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認為,重要的問題,不在于用哲學去解釋世界,而在于用正確的世界觀為指導去能動地改造世界。毛澤東歷來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重視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他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獨具特色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運用“物質決定意識”的基本原理,創(chuàng)造出“調查研究”的方法,正確處理主觀和客觀的關系
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運動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也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因此,科學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必須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理論和實際相統(tǒng)一。要達到主客觀的統(tǒng)一,就要求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為此,毛澤東反復強調要調查研究,“離開實際調查就要產(chǎn)生唯心的階級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導,那么,它的結果,不是機會主義,便是盲動主義”[1]p110-112。
根據(jù)毛澤東的論述,要搞好調查研究,應當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向群眾調查,如果“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2]p790。第二,要有正確的思想方法。毛澤東說,調查研究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大膽的主觀主義的假設,小心的主觀主義的求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先入為主,帶著框框和偏見去調查。另一種是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一切結論產(chǎn)生于調查研究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這才是科學的方法。第三,要深入基層,下馬觀花。毛澤東指出,調查研究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走馬觀花,一種是下馬觀花。走馬觀花,不深入,因為有那么多的花嘛!……還必須用第二種方法,就是下馬看花,過細看花。第四,要開好調查會。調查會采取討論式;參加調查會的人要深明情況,有代表性,人數(shù)適當;要有調查細目,親自掌握第一手材料,要自己做記錄。第五,要善于研究調查到的材料,即對大量的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從中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找出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這樣才能達到調查研究的目的。
二、運用“意識能動性”的基本原理,提出“必須發(fā)揮這種自覺的能動性”,正確處理客觀規(guī)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關系
所謂自覺能動性,包括意識和實踐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根據(jù)客觀事實,引出思想、道理,提出計劃、辦法;二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導下去改造客觀世界。毛澤東認為:要發(fā)揮這種自覺能動性,應努力做到:第一,必須尊重客觀規(guī)律。“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觀外界的規(guī)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1]p284第二,必須高度重視主觀努力的作用。“戰(zhàn)爭的勝負,主要地決定于作戰(zhàn)雙方的軍事、政治、經(jīng)濟、自然諸條件,這是沒有問題的。然而不僅僅如此,還決定于作戰(zhàn)雙方主觀指導的能力。”[1]p182“客觀因素具備這種變化的可能性,但實現(xiàn)這種可能性,就需要正確的方針和主觀的努力。這時候,主觀作用是決定的了。”[3]p487第三,必須注意認識和區(qū)分自覺能動性的性質。自覺的能動性有正確和錯誤之分,“一切根據(jù)和符合于客觀事實的思想是正確的思想,一切根據(jù)于正確思想的做或行動是正確的行動。我們必須發(fā)揚這樣的思想和行動,必須發(fā)揚這種自覺的能動性”[3]p477。第四,必須正確對待和處理自覺能動性同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關系,既要反對唯意志論,又要反對唯條件論。
三、運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創(chuàng)造了“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正確處理工作中“點”和“面”的關系
毛澤東指出:“就人類認識運動的秩序說來,總是由認識個別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人們總是首先認識了很多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質,然后才有可能更近一步地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本質……這是兩個認識的過程,一個是由特殊到一般,一個是由一般到特殊。”[1]p309-310并強調把一般和個別相結合的方法,作為我們共產(chǎn)黨人無論進行何項工作所必須采用的方法之一。
怎樣做到一般與個別相結合呢?毛澤東提出兩種重要形式:一是抓“點”,從突破一點中取得經(jīng)驗,來推動全局。二是帶“面”,通過一點把已經(jīng)取得的經(jīng)驗在群眾中加以推廣普及。在實行一般與個別相結合這一方法的時候,有兩種錯誤做法應當防止。一種是由個別到個別,對個別單位的具體經(jīng)驗不進行科學的總結,沒有抓住個別單位具體經(jīng)驗中帶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東西,而是把只適合于個別單位的具體做法照搬到別的單位去實行。另一種是由一般到一般,對上面的一般號召,照本宣科。前者是經(jīng)驗主義的方法,后者是教條主義的方法。
四、運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提出了“彈鋼琴”的工作方法,正確處理中心工作和一般工作的關系
第一,必須集中力量抓中心工作。“任何一個地區(qū)內,不能同時有許多中心工作。”“領導人員依照每一具體地區(qū)的歷史條件和環(huán)境條件,統(tǒng)籌全局,正確地決定每一時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這種決定堅持地貫徹下去,務必得到一定的結果,這是一種領導藝術。”[2]p901第二,也不能忽視其他工作。中心工作和其他工作又是相關聯(lián)的,要“學會‘彈鋼琴’,彈鋼琴要十個指頭同時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chǎn)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jié)奏,要互相配合。黨委要抓緊中心工作,又要圍繞中心工作而同時開展其他方面的工作”[4]p1442。第三,必須適時轉移工作重心,注意中心工作和非中心工作在一定條件下的轉移。從1927年到1949年,我們黨的工作重點是在鄉(xiāng)村,1949年之后,毛澤東及時領導全黨實現(xiàn)了工作重心由農(nóng)村到城市的轉移。
五、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度”的原理,提出了胸中有“數(shù)”的方法,正確處理數(shù)量和質量的關系
任何事物都是數(shù)量和質量的辯證統(tǒng)一。要正確認識事物,不僅要認識事物的質,而且要認識事物的量,從質和量的統(tǒng)一上把握事物。在指揮中國革命戰(zhàn)爭中,毛澤東不僅注意敵我軍隊在性質上的根本區(qū)別,而且十分注意數(shù)量上的多少變化。毛澤東指出,要“注意決定事物質量的數(shù)量界限”,在土地改革中,對于何謂富農(nóng),何謂富裕中農(nóng),有多少剝削收入才算富農(nóng),否則就算富裕中農(nóng),必須找出一個數(shù)量界限。“有剝削收入的農(nóng)民,其剝削收入占總收入百分之二十五(四分之一)以下者,應定為中農(nóng),以上者為富農(nóng)。”[4]p1269胸中有“數(shù)”是毛澤東倡導的一個重要的工作方法,如果我們“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數(shù)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統(tǒng)計,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決定事物質量的數(shù)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無數(shù),結果就不能不犯錯誤”[4]p1442。
六、運用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原理,強調獨立自主的思想,正確處理統(tǒng)一性和獨立性的關系
統(tǒng)一性和獨立性反映了事物全局和局部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統(tǒng)一性代表著事物發(fā)展的全局性、整體性的利益,獨立性代表事物發(fā)展的局部的、部分的利益。毛澤東曾用非常通俗的語言生動地闡述了統(tǒng)一性和獨立性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統(tǒng)一性和獨立性是相對的統(tǒng)一,要有統(tǒng)一性,也要有獨立性”。
在處理統(tǒng)一性和獨立性關系方面,毛澤東曾提出過不少具體的方針和方法,其中主要有:第一,發(fā)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有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必須充分發(fā)揮地方的積極性,各地都要有適合當?shù)厍闆r的特殊”,不僅“中央要注意發(fā)揮省市的積極性,省市也要注意發(fā)揮地、縣、區(qū)、鄉(xiāng)的積極性”。[5]p727-731第二,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第三,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要樹立全局觀念,從整個國家的利益,全國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考慮和處理問題。
七、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把分析和綜合結合起來,正確處理分析和綜合的關系
分析和綜合是正確認識事物的一種科學辦法。毛澤東曾以人們對延安的認識為例,生動地說明了在觀察基礎上的分析和綜合相結合的方法,并把這種方法稱為“四面受敵法”。分析和綜合的方法要求我們“從客觀存在著的實際事物出發(fā),從中引出規(guī)律,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就要像馬克思所說的詳細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的研究”。[2]p799正確運用這一方法,必須做到:第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先要有精確的正確的分析,然后才能作出正確的綜合。第二,分清主流和支流,認識事物,不但要了解支流的東西,更要了解主流的東西,了解主流和支流的關系。第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認識事物要深入分析該事物大量的現(xiàn)象材料,分析現(xiàn)象和本質的多方面的聯(lián)系,又要把對象和本質的分析綜合起來,以達到把握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的目的。
八、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提出了“留有余地”的工作方法,正確處理需要和可能的關系
毛澤東在黨的八屆七中全會上特別說明了留有余地的工作方法。他說:一切工作都要留有余地。留有余地不僅是一個工作方法問題,而且是個政治問題。后來他還說:“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必須發(fā)動群眾,注意留有充分的余地。”[6]
訂計劃、辦事情,必須留有余地。因為客觀事物的運動、發(fā)展是十分復雜的,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事先預想不到的因素。如果事先不留有余地,不考慮事物發(fā)展可能出現(xiàn)的新情況,原來的任務、計劃、方案就有落空的危險。訂計劃、辦事情,必須留有余地。留有余地,可以使我們的任務、計劃兌現(xiàn),可以使我們在政治上處于主動,提高黨和政府在國內和國際上的聲譽。毛澤東曾多次告誡全黨,在訂計劃時,一定要謹慎些,給下一級留有余地,給群眾留有余地,這也是給自己留有余地。
九、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民主集中制,正確處理民主與集中的關系
民主集中制是黨和國家的根本組織原則,同時也是我黨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澤東指出:“沒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確地總結經(jīng)驗。沒有民主,意見不是從群眾中來,就不可能制定出路線、方針、政策和辦法。”[5]p819-820
要堅持民主集中制。第一,必須廣開言路,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要搞“群言堂”,讓群眾講話,讓大家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不搞“一言堂”,一個人說了算,“一錘子定音”。第二,正確對待不同意見,群眾提出的意見,當然有對的,也有不對的,有的可能是真理,有的可能帶有片面性、甚至錯誤。只有將各種不同意見充分發(fā)表出來,使認識中的矛盾得到充分暴露,然后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進行分析和比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第三,經(jīng)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一般說來,對于人民內部矛盾只能用討論的方法,說理的方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即只能用民主的辦法來解決。第四,實行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相結合。發(fā)揚民主,同時需要集中,強調集體領導,但同時必須把分工負責的制度建立起來,這樣既可以避免個人說了算、權力過分集中的弊病,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十、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基本原理,創(chuàng)造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正確解決領導和群眾的關系
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問題,實質上是在革命和建設中如何領導群眾,組織群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fā)揮群眾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毛澤東指出:“在我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2]p899
在新的歷史時期,要避免脫離群眾和違背群眾路線的傾向,必須堅持在黨內經(jīng)常進行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的教育;堅持毛澤東倡導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努力開辟和創(chuàng)造聯(lián)系群眾的新渠道、新形式,以利更加廣泛、深入、及時地聽取群眾意見、要求和批評,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從人民群眾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只有這樣,各項決策和工作才能更加符合客觀實際,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我們的偉大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澤東著作選讀(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轉引自1969年2月21日人民日報.
(《環(huán)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67期,摘自2013年第2期《黨史文苑》)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