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子再大一點:讀《人民日報》洛陽烈士墓事件報道有感
云淡水暖
對于洛陽烈士陵園被長期蠶食,8個陵園區6個被改為商業墓地高價出售,1800多座商業墓擠走258位烈士的陵寢,258位烈士的遺骨被集體“坑葬”,疊層掩埋。今年又進行所謂“修繕”,將僅余的2個陵園區中的一個平毀,僅余的250座烈士墓墓體用挖掘機挖掉150座,墓碑砸碎的惡劣事件。1月4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記者曲昌榮的一篇調查報道“洛陽市回應烈士陵園‘被毀事件’:是修繕改造,不是商業開發”,這是中央級權威媒體首次就此事件發表的報道。曲記者謹慎地在“被毀”二字上加上了引號,這似乎是一種態度。
草民注意到,曲記者盡可能多地采納了洛陽相關當局和當事人的描述,并且對事件總結了一個“反思”,叫做“據調查組初步調查結果,洛陽烈士陵園的此次施工是保護性改造,而非商業開發行為。那么,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網友都認為,烈士墓一區的工程是在搞商業墓地開發呢?‘修繕改造’被指‘商業開發’的背后,有哪些教訓和反思?”,就是說,曲記者“反思”的前提,是建立在認可“是修繕改造,不是商業開發”的基礎上的。比如,曲記者“反思”道“一是確實存在野蠻施工,烈士墓碑被砸碎的圖片強烈沖擊著人們的心。…二是改造工程沒有向社會公告,妨礙了群眾的知情權。”。
但是,草民以為,曲記者的“反思”僅僅能夠限于此次“修繕改造”的野蠻行為,而無法回避洛陽烈士陵園被長期蠶食,追求商業利益的歷史和現實。不知道曲記者有沒有看到到洛陽烈士陵園的簡介:“洛陽市烈士陵園,始建于1955年,坐落在邙山南側半山腰上,這里安葬著537名烈士的遺骨,他們是兩次解放洛陽戰役中英勇犧牲的部分解放軍指戰員。”,而曲記者的報道中記述的洛陽方面、當事人翻來覆去地講的就是目前的一區、二區的250余個解放軍烈士陵寢,但是,網民們真正質疑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還有287位解放軍烈士的遺骨是如何安葬的,他們的陵寢在何處。
河南《大河報》的報道表明,那287位解放軍烈士原先是分區安葬的,但是“據陵園工作人員介紹,多年前(按照《人民日報》的報道,準確地說是上世紀90年代),287名烈士陵墓被毀,烈士的遺骨被集中掩埋在這座‘副碑’下,因為地方狹小,采用了層層疊壓的方法。”,《人民日報》的曲記者對這一點也側面地證實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洛陽烈士陵園的商業開發已近15年,除烈士墓一區、二區及紀念碑附碑安置烈士外,其余6個區皆被開發成商業墓地”,所謂“紀念碑附碑安置烈士”是什么時候的事情,是不是將原先分別安葬在6個區的的烈士再次“集中掩埋”,其中采用了“層層疊壓的方法”。
從曲記者的報道中,草民基本看到了一個其所說的“脈絡”:烈士陵園才商業化開發是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的,是有關方面“批準”的,緣由是“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提倡通過開展經營創收來彌補國家財政投入的不足’。”,難怪洛陽有關方面及當事人覺得“憋屈”,因為有“國家有關方面提出”的思路。但是,這句“通過開展經營創收來彌補國家財政投入的不足”聽起來好生耳熟,如果人們不算健忘,就應該記得各種公共事業“市場化取向”發端的年代,也是那個時期,在“彌補不足”的口號下,衛生、教育莫不是走上此路,今日的結果如何,已經昭然。
洛陽、陵園方面口口聲聲說“利用烈士陵園墓地閑置區和廣場東西兩側恢復原先有過的‘邙山革命公墓’,”,草民想,既然有“墓地閑置區和廣場東西兩側”可資“開展經營性創收”,那好好安睡在原處的287位烈士的陵寢為什么要遷移,“集中掩埋”、“層層疊壓”,這個問題,洛陽方面始終在回避。最大的可能就是,因為“經營創收”需要資源“最大化”,就在烈士的頭上打起了主意,但是,洛陽方面、當事人又口口聲聲說當時批準了28畝“閑置墓地”,如今尚有11畝“尚未開發”,還放言“上級部門批準我們開發的商業墓地還有近11畝沒有動,按一年售出100個墓穴的規模,20年也用不完。”,既然有這么寬裕的墓地“儲備”,那287位烈士為什么要騰地方?
還有一個令人感慨的現象,就是入葬者的規格的演進,曲記者報道說,所謂“革命公墓”起先還勉強體現出一點“革命”的味道,對安葬對象做了限定:一是老紅軍戰士;二是建國前參加工作的老同志、老干部和建國后參加工作的縣、團級以上干部;三是省級以上勞動模范和全國榮譽稱號獲得者;四是高級知識分子和著名愛國人士;五是市級以上勞動模范和市級以上榮譽稱號獲得者。河南省相關方面當時的批復也是基于這個前提的。“洛陽市民政局和河南省民政廳分別在1993年5月22日和6月1日批準了這個請示。”,同時規定了一個入葬的價格,“單價從2500元到8000元不等”。
然而,商業就是商業,市場就是市場,一切原則、底線都屈服在金錢這個標桿之下。在創收思想的指引下,洛陽烈士陵園的門檻也在不斷降低,說穿了就是花大錢,有關系就可以進去。
至此,再辯解什么“不是商業開發”草民覺得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把一個好端端的烈士陵園在“開展經營創收”的思路下,搞成按照金錢多寡分等級的商業墓地,商業墓地的豪華、喧鬧、媚俗,代替了烈士陵園的莊嚴、肅穆、崇高,這樣的場景,當然會在視覺上、心靈上造成潛移默化的效應。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施工人員才對烈士失卻了起碼的敬重,才用挖掘機野蠻搗毀烈士墓,用裝載機的巨輪在烈士的遺骨上碾壓(烈士遺骨離地面僅一米),網民們的憤怒,就是基于對商業化沖擊道德底線,金錢至上淡化歷史傳承的這個過程,絕非僅僅針對一時一事。
1993年洛陽市和河南省的兩級管理當局批準了“開展經營創收”的報告,就拉開了洛陽烈士陵園管理改革的序幕,記得當時有一句很響亮的口號“膽子再大一點”,烈士陵園管理方的膽子也是這樣“再大一點”先規定個身份和價格、“再大一點”降低門檻提高價格,錢越收越貴,入葬者越來越雜,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野蠻毀墓“修繕”。當年草民所在地區的領導有一句著名的口號“遇到紅燈繞著走”,就是對“膽子再大一點”的自私解讀。僅就“紅燈”與行為之間的關系,這些人把“膽子”置于“紅燈”之上。
既然此種行為源自于“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提倡通過開展經營創收來彌補國家財政投入的不足’。”,那么可以預見的是,“經營創收”并非洛陽一地獨有,只不過洛陽烈士陵園的做法“不巧”被報道了出來,激起了社會反響。
膽子再大,也應該有個底線,這一點民眾的覺悟比某些領導要清晰,該“解放”什么,該堅持什么,“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