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毛詩論札》:(10)《沁園春·雪》意蘊何來
一、思想從何而出
毛澤東是政治家詩人,他的每一首詩詞都與他從事的政治活動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卓越的政治家總是站在俯察歷史大勢的制高點上,不僅把握現在,而且預知未來,從而作出正確的政治判斷。政治家詩人的詩詞創作是在政治判斷的前提下用藝術形式去把握世界作出的審美判斷。
《沁園春·雪》的創作有特定的歷史大背景,它產生于中華民族出現大變局的時刻。早在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在陜北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所作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報告(以下簡稱《論策略》)中就指出:“目前的政治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形勢的基本特點,就是日本帝國主義要變中國為它的殖民地”。(1)毛澤東還預料:“國民黨營壘中,在民族危機到了嚴重關頭的時候,是要發生破裂的。”(2)《沁園春·雪》的政治底蘊可從《論策略》中去尋找。《論策略》指出:“我們的任務,是變中國為獨立、自由和領土完整的國家。” (3)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個報告里,設有“人民共和國”專節,對未來共和國的國體性質作出了科學的規定:“我們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農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4)這就與蔣介石代表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劃清了界限。毛澤東還對“人民共和國”的前途規定了方向:“在將來,民主主義的革命必然要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5)《雪》詞創作的思想基礎可以在這篇《論策略》中找到。毛澤東說《雪》詞主題是“反對封建主義”,這與建立人民共和國的目標是一個問題的兩種說法。
1936年2月開始的東征是毛澤東試圖開創歷史新局面的行動,在對未來“人民共和國”充滿著憧憬的時候,一場大雪的降臨觸發了毛澤東的審美感興,于是一首千古名作就從他胸中噴涌而出了。
二、與《念奴嬌·昆侖》有何異同
把《昆侖》與《雪》兩首詞放在一起作一比較解讀,可以發現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對于理解《雪》詞的創作是有意義的。《昆侖》寫于1935年10月,《雪》寫于1936年2月,中間詩人還有其他創作。盡管如此,這兩首詞之間仍然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可以說二者是地地道道的姊妹篇。
首先,兩首詞的主題密不可分。《昆侖》的主題是反對帝國主義,《雪》的主題是反對封建主義,這兩大主題是毛澤東前半生所從事的主要戰斗任務。他在《愚公移山》里說:“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4]由于外國帝國主義與中國的封建主義兩大反動勢力互相勾結、密不可分,因而決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革命,是把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放在一起作為革命對象的。反帝必反封建,反之亦然。《昆侖》與《雪》則通過詞的形式分別體現著這兩大主題,所以毛澤東在創作《昆侖》時肯定想著《雪》的主題,也因此,后者在內容上和前者有一定的繼承關系。
兩首詞都有著鮮明的政治主題,也都遵循“詩言志”的創作原則。它們既運用了借景抒情,又運用了比興寄托的寫作方法;都創造出了有別于單用情景交融和比興寄托的第三種藝術境界。(6)《昆侖》上片寫雪中的昆侖山。此山余脈作者曾在長征中親自翻越過,且此山非一般之山,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因而它又喻示著現實中的中國,而現實中的中國正是需要改造的。毛澤東在1921年1月1日《在新民學會長沙會員大會上的發言》中贊同“改造中國與世界”的主張,并闡釋道:“中國問題本來是世界的問題,然從事中國改造不著眼及于世界改造,則所改造必為狹義,必妨礙世界。” (7)這一處理中國與世界關系的理念用到《昆侖》詞的創作上,就有了上片寫昆侖,下片裁昆侖以贈歐、美、日,實際上是為了揭示出反帝這個主題。
《雪》詞上片寫理想中的中國,將冰雪美、山水美、女性美放在一起寫“北國風光”,實在是寄托了對未來中國的期待。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政治的追求達到了高度統一。
其次,在意象的選用上兩首詞同中有異。政治主題的詞作總是要靠意象去表現的,兩首詞都選用了雪、雪山意象。《昆侖》中這樣描寫詩人看到雪峰冰川時視覺上受到的極大刺激:“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從雪山得到的感受作者一直難以忘懷,多年后他在書寫該詞時曾批注:“宋人詠雪詩云:‘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昆侖各脈之雪,積世不滅,登高遠望,白龍萬千,縱橫飛舞,并非敗鱗殘甲。夏日部分消溶,為害中國,好看不好吃,試為評之。” (8)這里是考慮到雪山之美與為害正負兩方面的,因而有了下片“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的否定。
毛澤東在東征路上寫《雪》時,雖一場大雪引起了他創作的沖動,但雪后秦晉高原肯定不如岷山險峻壯麗,卻也調動起幾個月前過雪山的視覺記憶。“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實承繼“飛起玉龍三百萬”而來,天上的“玉龍” 變成了地上的“銀蛇”、“蠟象”,一個個“欲與天公試比高”,表現出創建理想中國的戰斗精神。只是取其冰雪山川美的一面,而舍去“攪得周天寒徹”的負面不寫了。
再次,兩詞下片都是以評說的方式揭示主題。《昆侖》中借昆侖評說,用佛教中幻化方式裁昆侖以贈別國,堅信只要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反帝,共產主義必將到來。《雪》詞則是評說兩千年中國封建史上五位帝王級人物,只用幾個詞,如“略輸”、“稍遜”、“只識” 就完成了對封建主義的批判。
三、怎樣借鑒前人
偉大作品不能憑空產生,總是有所借鑒的。
《雪》借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不難發現的,這從《赤壁懷古》上片結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與《雪》過片“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可以看出相似之處。此二句都在詞中起著樞紐作用,上片都是寫江山壯麗,下片都是寫英雄豪杰在江山面前的表現。
蘇軾的“江山如畫”可以說是高度概括之筆,而“大江東去”“亂石穿空”“卷起千堆雪”的描寫,其線條、色彩的確可以入畫。蘇軾本是宋代文人畫的創始者之一,他的《古木竹石圖》用筆清勁質樸。《赤壁懷古》詞則做到了“詩畫一律”,其景物描寫與繪畫構圖造型簡單、筆致超遠的特點是一致的。
毛澤東雖不作畫,卻明繪畫之理,懂得用詞句來構造絕美畫卷。當代有很多畫家曾以毛澤東的詩詞為題作過畫,如傅抱石、關山月的畫作《江山如此多嬌》,是深得《雪》詞畫意的。但筆者覺得《江山如此多嬌》所傳達的女性美特質,實為奪人心魄之筆,又非畫筆所能傳達。
將祖國江山比作嬌美俏佳人,引出下面“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是運用比興手法。本來以男女擬君臣是《楚辭》開啟的傳統,毛澤東改造使用這個傳統手法,有利于深化主題。蘇詞中拉小喬出場以襯托周瑜,是英雄美人式的抒情方式,這在杜牧《赤壁》詩中就已有了,所謂“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毛澤東也應是受到了前人啟發,把英雄美人抒情方式改造為江山英雄抒情方式,這又是他的創造。
《雪》詞下片議論則是受辛棄疾詞的啟發。詞中發議論是南宋詞的突出特點,從岳飛到辛派詞人形成一種傳統,是詞中豪放派的主要特色。詞中發議論能否成功取決于詞人的政治識見。后來豪放派的作家之所以難以超過辛棄疾,政治識見不高是主要原因。這種情況到毛澤東則發生了根本變化。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毛澤東思想的創立者,這就決定了他在詞中的議論所表現出來的遠見卓識是常人難以企及的。就《雪》詞下片一段議論而言,抵得上王夫之的一部《讀通鑒論》,其以史論的方式“批評了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透出馬克思主義批判武器的力量。
《雪》詞上片把“北國風光”作為喻體,寄托了對理想中國的期待,在批評二千年歷史中推出創建新中國的“風流人物”,令人難以想象其形象該有何等高大!無怪乎日本學者武田泰淳說,讀毛澤東詩詞有“地球上出了個巨人的感慨”了。 (10)
注:
(1)《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頁。
(2)《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47頁。
(3)《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52頁。
(4)《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58頁。
(5)《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60頁。
(6)《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2頁。
(7)參見林東海:《說“興象”》,《文學評論叢刊》第1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8年版,第34—53頁。
(8)《毛澤東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頁。
(9)《毛澤東詩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55頁。
(10)〔日〕武田泰淳、竹內實:《詩人毛澤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國外研究毛澤東思想資料選輯》編譯組編譯,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356頁。
《黨的文獻》2015年3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