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的疑惑:大陸在準備“政權換主權”嗎?
阿道夫二世
臺灣“3.22”公投綁大選的選舉結束了,看起來是海峽兩案皆大歡喜的結果。通過觀察大陸方面對此次選舉的反應,我認為可以看出大陸方面解決臺灣問題的新底線。
3.22有兩項公投案,一個是“入聯公投”,一個是“返聯公投”。兩者的區別是,“入聯公投”是要求以“臺灣”的名義新加入聯合國,而“返聯公投”則是要求以“中華民國”的名義重返聯合國。
大陸方面在公投前抨擊的是“入聯公投”,公投后又宣稱“入聯公投”沒過關說明臺獨不得人心,顯然是默認了“返聯公投”。
表面上看,“返聯公投”是要求以“中華民國”的名義重返聯合國,和當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的形式相似,似乎符合“一中各表”的共識,但是對于大陸來說,實際上有相當棘手的難題。
大陸方面默許“返聯公投”,有一個隱含的邏輯推導過程:既然“一中各表”是雙方的共識,那么,臺灣堅持以“中華民國”的名義重返聯合國還是在堅持“一中”。但是,這個邏輯推導只進行了一半,在繼續推導下去就會發現,問題出來了!大陸堅持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如果“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到底是誰代表中國?還是共用一個席位?
由此可見,此次默許“返聯公投”,表明大陸對臺政策的底線再次發生了后退。
我們可以回顧十幾年前的歷史。
1995年7月,李登輝跑到美國康乃爾大學作了講話,在講話中他說應該將兩岸定位在中華民國在臺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這么一個關系,他講了17次中華民國在臺灣。大陸方面認為其中經隱含了兩岸之間的關系是兩個國之間的關系,因此在1995年、1996年兩岸關系高度緊張,幾乎釀成臺海三方大戰。
1999年7月9日,李登輝于在接受“德國之聲”記者采訪時,宣稱臺灣當局已將海峽兩岸關系定位為“國家與國家的關系,至少是特殊的國家與國家的關系”。這就是“兩國論”。7月27日,李登輝又解釋說,由于“多年來兩岸關系的定位過于模糊”,所以他要把兩岸關系的“實質內涵”定為“特殊的國家與國家的關系”。大陸方面對此進行了猛烈的輿論抨擊。
從上述事實可以看出,大陸方面認為,“中華民國”是整個“中國”范疇內“國中之國”,實質上是“一國兩府”,不是地位對等的兩個國家,想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到國際上活動,是不能允許的。
時間過的真快,到了2008年,臺灣以公投的方式公開表明了要以“中華民國”的名義重返國際社會,不就是顯示了一種“特殊的國家與國家的關系”嗎?但是大陸對此卻默許了,這不就顯示了對臺政策底線的一種倒退嗎?
由此,我們產生了這樣的疑惑,大陸方面是在準備“政權換主權”嗎?
對于類似的“國中之國”,中國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最近的例子就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于1931年11月7日,由中國共產黨所建,首都為江西瑞金。在該政權運作期間,其中央政府頒布了憲法,發行了貨幣,設計有國旗,同時將其所屬控制區域稱為“蘇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不是獨立的國家,而是在“中國”范疇內的一個新政權,要取代當時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形成事實上的“一國兩府”。老蔣對此態度很明確也很堅決,剿!連續發動了五次大規模的軍事圍剿,終于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予以趕出了蘇區。老蔣的態度,就是對“國中之國”的一種態度,就是絕對不承認、絕對不妥協、絕對不容忍。
現在,大陸方面對于臺灣的“國中之國”是和老蔣有所不同的。達成“九.二”共識,就是一種妥協;現在默許“返聯公投”就是一種容忍;希望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是不是可以認為是一種變相的承認呢?
而且,從高層最新的講話,我們還可以發現新的動向。
高層說,為了臺灣同胞的利益愿意作出必要的犧牲。這個“必要的犧牲”是什么?如果只是什么經濟上的優惠政策,完全配不上“犧牲”兩字的。
從另一段話中,對于“必要的犧牲”可以找到比較貼近的解釋。
高層說,海峽兩岸“談判的地位是平等的,議題是開放的”。
我們從中能悟出什么呢?
對于整個中國來說,統一當然是件大好事,所不同的只是當事人的心理感受。
就象娶媳婦、嫁閨女一樣,都是兩家的喜事,娶進門的歡天喜地、嫁出去的倍感失落!還是生兩個好呀!
筆者將繼續關注這個問題,如果此文能發出來的話,就接著寫。一家之言,難免貽笑大方,筆者愚鈍,請大家諒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