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陪母親看電視劇《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劇中的一些對話不僅深深打動了我,也引起了我諸多的遐想與深沉的思考。頑石將這部分對話的內容抄錄到這里,并附上我的若干感慨(不敢展開寫),以期引發(fā)更多的共鳴。
對話背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老區(qū)汾西縣委縣政府為解決全縣嚴重缺水的問題,決定在溫榆河攔河修筑人民水庫,總工程師許工在實地考察和設計過程中發(fā)現搬開龍王嶺修水庫的難度太大,于是向指揮部提出打通隧道修渠引水的更為可行的方案,由此引起風波,縣、地、省主要領導均牽涉其中。
第一次會議,地點:汾西人民水庫建設工程指揮部;參與的主要領導:地區(qū)主管農業(yè)水利的副專員曲文、縣委書記兼人民水庫工程指揮長陳杰、縣長史豐、縣里領導(具體職務我沒搞清楚)楚東及有關專家。
陳杰:咱們真要是搬走這座龍王嶺(修水庫),這土石方量,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就是讓全縣的老百姓都過來干,三十年咱們也干不完。更何況人這么多,根本沒有辦法組織施工,看來許工說的那個方案是有道理的。按他的思路,我們在山里打出一條隧道,修渠引水,雖然在技術上難度不小,但實際上要可行得多,而且我們最少可以節(jié)約百分之七十的成本。
楚東:陳書記,我覺得這件事我們還是要慎重。這是今天收到的報紙,省報發(fā)表了評論員文章,表揚咱們汾西人民搬走龍王嶺的勇氣呢。你們看一下。(傳遞報紙)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篇評論員文章,可是大有來頭的。就算不是省委書記親筆寫的,起碼也是他親自審定的稿子,體現他的思想。
陳杰:楚東同志,你到底是在領導身邊做過事的同志啊,領會上級的精神就是快。
楚東:以前在吳書記身邊確實學習了不少東西。曲副專員,陳書記,現在全省上下都知道,我們立過誓要搬走龍王嶺了,這一下子要是突然不搬了,改成挖洞修渠,可怎么向省委領導交待啊!怎么向山西人民交待啊!
陳志:你要搞清楚,今天我們修水庫,是為了澆灌汾西的土地,而不是拿搬走一座大山來做一場政治表演。
陳志:這搬走龍王嶺修建大水庫的口號可是你陳書記第一個喊出來的啊!
陳志:沒錯,是我第一個喊出來的。可那時候是剛有修水庫的想法,當時是不了解水利建設的規(guī)律。但現在我們初步認識到了一些規(guī)律,那就應該從實際出發(fā),及時糾正錯誤!
楚東:曲副專員,你該表個態(tài)啊,這把搬山改成修渠,地委吳書記那邊也不好交待啊!實話跟你說吧,他已經給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的老戰(zhàn)友打過招呼了,人家都安排好了,等明年一開工,人家就派人過來,拍咱們汾西人民搬走龍王嶺的紀錄片呢。
史豐:(拍案而起)省報沒法交待,紀錄片廠沒法交待,省委書記沒法交待,我們自己的面子沒法交待,都想到了,怎么就沒有想想,我們干勞民傷財的事兒,怎么向老百姓交待呢!
楚東:我們只是在算經濟賬,更應該算政治賬。
曲文:這件事我來表個態(tài)吧,我同意陳志同志的意見。由我執(zhí)筆,向地委起草一份正式的報告,提出改搬山為修渠的建議。
第二次會議,地點:汾西人民水庫建設工程指揮部;參與人員:副省長雷均、地委書記吳捷、行署專員梁強、副專員曲文與汾西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
吳捷:你們工程指揮部的報告送上來后,我們轉呈了省委,省上很重視,專門派雷副省長下來現場辦公,了解情況。我先代表地委表個態(tài),在怎么引溫榆河水的問題上,我們要先算政治賬!大家想一想,現在全省有多少地方在修水庫,為什么省委第一書記,單單對我們修的人民水庫這么重視呢?他不僅給我打過三次電話,而且還親自給省報撰寫評論員文章。同志們,難道領導同志的眼里,僅僅是一座人民水庫嗎?不!他是要以人民水庫的建設做榜樣,激勵全省人民的建設熱情!現在,全省都在學我們汾西,在這個時候我們突然提出不搬走龍王嶺了,那會是什么后果?這不僅會影響我們黨的形象,而且還會損害上級領導的威信!我的同志們啊,這些你們都想過沒有?
梁強:陳志同志,你是指揮長,談談你的想法。
陳志:我今天想談談感受。我們革命是為什么?是為了上級領導的威信嗎?我認為不是。我們革命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人民服務!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人民的利益都高于一切!搬走龍王嶺的口號是我第一個提出來的,這個政治責任是該由我來負,組織上可以撤我的職,但我還是要懇請上級領導,從實際出發(fā),把搬山的方案改為引渠。
吳捷:陳志同志,該方案這不僅僅是損害上級領導的威信。第一書記,那是我們省委帶頭人,損害了他的威信,實際上就是損害了我們黨的威信。損害了黨的威信,那是撤掉你一個縣委書記能挽回來的嗎?
曲文:吳捷同志,我有些不同的觀點。省委第一書記的威信不能和黨的威信畫上等號,違背人民的利益才是真正對黨的威信的損害。
吳捷:曲文同志,你這個同志以前是很講原則的,今天怎么說出這種不講原則的話來?
曲文:在座的有很多都是我的老領導,我對原則的認識也是有一個漸進的過程。過去,我一直認為,上級領導的指示就是原則,現在我覺得,真理才是最大的原則啊!
吳捷:曲文同志,你變了,你變得越來越沒有黨性了!
梁強:吳捷同志,你這是什么道理?跟你的意見保持一致就是有黨性,跟你的意見不一致就是沒有黨性,你到底是共產黨的地委書記還是土皇帝?
……
雷均:下面我說幾句。今天的爭論,對我個人觸動很大,黨和人民的關系在過去的戰(zhàn)爭年代沒有疑義,是魚水關系,沒有老百姓的支持,我們打不走日本帝國主義,打不倒國民黨反動派,那么現在,為什么在人民利益和所謂黨的威信之間發(fā)生沖突的時候,我們有些同志腦子里就打起了小九九呢?我認為,是因為我們的地位變了,我們成了執(zhí)政黨,手中有權了。那么共產黨成了執(zhí)政黨以后如何處理和人民之間的關系呢?這個問題我和第一書記(省委)交流過,實際上,答案早就在我們的黨章里了,為人民服務是我們根本的宗旨。為人民服務,不應該成為一句口號,而是應該成為浸透在我們共產黨人血液里的東西!剛才有同志提到黨性問題,我在這里說一句,堅持黨的人民性就是最大的黨性!我們共產黨沒有自己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我們最大的利益!工程指揮部的報告,省委做了研究,第一書記堅決支持你們的意見,改搬走龍王嶺為打隧道修渠引水。另外,第一書記還讓我給你們帶來兩句話,一切為人民著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頑石的感觸:
1、我覺得上述對話從一個側面真實反映了新中國前一個階段干部隊伍的整體面貌,以陳志為代表的大多數領導干部牢記黨的宗旨,堅守理想信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知錯就改,他們是那個時代干部的主流,陳永貴、焦裕祿、張欽禮、楊貴這些干部就是陳志的原型。
2、像吳捷、楚東這樣不從實際出發(fā)、不從人民利益出發(fā)而只顧揣摩上級領導意圖的干部的確是存在的,雖然數量不大,但造成的危害是嚴重的,李井泉、吳芝圃之類的干部就是這樣的典型。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個時代,這樣的干部還只是少數。
3、劇中的會議情況反映出,那個年代,政治生態(tài)是健康的,黨內生活是正常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常態(tài)化的,不是一言堂,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是與會者開口閉口“領導英明”,不是誰的職務高就由誰一錘定音。
4、話劇《從湘江到遵義》的尾聲中,犧牲的紅軍返回人間,對他們用生命換來的今天大聲發(fā)問:
……我們仍在牽掛,我們流血犧牲建立的新中國。
在那兒,
我們當年的那些夢想實現了嗎?
人民當家做主了嗎?
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了嗎?
還有貪官污吏嗎?
還有人騎在人民的頭上作威作福嗎?
我們還被外國人欺侮嗎?
中國人真正地站起來了嗎?!
我們的黨還記得我們對人民的承諾嗎?
還有人像我們一樣,愿意為信仰而生、為信仰而死嗎?
……
我覺得《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中的有關“黨的威信”、“原則”、“黨性”與“人民利益”的這些對話同《從湘江到遵義》結尾的“紅軍之問”一樣穿越時空,振聾發(fā)聵,發(fā)人深省!
5、“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人民的利益都高于一切!”
“違背人民的利益才是真正對黨的威信的損害。”
“真理才是最大的原則啊!”
“跟你的意見保持一致就是有黨性,跟你的意見不一致就是沒有黨性,你到底是共產黨的地委(此處略去地委更好)書記還是土皇帝?”
“為人民服務,不應該成為一句口號,而是應該成為浸透在我們共產黨人血液里的東西!”
“堅持黨的人民性就是最大的黨性!我們共產黨沒有自己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我們最大的利益!”
“一切為人民著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相信有不少觀眾能從這些對話中看出該劇編導的良苦用心。毫無疑問,這些對話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刻的警示作用!(此處省略205字)
2017.11.18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