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歌頌改革開放不能胡亂否定毛澤東時代

老農夫 · 2008-09-28 · 來源:烏有之鄉

如此文章也能在人民網上發表嗎?  

   

今天,讀了人民網上 “三十年前我們為什么要選擇改革開放” 這篇文章后,心里總有一種要說話的沖動,不吐不快也!  

該文說:“1948年,中國人均GDP排世界各國第40位,到了1978年中國人均GDP排倒數第2位,僅是印度人均GDP的2/3。”按我的理解,作者好象要表達這樣一個意思:就是說毛澤東時代還不如蔣介石時代!因為在該文中作者拿來作比較的兩個時間點:一個是1948年,也就是蔣介石在大陸統治的倒數第二年,這可以看作是蔣介石時代;而另一個則是1978年,這是改革開放的前一年,這可以看作是毛澤東時代。而對這兩個時間點的比較,其結果卻是:中國的人均GDP急劇下降了,由還能夠順數的名次一下子跌到了幾乎為倒數第一名;更何況1948年的中國還處在一個戰爭年代。那么,這豈不是說毛澤東時代還不如戰爭年代,這就等于說毛澤東時代簡直就是一遍黑暗。難道這是事實嗎?我想:俗話說“天地之間有桿稱,那稱砣就是老百姓”;又有說“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該文中作者的觀點成立而不是在玩數字游戲。那么,蔣介石在中國民眾的聲望就一定會遠遠超過毛澤東的!中國人民也一定會都來紀念蔣介石。然而,這種情況有可能成為現實嗎?不!!!!!!我幾乎可以肯定的說完全沒有這種可能!可見,作者這篇文章不可能站得住腳呢?人民也是不能同意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其居心何在?是否要否定中國革命呢?!不過在這里我并不想考究這些大問題,只當它是一家之言;更何況這也不是我的能力和水平所能做到的。在這里我只想就自己所知道的情況和陋見與該文作者做個探討而已。  

首先,我想問問該文的作者:您在文章里怎么就不說說1949年中國與印度的差距呢?在這里我給您補上了:1949年印度的人均GDP是中國的2.3倍。即使您所引用的數據是真實的,那么,中國的發展也要比印度的發展快得多!中國人均GDP的增長比印度要多了23.18%。這樣子看來,中國在1978年的人均GDP如果真的是世界上倒數第二,那么,印度算老幾?而倒數第一又是誰呢?像阿富汗、斯里蘭卡、孟加拉、巴基斯坦、緬甸、越南和老撾,還有像烏干達這樣一些非洲國家等等在世界上又該排名多少呢?您是否要告訴中國人民,就連這些國家也都要比1978年的中國要好呢?因為墊底的國家可只有一個呀!如果一個倒數老二的國家也有能力在1974年和1979年應付得了兩場戰爭(西沙群島之戰和中越自衛反擊戰,對于后一個戰爭您可千萬不要告訴我說:改革開放剛一兩個月就能扭轉乾坤了,戰爭所依賴的物力和財力都是改革開放的成就呀!),并且都能戰而勝之,從而堅定的、有力的維護了國家主權與領土的完整;同時又有能力在1980年僅用十年的時間就制造出標志著工業化最高水平的大飛機“運十”——這可是從1985年下馬以后直至今天都未能做到的事情啊!如果世界上倒數老二也能有這樣的水平,那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倒數老二也不怕做呀!今天順數算是老幾呢?怎么就不能讓中國人揚眉吐氣這一回呢?給中國人帶來的卻是象大使館被炸,飛機被撞,奧運圣火在巴黎被迫熄滅等等的恥辱呢?  

又如,您在文中說:“1976年全國農村每個社員從集體分得的收入只有63.3元”。在這里我同樣也不想考證您這個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在這里就直接利用您這個數據來作個比較。按這個收入水平63.3元/年(如果按照國家統計局網站1979年統計公報的統計數據來推算應該是:74元/年,但卻不包括農民家庭副業的收入。在該公報上是如此報道的:農村人民公社每人平均從集體經濟分得的收入為83.4元,比上年增加9.4元;社員個人家庭副業收入也有較多增加。又,如果按昨晚,即2008年9月27日中央新聞的報道進行估算更不是這個水平,而應該是:4140/30=138元/年。昨晚的報道是:改革開放三十年后農民的年均收入增長了30倍),在1976年能夠做什么呢?可以買茅臺酒7—8瓶(當時茅臺酒價格為8—9元/瓶),如果按138元/年計算就是15—17瓶;可以供20多個小孩讀書一個學期(當時學費為2-3元/學期),如果按138元/年計算可以供46—69個小孩;可以看病100人次以上(當時看病也就幾毛錢到塊把錢一次),如果按138元/年計算可以看病200人次以上;讀大學不要交錢......去年,中國農民的年人均收入按4140元計算(該數據引自國家統計網站2007年的統計公報),這個收入在今天又能夠做什么呢?可以買茅臺酒不到6瓶(現在茅臺酒價格為700元/瓶);可以供16個小孩讀書一個學期(雖說現在不用交學雜費——其實僅僅是從今年9月1日開始而已,之前要交160多元以上,但書費還是高得嚇人,一學期要交學校260元左右),如果將學雜費考慮進去就只能供10個小孩了;可以看病80人次左右(現在看病平均按50元/次);現在讀完一個大學大概需要10萬元左右——這可要花去一個農民24年左右的收入,而且這個農民在這24年里還不能吃喝,并且做其它什么的。否則,就不能交清這筆讀書的巨款;雖說今天可以貸款讀書,可這樣做算不算透支學子們的未來幸福呢?再說,我們今天的分配是否公平呢?就是說:能夠達到4140元/年這個收入水平的農民又有多少呢?是1億、2億、還是3億,總之不可能是9億農民都能達到這個水平吧?!,......那么,請問您:這樣的生活水平相比于1978年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

再如,您在文中又說:“家庭電話非常少”。關于這一點,您咋不說大唐王朝還沒有電視看呢!所以,大唐王朝的發展還不如今天!!!  

其它在這里我也不想多說了,總之一句話:對于您在這篇文章中的觀點,本人實在是不敢茍同也!  

我真的有點納悶:象您這種表面上是歌頌今天的改革開放,而本質是否定毛澤東,其實就是否定中國革命,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文章怎么也能在人民網上發表呢?!  

   在這里我還想補充三點個人的陋見:

1、我不知道您在該文中所引用的“1978年中國人均GDP僅是印度人均GDP的2/3。”這個數據從哪而來,但我懷疑其真實性和準確性。因為我從世界銀行《1982年世界發展報告》里得到的數據卻是:1980年中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290美元,印度為260美元。與您所引用的時間點僅有兩年之差,如果您所引用的數據是正確的,那么,中國的GDP值要在兩年之內從只有印度的2/3增長到印度的1.12倍,中國這兩年的人均GDP增長率就都要在30%才能做到,如果考慮印度自身的發展,這個增長率還得在30%以上才能做到。那么,這兩年中國的人均GDP實際增長率又是多少呢?根據國家統計局《奮進的四十年》和《1949~1985年國民收入統計資料匯編》上所顯示的數據,中國在這兩年人均GDP增長率平均為4.9%(統計區間為:1976年~1980年這五年,即使前三年一點都不增長,而是全部集中在后兩年增長,其平均增長率也不過是12.7%),這一實際數據遠遠小于30%這個要求。因此,可以說1978年中國的人均GDP并不是您所說的只有印度的2/3,而是居于印度之上。由此看來,如果您所說的“1978年中國人均GDP排倒數第2位”能夠成立,那么,1978年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名倒數第一的就是印度了。接下來的結論就是:像阿富汗、斯里蘭卡、孟加拉、巴基斯坦、緬甸、越南和老撾,還有像烏干達這樣一些非洲國家等等,在1978年比起中國和印度都要好、都要富了。這大概沒有幾個人會相信的!阿富汗和前蘇聯還打了十年的仗居然還比中國好,豈非天方夜談?!

2、您在該文中口口聲聲說中國前三十年的發展如何不如印度,可您為啥一點兒都不提1949年中國與印度的差距呢?!是不知?還是忽略了?還是故意避而不談,因為談起來不利于您的觀點?
在1949年,中印之間的差距從總的來說:印度的人均GDP是中國的2.3倍;如果從細的方面來說就如下表所列:

80年代末
產品 單 位 中國(1949年) 印度(1946年) 中國(1988年) 印度(1987—1988年度)

鋼 萬噸 15.8 131.4 46.89 10.65
(42.6公斤) (13.3公斤)
水泥 萬噸 66.0 156.7 210.14 37.3
(191.0公斤) (46.6公斤)
棉布 億米 18.9 35.74 187.9 94.0
(17.08米) (11.75米)
糖 萬噸 20.0 90.5
原油 萬噸 44* 13705 3040
(124.6公斤) (38.0公斤)
汽車 千輛 7.9* 16.5** 644.7 291.1
化肥 萬噸 3.9* 1740.2 713.1
(15.82公斤) (8.91公斤)
發電量 億度 43.0 49.35 5452 2019
(495.6度) (252.4度)
鐵路線 萬公里 2.18 5.36 5.28 6.1813

注:1.帶*的數據是1952年的;2.帶**的數據是1950—1951年度的;3.括號內的數據是人均占有量;
4.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奮進的四十年》和《中國工業的發展(1949~1984)》(中國統計出版社,1984年,第25—32頁);印度政府教育和社會福利部《印度國情報告》第3卷《經濟的結構和活動》,1975年,第486頁和印度政府《印度基本統計資料(1985)》及《1988—1989年度經濟概覽》。

看到了吧!我們偉大的祖國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和建設起來的。從上表可以看到:1949年中國的各項主要工業品總產量除原油外,其余均落后于印度。然而,經過了四十年的發展和建設,中國無論是在總產量上還是人均占有量上均超越了印度。
現在,就以您在該文中所提到的鐵路建設為例子進行說明。您在該文中說:“1980年時,建成通車鐵路里程55321公里(中國),......人均鐵路和公路里程為0.5公尺和8公尺,......1980年印度鐵路里程為6.13萬公里,......人均鐵路和人均公路里程0.9公尺和23公尺,分別是中國的近1倍和4倍”
那么,我們通過與上表數據相比可以看到:在前三十年中國所增加的里程是33521公里,而印度所增加的里程卻只有7700公里。在前三十年里,中國比印度多建設了25821公里的鐵路線,平均每年比她多建了860.7公里;印度的人均占有量之所以比中國要多,不過是其建國前積累的數量比我們多而已。看到這樣的數據您還能說印度比我們強嗎?
在這里我倒要反問一句:“后三十年我們建設的鐵路總里程又是多少呢?”須知前三十年無論是建設環境,還是生產力水平,或者是人力財力物力都是遠不如后三十年的。前三十年能夠做到這樣,您還能對她苛求什么呢?
這也許就是您避而不談建國之初中國與印度之間差距的真正原因吧?!真是好高明的一招“只談結果不談過程呀!”

3、我們都知道:中國與印度建國后所走的道路是不同的,我們走的是社會主義,而印度走的卻是資本主義。建國之初,兩國經濟基礎相比,印度要比中國好得多。然而,經過三十年發展和建設以后,中國的人均GDP從只有印度的43.5%而一舉超越了她。對于這樣的發展,您在該文中給予的評價是:“建國后的三十年里,在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競爭中,我們走了彎路,延誤了時機,可以說,成績為三,問題為七。”那么,我很想知道您又會給印度一個什么評價呢?!是否是“成績為一,問題為九。”呢?!可見,社會主義要比資本主義優越得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也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我們社會主義建設最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的革命是誰也否定不了的!毛澤東也是誰也否定不了的!!!

“三十年前我們為什么要選擇改革開放”一文的鏈接如下,有感興趣的網友不仿進去看看。

http://30.people.com.cn/GB/122388/7753462.html

三十年前我們為什么要選擇改革開放 

 2008年09月01日  來源:《學習時報》

  一個社會的變革,總是來自于生存面臨的危機,需要通過改革和開放,走出發展的困境。我們應當實事求是地重新回顧1978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時,我們在經濟、技術、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境地,評價建國后三十年經濟建設方面的功與過,才有可能在30年后的今天理解當時必須改革開放的真正原因。

  1949年建國以后,從經濟體制上看,對資源、產品和勞動力,甚至許多消費資料,我們采取了計劃分配的方式,生產資料所有制方面實行了國有和集體所有制;農村,在公社、生產大隊、生產小隊之間,調動資源和分配利益的層次多次上下調整,留去自留地也多次變動。從對外經濟關系、科學技術等方面看,我們采取了關門發展的方式。從經濟學的角度看,財產,甚至消費資料的制度上,我們實行,或者力圖實行高度公有的體制;資源配置方式上,我們試圖以國家大一統來分配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對外經濟戰略上,我們走了一條進口替代和自我封閉循環的道路。這樣的體制和道路使我們建國后到改革開放初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功了嗎?回答是否定的。

  評價一國經濟社會發展如何,應當以一些國際上已經研究成熟,并且為統計和經濟學界通用的一系列指標,綜合地進行衡量。

  首先,建國后到改革開放初,由于“左”的思潮干擾經濟建設,使我們的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在世界各國的位次上不斷后移,而且與許多國家發展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不論現在學術界怎樣批判發展的唯GDP論,但是,GDP總量和人均GDP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的最核心的指標,它代表著一國發展的生產力水平,而且是一個國家一切社會、政治、文化、國防等等事業的物質和財富基礎,沒有GDP持續和有效的增長,其他方面的發展便無從談起。從經濟總量和人均GDP水平看,1952年,中國GDP總量占世界GDP的比例為5.2%,1978年下降為5.0%。人均GDP水平按當時官方高估的匯率計算,也只有224.9美元。1948年,中國人均GDP排世界各國第40位,到了1978年中國人均GDP排倒數第2位,僅是印度人均GDP的2/3。從人民生活水平看,1976年全國農村每個社員從集體分得的收入只有63.3元,農村人均口糧比1957年減少4斤;1977年全國有1.4億人平均口糧在300斤以下,處于半饑餓狀態;1978年全國居民的糧食和食油消費量比1949年分別低18斤和0.2斤;當年全國有139萬個生產隊(占總數的29.5%),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1978年全國有2.5億絕對貧困人口。當年,失業的城鎮青年2000萬人,實際城鎮失業率高達19%左右,居民食品消費占總其支出的比重,即恩格爾系數,城鄉分別高達56.66%和67.71%。1980年時,城鄉居民家庭的耐用消費品,主要是縫紉機、自行車、手表、收音機,每百戶的擁有率也只有5.5%、11.2%、15.7%、14.9%;黑白電視機的每百戶擁有率也僅為1.6%;家庭電話非常少,即使按當時的公用電話計算,每百戶普及率只有0.64部;而洗衣機還很少有,家庭轎車普及率幾乎為零。居住方面,1978年,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僅為3.6平方米,農村居民每戶平均居住面積僅為8.1平方米。據世界權威的經濟增長學家麥迪森研究計算,1952年到1978年中國GDP的實際平均增長率只有4.7%。整個國家和人民的發展和生活水平,大多數發展和生活指標排在世界國家和地區170位以外,處于聯合國有關部門和世界銀行等組織劃定的貧困線之下。

  再次,建國后的30年,除了軍事工業技術某些方面有一些進展外,其他各方面的自主的科學技術進步步伐緩慢,與世界發達國家,包括一些新興的發展中國家科學技術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落后于發達國家40年左右,落后于韓國、巴西等發展中國家20年左右。

  導致我國建國以來科學技術進步緩慢的主要原因是:1、正規的知識教育受到沖擊。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中等高等教育搞革命,中高等教育的考試被廢除,一般的知識課程設置被打亂,中高等基礎和專業知識被大量刪減和簡單化,耽誤了一代人知識的教育的培養,科學技術人才匱乏。2、科技人員沒有應有的社會地位,并受到歧視。知識分子排為臭老九,有專業知識的人往往被指責走白專道路;許多留洋回國的知識分子,在50年代被打成右派,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壓制;特別是1966年后大規模動員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城市中的知識分子走五七道路,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荒蕪了一代人的學業,耽誤了一代人的事業。3、當時的環境中很難學習國外較為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學習國外前沿的科學知識,包括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很容易被認為是搞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因為要通過外語才能看到國外科學技術方面的文獻,當時的環境中會當成里通外國,被認為是敵特分子。實事求是地講,建國后的30年,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科學技術進步的政治和社會環境是不堪回首的。

  因此,建國后三十年的科學技術進步,有這樣一些特點:1、國防先行,民用落后。上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在原子彈、氫彈和發射衛星等方面取得了進展,這對于奠定我們當時的國際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民用制造業、農業等領域,新技術新工藝的進展很慢,特別是東北一些老工業基地,有些工廠使用的還是日偽時留下的技術十分落后的機器設備。2、研究立項可能不少,能產業化應用的不多。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對科技人員發明創造沒有激勵政策,院所和大學的科學研究與生產實際相脫節,一些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不能應用于實際,不能大規模產業化,不能變成現實的生產力。3、雖然對外交流方面比較封閉,但還是進行了三次技術設備的引進,對我國工業體系的技術進步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一次技術設備引進是1952—1959年。我們從愿意為新中國提供幫助的原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引進技術設備,集中在冶金、動力、石油化工、礦山、機械、電子、汽車、拖拉機、飛機和軍工等重工業部門。第二次技術引進是1963―1966年。這次引進是在我國與原蘇聯關系非常緊張,國家經濟還很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我國開始從資本主義國家引進,主要引進補缺門的關鍵性生產技術,引進規模小,但影響大,引進重點開始由重工業轉向解決“吃、穿、用”的工業項目上,而且引進了一些中小型項目用于企業的技術改造。第三次技術設備引進是1973―1977年,這次引進發生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其背景是建國二十多年來,國民經濟中的許多問題暴露出來,有從國外引進有關先進技術設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引進國仍然是資本主義國家。第三次技術設備引進的特點是:解決人民吃飯穿衣問題的項目占首位;引進規模是前幾次中最大的;所引進的技術裝置,具有大機組、大系統、高速、高效、自動控制、熱能綜合利用程度高等特點。在20世紀國外新一輪的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化學合成、核能利用、激光、新材料、生物工程等科學技術步中,1978年時,除了較少的項目,中國在各個方面都處于空白。雖然建國后,我們也有一些重大的科學技術進步成果,但是與世界科學技術在戰后的突飛猛進相比,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仍然處于非常落后的狀態。

  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各發達國家科學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從20世紀初的10%提升到了50―70%。而根據專家們的計算,我國科學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1952―1957年為27.78,1957―1965年只為8.24%,1965―1976年間更是僅為4.12%。因此,與世界科學技術進展相比,建國后到文化大革命結束,我國科學技術進步非常緩慢,對國民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十分有限。

  第四,交通和工業體系的建設和規模,反映一國的綜合實力。20世紀70年代末,雖然我國工業體系中的重工業有一定的發展,但是,輕工業、交通、城市等等的建設與世界上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相比,還十分落后;即使重工業,在技術工藝方面,差距依然較大。交通通信體系落后于印度。

  1980年時,建成通車鐵路里程55321公里,平均時速只有40公里左右;公路通車里程88.8萬公里,其中硬化路面公路里程為66.1萬公里,沒有一條高速公路;人均鐵路和公路里程為0.5公尺和8公尺,鐵路、公路、水運和管道等運輸線路密度為1229公里/萬平方公里。1980年印度鐵路里程為6.13萬公里,公路163萬公里,人均鐵路和人均公路里程0.9公尺和23公尺,分別是中國的近1倍和4倍,鐵路、公路、水運和管道等運輸線路密度為5715公里/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的4.65倍。通訊方面,1980年中國每百人擁有的固定電話只有0.19部,印度則為0.43部,是中國的1倍多。

  工業體系方面,建國后縱向比較,有長足的發展。整體上看,到1980年,全國工業總產值4703億元,比1949年增長46.3倍,工業收入在國民收入的比重由1949年的12.6上升到1980年的45.8%;從1949年到1980年,主要工業品產量在世界的排位,鋼由第26位上升到第5位,煤炭從第9位上升到第3位,發電量由第25位上升到第6位;化纖和電視機,1949年我國根本沒有產量,1980年這兩項在世界上的位次是第5位。但是,由于人口眾多,人均工業品產量在世界各國比較看水平還是很低。如1980年時,與世界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巴西人均鋼鐵產量121公斤,人均發電量1880度,印度人均煤炭產量為168公斤,墨西哥人均原油產量1369公斤;而中國人均鋼鐵產量為36.7公斤,發電量297度,煤炭66公斤,原油105公斤,仍然低于這些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水平。

  20世紀50年代,通過第一次技術設備引進,我國的機械工業在短期內,就建設起了一批重型機械、礦山機械、發電設備、化工機械、煉油、采油設備,機床、汽車、拖拉機、飛機、坦克、船舶以及軸承、風動工具、電器、電纜、絕緣材料等制造工廠;60年代,在第一次引進的基礎上,填平補齊,引進了一批新的技術設備,使我國的制造水平進一步提高,制造出發展原子彈、導彈和新型飛機所需要的新材料、新儀器和新設備,經過70年代的引進建設,我國基本上建立了一個比較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如經過幾次引進,我國建立起了石油化工、無線電、汽車、拖拉機、飛機、軍工、化纖、電子計算機和彩色電視機等新興工業部門。但是,從技術層次、裝備狀況、產業結構、生產規模,以及所處時段看,當時我國工業發展的整體水平,與世界各發達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進程比較,實事求是地講,總體上也只是在處在工業化的初級階段。

  建國后,如果黨的中心工作集中在經濟建設上,如果沒有頻繁的政治運動對科學技術的沖擊,如果體制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如果國民經濟象東亞一些新興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像改革開放后每年以9.5%的速度增長,到1978年時,按1950年不變價格,我國經濟總量將會達到7367億元人民幣,比當年實際的3645億要多出3722億元,人民幣人均GDP將達到450美元左右,在世界各國中中國的發展程度就會排在下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中。如果在1978年7367億人民幣的規模上,即使改革開放以來每年以7.5%的速度再增長29年,2007年我國GDP總量,就會為401267億元,人均GDP為30369元人民幣,高于實際的人均18845元人民幣。東亞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幣值,在戰后高速增長的幾十年中,由于經濟對外依存度上升、商品價格差別縮小,以及生產力水平提高,即使扣除亞洲金融風暴時各國的貨幣貶值因素,相對美元也普遍升值了100%到200%不等。我們取中值按照150%的升值率衡量,如果沒有建國后左的思潮對經濟發展的干擾,2007年我們的人均GDP將達到11000美元,在2000年時,已經完成第一次現代化進程,現在已經進入了世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行列。計算到這里,我們不能不為建國后三十年中,工作中心選擇方面的重大失誤,感到深深的痛心和惋惜。

  總之,建國后到1978年的30年中,中國共產黨人有著將中國建設成為世界現代化強國的強烈愿望,并為此進行了艱苦的努力和探索。但是,由于革命勝利后,黨沒有從一個工作中心為階級斗爭的“革命黨”轉變為一個工作中心為搞經濟建設的執政黨,對怎樣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并不熟悉,榜樣上學習了蘇聯模式,而且在資源配置方式上實行了計劃經濟,生產資料所有上采取了一大二公的國有制、城鎮集體所有制和農村人民公社社隊體制,對外關系上走了自我封閉的道路,發展上傾斜于國防工業和重工業。其結果是:勞動生產效率較低,科技人員和企業沒有創新和技術進步的動力來源,技術進步緩慢,投資建設浪費較大,三次產業結構和二次產業內部結構失調,二元結構轉型進程停滯,與整個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越來越大。可以這樣評價:建國后的三十年里,在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競爭中,我們走了彎路,延誤了時機,可以說,成績為三,問題為七。

  回首當年,如果沒有三十年以來的發展道路的調整,沒有三十年來對一大二公和計劃經濟的低效率體制的改革,如果不對外開放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知識及經驗,我們今天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毫無疑問,仍然會處在世界最貧窮國家的行列。1978年時,要不要改革開放,關系到占世界1/5人口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富強,還是貧困沒落之大事。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為什么在三十年前毅然決然地選擇改革開放,將其堅持了三十年之久,并且還要繼續堅持下去的主要原因。(作者:周天勇)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4.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7. 東南亞的宿命
  8.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9.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10.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