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大軍:張維迎、張文魁等所受勞務費與賄金的界限在哪里?
========================================================================================
仲大軍:如何規范官方專家學者的市場行為?----勞務費與賄金的界限在哪里?
--------------------------------------------------------------------------------
作者: 柳暗花明(楚.山.綠.帆) [133274:6815], 15:32:45 08/17/2005:
- 論劍談棋 豪杰盡聚 - 華岳論壇 - http://washeng.net/
如何規范官方專家學者的市場行為?
----勞務費與賄金的界限在哪里?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軍
2005年8月15日
一、中國需要什么樣的學商關系和政商關系?
中國的知識業和咨詢業如何市場化?
據南國早報報道,張維迎、張文魁等學者去年參加《科龍20周年與中國企業改革路徑研討會》每人出場費為8萬元,會后整理出的發言文章每人約有幾萬元的稿費,參加這樣一個企業組織的研討會每人可得10多萬元的收入。消息傳出,不能不令我們這些業內人士也感到震驚。
近些年里,一些大腕學者出場費或講課費再高也就是四五萬元,沒想到顧雛軍搞得研討會價碼竟然這樣高!這說明這個研討會已經不是一個一般的研討會,而是一次利益集團的行賄行動。
由于我國是一個還沒有真正市場化的國家,特別是知識部門基本上沒有市場化,大批專家學者齊集于政府機關部門和科研教育單位。按理說,這些專家學者既然在政府部門工作,外出搞咨詢性的活動,所得收入都應當歸所在單位。但是,這么多年來,政府部門的專家學者參加市場活動,統統是以個人名義,所得收入統統歸個人所有,這是不是一種國有資產流失?是不是對全國納稅人的一種不公?國家花財政的錢養著一批專家學者,你拿著政府的薪水,然后到社會上另辟一個收入的渠道,這是什么表現和行為?這是一種什么制度?這種做法的后果又是什么?分析下來,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這是一種特權政治的表現,它的后果只能導致政治腐敗和學術腐敗。這也是中國社會腐敗的一個根源。這樣做,既糟蹋了中國政治,又糟蹋了中國學術!這種權錢交易的結果是知識界被收買,政府官員被收買,中國知識精英和政治精英被資本控制,最后是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被資本俘獲。在科龍案上,這是一個政府被俘獲的典型。因此,中國的學商關系需要規范,中國的政商關系需要規范。政府與市場到底是一種什么關系?是服務關系?還是權與錢的買賣關系?中國的知識產業目前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國有企業,基本上被國家壟斷。這種狀態很容易造成政企不分,但也很容易造成政府威信和政府信用的喪失。
就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給科龍搞的調研報告,它到底是政府的觀點,還是市場的觀點?是行政行為還是商業行為?如果說是政府的觀點,那么今天政府是不是需要向社會檢討?因此,中國知識產業和咨詢業市場化的問題已經擺到我們面前。如何多一些從市場角度看問題的調研,如何多一些非官方的客觀立場的調查研究?這是我國今后應考慮的重點。
二、中國政府不能漠視國家無形資產的流失
科龍研討會出場費帶有行賄受賄的性質!
中國社會不能被問題商家和受賄學者所愚弄!
當然,我們還需要仔細探討個人市場行為與公務活動的界限如何劃分?有人會說,即使我是政府部門的學者,但我也不完全歸政府所有,我也有自己的獨立性和一定的自由空間。這個問題需要探討。從理論上講,政府官員或國有研究機構的學者都是雇員身份,在所雇單位規定的工作時間之外,應當擁有自己的自由活動空間。但政府官員和研究機構的雇員是社會上一種具有特殊身份的雇員,他們的社會活動不是一種簡單的體力勞動和一般技術勞動,而是具有精神、思想和政策影響的知識活動。他動用的資源往往不是自身自有的資源,而是所在單位的知識和技術資源。用人單位所看中的往往不是他們自身的什么知識,而是他們背后的無形資產,譬如某大學教授的頭銜或某國家研究院的招牌。因此,這種官員學者的市場活動基本上動用的是政府的資產,是公共資產,而不是個人的資產。因此,政府官員學者的市場收入必須大部分上繳給單位。這就象一個工人外出干私活,如果他所攜帶的工具和材料都是自己買的,而不是從工廠的車間和倉庫里拿的,他可以將干私活所得收入歸為己有。但如果他動用的是單位的財物,而將所得歸自己所有,那就是一種貪污和侵占了。以這種尺度來看當前我國的官員學者行為,大多數人是在干著損公肥私的勾當,他們利用單位的無形資產在為自己牟取好處。
張維迎、張文奎等拿8萬元的收入而不上繳,其問題的實質是對公共資源的侵吞。對此,我們認為,政府部門不能不進行追究!中國政府要對國家無形資產大量流失的現象引起重視。
看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的作為,在不知拿了顧雛軍多少好處之后,在去年10月科龍20周年大慶的時刻,為顧雛軍獻上了一份《科龍20年發展經驗與中國企業改革路徑》的調研報告。今天如果再看看這份調研報告,其內容和修辭就真得有些令人羞愧了。這樣一種權錢交易搞出的研究報告,必然有失公正,不僅影響到專家學者的個人聲譽,更影響到國家政府的聲譽。特別是科龍這個研討會報酬已經超出勞務費的范疇,嚴格地說,這一事件帶有行賄與受賄的性質,是商家賄賂官員學
者、左右社會輿論的表現。中國社會不能被問題商家和受賄學者所愚弄,有關部門必須嚴肅處理。
三、中國政府要規范體制內官員學者的官德和學德
目前,中國社會的各類丑聞已經夠多的了,如果政府研究部門和學界再爆出幾個來,就更熱鬧了。中國搞了20多年的體制改革,為什么偏偏沒進行官員自身的改革?為什么沒有對思想界和知識界的市場行為的公正性進行規范?說到底,中國這些年來的改革,主要是基層的改革,經濟基礎的改革,上層建筑依然保留著大量特權,并且利用這種特權在一個改革的時代撈取好處。在這樣一種特權與混亂的狀態下,一些吃財政飯的政府學者,其身份不倫不類,官不官,民不民。要說他是官,但在私下里罵起政府來比誰都兇。要說他是民,但每到電視節目出鏡時,總掛上個某某大學教授或政府部門研究員的身份。一個人身上披著兩張皮,人不人,鬼不鬼。你到底是誰?你要是自認我是民,那就到私立機構去。你要是認為我是官,那就擺正官方的身份,不要糟蹋了你政府的身份,不要給政府丟人。
但是,今天的官員學者,很少有把握好這一分寸的。說到底,這是一個職業道德的問題。中國今天缺少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官無官德,學無學德,商無商德,民無民德。剩下的只是寡廉鮮恥。在一個官本位盲目崇拜的社會,一批體制內官員學者正處在墮落的邊緣,因為在這種體制下,坐享其成吃官飯就可以,沒有競爭,只有壟斷和特權保護,這種體制怎能不腐蝕中國的精英群體?四、檢驗中國 學者道德良心的時?
上邊我們探討的是制度的問題,在制度之外,還有中國學者的道德良心和個性修養問題。遺憾的是,當我們發現制度存在漏洞的同時,中國學人的道德良心也在經受著時代的考驗。嫌貧愛富是中國人的劣根性,盡管歷代統治者用儒家倫理教育子民兩千多年,但今天這一劣根性并未消除。加上西方商業文化大潮的影響,今天的中國,知識界嫌貧愛富行為簡直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其結果,被冷落的只能是那些最無權無勢的工人農民。
請看當前中國那些主流學者們有幾個站在工人農民的立場上說話的?有幾個關心普通老百姓的死活?我這幾年參加過幾次有關勞工的會議,沒有出場費,沒有高級賓館和高級宴會,只是樸素的打工代表和傷殘工人代表,與那些奢華的資本論壇比較下來,這是另一個天地:沒有鮮花簇擁,沒有媒體追捧,這種會議成不了社會注視的焦點,這種活動正在邊緣化,邊緣S腥松踔粱剮次惱鹿セ髡廡┤禾澹凳裁礎叭跏迫禾濉閉飧齟駛閌悄笤斕?br> 。如果說中國當年的無產階級革命過分地對待了有錢階級,那么近20多年里,中國的無產階級已經遭到了足夠的報復。但是,作為一個社會的中間階層,知識界無論如何不能失去自己的中間立場,特別是不能失去做人的一條基本原則,那就是朱熹老先生在《朱子家訓》中所說的一句話:“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做驕態者賤莫甚。”中國是個儒家文化深厚的國家,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可是今天的中國學者,大多喜歡攀龍附鳳,趨炎附勢,傍大款。有人曾把梁漱溟比做中國最后的儒家,這種狀態實在令人悲哀。無論如何,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仍然需要義舉。假如中國的變革處理不好義利兼顧的關系,中國的改革就是一個失敗的改革。總之,和諧社會必須建立在公平社會和公正社會的基礎之上。
顧雛軍事件發生后,中國不僅進入了一個規范企業家行為的時代,也進入了一個規范知識界行為的時代。如何拒腐蝕、拒賄賂,見義勇為,已經成為一些官員學者的試金石。人都是要犯錯誤的,只要認識到和改正就好。這就是我寫此文章的目的。
供專家學者界交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