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www.mtime.com/movie/79784/comment.html
我們遺忘的崇高——《鐵人》觀影小感
到單位后,第一次有包場電影看。必然是教育片——新中國建設初期鐵人王進喜的事跡《鐵人》,劉燁參演。
一聽說是為了叫我們受教育,我就反感,我聽的說教已經太多。對這電影很抗拒:自小包場的教育類電影,都是枯燥的戰爭片,通常一陣沖殺會師之后,散場了我還沒搞明白誰好誰壞,實在不是愉快的觀影經歷。記憶中最好的包場電影是《離開雷鋒的日子》,顯然“個人事跡+明星領銜”,是教育片深入人心生動易懂的好路子,難道此片也...?
看電影和聽大課的時候,我都喜歡坐在最后排,這樣的距離便于統觀全局,避免只看見一張張超大特寫的人臉。不介意坐在陌生人身邊,這樣更可以旁若無人的投入,呵呵,比如感動比如流淚。
開場之前,百無聊賴。同樣的看電影,我惦念著樓上的大片,《鐵人》就勉為其難,劉燁也不足以吸引我,或者說,這樣的體裁我一直回避。自看過《火燒圓明園》悲憤的渾身發抖,我都不敢去看太現實主義的東西,怕我控制不住情緒。
然而開場以后,我漸漸被電影吸引住,最先發現的東西,是劉思成(劉燁飾)的自閉和矛盾,源于孤獨,他追求的世界缺乏同類缺乏認同感。
孤獨,人類永恒的恐懼。
趙一林是他最好的朋友,但顯然兩個人完全不同,是一對鮮明的對比。趙代表了拈輕怕重的現代新青年,看重自身利益和得失,自由主義,自作聰明,不踏實,輕浮,有點玩世不恭。劉思成代表了堅韌、正直、能吃苦、踏實、認真,舍己為人的一類人,他繼承了上一代人的優秀高尚品格,這就是我最欣賞的一類。
全情投入的看下去,一種深深的震撼從各個方向猛烈的撞擊心靈,以生命難以承受的重量,類似于《集結號》,又更實在。貫穿始終。
揀最感動的說。
井噴,沒有重晶石,沒有攪拌機,負腳傷的鐵人扔掉拐杖領頭跳下水泥池,用身體和水泥,跟著大家一個個跳下去...天寒地凍的那么多人用自己的身體活水泥,那真個叫“奮不顧身”!雖然自小就知道這樣一段事跡,真個看到影音再現,強大的視覺沖擊力還是震撼的流淚。比起流行大片里的個人英雄主義為全人類或某個人的空泛的犧牲,平凡崗位上現實主義的犧牲與奮不顧身,是不是更能夠打動人心,叫你體會到最樸實最原始最深層的感動?——為了崇高的使命勇于犧牲勇于奉獻,那種忘我,在犧牲和奉獻的時候,根本沒有在心里盤算過什么責任使命——因為責任和使命已經刻在骨子里!現在的人,有幾個做的到?
第二次流淚是思成父親小知識分子劉文瑞逃走那幕。鬧饑荒的災年,挨餓受凍,所有的人都在苦撐,小知識分子挨不住逃跑了,鐵人瘋狂的尋找他摯愛的徒弟,在火車站找到的時候,竟沒有強迫他留下來——如果當時他一把把小知識分子拉下火車,我就不會感動——但他不但沒有逼他留下,還鼓勵他,好好活,并把身上的糧食全給了他,我們聽的見揣在懷里仍凍的硬邦邦的饅頭多么的擲地有聲。同時給他的,還有自己老婆做給他的護膝棉墊,做師傅的,怎不心疼徒弟凍傷的腿?到底是愛惜他,理解他,寬容他,尊重了他的選擇。
鐵人最令人感動的,就在于任何事,他都是為別人著想,一定要犧牲的話,他最先犧牲的就是自己。我以身作則,你認同我可以被我感化,不能的話,我也不強迫你??梢韵胂瘢瑩Q做是我,在火車上也會多么矛盾,我可能一時熱血沸騰為了他留下來,也可能實在不愿苦挨要走,但這樣走,心里必定背上一輩子的愧疚和負累。不只是對不起師傅的栽培,更是侮辱了師傅所代表的自己也一直敬仰的崇高人格。可以說,他背叛的不是別人,是自己。
很多很多年以后,一個文工團的領導來思成的開采隊視察,餐桌上夸夸其談,罵思成的父親是逃兵,思成憤怒而悲哀,父親真的是逃兵嗎?
人各有志,小知識分子做逃兵,誰都沒有權利批判他錯。如果你批判了,先想想換做是你,在那樣的情況下,你會不會逃,你會怎么做,或者,你根本就不會去參戰,又何來做逃兵?
不知道別人怎么看,我當時直想跳到那個領導面前,指著他鼻子罵:你沒有上一線,沒有象他們一樣犧牲過,你憑什么輕佻的罵人家是逃兵?!你有什么資格?!
小知識分子從一線退下來后,并沒有過什么優越的生活,而是拖著在油田凍傷的老寒腿,到一個貧困的小山村做教師,直到生命終結。那個小學校一共兩個老師,另一個是他妻子。退到二線,他仍然在奉獻,并把這種奉獻精神傳給了他的兒子。
這種精神正是這個時代缺乏的。但新時代的人,認同并繼承這種精神的很少。
建國初期以及戰爭年代,如鐵人這樣崇高到“不知道自己崇高”的人有很多,他們不過是在做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這就是視名利如糞土的“最高境界”。他們的犧牲可以說是情勢所逼,但最可貴就在于情勢逼迫之下,他們趨向于犧牲自己,而不是犧牲別人。這也是《集結號》的糾結:為什么你不把自己的兄弟留下等待根本不會吹響的“集結號”,要留下別人殿后,留下就留下了,明知道他們犧牲,還連個名分都不給!
敢于犧牲的人,真的在乎名利嗎?決不,他不能容忍的是把犧牲當逃兵的“侮辱”!
《鐵人》中的勞模表彰會,有些人專門寫稿子叫鐵人念,但鐵人念不來,他不在乎什么勞模,他是個實干的人從不玩虛的,官僚主義人情世故他不懂也不想懂。而今我不想懂,就要被長輩們大罵“幼稚”。他們已經學乖了,人們說現如今,“會做事不如會做人。”
80后或者90后,是被架空的一代,憂患的不是肚子,是心靈。書店里鋪天蓋地的理想主義玄幻歷險小說和現實主義勵志謀身小說,教你躲避現實,或者適應這個社會,什么樣的社會?——“快魚吃慢魚”,“當我們被老虎追,我不需要比老虎跑的快,只需要比你跑的快...”
“人吃人”么?
時代不一樣了,牛奶喝了會死,菜農的青菜永遠要灑滿水以中秤。有人戲謔的說,“革命工作苦?。悍磻臅煌嫠?,能力差的會被閑死,酒量小的會被灌死,身體差的會被累死,講話直的會被整死,能干活的會被用死。所以啊同志,人們不能太敬業了,董存瑞拿的太穩了,劉胡蘭嘴巴太緊了,邱少云趴的太死了,黃繼光撲的太準了,張思德跑的太晚了,白求恩會的太多了。教訓啊,同志們善待自己吧......”
這就是我們的時代,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物欲橫流謀身為重,人不為己天地誅,惡者以權謀私損人利己,善者不過在獨善其身,誰會顧著誰,誰又有足夠的“能力”去顧著誰,去顧著崇高?蝙蝠俠維護正義懲治邪惡,百折不撓對正義的堅持成為他人性的閃光點,但他卻連自己的愛人都保護不了,還落得身敗名裂。他那雙慷慨為高譚市民修高架橋的父母,也是死在惡徒手下。
但奇幻電影的善良博愛到底都是理想主義層面的,娛樂為主,現實需要的是踏實,以及容忍。為富不仁者眾,甚至有些人的慷慨不過是拿濟貧作秀,但只要真的拿錢出來做慈善,真正惠及于民,管他真心還是作秀?
我們追求的終極社會,是“天下為公”,“沒有人能以權謀私”,多么的振奮人心,雖然還差的很遠很遠。但從好的一面說,大多數人還是心懷善意渴望“真善美”的,不同的是,這個時代我們更加在意個體自身的發展,本來個體的發展與集體的發展交相輝映是最理想的狀態。沒有人有權利叫別人為了集體的利益犧牲自己,如果要犧牲,你怎么不先犧牲了去。自我犧牲是一種覺悟,不是強迫,感化永遠比暴力更令人持久信服,就象暴政多敗國。強迫人改變行為,不如以身作則感化他的思想。
我們不是救世主,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有那么點現實主義的私心。我們看重的,是工作合不合意,報酬夠不夠多,生活夠不夠好。簡樸是優秀品質,但不是說我們不去努力改善生活水平和生存方式——我們做一切事的根本目的,就是——好好的活著,更好的活著。
生活水平提高以后物質已經比較豐富,我們不必用身體活水泥,但這樣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和感悟——它讓我們思考自己的人生意義,自己的生活態度:當我們為利益的不均衡心存恨意,為工作的繁瑣心生厭惡,大概可以籍由它平衡自己的心態;當我們生活在理想和現實的夾縫中,為不知如何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而掙扎痛苦矛盾迷惘,大概可以憑借它找到一點積極的動力。
它叫我們知道,生命里還有一種崇高,支撐我們期待更美好的明天,做一個更好的人。
寫了這么多,不小心犯了夸夸其談的壞毛病,當然我的思想也存在極大程度的“理想主義”,贊賞的人格自己未必做的到,但有信仰總比沒信仰好。
作為教育獻禮片,能做到子一輩那么貼近我們的生活,父一輩那么的震撼心靈,在父輩和子輩的重疊里突顯各種思想觀念的沖突,算的上是一部優秀的電影,這10元票價物超所值了。
(完)
《鐵人》中國主旋律電影的新嘗試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主旋律電影已經形成了固定的范式和清晰的特點。首先,無論是哪個時期拍攝的主旋律電影,總是以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重大現實題材為范圍。其次,無論哪個時期的主旋律電影,總是以重要的歷史人物、時代的精英人物和普通勞動者為表現對象。再次,無論哪個時期的中國主旋律電影,在客觀再現歷史本真面目的基礎上,以正面積極的形象塑造為主要手法。最后,主流意識形態詢喚的痕跡明顯,簡單一點說總是把教育性和宣傳性放在首位,缺乏對于人性本真的挖掘和真實心靈狀態的展現。
《鐵人》:站在塔里木油田回望東北大慶
妖夜回廊 發布于:2009-05-29
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它被賦予了全國勞模、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崇高精神等等這些關鍵詞,那是主旋律的需要;作為一部當代電影,它也具備了雙線推進、人性掙扎、價值沖突、弱化政治等等的時代語,這是當代的體現??偟膩碚f,《鐵人》確實是一部優秀的當代主旋律電影。
1、能將如此主旋律的題材拍成這么好,導演功不可沒,為了使單調的題材豐富,電影引入了當代煉油工人的平行主線,穿插進行:大慶油田,全國矚目,黑白畫質,上下一心——塔里木油田,無人問津,現代彩色,各自個精彩。
2、主旋律電影的主題都是永恒不變的,但這部電影還能帶給我們與時俱進的思考。
大慶油田和塔里木油田前后50年兩代煉油工人價值觀的轉變、沖突與被侵蝕,單一的價值觀已被多元的價值觀同化,一心效國的理想已被各取所需的現實取代,極端崇高的鐵人精神已被享受為先的物質誘惑。
大慶油田時代除了鐵人王進喜、除了一批又一批的跟隨者、除了萬眾一心的為國捐軀之外,同樣有著和時代不和諧的油田“逃兵”。但正如劉思成為自己的父親辯解那樣,他們為了那口油井也曾忘我的工作過、受傷過、犧牲過,實實在在的付出過,他們實在是熬不住了,選擇了中途退場,裹獎不屬于他們,但他們也沒有害人、沒有賣國、沒有做對不起別人的事情,難道就需要背負著一輩子的不光彩嗎?難道就能夠抹煞掉他們為國家的強盛祭奠出的那份青春嗎?這不是一種平反,這只是一個國家在構建和諧社會、在追求以人為本、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的一種思考與進步。
3、時代不同,大家對責任的擔當和困難的評價也不同。大慶油田年代,煉油成為全國矚目的行業,那是國家翻身走向繁榮富強的發動引擎,在冰天雪地的東北以落后的機器創造了令世界震驚的石油奇跡。而當代的塔里木油田,煉油似乎成為了冷清弱勢的行業,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靠的是金融、服務、經貿,中石油和中石化只有在股票領域才被時刻關注,而背后的煉油工人已被國家、人們所逐漸遺忘,現在有高科技的儀器設備鉆井煉油,即使在沙漠也不見得有多困難。
然而,電影以真實的鏡頭和坦誠的內心旁白帶出了煉油工人的責任感和困難挫折,前輩千斤重的夢想和不可估量的沙漠折磨都成為了他們的頭號敵人。不可否認,鐵人王進喜前輩是個時勢造英雄的例子,但還有千萬個非鐵人的平凡工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完成了他們的“英雄事跡”。
同樣的道理,這部電影不會創造“時勢造英雄”的神話,因為它和很多優秀電影相比有著很多先天的缺陷,但在同類型電影中它卻出色的上演了自己的“英雄事跡”。
P.S 電影我是參加單位組織觀看的,由于遲到進場十分鐘,我對電影及其工作者道個歉。@妖夜
劉思成是現代版的王鐵人,他父親懷著終生的愧疚按鐵人的模式培養他,用鐵人的模式壓抑他。他身上有鐵人的意志、品德、情懷,但這種高尚在現代生活中卻處于一種“傻子”的困境,這種高尚在他體內排斥,與周圍的環境排斥,所以他痛苦。結尾處,劉燁和黃渤在沙漠中掙扎,其實是現代人在精神的沙漠中尋找靈魂的出路。有人說“現在,錢是我們民族的凝聚力”。當王進喜在演講臺上激昂地說:“共產黨員就是家里的孝順兒子,你就是吃苦受累的命,你們就認了吧!”相信沒有人會懷疑他的真誠,沒有人會懷疑那一代人的真誠。
看過這部片子的共產黨員們,你們有沒有反思一下,為什么在中華民族最艱難險阻的時候、物質條件嚴重潰乏的時候,會有那么多的子民會無怨無悔的舍身。而現如今,人們不再相信共產主義,人們沒有了信仰....生命的意義變得都那么虛無。
這是為什么?!
——《鐵人》盛大首映 重塑“鐵人精神”
什么是“鐵人精神”? 在當代社會環境和歷史條件下,弘揚“鐵人精神”意義何在?影片《鐵人》將帶給金融危機困境下的人們以怎樣的心靈震撼和思想啟迪?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進了《鐵人》這部影片的上海首映典禮。
由上海電影(集團)公司、北京金桔梅文化投資公司和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聯合出品,全國總工會、上海電影制片廠等聯合攝制的電影《鐵人》,被評為今年建國60周年重點獻禮片中的優秀作品,得到了中宣部、中組部、國家廣電總局等六部委大力推薦,即將在“五一勞動節”在全國院線隆重上映。
4月30日,出品方之一的上影集團攜手上海市總工會,在上海影城舉辦了隆重的“電影《鐵人》上海首映盛典”暨上海職工文化活動月啟動儀式。此次首映受到了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上海市總工會領導陳豪、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東、文廣集團總裁薛沛建、上影集團總裁任仲倫等領導、勞模代表45人以及影片導演尹力、主演吳剛、劉燁、黃渤等一行二十余人共同出席了首映盛典,到場的還有無數熱心的媒體和影迷觀眾。
40年前,新中國百廢待興,物資匱乏,大慶油田擔當起了為祖國供油輸血的重任。在石油大會戰中,大慶涌現了“鐵人”王進喜這樣的英雄模范人物,至今為人稱頌。電影《鐵人》著力表現當年這段感人的歷史,追憶了大慶油田艱苦創業的難忘事跡,塑造了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一批石油工人的英模形象。“鐵人”愛國愛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影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震撼人、鼓舞人、感動人”的強烈效果。
愛國精神
——“國家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人民的需要就是我們的需要!”
黑白色的影像把我們拉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落后的設備,艱苦的環境,匱乏的物資都無法阻擋石油工人們的建設熱情,他們就這么為著理想和信念,為著國家的崛起、民族的復興,奉獻著自己的血汗。
國家要發展,離不開能源的支持,“人吃不飽貧血,國家吃不飽也貧血?。∝氀蜎]有力氣,沒有力氣就等著遭人欺負吧!”從前的國家積貧積弱,飽受欺凌,新中國的石油工人重任在肩,誓要改變落后挨打的局面。
影片當中有一場震撼人心的演講,工人出身的“大老粗”王進喜,以他樸素的愛國熱情,激情滿懷地道出了這樣一番豪言壯語——
“我……王進喜!代表我的井隊發個誓……為了讓國家永遠不貧血,我們自己的血已經燒熱了,已經給備下了!為了讓這個家里的人都能過上好日子,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寧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
“同志們……都把胳膊舉起來,擰成一股勁兒,把落后的窮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讓瞧不起我們的人欺負我們的人……統統見鬼去吧!”
無論是紅旗下長大的老一輩,還是年輕一代的80后,這樣的話語都會讓人熱血沸騰。當年他們一無所有,當年他們豪情滿懷。支撐他們的是對這個民族的信念,是對這個國家的熱愛,是為了集體犧牲個人的獻身精神。
這樣的一種精神,激勵著我們的前輩為這個民族拋頭顱灑熱血,這樣的一種精神支撐著我們的父輩在落后年代戰天斗地、艱難前行,如今,這種精神也必將為我們這個民族的崛起凝聚新的能量。
《鐵人》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當下重提“鐵人”精神,必先要發揚鐵人的愛國精神,國家要強大,社會要發展,民族要團結,都離不開鐵人的這種愛國精神。
奮斗精神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鐵人》劇組以鐵人精神拍《鐵人》,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成了這部恢宏巨制。影片將40年前的時代氣息、勞動氛圍,極富質感地呈現在今人面前,給了我們年輕觀眾最直觀最強烈的影像體驗。
剛到大慶的時候,由于沒有吊車,大型設備都要人力搬運。在泥漿泵猛然下滑,千鈞一發之際,王進喜抄起一根撬杠插在泥漿泵的底部,用身體死死頂住它,高聲喊到:“挺起來!沒長脊梁骨啊?都給老子挺起來!”石油工人硬是用自己的脊梁,擔起了千斤重擔,挺起了中國的脊梁。
“石~~油~~漢~~子! 一~~聲~~吼~~啊!
地~~球~~也~~要!抖~~三~~抖~~?。?br /> 石~~油~~漢~~子!脾~~氣~~大~~呀!
老~~天~~搗~~蛋!咱~~不~~怕~~呀!”
氣吞山河的勞動號子響徹云霄,久久回蕩在井場。“偉大的工人階級,是任何困難也壓不垮的!為了建設富強的國家,我們石油工人下決心,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就是鐵人的精神,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是民族的希望。
三年饑荒,生產隊沒有糧食。眾人餓得手腳發軟,癱倒在炕上。王進喜拿著從別處運來的一點糧食煮給徒弟們吃,一邊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你們都聽我一句!餓得腿軟胳膊軟沒關系,心軟了可不行,心一軟多結實的老爺們兒也撐不住……”
沒有設備有血肉之軀,沒有糧食有鐵一般的意志,沒有條件,他們創造條件,石油工人有的是打不垮,累不死的“鐵人精神”。這種“鐵人精神”激勵了幾代人、無數建設者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工作。
所以說,《鐵人》也是一部勵志片,影片重塑“鐵人精神”,對當今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意義深遠。中國的崛起需要傳承和發揚這樣的“鐵人精神”,民族的復興離不開這種艱苦奮斗的“鐵人精神”。在隨后的座談會上,全國勞模朱志豪就表示,“不管在什么情況下,艱苦奮斗是永遠要堅持的。” 楊懷遠說,“鐵人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的,他的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為國爭光的精神。”
科學精神
21世紀的世界高速發展,國與國之間競爭日益激烈,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的浪潮已經將全球納入一體化世界,當代中國,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已經成為推動文明進步的革命力量,我們祖國的建設者不僅需要愛國精神和奮斗精神,同樣不能缺少尊重知識和人才的科學精神。
影片《鐵人》中,劉文瑞是一個小知識分子,擁有一定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也格外受到“鐵人”的照顧,在眾多徒弟中,“鐵人”最器重的就是他。當有人問起王進喜,為什么他對劉文瑞時有偏向,“鐵人”說,他有技術,是個知識分子。即使最后他欽定的接班人劉文瑞因吃不了苦而逃跑,“鐵人”也并沒有怪罪于他,而是用一種更富人性關懷的方式來對待。
我們往往被“鐵人”的豪情壯志所震撼和打動,卻很容易忽略他其實也是一個心思細膩,有勇有謀的人,他的這種尊重知識、求賢若渴的精神,在當今社會必不可少,在那個年代就更難能可貴了。
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鐵人精神”所包含的科學精神越已廣受人們所重視,科學文化作為軟實力,正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生活,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內在要求,更是民族崛起的重要保障。
我們相信,在一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國度,這樣的科學精神一定能托起民族復興的希望!
結語:
《鐵人》的意義在于它傳遞了一種社會價值、一種在我們這個時代稀缺的精神品質。當市場大潮沖刷整個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很多時候被利益所驅使,愛國主義精神、集體意識日益淡薄,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鐵人”為我們的個人提供精神的指引,為我們的國家找到復興的動力。
“鐵人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寶貴的精神財富,青年一代的建設者,要以“鐵人精神”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學習中去,在“鐵人精神”指引下,開拓進取,艱苦奮斗,以鐵人一樣的勇氣和毅力肩負起建設國家開創新時代的重任。
中華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雖然在過去一百多年里貧窮落后,飽受欺凌,但相較于人類5000年的文明歷史,這一百多年并不代表什么。1949年新中國成立使這個民族徹底擺脫了被壓迫的境地,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開始慢慢覺醒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改革開放的春天使中華大地煥發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中華民族終于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百年征程,滄桑巨變,中華民族已經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回首往昔,正是一個個王進喜這樣的民族楷模,以其不屈不撓的精神帶領這個國家重新鑄就了一個民族的強國夢想。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