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辟反倒退更要警惕左傾機會主義(征求意見稿)
一,什么是左傾機會主義?
左傾機會主義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頑固的堅持英雄造史觀。他們不理解階級分化是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在人們的意識之外自然作用的結果,不承認毛澤東時代到如今這個時代是一個自然演變的過程,他們只能把腐敗復辟歸因于鄧**和精英。
二,為什么要警惕左傾機會主義?
盡管主張復辟的老右們還占主流地位,還把持著話語權,但早就在人民的心中死亡了,只不過還散發著腐爛的臭氣;而左傾機會主義卻正方興未艾極具欺騙性。
三,左傾機會主義有什么危害?
鼓吹文革是他們的又一大特征,但他們并不能正確的總結文革的經驗教訓。
文革是沒有正確認識階級分化,是用階級斗爭方法來解決階級分化的極端表現。文革只看到“走資派”這樣一個現象,而不知其根源;所謂“民主派——走資派”及所謂“革命的同路人”都只有一種猜想,并沒有理論根據。
四,左傾機會主義與左派幼稚病區別在哪里?
左傾機會主義特征之三是他們大多是一些專家學者,他們往往通曉多國語言,具有很強專業知識,更有足夠的時間與材料優勢。因此,他們批判腐敗復辟都具有很強說服力及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他們的性質與清末的改良派反對保守派是一樣的。現在的左派往往搞不清左傾與革命的區別,他們總是跟在那些貌似“大左”的后面,把他們當做革命家來崇拜。
五,革命派與左傾機會主義的區別在哪里?
毛澤東時代的左傾錯誤是把公有制、計劃經濟與社會主義等同起來,而如今的左傾機會主義卻總是抹殺公有制與私有制的本質區別。 (以下刪兩行,以后再補上)
文化大革命本身并不是革命派的目的,革命派也不能滿足于公平與和諧,以及什么“不準再賣”,而是要徹底消滅萬惡的私有制,重新進行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造,重建公有制。 左傾機會主義永遠也弄不明白,為什么井岡山與延安大生產的供給制就能激勵勞動者,而大躍進的供給制卻會出懶漢(后述)。
六,毛澤東時代的公有制與計劃經濟為什么會失敗?
就因為它只是舊的生產方式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由于種種原因,毛澤東時代沒能建立起一個與之相應的完善的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而沒有這樣一個生產方式為基礎,公有制與計劃經濟也是不能長久的(后述)。
所有制與分配形式一樣,它們都是生產的產物。歷史上本沒有什么所有制,先有生產,而后才有分配,所有制不過是把分配的結果法定化。分配取決于生產,它總是趨向于與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相吻合。其實交換也一樣,最早的交換總是在社會生產中地位相當的雙方中進行,所以才會有等價勞動相交換,如果雙方存在強勢和弱勢的話,那么,交換就會產生向有利于強勢方的傾斜(國與國之間也一樣)。
在生產中,如果還嚴格區分著生產的管理者與勞動者,還存在著支配者與被支配者,那么,這種生產方式就與這兩者之間的平均分配相矛盾。簡言之:不論現實分配是怎樣的,那些在生產中被當做工具來使用的勞動者歸根到底都要被當做工具來養活。
七,社會主義有沒有什么“特色”?
社會主義時期是勞動群眾學習并逐漸掌握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時期,列寧說:“社會主義就是消滅階級”。那么,消滅階級與階級斗爭什么區別呢?階級斗爭是被壓迫被剝削的階級起來推翻壓迫階級和剝削階級的斗爭,而消滅階級則是要讓社會不再分化為不同的階級。人類社會又為什么會分化為不同的階級?是因為舊分工的存在,馬克思說:“分工的規律就是階級分化的基礎”,所以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教導說,當無產階級掌握政權的第一天起就要開始消滅舊分工。正因為只有在公有制的基礎上,消滅舊分工才有可能,所以說,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必要前提,而消滅階級或消滅舊分工才是社會主義的標志。同時,只有消滅舊分工,公有制才能無長地久。
八,消滅舊分工的理論基礎是什么?
在生產中,舊分工總趨向于把領導者變成舉足輕重的,甚至不可或缺的人物,同時又趨向于把廣大的具體勞動者個人變成無足輕重的會說話的勞動工具,這樣的生產就必然要求有一個與之相應的分配。同時,舊分工又趨向于把勞動“肢解”(馬克思語)成為沒有內容的枯燥無味往復動作,但它又要占用勞動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實際上成為對勞動者的奴役。換句話說,只要這樣的舊分工還存在,不要說“供給制”,所有不相適應的工資制也是不可能長久的。消滅舊分工的一個最偉大的意義就在于把勞動從奴役勞動者的性質變成解放人的手段。社會主義的生產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勞動者素質的不斷提高,干群關系,職企關系,民政關系不斷完善的基礎之上,對勞動的激勵因素只能在勞動中尋找而不能靠勞動之外的“精神刺激”(比如抨“四好”“五好”等)和“物質刺激”(這兩者其實并沒有本質區別,它們的附作用往往比正作用還大)。只有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社會主義的生產才會,也一定會平穩些并不斷地均加速度發展。
九,勞動本身會成激勵因素嗎?
斯大林主義認為:人們的共產主義覺悟提高到一定程度,就會自覺地把勞動當成第一需要。到目前為至,左派以及左傾機會主義者都沒能走出這個干癟的比所有反動議論都更加有害的教條,其實,人的意識或覺悟都一樣,它們都是生產的產物,都必須在社會生產中把它們生產出來,而不是相反。
勞動至所以將能為人的第一需要,是不能靠“覺悟”把它“當”成第一需要的,“當”也是當不成的。馬克思告訴我們,人的本質是活動,是與人的潛能素質相適應的活動。而物質消費充其量也只能沿續人的生命,并不能使人能其為人。
所有的反動統治階級都要用舊分工來奴役勞動群眾,讓勞動群眾為生活所迫為工作所累,不同程度的遠離政治,遠離社會管理,并且,簡單的生活,機械的日常工作本身就極大的限制了勞動群眾智力的發展,他們還要推進種種愚民政策...勞動群眾長期忍受這樣的勞動又怎么可能把它“當成”第一需要呢?
其實勞動作為需要是歷來就有的事,比如打獵和釣魚本來就用以謀生的勞動,如今不是往往只有那些一定能力或身份的人才能從事娛樂活動嗎?再比如晨練吧,誰聽說過有晨練的人抱怨說:什么我要多跑一百米,什么還有人在睡覺?
試想,如果勞動沒有了那些損害的人身體及精神的因素,如果勞動不但能煅練人的身體,不但能充份發揮勞動者的聰明才智,讓他們的才干不斷增長,并且能交上許多趣味相投的朋友,試想,這樣的勞動本身又為什么不能成為激勵因素呢?
十,完善社會主義理論是革命者的當務之急
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理論象一個只有一條殘腿的巨人,他能與資本主義英勇斗爭了二三十年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了。大家知道,馬克思主義有一個自然科學基石,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進化理論,它由恩格斯開創并奠基,可惜,它不僅一直被資本主義圍剿、封鎖,同時也被社會主義所冷落,甚至拋棄。另一方面,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一直到改革初,指導社會主義實踐的都只是斯大林的所謂“基本經濟規律”這樣的偽科學,由于沒有馬克思發現的人類歷史發展規律來主導,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必然存在著嚴重缺陷。
大家知道,勞動在商品上體現為一個兩重性: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其實,勞動在勞動者身上也體現出一個兩重性:這個兩重性就叫做勞動的創造性與奴役性。比如,長期從事木工勞動的人就被塑造為一個具體的木工,而長期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就被塑造為各種藝術家等等,這就是勞動的創造性;同時,勞動又總要占用勞動者的時間和精力,把勞動者一定的范圍內,使之勞動者不能同時在其它的領域發揮和發展自己的聰明才智,這就是勞動的奴役性。至于什么樣的勞動是創造性的勞動,什么樣的勞動是奴役性的勞動,這里不作具體的討論,總之,正因為勞動具有這兩重性,所以它到既可以被統治階級當做奴役勞動的手段,也可以被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作為解放勞動者的手段。大家知道,理解體現在商品上的勞動的兩重性是理解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同樣,對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的勞動的兩重性理解也是理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初稿,未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