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毛澤東詩詞的新體詩特征
張朝勇
毛澤東詩詞是中國詩林中矗立的一株參天大樹,從內容到形式,從思想到藝術都充溢著一種恢宏博大,奇姿縱肆的激情與張力,成為詩壇上一曲品格與個性強烈,畫面與色彩斑斕的絕唱。從體裁形式上說,基本上都使用了傳統的古典的格律,但從內容實質上說則屬現代范疇,它是用“舊體”寫的“新詩”,用“古典形式”寫的“現代詩歌”,因而我們可以稱其為現代詩詞,是開放在現代詩壇百花園中的花朵,甚至是無與倫比的異卉奇葩,它是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形式、中國氣派,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典型的新體詩特征。
一、從題材上看:用古體詩及大量用典描寫現代題材與內容
寫古詩最難的是寫現代題材與內容。過去許多人寫詩寫來寫去總不外乎“閑行阡陌上,萬里碧云長”,“半斜夕陽下,醉臥古松旁”的老氣橫秋的詩句。要寫現代題材吧,“萬丈高樓從地起”,“車水馬龍運輸忙”則太打油。毛澤東詩詞中最成功的一點,則是用古體詩及大量的典故描寫現代題材與內容。試看“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更有許多“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雄關漫道真如鐵”等戰爭題材。
毛澤東喜歡借用別人的古體詩句描寫現代題材,以表現代內容與思想,這一點使許多古典正統先生頗為不滿,認為其詩詞屬“抄襲”,但實際上這些借用之詞都有許多神妙之處,推陳出新,取得了更佳的效果,如《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中“一唱雄雞天下白”源于李賀的“雄雞一聲天下白”,此處化用李句,而賦以新義,意思是說: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一經傳播,廣大人民便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團結起來,進行英勇斗爭,取得了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變黑暗為光明。《采桑子·重陽》中,“人生易老天難老”或《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則出自李賀的原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本是說銅人辭漢,清淚潸然,漢宮花木,莫不依依,青天如若有情,見此亦當魂銷。毛澤東借用這一成語,是死句活用,給予了完全嶄新的意義。都以有限的人生和無限的自然相對襯而言,要把個人溶入集體中,個人亦將取得永生。也就是說,要把有限的生命獻給無限壯麗的革命事業,讓小我化入大我、以有涯積為無涯,盡可能多發些光和熱,生命才更充實更寶貴。另外,《七律·答友人》中“我欲因之夢寥廓”源自李白的“我欲因之夢吳越”。《浪淘沙·北戴河》中“東臨碣石有遺篇”源于曹操“東臨碣石”都借以表達現代題材與內容,恰到好處,形象生動,這里不一一細說。
更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還用古典詩詞描寫現代題材,表現其粗曠豪放的特性。這是難能可貴的。如:《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中“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把國民黨十八師師長張輝瓚被俘獲的場面躍然紙上,干凈利落。又如:正值世界革命戰爭與和平問題發生具大爭辯之際,毛澤東在《念奴嬌·鳥兒問答》中冒出了“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這樣粗曠的句子來以表達世界形勢的巨大變化,這難道不是用古典詩詞描寫現代題材與內容極為粗曠的典范嗎?
從毛澤東詩詞看,善于用典描寫現代題材與內容也是很有特色的。如1965年創作的《念奴嬌·鳥兒問答》,詞中的“鯤鵬”,“蓬間雀”皆出自《莊子·逍遙游》。全詞不取典故的原意,而只借用其中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兩個對比物來創設意境,比喻當時國際風云變幻的斗爭形勢。又如人們熟知的《蝶戀花·答李淑一》中的吳剛和嫦娥,取自《淮南子》,此詞一反常俗,讓神仙敬拜凡人,運用浪漫主義手法來實現先烈的英靈。再如《七律二首·送瘟神》第一首詩人“坐地”、“巡天”、“見牛郎”、“嘆華陀”、“咒瘟神”,對血吸蟲給歷代勞動人民造成的沉重災難傾注了滿腔的嘆息之情。總之,詩人用典上博采眾家,不拘一格或象征、或比喻以強化表意抒情的效果、自然貼切、真實而生動地描寫了現代題材與內容。
二、從語言上看:在不棄用典的同時大量使用白話語言
毛澤東的詩詞,形式上是舊體詩的形式,但是內容卻是新時期的東西,總體而言是屬于新時代的范疇,語言也自然以白話為主體,用白話語言抒寫新時代的新景象。比如于1961年寫的詩《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中的兩句,“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這是完完全全的白話文,和平常說的口語沒有任何區別,通俗易懂,讓人很容易理解。只是詩句言約義豐蘊含著極為深刻的哲理,富于思辨色彩。還有其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中的“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初一看,不像是詩句,倒像是在隨便地問一個人,和一個人的對話一樣,明白如話。又如其雜言詩《八連頌》,“好八連,天下傳。為什么?意志堅。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因此叫,好八連。解放軍,要學習。全軍民,要自立。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①這些可以說就是地地道道的白話文,和我們今天的日常會話有什么區別喃!這是毛澤東主張“發展新詩”試寫的一首新體詩歌。把人民解放軍某部這個連隊的一批干部、戰士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勤儉節約,克己奉公,熱愛人民,助人為樂,受到群眾的高度贊揚描繪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更有甚者,毛澤東在其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詩詞中尤其注重使用百姓熟悉的、大眾化的、最具民族文化內涵的、最能反映當時社會實踐與時代特色的語言:如“紅旗”、“國際歌”、“山下”、“敵人”、“井岡山”、“長沙”、“風云”等,抒發了他對工農紅軍、對人民革命的愛以及對革命理想的執著追求,具有極深的感染力與很強的震撼力。
三、從藝術風格上看:用靈活自由的形式,形象的思維,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法,使內容與形式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
毛澤東是一個推翻舊世界,創建新中國的“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時代領袖詩人。他的詩詞在其藝術風格上“新”就“新在”形式靈活,無意刻求;思維形象,獨到新穎;方法上采用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緊密結合,使形式與內容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
1、在詩詞創作中,毛澤東提出了并充分運用了“形象思維”
這實際上是要解決詩詞藝術和視角藝術的結合問題,給讀者以更多的直覺感受、形象體驗。在創作中大量使用比、興的表現手法,使其詩詞在嚴肅的主題下,并不顯得呆板,而是生動活潑地表現其思想內涵。如:“風卷紅旗過大關”一句,以“大關”表現出山路的險峻,以“風卷紅旗”表現過關時勢如破竹的迅捷氣勢,情境描寫栩栩如生;又如在《卜算子·詠梅》中,創造了“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與陸游完全不同的不畏艱難險阻、藐視一切困難的藝術形象;同時也創造出“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胸懷廣博、態度謙虛的、對前途充滿樂觀的,令人愉悅和鼓舞的形象。
2、在詩詞創造中,毛澤東采用了“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結合的方法
與李白、屈原等浪漫主義詩人不同的是,毛澤東將革命浪漫主義精神融入到詩詞創作之中,使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緊密結合,增強了其詩詞的生命活力。它既展示了革命生活中的偉大事件,又表現出斗志昴揚、意氣風發的樂觀主義精神,思想積極向上、充滿激情,沒有半點消極之言。樂觀向上、氣勢恢宏,偏于豪放,但又不廢婉約,堪稱“革命浪漫主義”典范。正因為如此,毛澤東的詩詞完全可以獨樹一幟,與李白、杜甫爭輝!例如:《沁園春·長沙》中“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表現出詩人的遠大革命抱負。《沁園春·雪》中“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突出體現詩人的英雄氣概;即使到年邁古逾之年,詩人在《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寫出了“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這樣雄壯豪放的詩句,使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巧妙結合,極有感染力。
3、在詩詞創作中,毛澤東“揮灑自如,突破常規,形式自由靈活,無意刻求”。
詩歌,特別是律詩是講究精煉的,盛唐以后詩人寫律詩,一般避免重字。毛澤東《長征》詩中就有三個地方出現“重”字。如“萬水千山”、“岷山千里雪”中的“千”字、“山”字;“紅軍”、“三軍”中的“軍”字。人們并不覺得它重現而減低《長征》詩的藝術魅力。問題在于有的重復出現無法避免,有的重字出現反而貼切自然。
詩依律,詞依譜。詞的平仄由詞譜決定,什么地方用平聲,什么地方用仄聲,故需按每首詞的詞譜來填,故寫詞又叫填詞。能否突破呢?為了形式服從內容,毛澤東敢于突破。如:七律的格律形式上,放寬到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在他后期所填的詞用了不少新詞語而放寬詞牌要求。如《念奴嬌·鳥兒問答》就是顯得尤為突出:“怎么了得,唉呀我要飛躍。”“雀兒答道……訂了三家條約”。“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等。簡直就像隨便說話似的寫將出來。以致晚年郭沫若也按此新體寫過一首《水調歌頭》的詞,即有“大快人心事……擁護黨中央”之類的句子。
總之,毛澤東詩詞格律運用自如,形式靈活,并不拘泥;思維形象,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巧妙結合,頗為完美地表現了豐富而又嶄新的內容,實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和諧完美的統一,因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其藝術風格上“獨到新穎”的新體詩特征。
四、從寫作的動機與目的上看:憶古說今,重在評今
毛澤東詩詞中有多處憶古,比如:《沁園春·雪》一詞中就列舉了五位有名的封建帝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詩人對他們的文韜武略都進行了評說,而重在表明對他們的一片“惜”情之上,但他們都“俱往矣”。憶古而評今,把重點放在評今,即詞末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都已經過去了,數一數既能建功立業而又有文學才華的人物還得看今天的革命英雄,這宣告著工農無產階級主宰祖國壯麗河山命運的即將到來。又如《浪淘沙·北戴河》中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到了那東漢末年曾經叱咤風云的魏武帝曹操曾到過并在那里吟下了千古名篇《步出廈門行·觀滄海》的地方油然而生懷古情節也就水到渠成再自然不過了。并且,從某個角度來看,他們都是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具有某些相似之處。他們倆身處的自然環境“蕭瑟秋風今又是”則大致一樣。難怪今緬懷魏武帝。只是,他們則又“換了人間”,“換了人間”四個字不僅點出時代不同了,更強調社會也不同了,同時也點出了全詞的詞旨,而且重在強調的是今。今非昔比,今天的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今天的中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今天的中國人民已經站起來了,今天的中國命運已經真正地掌握在了人民的手中。這里通過對魏武帝的追憶,進行今昔對比,巧妙地凸現了“今”的“換了人間”,表達了全詞的主旨。又如:《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上片詩人寫道:“長夜難明赤顯天”;下片“一唱雄雞天下白”。一反一正,一陰一陽,一邪惡一正義,一黑暗一光明,而正義壓倒了邪惡,光明戰勝了黑暗。上片說過去,下片說今天。上片是回憶,下片是現實。前賓后主,前虛后實,上片談的過去,上片的回憶,目的都是為了襯托下片,以期表達下片的含義,即上片說舊中國長期處于重重黑暗的壓迫下難得光明以襯托下片所表達的由于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廣大人民便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起來,進行了英勇斗爭,取得了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變黑暗為光明,一切妖魔鬼怪都無所施其伎倆了。實際上,毛澤東此詞,緣起僅是一次民族歌舞晚會,柳亞子先生原詞,也同樣興會淋漓地寫了它,卻只是限于歌頌領袖一人(不是一人能領導,那容白族共駢闐?),而毛澤東和詞則把百年苦難,萬方騰歡,整個祖國的風云雷雨,全部收攝起來,上下片形成鮮明的對比,表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空前盛況,令人鼓舞,催人奮進。正如古人所說的:“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其藝術構思把作者“憶古說今,重在評今”的思想推向極致。
五、從表達的思想感情看:是現代的、民族的、大眾化的、是世界的
毛澤東詩詞的根須是深深扎在當時驚天動地的革命斗爭中,深深扎在現實生活的土壤里,他關心的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命運。因而其詩詞“器大聲閎,志高意遠”,是現代的、民族的、大眾化的思想與感情,如《菩薩蠻·黃鶴樓》其上片寫景“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設象意中,而象在意外。蘊藉無窮,引人入勝。其目的是為下片言情作鋪墊。“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倚危把酒,懷古思今,應物斯感,由境及心,豪放深沉。一個“逐”字,綰合心潮江浪,不但生動寫出浪花的滾滾催進,而且隱喻洶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設意象中,而意在象外。含蓄不盡,耐人尋味。它不僅把黃鶴樓的勝概,把武漢鎮的景色,以及祖國山川壯麗寥廓的風光,具有特征地烘托出來,更為重要的是它把詩人崇高的抱負與激情,把民族的偉大氣魄與力量,以及時代風雨和革命精神,都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當時正值“四·一二”大屠殺的前夕,革命像一艘巨輪,在右傾機會主義者的舵手盲目駕駛下,眼看就觸到露出水面的瞧石上,詩人清醒地看到了這種形勢,而進言不聽,正確意見不被采納,心情怎能不沉重?可是卻決不絕望,他高揚著超出時代藩籬的頭顱,以巨人的雙目矚望著未來。這就是詩中所顯現的詩人的復雜而矛盾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因而本詩的寫景,本詩的言情,是偉大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和特定環境中客觀現實景物諧和交融的藝術展現,展示詩人對革命斗爭既沉重又充滿希望的思想感情,因而是民族的,大眾化的感情。
又如《念奴嬌·昆侖》中“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這兩句以設問形式提出自古以來,有誰關心民瘼呢?有誰站在人民立場,把昆侖的“功罪”加以公平論斷呢?也就是說,詩人從人民生活的角度來提出昆侖“功罪”問題,其思想感情一直通向了人民的心靈深處,此時詩人的心里活動與思想感情,是耐人咀嚼回味的。而其詩人繼續寫道:“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裁為三裁”,好一個“裁”字,說得多么容易,像裁一張白紙,像裁一根細枝。一般常人,有這等力量嗎?“裁”了以后干什么?不是無目的的“裁”?不是“裁”著好玩,而是“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為什么要拿昆侖作禮物分贈歐美呢?要讓“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啊!多么宏偉的氣魄,多么高曠的襟懷,多么豪邁的愿望!或日:“昆侖”不是咱祖國的象征嗎?為什么拿它來送禮呢?又為什么拿它來贈給歐美帝國主義呢?在這里,昆侖只是奇偉高寒的自然景象;在這里,歐美只是世界人民的代語,讓我們一同進入詩篇中涵泳吧!讓我們想象的翅膀追隨著詩人的理想去翱翔吧。“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詩人夢寐以求的,是實現世界大同,讓全人類都過著和平幸福生活這樣崇高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②因此我們不得不說,詩人的思想感情是現代的,是民族的,是大眾化的,是世界的。
六、從對傳統的繼承上看:重在超越與創新
毛澤東以傳統詩詞的形式來抒情言志,馳騁想象,創造意境,這自非偶然,而是其具體生活經歷和一定修養所決定的。但難能可貴更值得研究的是其豐富的巨大的創造性,即對傳統的超越與創新。用毛澤東自己的話說就是,“在尊重傳統,繼承遺產,對于過去時代的文藝形式,我們也并不拒絕利用,但這些舊形式到了我們手里,給了改造,加進了新的內容,也便變成革命的為人民服務的東西了”。那么,毛澤東在其詩詞創造中是怎樣體現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并予以超越與創新的呢?
1、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毛澤東詩詞對傳統的超越與創新。
“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毛澤東同志正是以這種奮斗哲學來閱讀古典詩詞,其所取于古典詩詞的便是那勃勃生機、奮進搏擊、自強不息,行健有為的思想感情和動態形式。毛澤東詩詞從總體上看是在繼承并發展了這一優良傳統精神的。起于1918年《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到1965年《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47年凡51首,這是我們所見到的毛澤東詩詞。數量不算多,但藝象各異,涉及面廣,涵蓋了自然、社會和人生,反映了現當代全部革命和建設的戰斗歷程。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恰是一部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壯麗史詩,是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形象顯現。從“年少崢嶸”、“鯤鵬擊浪”,“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到“刺破青天鍔未殘”,“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再到‘“一唱雄雞天下白”,“極目楚天舒”等體現了從打破古典和諧走向近代豪放再邁向現代崇高的美學的軌跡和詩人心態。換句話說,從歷史性角度來衡量,詩人毛澤東不同于從而超越于歷史上一切偉大詩人之處,在于他不止于求索,不限于抱負,不只是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浩歌,他輝煌的詩篇都根植于他更偉大的實踐,他在中國革命戰場上導演了一出出威武雄壯的戲劇,他在“一窮二白”的中國大地上繪出了一幅幅最美的最鮮艷的圖畫,他締造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他開辟的是人類歷史的新時代、新篇章,對于中國古典詩詞的戰斗傳統,這豈是繼承,更是大大發展、大大的超越、大大的創新了。
2、 從繼承與發展的辨證關系看毛澤東詩詞的超越與創作。
作為站在傳統基礎上俯瞰和透視詩詞藝術真諦,并加以創造性發揚光大的毛澤東,十分重視借鑒與創新,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正如他所說:“我們決不可拒絕繼承和借鑒古人和外國人,哪怕是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東西。但是繼承和借鑒決不可以變成替代自己的創造,這是決不能替代的”。③如毛澤東詩詞的浪漫風格,其最初源頭,肇始于莊子,“恕而飛”的鯤鵬形象,就是莊子浪漫主義美學和詩學精神的宣言書。劉熙載說:“詩以出于《騷》者為正,以出于《莊》者為變。少陵純乎《騷》,太白在《莊》、《騷》間,東坡者則出于《莊》者十之八九。”④如果說毛澤東詩詞也在《莊》、《騷》之間,那它就是李白之《騷》和蘇軾之《莊》在新的歷史條件和新的審美理想下的一種全新的發揮、超越與創新。從毛澤東詩詞的整體來看,是將歷史詩詞家所積累、所凝聚的詩詞藝術與精華,一一驅遣于筆端,變化于腕下。又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表現堅貞,表現了高標逸韻,具有一定積極意義,但是作為士大夫的詩人,只能孤芳自賞,不免顧影自憐,從而也就流露著感傷,表現出脆弱,這是受時代制約與階級局限,不能不是這樣的。到毛澤東“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這才一下子把這個極熟的題目引進到一個嶄新的崇高的境界當中。用之,而反其意。用它的題目《卜算子·詠梅》,這就用了它的格律形式,用了它描寫素材,由此,在表現技巧上,在藝術構思上,在形象塑造上,在語言驅遣上,都可能從中相反相成地有所汲取。這是“用之”的方面;但它消極不健康的寂寞感傷的情調,它那顧影自憐,孤芳自賞的失意士子的神態,都要不得,必須揚棄。這是反其意的方面。“反其意而用之”,也就是批判繼承,也就是推陳出新,推封建主義之陳,出社會主義之新。因而其詩詞難道不是對傳統繼承基礎上的超越與創新嗎?
3、從其獨特的思維與審美藝術看毛澤東詩詞對傳統的超越與創新
集百家之長,毓一枝之秀,是歷史上各門藝術取得新的突破,獲得偉大成就的共同經驗,詩詞也不例外。在毛澤東詩詞的大熔爐里,無可辨駁地融鑄了傳統作品,民間藝術或現代意識。更為重要的是,毛澤東運用獨特的新思維,貫通了這種多元結合的內外兩面,一方面從多方位、多側面深沉地反省我國詩歌的歷史與現實;另一方面則從詩與哲學相結合的新高度出發,既創造了新的詩詞范式,又登上了新的藝術高峰。
在毛澤東繼承和發展我國詩詞藝術的全過程中,他作出了前人沒有作出的最大貢獻之一,是對詩詞審美理想和審美規律的倡導和探求。從1965年《毛主席給陳毅同志談詩的一封信》提出“詩要用形象思維”以來,關于靈感、直覺、情感與詩歌審美特點的關系,便成為詩歌界關注的熱點。接著,又進一步深入到詩歌意象與意境關系的探討。隨后,詩歌還從詩歌語言學切入詩歌的審美形式批評,改變了歷來詩歌批評只重思想而忽視形式的傳統格局。
七、結語
毛澤東詩詞創作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運用傳統的詩歌形式表達新的內容、新的意境、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通過繼承舊體的精華,汲取好的民歌“養料和形式”,創造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新體詩歌”。其在“思想內容上,時代精神上,遣詞造句上,都具有極大的親和力”,它“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時代”,沒有任何人否認,毛澤東詩詞是現代詩。就是說,毛澤東詩詞是民族的新體詩歌。他用現代人的語言,用現代人的審美觀念,表達了現代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志,表現了現代人的社會生活,從而使他的詩詞達到了新的高峰。可以這樣說,毛澤東詩詞是在繼承傳統基礎上善于創新的典范。毛澤東晚年詩詞中優秀作品更是達到了文成法立,獨步當代,雄視千古,比他其它任何時期的詩詞更為出色的境界。毛澤東是詩詞中當之無愧的詩天子,其晚年詩詞是中國詩歌史上又一座無人可比的最新的高峰。一句話,毛澤東完成了古典詩詞的現代轉型,而且完成得非常杰出和自然。他的詩詞是時代的詩詞,跳動著時代的脈搏,激蕩著時代感情的潮汐,閃爍著時代精神的光耀,洋溢著濃烈的時代氣息,其創作也總是為著推動時代前進而努力。
總之,“經綸外,詩詞余事,泰山北斗”。堪稱為詩詞中泰山北斗的毛澤東詩詞,反映著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體現著革命導師的偉大思想,它的根須深深扎在現代中國的戰斗生活土壤中,又吸吮著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雨露陽光的滋潤,生動地表現出一代偉人的自由意識的生命活力,矗立起一個從古典和諧走向現代崇高的抒情主人公的典型性格形象。⑤其詩詞不管是語言上、題材上、藝術風格上、寫作的目的動機上、表達的思想情感上、以及對傳統的繼承與超越上都凸顯了新體詩的典型特征,其詩詞不愧為中國詩林中矗立的一株摩天大樹,是中國現代詩詞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為我國新體詩的創作實踐指明了方向。
(張朝勇,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7級中國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 <<毛澤東詩詞鑒賞>>,公木著,長春出版社,2006年版,215頁。
② <<毛澤東詩詞鑒賞>>,公木著,長春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頁。
③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862頁。
④劉熙載,《藝概》,上海古藉出版社,1978年版,第67頁
⑤ <<毛澤東詩詞鑒賞>>,公木著,長春出版社,2006年版,第1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