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理論家,他關于解決資產階級法權問題的學說,他創立的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的理論,是對“從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理論的創造性發展。這一光輝思想,是毛主席創造性的運用唯物辯證法探索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的重要成果,并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證明了其徹底的真理性。
毛主席的原創性貢獻主要有三點:(1)創造性的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必須消滅的資產階級法權不僅包括資本主義私有制,而且包括資本主義所有制帶來的一切腐朽習慣;(2)首次提出“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科學概念,指出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社會、消滅剝削、但是還保留了兩種所有制、保留了商品制度、沒有在所有制領域徹底消滅資產階級法權的時期,要注意通過逐漸擴大全民所有制的因素來限制商品生產,逐漸縮小商品生產的范圍,逐步實現集體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過渡,從而徹底在所有制領域消滅資產階級法權,并限制工資差別,以防差別擴大、剝削復辟;(3)精準指出社會主義社會保留的一部分資產階級法權是資本主義復辟的基礎因素、無時無刻不催生自私自利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分子——如不打擊資產階級法權的腐朽影響、不批判資產階級法權,資產階級法權會催生大批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分子、擴大其范圍、實現剝削階級復辟。
(1)毛主席關于“資產階級法權”思想的理論基礎
什么是“資產階級法權”?馬克思講:“我們這里所說的是這樣的共產主義社會,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礎上已經發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所以每一個生產者,在作了各項扣除以后,從社會領回的,正好是他給予社會的。他給予社會的,就是他個人的勞動量。”“顯然,這里通行的是調節商品交換(就它是等價的交換而言)的同一原則。內容和形式都改變了,因為在改變了的情況下,除了自己的勞動,誰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東西,另一方面,除了個人的消費資料,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轉為個人的財產。至于消費資料在各個生產者中間的分配,那么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價物的交換中通行的同一原則,即一種形式的一定量勞動同另一種形式的同量勞動相交換。”“所以,在這里平等的權利按照原則仍然是資產階級法權”(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可見,馬克思這里所說的“資產階級法權”指的是剛剛脫離資本主義社會的、不發達的共產主義社會中存在的舊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痕跡,也就是這一階段在分配領域保留的、和商品交換具有同樣原則、使價值規律還可以發揮作用的按勞付酬。按勞付酬是資產階級法權的表象,和商品交換具有同一原則、使個人需求和社會需求之間仍然存在矛盾的價值規律則是資產階級法權的本質。
資本主義社會的商品交換過程中,“流通所以能夠打破產品交換的時間、空間和個人的限制,正是因為它把這里存在的換出自己的勞動產品和換進別人的勞動產品這二者之間的直接的同一性,分裂成賣和買這二者之間的對立。說互相對立的獨立過程形成內部的統一,那也就是說,它們的內部統一是運動于外部的對立中。當內部不獨立(因為互相補充)的過程的外部獨立化達到一定程度時,統一就要強制地通過危機顯示出來。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私人勞動同時必須表現為直接社會勞動的對立,特殊的具體的勞動同時只是當做抽象的一般的勞動的對立,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對立,——這種內在的矛盾在商品形態變化的對立中取得發展了的運動形式。因此,這些形式包含著危機的可能性”。(《資本論》:《第三章、貨幣或商品流通》)同樣在還沒有實現按需分配、還存在等價交換原則、存在按勞取酬的不發達的共產主義階段,個人勞動成果還需要通過滿足社會需求來存在。保留了和商品交換同樣的等價交換原則的不發達共產主義社會,無疑還存在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個人勞動價值的實現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存在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矛盾。
可見,馬克思所講的資產階級法權,就是不發達的共產主義階段取消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全面實現了全民所有制、不存在商品交換之后,還保留的資本主義社會就存在的和商品交換同一性質的等價交換原則及其帶來的個人和社會的矛盾。后來,列寧在《國家與革命》對資產階級法權做了更清晰的論述。
列寧說:“因此,在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通常稱為社會主義),沒有完全取消‘資產階級法權’,而只是部分地取消,只是在已經實現的經濟變革的限度內取消,即只是在同生產資料的關系上取消。‘資產階級法權’承認生產資料是個人的私有財產。而社會主義則把生產資料變為公有財產。在這個范圍內,也只是在這個范圍內,‘資產階級法權’才不存在了。”“但是它在它的另一部分卻依然存在,依然是社會各個成員間分配產品和分配勞動的調節者(決定者) ……‘對等量勞動給予等量產品’這個社會主義原則也已經實現了。但是,這還不是共產主義,還沒有消除對不同等的人的不等量(事實上是不等量的)勞動給予等量產品的‘資產階級權利’。”(列寧:《國家與革命》)列寧在這里首次把不發達的共產主義社會定義為社會主義社會,后來毛主席首次定義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發達階段和不發達階段。列寧指出——資產階級法權包括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的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社會,作為資產階級法權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已經消滅、商品交換也不存在了,但是同樣作為資產階級法權的、和商品交換本質上是同一性質的、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物——價值規律還發揮著作用的等價交換、按勞付酬還存在。正如列寧所說,按勞付酬屬于資本主義社會的遺留產物,是價值規律的延續,是生產力不發達的表現,是資產階級法權的一部分。
列寧深知——在社會主義社會,個人的勞動成果還需要通過和社會的交換來實現價值、個人需求還需要通過等價交換來滿足,所以仍然存在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個人勞動究竟是為了社會利益還是為了個人利益呢?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的勞動者,無疑會變成面臨個人和社會利益矛盾時為了個人利益而犧牲集體利益的資產階級分子。對此,列寧也是有警覺的。所以列寧說:“我們的目的是要吸收全體貧民實際參加管理,而實現這個任務的一切步驟愈多樣化愈好——應該詳細地記載下來,加以研究,使之系統化,用更廣泛的經驗來檢驗它,并且定為法規。我們的目的是要使每個勞動者做完8小時‘份內的’生產勞動之后,還要無報酬地履行國家義務。過渡到這一點特別困難,可是只有實現這種過渡才能保證社會主義徹底鞏固。”(列寧:《蘇維埃組織的發展》)列寧這里所說的“無報酬履行國家義務”,無疑是他希望煥發群眾奉獻精神的體現,無疑是他對按勞付酬、有勞必有酬的一部分“資產階級法權”的突破。可見,列寧已經有了打擊資產階級法權帶來的消極影響、培育群眾不成為資產階級利己主義分子的意識。但是,列寧并沒有提出“限制資產階級法權”這一概念,就過早去世了。
上述內容可見,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揭示了不發達的共產主義社會內部存在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殘余,也就是消滅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和商品交換之后還存在的、表面上不是商品交換但是實質上和商品交換具有同一性質的等價交換、按勞付酬——這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資本主義社會就存在的個人需求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列寧在《國家與革命》指出了資產階級法權包括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的等價交換、按勞付酬,并在《蘇維埃組織的發展》對群眾提出了無報酬履行國家義務的要求、希望群眾“破除資產階級法權思想”、煥發出舍己為公的意識。這些都為毛主席提出“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科學理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2)毛主席對“資產階級法權”范疇的辯證發展
主席發展這一學說是在和前人的正確認識保持一致的基礎上。在北戴河會議決議中,主席加寫了一段話。主席指出:“過渡到了全民所有制,如國營工業那樣,它的性質還是社會主義的,各盡所能,按勞取酬。然后再經過多少年,社會產品極大地豐富了,全體人民的共產主義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都極大地提高了,全民教育普及并且提高了,社會主義時期還不得不保存的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都逐步地消失了,反映這些差別的不平等的資產階級法權的殘余,也逐步地消失了,國家職能只是為了對付外部敵人的侵略,對內已經不起作用了,在這種時候,我國社會就將進入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時代。”(《毛澤東年譜(1949~1976)》1958年,六十五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可見,主席這里繼承了馬克思和列寧的觀點,在社會主義社會保留按勞取酬和社會分工,到共產主義社會取消一切資產階級法權。按需分配實現的時候,人類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個人需求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才會消失,而全新的個人和社會之間的矛盾才會產生。
但是,主席也堅決指出:“資產階級的法權,一部分必須破壞。比如,等級森嚴,居高臨下,脫離群眾不跟群眾接近,不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不是靠工作能力來吃飯,而是靠資格,靠權力。這方面必須破除,堅決要破,經常要破,破了又生,生了又破。去年和今年,我們對這方面給了很大打擊。”(《毛澤東年譜(1949~1976)》1958年,六十五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列寧曾經指出,資產階級法權不僅包括按勞取酬,而且包括資本主義私有制。主席這里發展了列寧的認識。主席指出,“脫離群眾”、“不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這些國民黨的資產階級作風,就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腐朽習慣產物,也屬于必須消滅的資產階級法權;“靠資格,靠權力,不靠工作能力吃飯”,屬于不勞而獲,無疑也屬于私有制、剝削階級的范疇,這樣的資產階級法權也必須破除。上述內容可見,主席進一步發展了關于資產階級法權的理論——在主席看來,必須消滅的一部分資產階級法權,不僅包括資本主義私有制,也包括資本主義私有制帶來的一切腐朽作風。單單消滅了剝削階級所有制是不行的,還要消滅剝削階級所有制在上層建筑領域的習慣勢力。
無疑,主席看的更為全面、更為徹底。列寧說消滅私有制是在經濟上消滅一部分資產階級法權,而毛主席在此基礎上提出——經濟基礎上要消滅剝削階級私有制這一部分資產階級法權,上層建筑領域也要消滅剝削階級所有制的腐朽習慣產物。這里也可見毛主席最徹底的貫徹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辯證法。毛主席的這一思想,也是對《共產黨宣言》中的“兩個決裂”的創造性發展。《共產黨宣言》指出:“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而毛主席提出消滅資產階級法權也包括在上層建筑領域消滅資產階級習慣,正是把消滅剝削階級私有制這一部分資產階級法權的理論和《共產黨宣言》的“兩個決裂”高度結合之后創造出的光輝理論成果。
主席還指出——資產階級法權只能破除一部分,也就是資產階級私有制及其一切上層建筑腐朽產物。同時,主席提出還要保留另一部分資產階級法權。主席指出:“資產階級法權只能破除一部分,例如三風五氣,等級過分懸殊,老爺態度,貓鼠關系,一定要破除,而且破得越徹底越好。另一部分,例如工資等級,上下級關系,國家一定的強制,這些還不能破除。資產階級法權有一部分在社會主義時代是有用的,必須保護,使之為社會主義服務。”(《毛澤東年譜(1949~1976)》1958年,六十五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可見,主席所堅持消滅的一部分資產階級法權,一直是剝削階級私有制及其一切腐朽的習慣產物,而不是消滅按勞分配、等級工資制、上下級關系、社會分工這些還不能徹底消滅的資產階級法權。主席清晰的掌握著底線。
(3)毛主席“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的光輝思想
三大改造勝利完成之后,我國只是基本建成了社會主義制度,也就是消滅了剝削階級,但是還沒有根本建成社會主義,還沒有徹底在所有制領域消滅資產階級法權。毛澤東時代,我國人民已經不受任何剝削了。但是那時我國還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這兩種所有制度,于是存在商品交換。所以,毛主席講:“鄭州會議劃了五個標準才算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要全面地完成全民所有制才算是建成社會主義。”(《毛澤東年譜(1949~1976)》1958年,六十五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有不同的所有制,就會有商品生產、商品交換。所以,馬克思所設想的在所有制范圍內徹底消滅商品生產本身、僅僅在分配方式上存在和商品生產同一性質的等價交換,這樣的社會主義階段,列寧和斯大林時期的蘇聯以及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是沒有進入的。商品生產的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矛盾,無疑也是所有制上沒有徹底消滅資產階級法權的體現。
所以,面對商品生產并沒有徹底取消,面對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矛盾,面對所有制上一定要逐漸消滅但是還不能在當時生產力條件下就徹底消滅的資產階級法權,毛主席非常清醒的強調:“商品生產有沒有消極方面呢?有就限制它嘛!”(《毛澤東文集》:《關于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問題》)可見,主席講的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含義,就是限制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之間的商品交換因素,逐漸擴大全民所有制因素,從而逐漸在所有制領域徹底消滅資產階級法權,變集體所有制為全民所有制。實現這個的辦法,就是發展社會生產力。“要能實現調撥和逐步增加調撥的比例,就必須有雄厚的生產資料,就必須根據國家計劃和公社需要,增加產品的品種和數量。因此,必須不斷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和消費資料的生產,不斷提高這兩個部類的生產水平。”(《毛澤東年譜(1949~1976)》1958年,六十五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后來,《關于理論問題的談話要點》提到:“毛主席說,我同丹麥首相談過社會主義制度。(注:毛主席在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日會見丹麥首相保羅·哈特林時說過,總而言之,中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解放前跟資本主義差不多。現在還實行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貨幣交換,這些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所不同的是所有制變更了。)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工資制,等等。這只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類如上臺,搞資本主義制度很容易。”(《毛澤東年譜(1949~1976)》1975年,八十二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席在這里說的很清楚,商品制度可以有,工資制度可以有,工資差別可以有,但是必須要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不能擴大工資差別、復辟剝削、導致兩極分化。如果資產階級分子上臺,不限制這些差別,就會輕易的將這些本來就存在的差別加以擴大,資本主義復辟就很容易,“按勞付酬”這個外殼也會被輕易突破。
可見,毛主席對資產階級法權的定義比馬列更加精準。毛主席抓住了資產階級法權的實質——價值規律的作用、個人和社會之間的矛盾。馬克思和列寧講分配方式存在的資產階級法權的時候,無一不提到的是按勞付酬。而毛主席強調,工資制度、等級差別就是資產階級法權——這些可以是按勞付酬的,也可以是擴大差別、復辟剝削的。商品制度、有差別的工資制度,本身就是價值規律、個人和社會矛盾的體現,就是資產階級法權——如若不對這些進行限制,如若使其擴大,剝削就會復辟,“按勞付酬”這個“范疇”就會被突破。在保存商品生產的社會主義不發達階段限制商品生產,并逐漸隨著建成社會主義而消滅商品生產,在無產階級專政下限制本質上屬于資產階級法權、實質上和商品交換有同一性質的等級工資制,以防等級差別擴大從而導致的剝削階級復辟,這是毛主席的原創性貢獻。
(4)毛主席首次精準指出資產階級法權是催生資本主義復辟、產生對抗性階級矛盾的經濟基礎
在1960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講話之中。主席指出:“追逐個人名利的事不要搞。我們打了那樣多年的仗,沒有一個上將,還不是把蔣介石那個特級上將打倒了。工資在四百元以上的干部,永遠不再增加工資。黨委制打敗了一長制。對于資產階級法權要限制、改造。《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到處強調物質刺激,為什么?一定是沒有別的法寶了。”(《毛澤東年譜(1949~1976)》1960年,六十七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可見,主席提到的限制和改造資產階級法權,不僅包括在所有制方面逐漸擴大全民所有制因素、限制商品交換因素,也包括打擊按勞付酬、等價交換這些分配領域的資產階級法權帶來的消極影響,反對追逐個人名利、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思想。
為什么資產階級法權是產生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分子的生產關系基礎?如前文所說,社會主義社會還沒有廢除的一部分資產階級法權——等價交換、商品制度、等級工資制,也是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產物,也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就存在的個人需求和社會需求、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矛盾。在保存資產階級法權及其帶來的社會矛盾的條件下,勞動者無疑同時具有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因素和個人需求滿足因素。而一個人的個人利益滿足因素一旦占據主導地位,這個人無疑就會腐化成為了個人利益不惜犧牲社會利益的資產階級分子。資產階級法權是資產階級分子產生、資本主義復辟的經濟基礎。你不及時打擊這個東西帶來的腐朽影響、不把政治掛帥放到物質刺激之上,它就一定會擴大、會催生資產階級,從而導致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復辟。所以,主席強調反對以追逐個人名利為中心、批判資產階級法權思想、批判物質刺激、批判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的個人主義,以防資產階級法權無限制的擴大到剝削階級私有制。
在《毛主席的重要指示》中,主席更直截了當的提出了批資產階級法權的必要性。主席講:“民主革命后,工人、貧下中農沒有停止,他們要革命。而一部分黨員卻不想前進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對革命了。為什么呢?做了大官了,要保護大官們的利益。他們有了好房子,有汽車,薪水高,還有服務員,比資本家還厲害。社會主義革命革到自己頭上了,合作化時黨內就有人反對,批資產階級法權他們有反感。”(《毛澤東年譜(1949~1976)》1976年,八十三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可見,有一些干部,正是因為把個人利益放在了社會利益之上,才腐化變質為了個人主義資產階級分子、反對批資產階級法權、反對批物質刺激。不批判物質刺激、不批資產階級法權行不行?不行的!不批判物質刺激、批判個人主義,人人為了物質刺激、以個人利益為中心進行工作,就會成為不惜犧牲社會利益、復辟剝削而滿足個人利益的資產階級分子!
綜上所述,在馬克思和列寧看來,資產階級法權就是資本主義私有制以及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社會主義社會不得不保留的和商品經濟同一原則的等價交換、按勞付酬,本質就是社會主義社會保留的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個人需求和社會利益之間的矛盾;列寧發展了這一理論,提出了破除資產階級法權思想的萌芽;毛主席對資產階級法權理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發展,一是提出了在消滅剝削階級所有制這一部分資產階級法權同時也要在上層建筑領域消滅這一部分資產階級法權的習慣勢力,二是限制資產階級法權,限制商品生產,逐漸實現全民所有制取代集體所有制,并限制工資差別、等級差別,以防剝削階級復辟;三是反對資產階級法權無限制的發揮其消極影響,打擊這一部分資產階級法權帶來的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從而預防等級差別擴大、剝削階級復辟。毛主席對資產階級法權理論的發展,也體現了他對《資本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掌握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