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住房問題將決定當今中國的人心向背和天下興亡,更加決定中國80后、90后這幾代青年的社會政治選擇。青年是住房問題中的主要群體和最為弱勢的社會群體。只有真正解決住房問題,無房青年才可能在城市安身立命、安居樂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在中國青年一代中站住腳,青年一代才可能真正在內心深處做到既愛國又愛黨愛社會主義。
一些人從歐美模式出發,片面地主張房地產市場化,公然反對“住有所居”的政策目標,甚至狂妄地認為一般老百姓本身就不應該有“住有所居”的奢想,能夠“住有所租”就是不錯的選擇。歷史和現實證明,中國要照這些人的主張,離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根本就不可能從現在起就著手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問題。
原題:住房問題決定人心向背和天下興亡
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基本問題,決定中國的命運和基本走向。準確把握、科學認識和正確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基本問題,是全黨上下必須高度關注的關鍵所在。
在20世紀中國的民主革命時期,由于農民占全國總人口的90%以上,又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可靠同盟軍和中國革命的主力軍,農民問題就成為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農民的命根子是土地,封建土地制度是封建主義的基礎。中國農民問題實質上是土地問題,廢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決農民土地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中國共產黨提出“耕者有其田”綱領口號和基本政策,領導億萬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從根本上得到了中國億萬農民的支持、擁護和愛戴,奪取了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
在21世紀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中,除了農村農民的土地問題以外,城鎮化進程中的住房問題開始上升為21世紀中國改革發展的基本問題。
第一,中華民族奠基于農業文明,注重安居樂業的傳統價值取向非常關心住房問題。“恒產者恒心”,“住者有其屋”歷來是中國人牽情動心的基本需求之一和中華夢的主要內容。“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這句話集中體現了中國人對于“居者有其屋”的深刻關懷。
第二,城鎮居民尤其是正處在城鎮化進程中的中國農民,面臨著就業、上學、衛生醫療、社會保障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問題,但是最根本的是住房問題。在所有民生問題中,就業是前提,住房是基礎。住房是廣大工薪階層和億萬農民工在城市安身立命、安居樂業的根本和基礎。有了住房,其他一切都好說;沒有住房,解決其他問題都是空話,也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尤其在房地產價格多年來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很多人花盡幾代人的積蓄甚至窮其一生都無法買到一套哪怕足夠容身的住房,更使住房成為城市工薪階層、進城農民工及其80后、90后依靠個人的力量幾乎都已經無法解決的焦點問題。
第三,據有關方面研究統計,當前我國已經轉化為城市非農業戶口的進城農民工只有27.3%,遠遠少于長期在城市就業生活的農民工,除了戶籍制度以外,其中的根本障礙就是住房問題。由于住房問題得不到解決,絕大多數農民工不得不采取就業工作常年在城市,逢年過節再臨時回農村的“候鳥式”的生活方式,不得不造成“留守兒童”、“留守老人”以及夫妻分居的種種人生景象,不得不保留農村的居屋作為自己萬不得已時的一種歸宿和選擇。
第四,當前中國的名義城鎮化率據統計已經達到全國總人口的53%,由1978年1.72億增加到2011年底的近7億,已經占全國總人口的50%以上,因此,住房問題,準確地說是城鎮化人口的住房問題已經與中國農村農民的土地問題并列,上升為21世紀中國的兩大基本問題之一。更要看到的是,根據有關規劃,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要達到70%以上,按2030年全國人口為15億計算,就是2030年城鎮化人口要達到10億,將徹底改變中國絕大多數人口在農村的傳統格局,實現絕大多數人口在城市的重大歷史轉折,住房問題將最終取代土地問題成為21世紀中國擺在改革發展、執政治國第一位的基本問題。
第五,住房問題將決定當今中國的人心向背和天下興亡,更加決定中國80后、90后這幾代青年的社會政治選擇。青年是住房問題中的主要群體和最為弱勢的社會群體。只有真正解決住房問題,無房青年才可能在城市安身立命、安居樂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在中國青年一代中站住腳,青年一代才可能真正在內心深處做到既愛國又愛黨愛社會主義。
第六,中國夢和中國特色道路已經把“住有所居”提高到了黨和政府“對人民承諾”的高度。發達國家經過幾十代絕大多數居民的貧民窟生活,才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大致解決了絕大多數人的“住有所居”問題,甚至在我國香港地區這樣的地方,很多人也只能做到“住有所租”,成為終其一生的“房奴”。新興大國俄羅斯目前基本上能夠實現“住有所居”,但是究其原因一個靠的是蘇聯社會主義時期留下來的老底子,一個靠的是俄羅斯人口少、資源極為豐富的獨特優勢,其他新興大國根本無法復制。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走的是私有化、多黨制道路,都出現了嚴重的貧民窟問題,真正解決住房問題,起碼還要犧牲好幾代人的住房夢想及其體面而又有尊嚴的生活。
一些人從歐美模式出發,片面地主張房地產市場化,公然反對“住有所居”的政策目標,甚至狂妄地認為一般老百姓本身就不應該有“住有所居”的奢想,能夠“住有所租”就是不錯的選擇。歷史和現實證明,中國要照這些人的主張,離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根本就不可能從現在起就著手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問題。
中國走的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盡管仍然在與高房價進行艱難博弈,但是到目前為止,至少還沒有出現其他新興大國那么嚴重的貧民窟問題,而且住房問題已經被提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國家最高決策層級,國家和政府制訂的“十二五”規劃已經提出了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3600萬套(戶)的指令性指標,習近平總書記已經親自強調:“這是政府對人民的承諾,要全力完成。”黨和國家領導人為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問題,已經到了千方百計、寢食難安的程度。中國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人民尤其是生逢其世的中國80后、90后一代,在住房問題上,有可能也有權利要求有一種不同于前后資本主義國家那種貧民窟和以租為居、終身為“房奴”的前途與命運。
當然,我們不可能也不是要求一次性解決所有人的住房問題,更不是要求取消房地產市場都來搞保障性住房建設。按照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的住房建設道路,總的方向就是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我們制定“十二五規劃”規定建設保障性住房是3600萬套(戶),再有幾個五年規劃,就可以在城鎮化進程中依次逐步解決進城居民的住房問題,可以租房的形式短期過渡,尤其可以在每個中大型城市建設一批廉價租賃的“青年公寓”,以供青年人結婚生子的“過渡之用”。
總之一句話,只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體現共產黨為人民、講政治的特點,把保障性住房建設和“青年公寓”安排上升到黨政一把手業績考核的高度,我們就能夠在中華夢里開出一朵中國人個個可以“住有所居”燦爛花朵。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2012兩會】溫家寶:住有其居并不意味著住者有其屋 應該鼓勵更多人租房
2012年03月14日11:59 來源:人民網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答中外記者問。 3月14日,他在回答有關房地產調控的提問時稱,我們說住有其居,并不意味著住者有其屋。從方向上看,應該鼓勵更多的人租房。
人民網北京3月14日電(人民網前方報道組)今天上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
《人民日報》記者:最近一輪房地產市場調控,大家都非常關注,中央的決心很大,力度也很大,一些城市的房價已經開始回落。請問總理,住房價格回落到什么程度才算是達到了調控目標?另外,面對經濟增速放緩和地方財政壓力,樓市調控會不會半途而廢?
溫家寶:我最近出于一種責任感,把從2003年開始的房地產調控認真地回顧了一下。其實我們在2003年已經提出了6條調控措施,2005年又制定了國八條,2006年又制定了國六條。但是,為什么調控不見成效?群眾也在責怪我們,說房價越調越高,政策不出中南海。我聽到了感到十分痛心。
我覺得房地產市場關系到財政、金融、土地、企業等各項政策,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利益關系,特別是地方從土地出讓中獲取大量的收入。涉及到金融企業和房地產企業的利益,改革的阻力相當之大。
為什么這兩年房地產調控在艱難中看到一點曙光?有所進展。首先是我們調控的決心堅定而不動搖;其次,我們抓住了一個抑制投機和投資性需求的要害問題,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
對于房地產市場,我有個基本看法,那就是中國有13億多人口,又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階段,對住房的需求是剛性的,而且將會是持續的。當然,我們說住有其居,并不意味著住者有其屋。從方向上看,應該鼓勵更多的人租房。
【2010年澳門視察】溫家寶:房價控制確實很難 真買不到房可先租房
地產中國網 2010-11-18
14日,溫家寶在探訪澳門北區工聯會時主動表示,澳門應關注物價問題及年輕人置業困難,有在場青年當即指出,現時澳門樓價太貴,要求政府介入控制為樓市降溫。溫家寶回應說:“這件事確實很難,你看內地,左一個(國)十條,右一個(國)五條,就是壓不下來。 ” “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也很復雜,如果真的買不到房,可以考慮用先租的辦法”。
在談及澳門今后的經濟發展方向時,溫家寶稱,澳門要以休閑旅游為中心,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十二五”規劃已經首次把港澳作為規劃的重要內容,明確定出港澳發展定位,中央正在編制具體的規劃,把兩地的發展更具體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