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重看話劇《于無聲處》有感
2008年底,被譽為“新時期話劇”開山之作的《于無聲處》又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各大城市重新上演,雖然其影響力和轟動效應已遠非30年前初登舞臺時可比,但還是引發了陣陣漣漪。
昨晚無事,從網上找到了1979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根據同名話劇拍攝的電影《于無聲處》,又看了一遍,頗有感慨,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于無聲處》講一個什么故事?
《于無聲處》故事發生在1976年夏季,講述了高干子弟歐陽平(母親梅林在文革初期被打成叛徒,本人也從一名空軍飛行員淪落成飯館服務員),積極參與了丙辰清明發生在天安門廣場的“四五運動”,編輯、散發了詩集《揚眉劍出鞘》。“四五運動”被鎮壓后,歐陽平為了躲避追捕,同時也為了見一見初戀情人何蕓,再加上被下放勞動的母親梅林也想找當年一起從事地下工作的老戰友何是非(梅林對他有救命之恩)澄清自己的“叛徒”問題,他們便一起來到了上海。
歐陽母子沒有想到的是,九年前,正是何是非編造了誣陷材料,才導致了梅林被打成叛徒。何也因此青云直上,現擔任上海某進出口公司革委會主任,正在極力撮合在公安局工作的女兒何蕓和大權在握的上海民兵指揮部領導成員唐有才的婚事。歐陽母子的到來打亂了他的計劃,當他覺察到歐陽平正是被全國通緝的“反革命犯”時,再次向唐有才告密。最后,何是非的妻子劉秀英揭露了他九年前出賣梅林的秘密,何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在一聲驚雷中癱倒在地。而在影片的最后,身著白襯衣的歐陽平和紅衣藍裙的何蕓手挽著手,從容走向等候在小巷口的警車的鏡頭,更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978年,《于無聲處》在上海工人文化宮第一次演出。導演蘇樂慈,編劇宗福先,演員張孝中、馮廣泉、朱玉雯等,當時天安門廣場事件尚未平反,此劇迅速引起強烈反響,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中央高層領導調此劇進京演出,之后便在全國廣泛傳播,高峰時有2700多個劇團同時排演了該劇,數千萬人通過報紙、電視和劇場,閱讀和觀看了這個劇本。今天,《于無聲處》被譽為是與《雷雨》、《茶館》、《暗戀桃花源》、《傾城之戀》等齊名的國內十大不可錯過的經典話劇之一,曹禺本人也對這部戲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實際上,《于無聲處》無論是在人物設置,劇情發展方面,模仿《雷雨》的痕跡都是很明顯的。
《于無聲處》反映了誰的歷史觀、文革觀?
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的大量和“四人幫”做斗爭的文藝作品,如《戴手銬的旅客》、《405謀殺案》一樣,盡管“人民不會永遠沉默”是劇中的最強音,但實際上,《于無聲處》反映的不過是“老干部”的歷史觀、文革觀。
那么,老干部的歷史觀、文革觀是什么呢?歸納起來有兩條:
第一、打天下的才能坐天下,誰反對這一點,誰就是反動派;
在《于無聲處》以及同時代一系列電影、戲劇中,我們看到,劇中處理“造反派”的手法和“十七年”時期的作品中處理“國民黨反動派”的手法是完全一樣的,比如他們總是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動不動就暴怒,打自己手下的耳光,總是躲在陰暗的角落里密謀等。在《于無聲處》中,“唐有才”雖然一直沒有正面出現,但最后的一組鏡頭,不能不讓人把他以及他所指揮的民兵組織,同國民黨的軍統特務聯系起來,而何蕓不僅反復用鋼琴演奏“紅梅贊”,而且最后特意換上紅色上衣的動作,又明顯是希望觀眾產生“這又是一個江姐”的聯想。
相比較文革期間,在“四人幫”主導下拍攝的那些和“走資派”作斗爭的電影,如《火紅的年代》、《第二個春天》、《決裂》、《春苗》、《反擊》等,其中雖然對老干部不無丑化,但總的來說,還是把他們作為“犯了路線錯誤”的黨內矛盾來處理的,這種微妙的差別后來證明是決定性的——“四人幫”還想用處理黨內矛盾的方式來解決他們和老干部之間的分歧,但對方卻毫不猶豫地使用了武力,并且幾十年來一直為此自鳴得意。
其實,老干部們可能沒有認真想過,如果只有打天下的人才能坐天下,那不是和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沒有什么區別了嗎?要知道,革命的目的不是為了換一批人,哪怕是更高尚、更能干的人來坐天下,而是為了用一種更合理的新秩序來代替已經不合理的舊秩序,只要這個新秩序能夠出現,打天下的人坐不坐天下,并不是最重要的事,“為而不有”,才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所應該具有的最高境界,正如毛澤東詞曰:“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1949年新中國成立,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應該說古老的中華大地上已經出現了遠比舊中國合理的新秩序,如何開放政治進程,使人民群眾能夠更多地參與國家管理,最終完全掌握國家的統治權、管理權,正是“打天下”者所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可惜的是,在當時的中共黨內,除了毛澤東之外,從劉、周、朱、鄧直到最基層的支部書記,沒有一個人不認為打天下坐天下是理所當然的,自己最多不過“修養”一下就行了。
文化大革命可以說是毛澤東試圖打破這一“理所當然”,讓人民群眾獲得國家統治權、管理權的一次偉大嘗試,但由于“老干部-官僚集團”或積極或消極的抵抗,毛澤東即使在他的威望達到鼎盛的時候,也只獲得了部分的成功。毛澤東一去世,掌握軍隊又有武裝斗爭經驗的老干部們立刻翻臉,“唐有才”們被抓的抓、關的關、殺的殺,從此退出歷史舞臺,中國的政治進程再次對人民群眾關上了大門。
也許有人會說,毛澤東自己難道不是打天下坐天下嗎?他不是一直到最后還掌握著中國最高權力嗎?其實,毛澤東在1949年就“得了天下”,如果他要安于“自己的天下”,他根本就沒有必要發動文革了,因為劉并沒有對毛澤東的“天下”構成實質性的威脅,如果單是為了解決劉的問題,毛完全可以用50年代解決高、彭,70年代解決林、鄧,以及鄧在80年代解決胡、趙的方式來解決劉的問題,實際上,劉在文革風云乍起的時候就已經表示愿意辭去一切職務,這是公認的事實,但文革卻在劉垮臺后又整整延續了10年之久,原因就在于,毛要爭的并不是“自己的天下”,而是“人民的天下”——這個問題并不能通過僅僅把劉拿下來解決。
近來一位劉氏家族的將軍,在一次“談心”中,完全從個人恩怨的角度解釋毛、劉之爭,聯想到其父當年把自己和毛澤東關于“四清”主要矛盾的爭論理解為“對主席尊重不夠”,據此一本正經地向毛澤東道歉,讓毛感到啼笑皆非的往事,不禁讓人感嘆這個家族的學習能力太低了,老黑格爾在挖苦法國貴族時諷刺說:什么也沒有學會,什么也沒有忘記!信然。
毛澤東放著現成的天下不坐,偏要冒著“被打的粉碎”的危險去當一個革命者、造反者,這樣大公無私的人,古今中外絕無僅有,偉哉,毛澤東!
第二、文革前十七年的社會主義模式是唯一正確的,誰反對這一點,誰就是反革命;
文革前十七年的社會主義模式,有很多優點,也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性。這毋庸贅言,但它也有很多問題,應該說對這一模式最不滿意的就是毛澤東本人,否則的話就無法理解他為什么要發動文化大革命了。
十七年的社會主義模式,最大的問題是等級制和社會缺乏活力,“老干部”已經開始出現向既得利益集團蛻變的趨向,即毛澤東所擔心的“修正主義”。毛希望通過發動群眾,用“自下而上地揭露陰暗面”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毛澤東在文革中提出“斗私、批修、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即“斗、批、改”的任務,招招都指向手握大權的“老干部”的要害,這就難怪他們普遍地對文革表示反感了。
如果要用“產權”理論來解釋的話,那么我們還會發現,“十七年社會主義模式”的根本問題在于,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和管理權沒有重合,所有權對管理權也缺乏有效制衡,這就決定了這種模式必然是一種不穩定的狀態——要么按照毛澤東指引的方向前進,建立一個人民不僅擁有所有權,而且擁有管理權,至少可以有效監控管理者的“人民民主社會主義”;要么向后倒退,建立一個以私有制為主體的“特色社會主義”,甚至干脆易幟了事。放眼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無一例外地都必須在這兩個方向之間作出選擇。
到了1976年,《于無聲處》的故事發生的時候,老干部們還試圖重建“十七年社會主義”,確實有點刻舟求劍了,他們沒有意識到,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在毛澤東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之后,馬克思主義已經發展到了第三個里程碑,但他們卻夢想回到第二個里程碑,這豈不是一大悲劇?
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也許從來沒有哪個“打天下”的群體像這一代老干部那樣時運不濟,命途多桀。在前三十年,他們正值壯盛之年,又因為剛剛贏得輝煌的勝利而意氣風發,但由于毛澤東執意要通過大民主的方式讓人民群眾直接參與政治進程,他們常常感到既壓抑,又無奈,到了后三十年,毛澤東去世并且被否定,但他們信仰的東西已經時過境遷,不再時髦了,歷史舞臺的中心很快被新崛起的精英所占據——經歷了70年代末短暫的幾年“黃金時代”后,“改革開放”的號角一吹響,老干部們又被迅速邊緣化了,繼續堅持原來信念的人,被視為僵化保守,逐步演變成了“老左派”;還有一些更機靈,或本來就沒什么信仰,或本來就不信仰社會主義的人,則演變成了“接軌-買辦派”,麋集在《炎黃春秋》旗下的就是這樣一些人。
1976年“四五運動”的性質
在1976年發生的“四五運動”中,群眾緬懷周總理,這種感情是真摯的,由于文革失敗(或沒有達到預期目的)而導致的沮喪情緒,使人們開始懷念“十七年”時期的安定生活,這種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當時非常活躍,仍然占據著舞臺中心的高干子弟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并淋漓盡致地加以運用,將群眾的不滿情緒引向毛澤東、四人幫和文革。可以說,高干子弟領導了這場運動,運動的性質是要否定文革,恢復老干部們對中國的統治。《于無聲處》正確地反映了這一點,但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此后的歷史固然不屬于文革派,但也不屬于老干部,因為精英們已經蓄勢待發了。
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所有自下而上的政治運動,不管是左的還是右的,統統都被否定了,只有“四五運動”被完全肯定,其原因也蓋由于此。
從《于無聲處》看造反派的失誤或錯誤
文革所要達到的目標無疑是崇高的,但和任何有著崇高目標的革命運動一樣,革命的洪波涌起,必然導致泥沙俱下,文化大革命也不能例外。
當文革開始進入“奪權”階段之后,在很多地方,個人野心開始取代文革的崇高目標,成為一些參與者的主要動力,為了奪權開始不擇手段。
在《于無聲處》中,“造反派”為了打倒梅林,并把矛頭指向周總理,逼迫何是非提供假材料,從而把梅林定為“叛徒”——這一情節當然是為了妖魔化文革派而刻意設置的,但無可否認的是,在文革的實踐中,確曾出現了不少類似的案例,有些甚至是著名案例。毛澤東雖然盡了很大的努力,希望造反派能夠“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但并沒有能夠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地杜絕這樣的事件。
用骯臟的手段進行革命,這雖然并非文革的主流,但卻嚴重損害了文革的聲譽,在某種程度上,文革就是由此先喪失了道義上的合法性,然后又喪失了政治上的合法(盡管文革從未喪失歷史合法性),最后被“徹底否定”的。
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假如造反派在政治上能夠再成熟一些,更加注重政策和策略,那么文革的結局可能也就會有所不同。
劇中人物今如何?
揣測一下劇中人物后來的命運,應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如果在三十多年前,《于無聲處》剛剛上演時,我們談論劇中人物的命運將會怎樣,還為時尚早的話,那么今天我們再談論這個話題,就有了堅實的歷史事實作基礎了。
《于無聲處》中的角色,都是干部或小知識分子,只有“唐有才”是唯一的一個工人,編劇特意給他取了一個庸俗不堪的名字,暗示他的父輩也是沒有文化的“下等人”。雖然他從未露面,但編劇卻對他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例如借何為之口,說唐有才某次會見外賓,平均半分鐘罵一次娘,被外賓聽得耳熟了,于是問“what is ‘他娘’?”,翻譯只好胡扯,說這是唐先生家的方言,大致的意思是“你好”。在這樣一次次的描述之下,唐有才流氓無產者的嘴臉就被固定化了。
在劇中,唐有才既陰森可怖又滑稽可笑,既法力無邊又愚不可及,完全被漫畫化了。作為當時的上海民兵指揮部的成員,王洪文的“小兄弟”,“四人幫的死黨”這頂帽子是跑不了的。就在1976年這一年,唐有才會被逮捕,其后最低限度要被判處15-20年徒刑,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如果他今天仍然活著,并且子女(唐有才不應該有子女,因為他還在追求何蕓)也沒有發財的話,那他應該是一個靠低保度日的“弱勢群體”——這可以說是一種回歸,很顯然,如果沒有毛澤東的話,這樣的位置本來就是給他們預備的。
男一號歐陽平。在劇中由于他總是一副一貫正確的嘴臉,所以他也是最不讓人親近的一個人物,他身著洗得發白的,帶有肩袢的舊軍裝,暗示著他紅色貴族的高貴血統。1976年,在經過短暫的牢獄之災后,他將會以“四五運動英雄”的名義光榮出獄,其后33年的道路,對他將是一片光明——如從政,則今天最低限度也是省部級;從軍,最低限度是少將;從商,則早已腰纏萬貫,富甲一方;從學,恐怕也早就是教授、院士了,他還很有可能是亦官亦商。總而言之,這三十年,他算是趕上好時候了,簡直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走到海邊,海水都會向兩邊分開為他讓出一條路來。雖然高干子弟不能主導國家的轉向,但卻會從這種轉向中最大限度獲得好處。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在1976年冒一點風險,簡直太值了。
女一號何蕓。她在最后關頭選擇歐陽平而不是唐有才,證明她是一個極聰明的姑娘,她挽起歐陽平的手臂,等于買到一支極具增長潛力的“績優股”,她其后的命運,將是和歐陽平一樣的,唯一不確定的因素是她和歐陽平的婚姻——須知男人有錢就變壞,這是近三十年的鐵律。
反派人物何是非。雖然何是非最后陷入極度的沮喪當中,唐有才的失勢對他也很不利,但像他這樣風派人物,是不可能真正吃虧的。我預期,他在經過短暫的沉寂之后,將很快會找到新的主子,開始“控訴”文革、反右,并成為激進改革派了,到了今天,他說不定早以躋身于“著名經濟學家”或“文化大師”之列了。謂予不信,那就去翻翻那些經濟學家或文化大師的履歷吧,你將會發現,他們中的不少人都是從文革中的“小爬蟲”羽化登仙而來的。
何為。何是非的兒子,在劇中他一個憤世嫉俗的醫生。有趣的是,為了表現他的玩世不恭,導演讓他每天捧著一本長篇小說《飄》。在今天,如果有人這樣做,那就絕不是頹廢,而簡直是深沉了,今天要想頹廢,方法比當年不知要多多少倍:可以去賭、去嫖、去抽海洛因……作為一個醫生,何為這三十年也將是順風順水的,只是到了今天 ,面對醫療腐敗和勢成水火的醫患關系,他會不會再次頹廢?
老干部梅林。在劇中她身患重病,來日無多,但如果她能夠活下來,則無非是我前面說的那兩種狀態,當然也有可能是第三種狀態——含飴弄孫,頤養天年,“被養起來也被封鎖起來”如此而已。無論從生理還是從社會進程的角度上看,她們的時代都已經過去了!
何妻劉秀英。這個人物是導演手中的一個道具,最不真實,所以就不談了。
《于無聲處》以“人民不會永遠沉默”為主要標簽,但隨著“四人幫”的被粉碎,“四大自由”被從憲法中取消,人民還真的就此沉默下去了,連幾千萬工人下崗這樣重大的變故,都沒有怎么出聲,已經三十年了,他們還會繼續沉默下去嗎?
現在,又到了“于無聲處”的時候了!
2009/3/4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