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注:這是幾年前寫的一篇舊文當時香港發生了所謂民主大游行,一時有感而發,寫了這篇短文,當時不懂籃球,即便現在也不懂。所謂“半截攔”不過是借字抄音大家不必當真。當時有些問題還認識不是很明確,也很幼稚。現在明確了,感觸也更多了。所以把這篇文章翻出來,聊供各位網友開心之用。
日前看到一位第四代哲學的大師,把總設計師的閃著耀眼光芒的語錄搜集起來,吆喝一句,稱頌兩聲,使人頗有撥云見日之感,敢情總設計師的語錄解決了馬克思都沒有解決的哲學向題,更別提毛澤東了,看來馬恩劉斯毛鄧的次序大錯而特錯了,應該是鄧馬恩列斯毛。
接下來更發現,其實何須總設計師費那么多腦子,很多時候,只要半句話就可以解決中國問題了,所以現實中我所看到的其實很多也只是總設計師的半句話,比如:
改革開放
總設計師一向久改革開放的締造者自居,改革還說得過去(且不論其長期效果如何),至于開放,好像五六十年代毛澤東與周恩來等人就已在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廣交朋友,贏得了廣泛的國際尊重,這些國家在新中國恢復聯合國代表權問題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中美關系的外交局面也是在毛澤東時代打開的,而其他看美國眼色行事的西方國家,群起向中國示好是必然之事。而總設計師把這些統統籠歸自己賬下,名曰開放之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恐怕是總設計師最喜歡向世人夸耀的了,然而到了現在我們只看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早已無從談起。中國特色在不同不問時期有不同表現,男人的長辮子和女人纏足都曾是中國特色,中式大煙槍也曾是一道風景線,到了今天,打著社會主義的旗號大搞資本主義,想當婊子又不肯放棄貞節牌坊,大約就是總設計師所謂的“中國特色”了。
總設計師名言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那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其實總設計師這句話原意是這樣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后先富帶后富從而達到共同富裕。總設計師似乎忘了“為富者不仁”那句古訓,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只恨自己的財富不夠多,有了錢后更是變本加厲地拼命聚斂財富,誰也沒有幫助窮人的興趣,結果是一部分人富了起來,而另一部分人則窮了下去,貧富分化開始突出,階級矛盾也隨之日益尖銳起來。現實既然無法改變,說不得總設計師只能“欲成神功,揮劍自宮”了,自此以后就再也沒有聽說過下半截了。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在官府的輿論宣傳中,這句話是與稻光養晦一樣,準備要永載史冊的,因為他們一同宣示著總設計師的雄才偉略,它表明了總設計師在處理有爭議領土問題,特別是在南沙群島主權歸屬上的高度靈活性。只不過時至今日,我們只看到了擱置爭議,從未見共同開發。本來嘛,什么叫擱置爭議,不就是歸屬未明嗎?要不然自己的東西為什么如此氣虛。既然歸屬未明,那么誰搶到手就是誰的。在這種思想主導下,南沙周邊各國已把南沙瓜分殆盡,并已開始瘋狂掠奪南沙周邊資源,人家吃到嘴里的肥肉,憑什么要人家吐出來分你一份兒。沒有強大的武力做依托,共同開發只會是一廂情愿。在鄧氏韜光養晦的政略籠罩下,我們的國家已習演了靠出賣原則來換取利益。妄圖兩邊討好,哪邊都不得罪,可結果只能是原則既失,利益更得不到。徒落個眾叛親離、威信掃地。
人不能沒有脊梁骨,國家也一樣!
安定團結
這句話常常和另一句話連在一起,那就是“十年動亂”,“十年動亂”是標準的X氏王朝官方語言,這是十年文革中部分經歷者的評價,卻不能作為歷史的結論。鄧小平復出后沒有幾年,就急不可耐地將文革定為鐵案,不允許有任何正面的評價,據說有人提出能否用一分為二的辯證觀點看待文革,遭到斷然拒絕:文革給中華民族造成這么大災難,十年動亂絕不容翻案!事物具有兩面性的客觀規律,到人家這兒被否定了。不嫌太霸道了嗎?文革中有一些公報私仇的冤假錯案,有一些人受到了沖擊這是事實,但這些人在全國人口中又占多大比例呢?今年七·一香港有五十萬人上街游行,要求普選直選,他們是否代表了主流民意?我們又是否可以據此斷定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在香港已經失去人心。
毛主席歷來重視組織群眾、教育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他對中國的社會極為了解,他要通過一次次群眾運動來提高群眾的黨悟,培養其革命自覺牲。只有讓群會動起來,才能形成對黨對政府的監督和鞭策,從而防止腐敗和蛻變,堵死資本主義復辟之路,它比什么三權分立、法律秩序來得直接,這恰恰是資產階級最懼怕的。資產階級無法解讀人民戰爭,他們同樣也永遠不能明白群眾運動的意義,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總設計師上臺后視群眾這動如洪水猛獸,八九在以后更嚴加防范,先是安定團結,后來團結也不要了,干脆穩定壓倒一切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