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充滿了戰斗的和強烈的批判精神,對資本主義社會、對資產階級、對各種資產階級理論以及形形色色的非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其它的錯誤認識均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馬克思主義理論可以說就是在批判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壯大的。這方面的經典著作如《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反杜林論》、《哲學的貧困》等等。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還在批判繼承黑格爾、費爾巴哈哲學的基礎上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在批判吸收古典經濟學的基礎上發現了資本的秘密,指出工人活勞動無償創造的新價值是資本積累的源泉,進而指出,由于資本與勞動的對立、社會化的生產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對立的日益發展將必然導致資本主義的滅亡和共產主義的勝利。
歷史進入到21世紀,離叫囂多時的“歷史已經終結”也二十年了,許多的人已經不再相信共產主義,更多的人沒有了信仰,他們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追求資本的青睞、追求權力地位的上升,這都無可厚非,因為他們不是共產主義者。同時,資本的規則大行其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全球化使商品、資本、資源、人力等等匯集成一股洪流,在它的源頭,寡頭們坐收漁利,在它流經的地方,資本就是一個黑洞,會吸取一切可供吸取的謀利之物,哪怕是窮人們的晚餐和孩子們的未來,乃至地球的生態。
資本主義在不到一百年的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這是馬克思在1848年發出的感慨。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新技術革命,社會勞動又創造了更大的奇跡,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所創造的生產力和財富比馬克思的時代所能想像的還要多、還要大。甚至,虛擬資本的交易就已比實體經濟的規模大了好幾十倍,但是我們所目睹的,并不是人類通過社會勞動創造出如此天量的財富之后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貧富差距在地球上以驚人的速度擴張著,40億人——超過全球多半的人口——每天的生活開支低于2美元,全世界超過10億人,占人類的六分之一,正在挨餓。這一數字比上個世紀的還要高,這意味著,更多的財富被創造出來,就會有更多的人被掠奪。這是資本的邏輯和必然。然而,人們的苦難還沒有到此為止,對利潤的追求也將地球這個人類生活的唯一的生態圈拖入了危機的邊緣。2009年11月,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家小組”指出,若全球平均氣溫比上世紀80、90年代上升2攝氏度,將有近30%的生物面臨絕種的威脅。海平面的上升將導致某些國家從地圖上消失,由于冰川融化可能會使某些史前致命病毒死灰復燃那將使人類再次面臨生存的威脅。
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資本主義創造了仿佛用魔法從地下召喚出來的財富,也創造了數不清的人間悲劇,也導致人類不得不提前面對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就在此形勢下,哥本哈根峰會也根本沒有能提出任何可執行的、可根本上扭轉環境惡化形勢的政策措施,在資本的統治下,在有限的資源和空間里,要合理地保護和利用資源、環境、實現人人有保障的可持續發展,那無疑是要使資本生活在真空里,是絕對辦不到的。
不能再在發展的旗幟下執迷于走向末路的發展了,不能再以發展的名義謀資本的私利了,不能再任由市場看不見的手來控制生產了。這些年,經濟數據的節節攀升并未使全球性的貧困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反而造成了更深重的貧困問題,更嚴重的環境亦字。資本呼吁和平,結果是它們制造了更多的戰爭,它們呼吁人權,結果是侵犯了更多的人權,它們呼吁環保,結果是污染了更多的環境。資本主義自己給自己宣判了失敗。
只有以滿足人類的合理需求為目標的有計劃的生產方式――共產主義才能代表人類的未來,社會主義則是現階段人類社會的最優選擇,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和生態危機的,必將是社會主義力量的復興。有人說,我不知道共產主義什么時候能夠勝利,但是為了地球和人類,共產主義必須勝利!
面對資本主義的危機,不管是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還是生態的環境的,都從各方面提醒人們,資本主義不僅自己發展到了窮途末路,也將人類社會帶到了危崖。
有組織的社會化大生產發展到今天,資源的配置不應該再依賴市場起基礎性作用了,信息化、智能化使生產可以擺脫市場的自發調節,這是從技術角度來說的,而社會生產創造的財富已經足夠全體人類享有體面的生活,它應該擺脫由追逐利潤來取得發展的階段,這是從生產力發展的階段來說的。因此,應該對市場保持清醒和理智,重新審視市場的作用,而不能為市場而市場,人為制造市場包括取消福利保障、公共部門產業化和國有企業私有化等等。
進一步,在科技和生產如此發達的今天,落后國家非得補上資本主義發展的一課,從資本的原始積累開始才能取得現代化嗎?發達國家是不愿意看到落后國家趕超它們的,在資本全球化的今天,這些國家要想通過發展資本主義走上富強之路是不可能的,因為全球化下分工的秩序已經由國家的起點不同所決定。跨越卡夫丁峽谷在此情景下既是現實的,也是必需的,否則則無法實現對資本強權的超越,淪為喪失經濟主權的新殖民地。
面對資本主導的主流話語,有良知的人不應保持沉默,凡是資本所推崇的,一定要多想幾個為什么,凡是資本所反對的,一定也要多想幾個為什么,并給出答案。人類的思維不能被主流限制在狹小的范圍內,人們的視野需要直達地平線直到宇宙的深遠處,人們需要更多的選項,而馬克思主義者的責任就是要為人們提供迥異于資本的視角,為人們的選擇、替代提供答案,要為真理而爭論、為真理而思考,不可人云亦云,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意識與批判精神。
理論工作者面對社會,不能總強調什么成績是主要的,不足是次要的,看好不看壞這是官僚主義者的作風,社會不需要這樣做學問的學者。對于馬克思主義者來說,矛盾是推進社會進步的力量,發現矛盾、找出主要矛盾、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即以社會批判者的身份出場,發現問題和不足,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意識和批判精神。
比如,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寫道,“難道資產者不是斷言今天的分配是‘公平的’嗎?難道它事實上不是在現今的生產方式基礎上唯一的‘公平的’分配嗎?”正是由于馬克思對資產階級所宣揚的公平分配進行追問才發現了資本原來是勞動者無償的活勞動的積累,這就使所謂的公平分配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共產主義者的任務就是繼續將這種真相傳達給工人階級、批判那些津津樂道于公平分配的種種謬論。
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意識與批判精神,不是雞蛋里挑骨頭,不是潑婦罵街,是區分現象與本質、形式與內容、原因與結果后作出的科學嚴謹的分析與對策。問題意識與批判精神并不是天賦的而是后天通過刻苦閱讀原著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養成的。通過對原著的閱讀和思考,充分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培養我們的問題意識與批判精神,用辯證的、唯物的、歷史的和階級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和解答社會、世界和歷史,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學者的任務。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