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衛視改革踢爆商業、公共電視PK
2011年03月02日 來源: 華龍網
3月1日重慶衛視開始不播廣告的改版頗為引人矚目,議論不少,有大聲叫好的,有言說重慶衛視很“杯具”的,不一而足。加上這場改革與重慶“唱讀講傳”的一些聯系,更是引發不少聯想,增加了不少討論的熱度。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那么復雜,也不是如某些人士擔憂的那樣,這樣的舉動是逆市場化的“杯具”。2008年,法國總統薩科齊就提議禁止法國公共電視臺播出廣告,以提升電視臺節目質量。同年,泰國首家公共電視臺也宣告誕生不播放任何形式廣告,公共電視臺將以服務公共利益和報道知識性節目為主,沒有任何形式的廣告。
公共廣播電視作為一種肇始于歐洲的傳播制度,宗旨是通過普遍性的服務、多樣化的節目,為全體公民提供嚴肅的、教育性和文化性的節目,提高受眾修養和審美情趣,以保證公民及時獲得信息、文化和教育的權利,并在媒介倫理上特別強調了維護少數群體的利益,不論受眾地位高低的原則,其核心是以公共福利的形式履行向公眾提供廣播電視服務的義務。從1927年1月1日英國建立廣播公司(BBC)開始,國外的商業電視、公共電視等媒介政策就日漸清晰,對商業和公益作了相對嚴格的限定。國內電視行業似乎也比較急迫,希望建立中國的公共電視,廣電總局于1999年和2002年兩次下發關于開辦公共頻道的文件,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開辦省級公共頻道,其目的是為縮減市縣兩級龐大的播出機構,“由省級電視臺制作一套公共節目供所轄各縣電視臺播出,從中空出一定時段供縣級電視臺播放自己制作的新聞和專題節目”。因此,我們可以說目前公共電視的“公共”實質上是“共用”,這與具有比較確定涵義的、基于“公共性”理論基礎之上的“公共電視”確是相去甚遠。
其實,無論是作為央視還是省級電視臺,在產權屬性上是國有文化企業,按理其占用了公共頻率、牌照、有關資源、應該是典型的公共電視了,但無論是價值趨向或者運行模式,可謂是典型的商業電視,目前中國有好幾家電視集團已經上百億了。這樣一個商業、公共利益糾結的體制和內容生產體系,顯得不倫不類,所以崔永元幾年前批判中國電視現狀:“如果我們的電視臺都是公共電視臺的話,那我們的電視臺就是全世界最臟的公共電視臺;如果我們的電視臺都是商業電視臺的話,那我們的電視臺就是全世界最差的商業電視臺,又不好看,又掙不著錢。”
對于當前要強力進行創新社會管理、開展社會改革的執政黨來說,其文化政策、媒介政策乃至文化動員能力就成為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要首先布局的問題,一路向前的重慶社會改革因此對城市文化和核心價值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地方政府走在行業主管機構的前面,愿意承擔改革成本推動地方衛視搞公共電視,強化公益性、主流性,無疑走在了中國電視改革的前面,這是一件好事。經過30多的市場化的發展,中國電視市場做出一定程度的調整已經勢在必行,所謂的電視制播分離、人員派遣,并沒有改變中國電視的本質。重慶衛視改革踢爆中國商業電視公共電視紛爭,讓公益的歸公益,市場的歸市場,回歸公共電視的本質屬性,將對中國媒介政策產生深遠影響。
對地方電視集團來說,在厘清市場與公益的定位之后,將迎來發展的新機會。尤其是衛視分流廣告之后,地面頻道將迎來發展機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公益電視專注內容生產后,如何為民眾提供高質量的電視文化產品,將是一件艱巨的事情,從目前重慶衛視提供的節目單來說,節目的內容和形式都還顯得單薄,如何把知識性、藝術性、公益性與主流價值結合,避免說教式的傳播,當是十分艱巨的考驗。
(文/兩江書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