單的例子,過去多年來,中國的富豪們從來沒有繳納過個人所得稅。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能夠根據個人占有財富納稅貢獻給社會的制度。雖然同樣是富豪的學者、媒體幫閑們辯解說,富豪們在“生產環節”進行“納稅”了,可是,據國家稅務局統計,無論是企業納稅還是個人納稅,私有老板們的“貢獻”與他們龐大的資產比較,簡直微乎其微,這種欺世盜名的“貢獻”說,也反映了一些所謂的“經濟學家”已經墮落為財富的“乏走狗”。
當年,鄧小平在談到對待毛澤東思想時,提出要“全面地、準確地”理解和繼承毛澤東思想,那么,我們今天談“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堅持鄧小平理論”,也必須堅持全面、準確的方針,既然是“鄧小平晚年最為牽掛”的分配、兩極分化問題,就應該是鄧小平理論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應該像其它部分一樣予以一樣的重視,不能夠光說“發展”、不問“分配”、不管“公平”。只強調一些方面,忽視另一方面,是機會主義的思維,如果故意淡化另一方面,就是別有用心的思維。
所以,對“鄧小平晚年最為牽掛” 的分配、兩極分化問題,就是要旗幟鮮明地講,大張旗鼓地講,要造成一個追求最大限度社會公平的氛圍,使貪得無厭者感到畏懼,使辛勤勞作者看到希望,還要實實在在地做,讓最廣大人民群眾都分享到他們應該得到的財富,才是符合鄧小平理論的正確取向。更重要的是,必須防止在社會主義旗幟下的中國,出現鄧小平所擔憂的“如果這樣長期下去,將來要發生大問題”,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面。而這些,正是我黨執政能力的試金石之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