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下力遏止干部的“上訪”
(原創)
忠言 /文
各級政府部門和領導干部是為人民服務的。群眾有了困難、發生糾紛、受到冤屈,向政府部門、領導干部告訴是非常正常不過的事情。政府部門和領導干部受理群眾的投訴、上訪,也是其本應做好的分內職責。
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有的政府部門和干部卻十分害怕群眾反映問題的申訴和上訪,能捂就捂,能躲就躲,捂不住躲不過的就拖,拖不過就千方百計圍堵截訪,有的甚至搞打擊報復,致使有的申訴上訪者冤屈不僅得不到伸張,甚至自身還要受牢獄之災。這樣的官僚作風,嚴重背離了我們黨宗旨,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敗壞了社會風氣。
耐人尋味的是,一些干部一方面對群眾的上訪莫不關心、麻木不仁,甚至千方百計給予打壓。但另一方面,自己卻熱衷于搞“上訪”,且樂此不疲。這些干部的“上訪”對象,自然是比他們更大的一些官員,而且是手握一定權力、能左右和影響自己職務升遷、調動的官員,抑或是那些掌握財政權力、項目分配等能夠來錢的政府部門的官員。
如果干部們的“上訪”,是正常的向領導匯報工作,接受上級領導的指導,或者上級、部下之間的正常交流和交往也無可厚非。問題是這些“上訪”正常者不多,且大多為偷偷摸摸進行。官員們的上訪是有規律的,大番是領導班子調整、逢年過節或者上級領導遇有紅白喜事等,這些時機的“上訪”最為集中。“上訪”時自然少不了“見面禮”,小有土特產、名貴煙酒、高檔服裝,大有家電、坐騎、房產,據說近來又時興送存折、股票等等,因為這些更便于攜帶、操作,且能避人耳目。如此“上訪”的結果,絕不會是賠本生意,往往是送一來十,好處是大大地有。
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領導干部定期接待群眾來訪的意見》、《關于中央和國家機關定期組織干部下訪的意見》、《關于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見》等三個文件。 “三個文件”從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高度,對各級黨委和領導干部接待群眾來訪、定期下訪和矛盾糾紛排查工作等,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這些規定和措施都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時,也是有很強針對性的。
有的政府機關和領導干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淡化,養尊處優、高高在上、脫離群眾,有的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大搞權錢交易。少數黨政領導干部擺不正個人與組織和群眾的關系,對上級唯命是從,對下級吹胡子瞪眼;對領導阿姨奉承,對群眾冷漠無情。他們熱衷于自己的“上訪”,卻無視群眾的“上訪”。而且壓制群眾“上訪”的理由居然是為了社會“和諧”與“穩定”,但這種做法本身恰恰是在制造和增加著不和諧、不穩定的因素。
官員們的“上訪”少了、下訪多了,真正為群眾排憂解難,群眾的上訪才會少下來。中央要求,領導干部要熱情負責地接待群眾。要帶著責任和感情耐心聽取來訪群眾的訴求,想方設法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決不能推諉扯皮、敷衍塞責。要在“結案了事”上下工夫。這無疑是點到了要害。一些官員之所以熱衷于“上訪”上級,不愿意下訪群眾,歸根到底是缺乏對群眾的感情,缺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責任意識。
“執政黨的黨風關系黨的生死存亡”。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和政府執政的基石,也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靈魂所在。胡總書記多次強調“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他還指出: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我們必須提高管理社會事務的本領、協調利益關系的本領、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本領、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
而一些擅長“上訪”、不愿下訪,只關心自己“位子、房子、車子、票子、孩子”漠視群眾利益的官員,對照總書記的要求應該感到汗顏,面對人民群眾的期待應該無地自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