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個姓何的院士在互聯(lián)網(wǎng)很是活躍,一會兒批老袓傳下來的中醫(yī)不科學,一會兒批毛主席的忠誠戰(zhàn)士魏巍的在改革條件下繼續(xù)革命毀了清譽,一會兒批華為的自主研發(fā)芯片對基礎理論不重視,一會兒批昆侖策研究院的主張公有制占主體地位導致經(jīng)濟下行,一會兒批網(wǎng)友們的提階級斗爭是文革余孽……
總之,這個姓何的院士就像一只螞蚱一樣,蹦達來,蹦達去。
而這個姓何的院士頭銜,則來自于他的自詡:在氫彈研究中,我是邊鋒,于敏是中鋒,我準確的把球傳到他腳下,迎門一擊是于敏做的事情。
意思是:當年氫彈理論的研究,是他和于敏共同完成的。
他真是當年氫彈理論研究者之一嗎?
請看照片!
這張照片是1963年9月13日中科院原子能所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合影。
照片中,可以看到錢三強、何澤慧、王承書,還有原子能所第四研究室“輕核理論組”組長黃祖洽和副組長于敏等人。
遺憾的是,姓何的院士并未出現(xiàn)在這張照片中。
這是原子能所學術專業(yè)的首次學術會議合影,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因此,所有當時在所內、沒有外派任務的學術研究領軍人物都在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輕核理論組"的正副組長黃祖洽和于敏,都是何院士津津樂道的人物,何院士一直都在強調“曾與他們兩位一起合作過書籍,曾與于敏面對面探討過學術問題”。
眾所周知,1963年9月,原子彈尚未成功,氫彈更是遙遙無期,當時大家的成就都差不多,如果何院士如他自己所說"給于敏在氫彈研制中提供了關鍵支持”,那為什么輕核理論組的正副組長在場,他卻缺席了如此重要的學術會議呢?
難道,何院士當時在忙著給大家拍照么?
史實:1960年第四季度,錢三強決定在原子能所第四研究室設立一個專注于理論研究的新機構,名為“輕核反應裝置理論探索組”(簡稱輕核理論組),由黃祖洽和于敏擔任該組的正副組長,何院士是以錢三強的秘書身份參與該組的工作。
史實延伸重點:
一,在1960年第四季度,雖然原子彈理論尚未取得重大進展,但領導層已經(jīng)開始思考未來必須研發(fā)氫彈,所以提前進行了一些理論探索和研究的布局。
二,“輕核理論組”的核心在于“理論探索”。
三,1965年1月,二機部正式發(fā)布了研制任務,并設定了目標,還制定了為期兩年的研制計劃,氫彈的攻關研究由此正式展開。該研制任務由九所承擔,后更名為九院,即核武器研究院。
四,何院士當時擔任原子能所所長錢三強的秘書,除了參與輕核理論組外,原子能所還有一個輕核實驗組,何院士同時在這兩個組中工作。最初,他向所長錢三強匯報進展,后來則轉向副所長何澤慧匯報工作。
五,何院士在1960年底至1964年底擔任秘書期間,雖然參與了原子能所的輕核理論組和實驗組的工作,但曾兩次調離該組去做其他工作。
六,1965年1月,二機部正式啟動了氫彈的研發(fā)任務,這一項目由九院負責,并非何院士所在的原子能所。因此,無論是工作時間、工作單位,還是工作地點,何院士與氫彈的研發(fā)完全沒有任何關系。
七,原子能所成立輕核反應理論組和實驗組的目的是為了研究輕核反應的科學原理,并沒有接到上級下達的研制任務,因此這屬于典型的學術研究,而氫彈的研制則屬于科學技術工。在1963年的這張照片中,原子能所的多位學術領軍人物悉數(shù)在列,假如何院士除了擔任秘書外,還肩負著學術帶頭人的角色,那他必然會出現(xiàn)在這張照片中。
既然何院士沒有出現(xiàn)在1963年中科院原子能所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合影中,就說明他的身份并沒有學術帶頭人的成分,而僅僅是秘書而已。
那么,何院士自詡"給于敏在氫彈研制中提供了關鍵支持”是怎么回事呢?
竊以為,何院士作為秘書參與原子能所下的輕核理論組,在于敏向錢三強或何澤慧匯報工作時,他也會在場,應該是他將于敏的觀點當成是自己的,并想象“與于敏討論問題”。這對于從粒子物理專業(yè)畢業(yè)的何院土來說并不困難,但要說他給于敏提供了關鍵支持,那就如同九院的廚師長聲稱自己也參與了氫彈研發(fā)一樣荒謬可笑。
而這,也正是何院士自說自話暴露出來的。
何院士曾喋喋不休地宣稱:“攻克氫彈原理固然令人贊嘆,但其基本原理是西方所創(chuàng),并非我們的原創(chuàng)。”
目前全球氫彈的原理主要有兩種:美蘇的三相原理氫彈和我國的兩相原理氫彈。
我國在最早進行氫彈研發(fā)時,采用的也是與美國相似的三相原理氫彈,但于敏在進行三相原理氫彈模型計算時,敏銳地察覺到其低質變比是其主要缺陷,若能增加一些高成本的優(yōu)質材料,便能達到二機部設定的研制目標。然而,于敏并未對這個發(fā)現(xiàn)感到滿足,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他提出了一種新的原理構想,并在其他部門同事的協(xié)作下,設計出了三個模型,經(jīng)過計算,均取得了優(yōu)異的結果,這便是我國特有的兩相原理氫彈的起源。
這種基于兩相原理的氫彈完全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是繼美蘇的三相原理氫彈后一種全新的氫彈原理,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屬于氫彈領域的首創(chuàng)。
何院士把我國原創(chuàng)的二相原理氫彈,說成是“基本原理是西方所創(chuàng)“,恰恰說明他并未參與氫彈的研發(fā),他所謂的"給于敏提供了關鍵支持",完全是在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自1965年1月開始氫彈的研發(fā)以來,在1966年就相繼成功研制出了三相氫彈和兩相氫彈。在短短兩年內實現(xiàn)兩種原理的氫彈,這樣的速度和實力在全球都是獨一無二的奇跡。
而這樣的奇跡,也只有毛主席時代能創(chuàng)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