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拙與露丑(外一篇)
頑石
記得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一個瘸腿男子去相親,為了不被人看出自己的缺陷,就一直騎在馬上完成了相親的事。小時候我只知道這位瘸腿男子很有智慧,現(xiàn)在看來,他隱瞞自己的缺陷來騙取別人好感的行為當(dāng)然是不足取的。但他的做法其實具有普遍性,一般人都會在別人面前將自己的短處或缺點隱蔽起來,這就是所謂的藏拙。
藏拙的事,每個人都有意無意的做過。化妝,不管你是為悅己者容,還是為己悅者容,總之就是用脂粉將自己臉上的坑坑洼洼抹平、將不太鮮艷的皮膚抹白抹紅甚至抹得白里透紅,用飾物遮住自己的不足以突出某方面的優(yōu)勢。白種男人之所以喜歡噴香水,是因為他們身上大多有狐臭(提醒那些渴望和白種人接軌的別把狐臭也接了過來)。武功再高強的人,在和人打斗的時候是決不可以將命門暴露出來的。我們那些可敬可親的領(lǐng)導(dǎo)干部擔(dān)心白發(fā)蒼蒼形象不佳,而將頭發(fā)染得油光滑亮。頑石不善寫詩詞,從來就只胡謅些散行文字來蒙人;五音不全,所以就不去卡拉OK出乖露丑……這些做法,無不是藏拙。
藏拙,如果不是用來害人,不會導(dǎo)致禍國,就不僅無可厚非,甚至還是值得提倡的。個矮的穿上高跟鞋使自己高挑些,皮膚黑的用增白粉讓自己白皙一點,像我這般樣子的少到公眾場合丟人現(xiàn)眼以免影響市容市貌……這些做法有什么不好呢?
雖然想將拙藏住是一種普遍心理,但我們看到的卻常常是適得其反。一是藏拙的本領(lǐng)不夠高明,想藏住拙反而露了丑。前面已經(jīng)說了,化妝本來是用以掩蓋缺點的,可有些人化完妝后,紅了頭發(fā),綠了眉毛,再張著血盆大口,膽小的見了是一定會做惡夢的。有些人穿了西裝,打了領(lǐng)帶,自以為洋氣逼人,可明眼人一看還是個土行孫。牌坊立得再恢弘,那些曾經(jīng)或現(xiàn)在從她門里進(jìn)出的嫖客都在表明,婊子不會變成淑女節(jié)婦。再就是遇到了高人,你藏得再深,都會被他發(fā)現(xiàn)。白骨精神通廣大,騙唐大頭領(lǐng)和豬八戒不費吹灰之力,可一遇上孫悟空就現(xiàn)了原形。孫悟空幾乎無所不能,卻在二 郎真 君面前怎么也藏不住尾巴。一心一意媚外做孫子,就算口口聲聲愛祖國愛人民,也終究是有人可以看出來的。可見,藏拙也是大有講究的,并非隨心所欲想藏就能藏住的。
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就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拙”。魯迅在《書信集·致臺靜農(nóng)》中寫道:“字寫得壞極,請勿裱掛,為我藏拙也。”雖然魯迅的書法水平和他的小說、雜文相比是有差距的,但也還有相當(dāng)?shù)母叨龋^對不至于“壞極”,可先生還是要藏拙。這件事除了說明魯迅謙遜,還表 明 先生確有自知之明。就說這題字題詞,我總覺得至少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名人(領(lǐng)導(dǎo)更是名人)效應(yīng),一是審美價值。宋徽宗雖然是個草包皇帝、無 能昏 君,但他不僅畫畫得好,而且書法亦有極深的造詣,所以他留下的墨寶當(dāng)然就有了很高的觀賞價值。可現(xiàn)今許多人的字連我的水平都不如,卻敢到處題字題詞,甚至鐫刻在了泰山頂上想不朽。至于連話都說不利索的卻在那里背誦成語名句裝斯文,常用漢字都認(rèn)不全的居然大談這個文化那個文化,不過徒留笑柄罷了。
等而下之的,就是很多人不僅不再藏拙,反而故意露丑。以丑為美,將丑作賣點,正是這個時代的重要特色之一。在賴昌星案件中名聲大噪的甜歌女在某地開演唱會,以“紅樓歌星”廣而告之;用污言穢語拼湊長長短短的句子而成為國家一級作家的“詩人”,以“梨花體”名世;靠爆料和眾多女星上床來吸引眼球的三流男演員,成了無數(shù)人心中的偶像;還有炫耀丑陋的鳳姐、芙蓉姐姐走紅網(wǎng)絡(luò)……異彩紛呈,目不暇接,蔚為大觀。
從藏拙到露丑,社會畢竟是進(jìn)步了。如果再要進(jìn)步的話,會是什么樣子呢?頑石缺乏想象力,不能給各位描述了,也算是藏拙吧。
再說藏拙與露丑
藏拙有兩個意思。昨天我在《藏拙與露丑》中說了第一個意思,即藏住自己的短處或者弱點。今天頑石來說說藏拙的第二個意思——藏住鋒芒,示人以弱。
藏拙與張揚相對而言。藏拙就是謙遜待人,虛懷若谷,博采眾長,而不是鋒芒畢露,咄咄逼人,目空一切。毛主席稱贊徐特立:“你是懂得很多而時刻以為不足,而在有些人本來只有‘半桶水’,卻偏要‘淌得很’。”和徐特立的內(nèi)斂謙虛相比,那些偏要“淌得很”的“半桶水”就顯得多么的輕浮和膚淺。至于今天的許多學(xué)者、教授,連“半桶水”都沒有,卻晃蕩得水花四濺,就更加讓人感覺可笑復(fù)可憎了。故意不露鋒芒,使外表看起來拙笨愚魯,與其說是一種性格,還不如說是一種品行。
藏拙也是一種氣度。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刻意為之,靠表演作秀來扮深沉裝虛心,只能是適得其反,徒增笑耳。泰山無需炫耀高峻,卻自有那份巍峨;大海不用標(biāo)榜壯闊,卻難掩它的雄渾;錢鐘書從來不說自己淵博,卻引來無數(shù)人的仰慕;毛澤東說話寫文章用的都是老百姓能懂的平常話語,而思想深邃,哲思雋永,無人可與之比肩。
藏拙還是一種謀略,一種需要。一些明智的人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選擇先退讓再奮進(jìn),先蟄伏再躍起,以此來圖生存,謀發(fā)展。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應(yīng)該說,這樣的行為值得稱道。勾踐臥薪嘗膽,才有了后來的“三千越甲可吞吳”;劉備聞雷驚落箸,在曹操面前深藏不漏,終至鼎足而立有西蜀。但如果以藏拙為名,但求目的,不擇手段,只要結(jié)果,不要人格,那就是下三濫。這樣的行為,頑石是一定會嗤之以鼻的。
藏拙,不僅與個人行為品性相連,還關(guān)涉一個集團甚至國家的大政方略。從大的層面來說,藏拙就是韜光養(yǎng)晦,示敵以弱。
一個集團或者一個國家為什么要采取韜光養(yǎng)晦的策略呢?不外乎兩種原因,其一,示敵以弱,麻痹敵人,然后伺機給敵人致命一擊,既有效的打擊了敵人,也最好的保護了自己。楚漢相爭中,劉邦集團長期在項羽集團面前示弱,使得項羽日益驕橫跋扈,不可一世,最終垓下一戰(zhàn),英雄蓋世的項羽不僅丟掉了基業(yè),連自己心愛的美人都呵護不了,不自刎烏江又能如何?劉邦因韜光養(yǎng)晦而成就了大漢帝業(yè)。其二,在暫時不強大的情況下,為了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機會,弱國先將發(fā)展意圖和雄心掩蓋起來,積蓄力量,奮發(fā)圖強,以便日后雄踞四海,傲視環(huán)宇。春秋五霸,其霸業(yè)形成,無一不是先韜光養(yǎng)晦,暗自圖強,最終稱霸天下的。
不論哪一種情況,韜光養(yǎng)晦既然是一種策略,就一定不會大張旗鼓曉諭天下,甚至周游列國,跑到人家的地盤上告訴對方——我正韜光養(yǎng)晦,求你先別打我,等我強大了再和你打過。這是傻子的行徑! “此地?zé)o銀三百兩,隔壁阿二不曾偷。”古人嘲笑的弱智不正是這種行為的形象描述么?這不是藏拙,而是典型的出丑!
韜光養(yǎng)晦只是一種暫時的隱忍不發(fā),而并非永遠(yuǎn)的茍且偷生。韜光養(yǎng)晦在三十六計中叫“假癡不顛”,意即為了以退求進(jìn),假裝癡傻而思想不亂,以利后發(fā)制人,收出奇制勝的效果。韜光養(yǎng)晦絕對不是心甘情愿做縮頭烏龜,戴著綠頭巾普世帽子還自鳴得意,屁顛屁顛;更不是以藏拙為名賣身為奴,罔顧國家民族利益,逮住小偷叫爹——認(rèn)賊作父;至于讓一個本已站立起來的民族又重新趴下去,還美其名曰“韜光養(yǎng)晦”,那實際上是在“韜光養(yǎng)賄”,進(jìn)而“掏光養(yǎng)穢”,除外,還能怎么理解?凡此種種,與藏拙風(fēng)馬牛不相及,不過是出乖露丑罷了。不僅出自己的丑,連祖宗的丑都丟了;不僅個人出丑,連國家都被侮辱了。
http://blog.sina.com.cn/yanjp913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