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富士康案看中國媒體
● 吳木鑾(福州)
臺資公司富士康當初肯定沒想到,起訴《第一財經日報》會引起軒然大波。在之前臺灣與媒體人的訴訟中,雖然有媒體同業出面相助,但沒有形成一次公共事件。為什么到了大陸就會產生戲劇性的效果?
美國的新聞從黨派報刊走到工會報紙,再到現時比較獨立的傳媒時代,用了上百年時間,他們現在可以去談論媒體是否應該引導政治的問題,雖然有不同的爭論,但是他們有權利去說,有權利去爭。在大陸,目前階段,恐怕連美國當年黨派報刊的時代都未到來。因此,在這種背景下,新聞媒體無疑是所謂的弱勢群體。
但是,媒體自有的規律還是會讓這個群體不會“自甘墮落”。因此,新華社等官方媒體也鞭撻當前制度中的不良因素,而新興媒體則緊盯著資本力量的偏軌。在富士康訴訟事件中,媒體人終于找到他們可以發起的端口。
富士康與《第一財經日報》和解之后,媒體人卻發出一輪對該報的攻勢。原因何在?許多人無法忍受這種政治扶持下資本力量的強大,該報從強硬到迅速軟弱帶給媒體人心里的落差過大。媒體人的批評,我能理解,而該報自身的舉動我能理解。眾所周知,在中國大陸從事出版行業沒有政治資源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作為商業化媒體,《第一財經日報》的資本也肯定有政治上的支持。
因此,《第一財經日報》和富士康的和解是一場兩大資本所做的交易,而不是報紙編務人員所能決定的事。
在當下情境下,媒體人何去何從?許多年輕的入道者都會提出疑問。當前大陸流行的記者起薪低、搞格子算分的績效考評方式未改變之時,許多記者只能將文章拉得越來越長。一篇消息弄得跟小說一樣。因此,客觀和真實難免下降。
記得我也曾供職于類似的報社,而且該報社還有一個更惡劣的行徑,就是將每月的稿費進行打折,以控制工資發放的總額。這樣的激勵就是刺激新記者寫得越長越好,越多越好。老記者實在感覺無望就在自家附近開個小店度日,然后拿記者的頭銜做些邊緣的事情。但是,筆者還是扎實地推進了法院的兩項改革。
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紙媒體的空間其實越來越大,而且紙媒體的影響力將增強。因為,信息泛濫的同時,受眾自然就渴求準確的消息。而這一點紙媒體有無窮的優勢。
因此,筆者認為,中國的媒體及媒體人可以做的還是勵志、勵志、再勵志。如果媒體這一道防線都完全陷入商業的旋渦中,那這個國家的未來就令人擔憂。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