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主席、《中華思想通史》編委會主任)
【核心提示】構建思想史研究的中國學派將是一個長期的、艱難的過程,但只要我們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堅持理論和方法的創新、學派和話語創新,就將前途光明、燦爛而充滿希望,就一定能形成有品格、有尊嚴的當代中華思想史學派創新體系和話語體系,就一定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所發現、有所突破、有所創造,作出具有世界意義的重要貢獻。
《中華思想通史》項目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頭學術工程,目的是深入貫徹十八大以來中央有關精神和習近平同志有關宣傳思想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對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三個定位”要求,深入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推出真正能代表我們這個時代認識水平,深刻反映中國學術、中國精神和中國道路的標志性成果,通過對中華思想史的研究,揭示中華民族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先進文化和優秀思想的源與流,揭示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奮發圖強的精神基因和道德遵循,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不負于歷史和時代的思想文化貢獻。
“中華思想史高峰論壇”以“中華思想史”冠名,是《中華思想通史》項目組著力打造的高端的前沿性品牌學術論壇,目的在于通過集體亮相,主動走向學術界,問計于學術界,推動中華思想史研究的繁榮與發展,打造思想史研究的中國學派。
歷史和時代呼喚新的思想史研究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自強不息、薪火相傳的悠久歷史,有著三千年治史、學史、用史的優良傳統。我們黨一貫重視學習歷史,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注重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汲取智慧,在自覺把握歷史潮流中開辟事業成功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最好的老師,可以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可以啟迪后人。他說:“歷史記述了前人積累的各種科學文化知識,記述了他們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思想與智慧,記述了他們經歷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與教訓”;“在中國的史籍書林之中,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治國理政的歷史經驗。”
思想源于對現實的深刻把握。回顧人類思想史,一切劃時代的思想體系都在于它回應了時代最響亮、最迫切的問題。正如馬克思所說,“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思想史研究領域異彩紛呈、碩果累累,但思想史研究在回應重大時代關切、形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思想史學派方面,離國家和人民的要求還有不少的距離;思想史研究領域的一些錯誤觀點、錯誤思潮,特別是近年來以歷史虛無主義和歷史復古主義為代表的錯誤思潮,嚴重干擾了正常的學術生態,造成人們的思想混亂,尤其值得警惕。
歷史和時代都在呼喚新的思想史研究。新的思想史研究,第一是無論從時間斷限還是從思想脈絡來看,都要堪稱貫通古今,要上溯遠古,下迄黨的十九大,將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長河中形成的優秀思想和文化傳統集成起來,為我們黨總結歷史、開創未來提供豐富的思想資源,為世界文明和人類智識的提升作出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的奉獻。
第二是既要挖掘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精華,又要融合匯通外來先進思想文化。思想是文化的靈魂,是文化的內核。要深入挖掘中國歷史文化寶藏,同時注意中華思想對優秀外來思想、外來文化的吸收和融合,從中國和世界、歷史與現實的雙重維度,深入發掘中華優秀思想文化的精髓內核,探尋出中華文化綿延不絕的內在動力,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不斷注入思想力量和精神動力。
第三是要進一步明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中華思想文化史上的獨特地位。從中華文明歷史變遷的角度,審視鴉片戰爭以來,尤其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的思想發展軌跡,從學理上牢固確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在中華思想史上的高峰地位,進一步弘揚幾千年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和馬克思主義相結合所形成的先進思想文化,即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思想史研究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
當前,中華民族正處于偉大復興的歷史節點上,同時也處于改革開放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是打造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思想史研究創新體系的根本保證,是思想史研究出好成果、出好人才、出好影響的關鍵一著。
第一,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唯物史觀是當代中國史學的旗幟和靈魂,也是思想史研究的本旨和指南。要學會運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來認識思想史,要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掌握唯物的、辯證的、實踐的、歷史的、生產的、階級的、群眾的觀點,運用經濟的、階級的、利益的唯物史觀分析方法觀察、研究、分析、梳理、集成、提煉思想史,全面占有紛繁復雜的史料,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梳理出一條明晰的中華思想文化發展脈絡和主線,找到中華思想文化最精華的核心內核和基因密碼。
第二,堅持思想史與社會史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人類思想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反映、體現和縮影,社會的邏輯和思想的邏輯大體上是統一的,社會史發展到哪一步,思想史就發展到哪一步。人類思想既具有超前性,又具有滯后性,既要通過社會史看到中華思想是從哪里產生的,是為誰說話的,是反映什么、說明什么的,又要看到思想對社會的反作用,提煉出哪些思想是先進的、有益于社會發展的,哪些是落后的、阻礙社會進步的。將思想史和社會史研究相結合,就是要通過社會史來看思想史,堅持社會形態史的馬克思主義分期。堅持用社會形態的視域考察人類歷史、觀察人類思想史,是馬克思主義史學和其他史學流派的本質區別。我們要從社會形態的深層次出發,揭示出時代思潮的本質和特點,深刻展現思想變遷與社會發展之間的內在邏輯。侯外廬等人的《中國思想通史》,將思想史與社會史研究相結合,堅持社會形態的正確分期,開創了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新境界,影響很大,推崇者眾,至今仍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學術高峰。我們要以侯外廬為典范,堅持思想史與社會史研究相結合,寫出一部融通多樣、包羅廣泛但又深刻揭示中華思想主流的大思想史。
第三,堅持人民思想史的寫作思路。思想是人民創造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社會實踐的直接從事者,也是人類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豐富實踐是產生偉大思想家、理論家、學問家的搖籃,人民群眾的豐富實踐是一切偉大思想、偉大文化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人民群眾是人類優秀思想文化的基礎創造者。漢代著名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充在《論衡》中講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思想史研究一旦離開了對人民群眾實踐的考察,不關注人民的愿望與訴求,不關注人民的思想泉源,必將脫離現實的土壤而陷入空虛,無法深入到人類思想的深處。寫思想家、理論家、政治家的思想史都要建立在人民實踐史的基礎上,要建立在人民創造的豐富的思想文化的基礎上。要把人民思想史與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的個人思想史結合起來,既高度重視主流意識形態的變遷,高度重視杰出思想家們的精神成果,也重視普通人民群眾的社會思潮、文化傾向、情感訴求和價值取向,“把思想的歷史還給人民”,要寫出一部真正代表人民群眾的思想史。
打造中國學派是思想史研究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徑
偉大的時代催生偉大的精神產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激發理論創新、學術創造的活力,為思想史研究打開了世界性的宏闊視野,奠定了中國思想走向世界的理論與現實根基。思想是時代的精華,學派是修史的果實。中華思想史研究要適應時代需要,不斷回應重大時代關切,不斷提出有客觀依據、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原創性思想理論和學術觀點,推出具有時代思想高度、代表國家學術水準的思想史研究精品成果。在與國際學術平等對話的過程中,努力塑造和形成思想史研究的中國學派,為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創新體系和話語體系作出自己的獨特貢獻。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認真總結、研究學術歷史,尤其是近代以來的學術發展史,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秀學術傳統,特別是五四運動以來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優秀學術傳統。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說道,“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五四運動以來,一批先知先覺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選擇以馬克思主義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理論指南和方法論基礎,這是由中國歷史條件所決定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正確選擇。我們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要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當代中國思想史研究必須在這一理念下進一步構建自身的創新體系和話語體系,這也是當代中國思想史研究創新體系和話語體系賴以形成的主體和基石。
第二,堅持把人才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加強中華思想史研究的人才隊伍建設。有什么樣的人才,就會有什么樣的成果。打造思想史研究的中國學派,關鍵是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思想史研究人才隊伍。在中華思想史的編研過程中要加強人才建設,要通過聚集人才,特別是組織中青年學者參與中華思想史研究,努力造就一批堅信馬克思主義、能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進行思想史研究的高端學術人才,推出一批博通古今、學貫中西、坐得了冷板凳、思想史研究功底扎實的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世界眼光、能夠在國際交流中直接對話、有實力爭奪思想史研究國際話語權的國際型學術英才,最終形成馬克思主義思想史學派的人才隊伍。
第三,打造一流的學術交流、傳播平臺,堅持學術走出去,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思想史學界開展平等的、有尊嚴的對話,從中汲取有益的智慧和營養,同時又為人類文明的提升貢獻中國思想的智慧。就當前來說,我們要打造好中華思想史高峰論壇這個平臺,建設好中華思想通史網站,并通過更多的新媒體平臺,以及我院眾多權威學術期刊,把我們的思想史研究成果和專家學者推介出去。
馬克思曾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寫道:“我的見解,不管人們對它怎樣評論,不管它多么不合乎統治階級的自私的偏見,卻是多年誠實研究的結果。但是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里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里任何怯懦都無濟于事。’”構建思想史研究的中國學派將是一個長期的、艱難的過程,但只要我們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堅持理論和方法的創新、學派和話語創新,就將前途光明、燦爛而充滿希望,就一定能形成有品格、有尊嚴的當代中華思想史學派創新體系和話語體系,就一定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所發現、有所突破、有所創造,作出具有世界意義的重要貢獻。
(本文系作者10月24日在首屆中華思想史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摘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