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寧:學者需讀兩本書
為什么政治學學者尤其要多做實證研究、經驗研究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光靠讀書讀不懂政治。研究政治學,要在閱讀有字之書之外,再讀另一本無字之書———實踐。
欲讀無字之書要行萬里路。要讀懂政治話語、文字背后的東西,行萬里路是好辦法,只有通過廣泛的社會觀察、考察、調研,才能增強對社會現象的認識能力和對文獻與理論的感悟與理解能力。正所謂“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讀的是大地之書、社會之書、人性之書。
盡管我走過不少國家,但行路對于認識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在很長時間里我也沒真搞懂。2011年在伊朗訪問時,從伊斯法罕驅車返回德黑蘭途中,我們的陪同主動駕車駛離高速公路,他對我講:走走普通公路,去看看伊朗的城鎮和伊朗百姓的生活。那一刻,我似乎忽然明白了行路對于研究工作的意義。
不同時代的學問,從內容到方法會有所區別。我們處于工業化、城市化與現代化的時代,這是一個大發展、大變化、大轉型的年代。我們中的許多人有一個獨特的經歷,即在短短十幾年間親眼目睹了我們居住城市的景觀線的改變。這至少是一兩代中國城鎮人口的共同經歷,這種經歷對人類來說也許是空前絕后的。這個時代的哲學、社會科學,當然也包括政治學,自然都是工業化、城市化大背景下存在與展開的,學術研究自然離不開工業化、城市化的背景與基礎。“要致富先修路”,道路,包括高速路、等級公路等,是工業化、城市化最基礎的設施。道路既是工業化、城市化的前提也是其結果,是展示一個國家的窗口。
讀大地之書
路是一條線,沿途風光中透露出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所謂基本國情,包含三方面:幅員、人口和自然資源。在一個國家做貫穿式的地面旅行,可以直觀地認識這個國家的地形地貌、氣候物產及人口集聚度和城鎮化水平。一般的調研是點狀的,而行路可以形成連貫的、整體的印象。
我曾經分北南兩段走過朝鮮半島,在穿越韓國時,我忽然意識到:過去曾看到一個說法,朝鮮戰爭之所以在“三八線”停戰,一個重要原因是地形問題,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北面山地作戰比較有優勢,而在南面平原地帶上美軍的飛機、坦克具有優勢,所以戰爭膠著于此并最終停戰。其實,走過“三八線”兩面的山山水水就知道這個說法并不準確,韓國一側的地勢起伏程度絲毫不亞于北方,從首爾一路南下山巒起伏,直到東海之濱。
讀社會之書
路是基礎設施,道路本身及其運行情況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及社會管理的水平。
在籌劃1988年那次貫穿美國東西海岸的旅行時,我們把近一個月的旅行以小時為單位制定行程表。當時我懷疑是否能真正做到,那時中國還沒有高速路,設施和服務水平都很低。一個月9000英里,途經26個州,一路走下來居然和我們事先制定的行程表一模一樣。這著實讓我領略了美國社會的發達程度,感受了美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水平。
不久前,在越南調研,我們也做了貫穿北南的公路旅行,對越南基礎設施的了解也十分直觀,收獲良多。從統計資料上可以查找越南目前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許多數據,但那只是一些數字化概念,況且分門別類的統計結果與實際中綜合運行的情況往往是兩回事,而地面行走正好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缺陷。我們從河內出發沿越南最主要的南北通道1號公路一直走到胡志明市,行程近2000公里。一路走下來,我們把越南基礎設施的情況與水平概括為:二橋時代、50公里時速。所謂“二橋時代”,在河網地帶的城市及公路都要修建橋梁,橋梁的數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發展水平、發達程度。比如,我國上海黃浦江上30年來已建了十余座大橋,韓國首爾漢江之上橋梁多達20余座。而越南的城市、道路上目前大多建好第二座橋,當然河內和胡志明市要好一些。越南的國道基本上相當我國的二級公路,路況一般還好,但綜合下來平均車速只能達到每小時50公里,再快就比較困難了。
搞調研如果只在一地或只在幾個點,其感受會不同于多點連線時的感受。比如,我們在河內感覺越南的發展水平很像上世紀80年代的一些南方城市,比如溫州。但一出河內穿行于鄉間時,卻發現越南鄉村發展水平似乎高于城市。從感覺上講,越南鄉村景象更像中國上世紀90年代的東南沿海地區,即越南城鄉差距不像一般發展中國家那樣顯著,甚至主要公路沿線鄉村百姓的生活水平并不遜于大城市。這段行走的經歷,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理解越南崇尚的“民富國強”的國家戰略目標做了注腳,提供了觀察這個國家的新視角。
讀人性之書
路是人走的,一路走來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一個國家的風俗人情。中國人講究“窮家富路”,其實外國人也差不多。在路上可以比較直觀地觀察一國國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一些生活習俗。歐美日等國家路邊服務區、休息區的餐飲服務是品牌化的,而在發展中國家則是私家店鋪居多。伊朗與一般發展中國家相比,無論經濟發展水平還是居民收入水平都算是比較高的,但在我走過的國家中,伊朗人生活最簡樸,在路上他們很少光顧設施齊全、干凈整潔的服務區餐飲店,通常是一家人在路邊鋪開毯子,圍坐在一起吃些自家制作的馕、蔬菜沙拉,再喝些清水,便算做一餐。簡樸是伊斯蘭的重要價值觀,輕現世、重來生,輕物質、重精神。對內講,伊斯蘭教發揮著凝聚人心、團結社會的重要作用;對外看,一個注重信仰、看淡生死的民族是堅強的,誰會輕易地冒犯這樣的民族呢?伊朗人的伊斯蘭信仰和生活方式,正是這個國家的力量所在,在與西方大國的對抗中,這不啻于一道精神長城。
學者須讀兩本書,有字之書浩如煙海讀來不易,而無字之書更為重要,讀懂更難。不讀有字之書無以起步,不讀無字之書難有創新。愿新一代學人在“兩書”之間左右逢源,坐“冷板凳”,行萬里路,成大器,出大家,做出無愧于偉大時代的真學問。
(作者:房寧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