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何看待“改革開放”
何謂“改開”?
實際上,沒有抽象的“改革開放”,只有具體的“改革開放”。
但是,如果非要從理論上,進行一般的說明的話,那么,我們就可以這樣說:
不管哪一個階級的代表人物,都可以推行有利于本階級利益的“改革開放”;不管哪一種形態的社會,也都可以容納“改革開放”性質的政策。從歷史上看,我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改革”家輩出;漢唐兩代,均已具有較強的“開放”特性。
也就是說:如果一定要抽象地討論“改革開放”的話,那么,它,就變成了一種本身不帶有階級屬性和社會屬性的東西……
奴隸主階級可以搞“改開”,奴隸社會可以有“改開”政策;地主階級可以搞“改開”,封建社會可以有“改開”政策;資產階級可以搞“改開”,資本主義社會可以有“改開”政策;自然,無產階級也可以搞“改開”,社會主義社會也可以有“改開”政策……
事情的真相就是:“改開”是個大籮筐,什么都能往里裝——就看你裝的,或想裝的,是什么!!
既然號稱是“馬列主義者”和“共產黨人”,那么,不去追求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開放,甚至模糊和否定具體的改開政策所必然具有的階級性質,豈不是咄咄怪事嗎?
可以有為資產者利益服務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開放,也可以有為無產者利益服務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開放——這,豈不是很清楚的嗎?
看來,不但要敢于問一句“姓資姓社”,更要敢于問一句“是資是社”。
后者,更為根本。
請大家考慮:只講“姓資姓社”,是不是還有一點只看“掛羊頭”,還是“掛狗頭”的味道?有的人是這樣:打的是社會主義的旗,自稱“姓社”,干的卻是“非社”、“反社”的事。這種例子不少了,教訓深刻。按他們的做法,最后,“社會主義”的招牌也給涂抹得不像樣子。
我們怎么辦?不僅要“掛羊頭”,不“掛狗頭”;而且要“賣羊肉”,不“賣狗肉”。就是說,兩方面都要兼顧:既要繼承馬列毛主義,打社會主義旗號,也要、更要在具體的政策上,在具體政策的具體執行上,把無產階級社會主義貫徹下去、貫徹到底。
說來說去,還是那兩句老話:“要搞馬克思主義,不要搞修正主義”;“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陰謀詭計”。
(二) 最早的和徹底的社會主義改革論
毛主席是世界歷史上,一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改革家。
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上,毛澤東同志,恰恰領導中國無產階級破除了對蘇聯經驗和蘇聯模式的迷信,恰恰領導我們對一度被奉為圭臬的蘇聯傳統社會主義模式進行了一番重大、成功而意義深遠的改革。
同樣,恰恰是毛澤東同志,為我們制定了社會主義國家獨立自主的對外開放政策,并堅定奉行之。
早在50年代,毛澤東同志就從理論上,對已經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社會推行“改革”的必要性,進行了完整、深刻而帶有前瞻性的闡釋:
“……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但是,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展的這種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以外,還有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和法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些上層建筑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勞動組織的建立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它是和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即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相適應的;但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存在,國家機構中某些官僚主義作風的存在,國家制度中某些環節上缺陷的存在,又是和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相矛盾的。我們今后必須按照具體的情況,繼續解決上述的各種矛盾。”
對我國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而言,“要不要”改革開放是個偽命題,“要什么樣的”改革開放才是真命題。
我們要什么樣的“改革”(“開放”也是一種形式的“改革”)呢?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改革”,究其實質,無非,就是毛澤東同志在上面所講的“繼續解決”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各種矛盾”。
同時,毛澤東同志,也早就向我們指出了社會主義社會“改革”的恒久性,表現了他徹底的改革精神:
“這十種關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組成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我們的任務,是要正確處理這些矛盾。這些矛盾在實踐中是否能完全處理好,也要準備兩種可能性,而且在處理這些矛盾的過程中,一定還會遇到新的矛盾,新的問題。”
“當然,在解決這些矛盾以后,又會出現新的問題,新的矛盾,又需要人們去解決。”
在60年代,體現毛澤東同志指導精神的重要文件,更號召人們:
“在當前,我們的目的是斗垮走資本主義的當權派,批判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批判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改革教育,改革文藝,改革一切不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以利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
(三) 真正社會主義的改革觀和改革實踐
導師創業垂千古。
在國際共運史上,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特別是1956年蘇共二十大揭露出斯大林的問題后,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和赫魯曉夫領導的蘇聯,實際上,同時走上了對所謂“斯大林模式”進行“改革”的探索道路。
沒錯,“改革年代”,從1956年就開始了!!
歷史證明,赫魯曉夫之流領導下的蘇聯,和其他一些國家的改革,正是走了“邪路”,以至于發展出一條系統、完備而為禍甚烈的現代修正主義路線,使偌大一個蘇聯走向解體,也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持久的低潮。
相反,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牢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及其基本原則,立足本國實際,走出了一條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實踐化、具體化、群眾化的新路,發展了馬列主義,開辟了人類解放和社會主義實踐的新紀元,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再興起預留了革命火種。
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者們,違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忘記列寧“在社會主義下,對抗消滅了,矛盾存在著”的教導,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用靜止的觀點看待社會主義社會,因而不能準確把握其矛盾和規律。可以說,在他們那里,社會主義社會,變成了一種精英主義觀念和氣氛濃厚的、十分缺乏社會主義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的、雖非資本主義但也非完全的社會主義的社會形態。如果說,這還算是一種“社會主義”的話,也只能算是一種不完全的、非典型的社會主義。在那里,掌握了巨大管理權力的、號稱“代表人民”的少數“精英”們,有十分便利的條件為自己謀特權,乃至將生產資料和國家權力都據為私有,進行一番“再私有化”,顛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成果,對本就不夠充分的“社會主義”來一個釜底抽薪。
蘇聯不是亡于“社會主義”,而是亡于“非社會主義”甚至“反社會主義”。
在蘇聯已經出了問題的情況下,毛澤東同志以他革命導師的敏銳洞察力,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不確切地說,毛澤東的社會主義,乃是一種“群眾社會主義”,“群眾”是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關鍵詞。
和另一些人最害怕“群眾”二字、最排斥“群眾參與”相反,毛澤東同志,從來最強調“群眾”,最鼓勵“群眾參與”,號召大家關心國家大事。不論是在企業管理中,還是在國家重大議程的推進中,以及在思想文化領域的斗爭中,毛澤東同志都旗幟鮮明地主張群眾的民主參與,都強調要放手發動群眾而非由組織上進行包辦替代、由少數“精英”“專家”憑借其特長壟斷一切。
毛澤東同志更以他革命導師的雄偉氣魄,帶領我國無產階級,對蘇聯斯大林式“社會主義”進行了改革。
在思想理論上,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社會依然存在著大量的、各式各樣的矛盾,依然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依然存在著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并且這是主要矛盾),依然存在著走向資本主義道路的危險性和社、資兩條道路的斗爭。
在實踐中,反對組織的包辦替代主義和“精英”“專家”的壟斷,反對形成一個高高在上、脫離群眾的資產階級化的特權階層;實行最廣泛最充分的、全過程的群眾民主參與,包括對企業實行職工民主管理,在“國家大事”上放手發動群眾,在思想文化領域開展奪取文化領導權的斗爭等,在上層建筑的各個領域實行全面的無產階級專政(民主)。
(四) 兩種“開放”觀點
從50年代中期開始,毛澤東同志,同時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獨立自主的對外開放政策的一位最早倡導者。
和“改革”一樣,他同樣精辟闡述了“對外開放”的問題:
“我們提出向外國學習的口號,我想是提得對的。現在有些國家的領導人就不愿意提,甚至不敢提這個口號。這是要有一點勇氣的,就是要把戲臺上的那個架子放下來。
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
外國資產階級的一切腐敗制度和思想作風,我們要堅決抵制和批判。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去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企業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學的方面。工業發達國家的企業,用人少,效率高,會做生意,這些都應當有原則地好好學過來,以利于改進我們的工作。現在,學英文的也不研究英文了,學術論文也不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日文同人家交換了。這也是一種迷信。對外國的科學、技術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前面所說的對外國東西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都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都對我們的事業不利。
將來我們國家富強了,我們一定還要堅持革命立場,還要謙虛謹慎,還要向人家學習,不要把尾巴翹起來。不但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要向人家學習,就是在幾十個五年計劃之后,還應當向人家學習。一萬年都要學習嘛!這有什么不好呢?”
必須指出:毛澤東同志所倡導的對外開放,從來都是有原則、有前提的,即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礎上的對外開放。但是有些人啊,就是讓你受不了:你讓他開放,他就給你脫得一件都不剩……
這,正是毛澤東的開放路線,區別于那種丟掉原則底線、只懂一昧“開開開”乃至崇洋媚外的所謂“開放”路線的要緊之處!
在上面所引的那段話中,毛澤東就不忘說,對一切外國包括資本主義國家的長處,我們“都應當有原則地好好學過來”。他強調指出:“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么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作自力更生。……我們強調自力更生,我們能夠依靠自己組織的力量,打敗一切中外反動派。”
大家都能注意到,有些外媒,有些外國人,就是喜歡曲解(不管有意還是無意)“自力更生”這四個大字。你一提“自力更生”,他就說你是要“閉關自守”——硬是要把“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這兩者給對立起來!如果是故意要制造這種對立,那就是無恥;如果是無意,那就是無知。不是壞就是蠢。
什么叫“自力更生”啊?毛主席說得很清楚:把“我們的方針”“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依靠自己組織的力量”。可以說,不管怎么“開放”,開放的自主權,必須抓在我們自己手里;不管怎么“發展”,發展必須首先依靠“自己組織的力量”,而不是任何外力。離開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搞對外開放,那就等于什么呢?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脈傻傻地交到別國手里,其結果必然被別國(強國)卡脖子,甚至被隱蔽地再殖民化。
毛澤東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對外開放觀,是真正“全面”的對外開放觀,不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開放觀則是“片面”的。確實,毛澤東的開放觀,才是真正獨立自主的、“站起來”了的解殖國家的開放觀——這,豈是那些去殖民化不徹底的、給美帝新殖民主義當了工具和走狗的國家(地區)所能理解的呢?!
你還別說,國際上和國內有些小綿羊,還真就容易被帝國主義豺狼漂亮的“國際化”“全球化”口號給忽悠了——滿嘴“國際化”,張口“地球村”,動輒警惕“民族主義”,可憐又可悲!這幫人,就屬于“被賣了還幫著人販子數錢”的,蠢出天際。
總之,開放問題上相對立的兩個觀點、兩條路線、兩種政策,不可不察之!!
(五) 獨立自主開放政策的偉大實踐
垃圾外媒,還喜歡搞的一個騷操作就是:機械地把毛主席時代的開放程度,跟今天中國的開放程度做對比,暗示或明示毛主席是“排外”的,是不要“開放”的,是專門搞“閉關自守”的。
扯淡!
你怎么不拿毛主席時代跟晚清、民國時代比比?晚清民國,即有些蠢人眼中的“好時代”,那才叫一個“開放”啊,開放到帝國主義軍艦可以隨便開進長江,開放到整天挨打……“小民”尊嚴何在?被澳軍殺害的阿富汗平民的棺材板要壓不住了。
而在中國人民“站起來”以后,“開放”這個事情,是我們單方面想做就做得來的嗎?還得看人家啊,開放是雙向的。當年美帝自己氣呼呼地要跟蘇聯打“冷戰”,封鎖我們,我們怎么跟人家開放??主動降為美帝殖民地,給殖民個三百年嗎?那倒是“開放”了,也完蛋了。
事實是,毛澤東新中國從一開始,就不排斥跟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做生意”,當然是在獨立和相互平等的基礎上。君不見,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就明明白白地說: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
看清楚了沒?“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毛澤東新中國都愿跟它建交,而不是說你是資本主義國家我就不跟你來往了。是美帝長期不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啊,等到70年代美帝想通了(不管出于什么動機),“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和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逐漸愿意從臺灣撤軍乃至跟臺灣方面斷絕所謂“外交關系”了,毛澤東新中國那時還不是“小球轉動大球”了嗎?跪著要人家“接納”,搞“臣妾主義”,能贏得人家的尊重嗎?
而且,難道說,只有對美國和西方開放,才“配”算開放嗎??有些人的“崇美媚西”,是到了骨子里了,救不了了。在他們看來,蘇聯東歐國家不是“外國”,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也不是“外國”……毛主席時代向蘇東開放,中國成為第三世界領袖國的事實,自然,也就被他們吃掉了。
更不要說,70年代,新中國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跟美、日關系正常化,西方國家紛紛與我建交……那,還不是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運籌帷幄下,取得的戰果嗎?毛主席要真“熱衷”于閉關自守,還可能有這種事??
當代中國延續至今的向西方“開放”,從什么時候開始?
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又是怎么解決的?
歷史上,隨著70年代國際關系的重大緩和,毛澤東同志開始考慮,將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轉到解決人民群眾的“吃穿用”問題上。在1972年引進一系列項目的基礎上,1973年1月,國家計委提交《關于增加設備進口、擴大經濟交流的請示報告》,建議在今后三五年內,引進43億美元的成套設備,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0個烷基苯工廠、43套綜合采煤機組、三個大電站、武鋼1.7米軋機,及透平壓縮機、燃氣輪機、工業氣輪機工廠等。
這,就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四三方案”,很快便獲得毛主席親自批準。
這是新中國第一次同日本、西德、法國等西方國家,進行大規模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所涉及的絕大部分屬于當時世界上的先進技術。據說,后來有人想挑“四三方案”的毛病。“那就查唄,我們有辦法對付。一查,我們都是毛主席批的。”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顧秀蓮說。
中國人民是怎么“吃飽飯”的?
這需要普及一些“新常識”。
不錯,正是上個世紀60、70年代①大規模的農田基本建設,②優良品種的培育推廣,③化肥的普遍使用,保證了80年代初期直到現在,中國糧食和副食品的充足供應,人民方得以衣食無憂。而這些,都是建立在毛主席時代集體經濟基礎上的,決不是什么“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就可以做到的。
“吃水不忘挖井人”,不能吃飽了飯放下碗就罵娘。
教員千古,人民萬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