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不能忘記姓“公”———為上海公交重新國有化鼓與呼
打開上海《新民晚報》 4月22日 報紙,你將看到“公交姓‘公’,乘客有啥好處?”這樣的新奇新鮮的新聞標題。
說它“新”,是因為改革這些年來,我們在電視、報紙上看到的改革都是批判公有制是如何如何有多少的弊端,私有是如何如何的先進。一私有就靈,一私有就先進,一講改革就是私有,私有才是改革的政績,改革聲中天天聽到的是賣、賣、賣,賣完國企又賣醫院、賣學校,有的在賣中升官,有的在賣中發財,很少能夠看到贊揚公有制,說公有也有優勢的。
然而,2009年3月,上海市政府公布了上海公交改革方案,針對以前公交兩次改革后產生的問題,結合軌道交通和城市建設的跨越式發展,經過改革,讓不久前還是私人承包、民營、股份制等多種公交經營模式,已經全部姓“公”了。
據“公交姓‘公’,乘客有啥好處?”新聞報導中介紹,自96年改革以來,上海市公共交通總公司下屬公司先后全部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并不斷引進外資、民間資本以及上市公司資本,但是由于私有改革后,無序競爭也引來了中心區線網密度較高,客流較為集中的部分路段資源分散、運能浪費,而市區邊緣線網密度稀疏,部分區域公交線路配套滯后。由于涉及企業經營利益等問題,線路調整困難重重。加上受油價上漲、人工成本提高、軌道交通大幅擴容以及優惠乘車等影響,不少公交公司的經營面臨較大的壓力。也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及大的出行困難。
新聞采訪中報導,公交車由私有改革姓“公”后,其優勢至少有三點:
其一,過去,公交市場化競爭下,各家公交公司對“利”字的追逐。“人流量大、賺錢多的地方,每家公交公司都要去插一腳,導致一個站頭上要過近二十條線路,給乘客帶來不便。現在歸到一家公司管理,就好操作了,對重復設線的,要關、停、并、轉。同時提高發車頻次,不影響乘客出行。
其二:熱門線路受各家公交公司追捧,造成重復建設,投入的車輛沒有達到最大的運營效率,浪費的是社會資源。
其三:道路安全系數提高。過去市民對公交車最不滿的是“霸王車”和“飛車”,開私家車的見到公交車紛紛敬而遠之。為啥公交車駕駛員這么霸道?這也與幾家公司之間的競爭有關。
另據報導,同日,上海市委副書記韓正在視察上海市一家國有企業時指出:“國資國企業,要做大,更要做強”,韓正市長的講話更讓人耳目一新,讓人感到,這才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政府應該說的話。共產黨要姓公,只有大力發展公有制才能給人民帶來最大的利益,而私有制只能讓少數人利益最大化。共產黨是為工農大多數人民群眾服務的政黨,不為發展公有制經濟,壯大公有制經濟鼓與呼,相反卻天天宣傳私有制是如何如何的先進,這能說是正常嗎?
亡羊補牢猶為未晚,上海的“公交姓‘公’改革和韓正市長的講話,讓最廣大工農人民群眾仿佛聽到了春天的雷聲,讓這雷聲來的更猛烈些吧,讓這春天的雷雨把這些年的污泥濁水蕩滌的干干凈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