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由革命導師列寧親手創建的黨-蘇聯共產黨。在擁有20萬多名黨員的時候,領導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在擁有35萬多名黨員的時候,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并執掌了全國政權;在擁有554萬多名黨員的時候,領導人民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德國法西斯,贏得了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為結束二次世界大戰立下了不朽功勛。而在擁有近2000萬名黨員的時候,卻喪失了執政地位,亡黨亡國!當克里姆林宮頂上那面為蘇聯幾代人,乃至全世界人民都懷有深情的鐮刀鐵錘圖案的蘇聯國旗,在寒風中悄然下落時,沒有任何一個蘇共黨員有組織地集合起來為保衛自己的區委、市委或州委而舉行任何大規模抗議活動,沒有人民群眾為支持、聲援蘇共而采取任何有組織的行動,也沒有任何個人為蘇共鳴冤叫屈。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就出在蘇聯共產黨黨內,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為什么在執政的74年之后,政權會頃刻瓦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反思蘇共亡黨的教訓,對于我們很有必要,同時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反思蘇共亡黨的教訓,使我們認識到,黨員要始終堅持共產主義信念不動搖。
縱觀蘇共亡黨的教訓,不難看出,蘇共之所以在后期推行所謂“民主化”,“公開性”,在“反思70年蘇聯歷史”的口號下,掀起了“歷史虛無主義”狂潮,開始重點批判斯大林,接著批判的矛頭由對準斯大林轉向列寧,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制度,繼而轉向“原罪”馬克思。原因就在于領導干部喪失了共產主義信仰,產生了信仰危機,造成全國性的思想混亂,為國內外反動勢力顛覆蘇聯打開了缺口。所以,作為共產黨員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正確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堅定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正如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的那樣,不可能是向涅瓦大街那樣筆直、平坦、寬廣的大道,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一往直前,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而是在崎嶇的道路上,有時前進,有時迂回,有時甚
至會出現曲折和反復,要通過來潮和退潮、高潮和低潮的多次交替反復,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反思蘇共亡黨的教訓,使我們認識到,領導干部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蘇共亡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脫離人民群眾,忘記了黨的宗旨,以至于在瓦解喪失政權時,沒有任何一個組織捍衛紅色政權,沒有任何一個人為其鳴冤叫屈。所以,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黨的群眾工作的具體體現,體現在那里?怎么體現?就是要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常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為民之策,多辦為民之事。為人民群眾多辦事,辦實事,辦好事。為人民群眾掌好權,用好權,服好務。各項工作的開展都要做到“群眾滿意,群眾認可,群眾擁護。”堅決不做“害民,苦民,傷民”的事情。認認真真訪民情,誠心誠意解民難,實實在在幫民富,兢兢業業為民勞,多到群眾困難的地方去,多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贏得群眾的支持和信任。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我們的黨是“愛人民的黨,為人民的黨,心中裝著人民的黨,時刻想著人民的黨.”
反思蘇共亡黨的教訓,使我們認識到,加強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尤為重要。
蘇共亡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內官僚主義盛行,宗派主義嚴重,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要不斷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干部要帶頭弘揚新風正氣,堅決抵制歪風邪氣,經受住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考驗。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不斷加強“三個意識”,始終做到“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自覺發揚黨的優良作風,自覺抵制各種腐朽落后思想觀念的侵蝕,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真正做到清廉、務實、為民。延安整風運動期間,毛澤東同志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做為黨的整風文件下發全黨,規定全黨同志要研讀此文。這對于全黨同志增強憂患意識,克服麻痹思想,加強自身作風非常重要。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毛主席告誡全黨同志“務必保持不驕、不躁、謙虛、謹慎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強調要警惕敵人的糖衣炮彈,迎接即將到來的革命勝利。在黨中央從西柏坡遷往北平的途中,毛主席語重心長的指出“我們這次進京趕考,必須考個好成績”,“我們共產黨人絕不當李自成. ”黨的十六大勝利閉幕后不久,胡錦濤總書記就帶領中央書記處的同志們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專程瞻仰了七屆二中全會會址,重溫毛主席的“兩個務必”,并要求全黨同志時刻牢記“兩個務必”的重要思想。
反思蘇共亡黨的教訓,使我們認識到,艱苦奮斗是一個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和動力。
艱苦奮斗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丟。要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真正做到“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縱觀歷朝歷代,因貪圖安逸亡國的例子舉不勝舉。蘇共之所以亡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貪圖安逸,不思進取,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社會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有些領導干部丟掉了“艱苦奮斗”。不比工作,比吃喝;不比作風,比闊氣,整天沉醉于燈紅酒綠之中,聽“靡靡之音”,信“拜金主義”,享“犬馬之樂”。抗日戰爭時期,在延安大生產運動中,毛澤東親自開荒種地,周恩來帶頭紡線,自己動手,艱苦奮斗,解決了軍需民用,鞏固了抗日根據地。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今天,我們講艱苦奮斗,不是要共產黨人過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要求領導干部帶頭反浪費等不良氣息。保持高尚的道德追求和生活情趣,做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禁得住誘惑,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政治品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