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危機與政治經濟學
左大培(2009年10月23日)
2009年的西方經濟危機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復興有了可能:
1. 這次危機證明美國式的私有制市場經濟不是最優的經濟制度,尤其是證明了自由放任的私有制市場經濟并不是最優的經濟制度。人們認識到,需要承認和研究經濟制度的多樣性,承認和研究非市場交換的經濟制度的效率;而非市場交換的經濟制度與市場交換一起處于人類歷史的演化過程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其有關人類社會生產關系發展的學說中,強調社會經濟制度的多樣性及其歷史的演化;
2. 這次危機表明西方的主流經濟學、特別是主流的微觀經濟學和金融經濟學不能正確地解釋和預言社會的經濟行為。原因在于主流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研究范式:主流微觀經濟學基本上都是一些模型,說明的是個體最優化行動下的均衡狀態。而由于個體無法做到最優、信息不完全、市場交易中的協調失靈,非最優的個體行為在互動中放大其影響,就可能造成經濟波動和經濟危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也使用對平衡狀態的分析(如再生產理論),但是原則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承認甚至強調資本主義經濟中的不均衡;
3. 這次危機可能又一次使人們清醒地認識到資本主義的剝削性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是強調,私有制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有產者剝削無產者的制度,這樣一個制度在生產力發展之后會被一個生產資料公有的、有計劃的生產關系代替,這種生產關系保障了相互平等的個人的全面發展。
經濟現實中的非均衡
左大培(2009年10月23日)
1. 在私有制的市場經濟中,總會有人事先意愿的當期總收入大于其事先意愿的當期總支出,二者之差為該人事先意愿的當期金融儲蓄。當然也可能有人事先意愿的當期總收入小于其事先意愿的當期總支出,二者之差為該人事先意愿的當期金融負儲蓄,或當期金融資產出售。如果在整個經濟中這種事先意愿的當期金融儲蓄總額不等于事先意愿的當期金融資產出售總額,就會發生整個經濟中的不均衡:意愿的金融儲蓄如果大于意愿的金融資產出售,就會有總供給大于總需求,意愿的金融儲蓄如果小于意愿的金融資產出售,就會有總供給小于總需求。
2. 在私有制的市場經濟中,如果沒有金融市場的扭曲,物品市場上的總需求通常都會小于總供給。所謂“金融市場的扭曲”,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方面是政府的各種干預,如管制利率、供給貨幣流動性;一方面是私人金融交易中的扭曲,主要是回報承諾得不到兌現的各種金融資產的出售,如借入不能償還的債務;
3. 在私有制的市場經濟中,當金融市場交易旺盛,使當期金融資產出售能夠吸收當期金融儲蓄時,整個經濟繁榮,但是這種繁榮往往建立在扭曲的私人金融交易之上;一旦回報承諾不能兌現的真相暴露,私人金融交易急劇萎縮,就會導致金融危機,而且這種危機通常會導致意愿的金融儲蓄不能化為意愿的金融負儲蓄,造成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