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正本清源:馬克思主義幾個理論問題——還其本來面目

實言 · 2007-07-29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馬克思主義幾個理論問題

實言

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沒有現(xiàn)在那樣被修正主義者攪得混亂不堪,有許多理論被搞得面目全非。一百個頭腦衛(wèi)百種解析,不論那一種觀點,都標榜馬克思主義或符合馬克思主義、發(fā)展了的馬克思主義、當代馬克思主義等等。因此,在馬克思的胡子上長出了許許多多跳蚤,斑斑點點,都說是“正統(tǒng)”的;或“發(fā)展了”的;一時給人帶上“傳統(tǒng)的”帽子;一時又給自被上“以時俱進”的外衣;既要“接軌”,又有“特色”。公說公理,婆說婆道。總之,在馬克思的臉譜上被攪成一鍋黑白難分的糊涂粥。如果不把這些問題審理清楚,馬克思的胡子就要刮掉,面目全非。馬克思在同修主義斗爭的時期曾笑著說:“我能說的只有一點: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如果馬克思還活著,面對一群“一脈相承”的“后繼者”,也許只能重復這一點。

一, 這個菩薩是誰立的?

“改革”派,煞有介事地說,“傳統(tǒng)的社會主義是按照一百多年前馬克思的觀點建立起來的”,我們要“以時俱進”;“馬克思確定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原則’”己經過時,不能照搬老一套;“古典的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是沒有商品貨幣關系的”,實踐證明行不通;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原則是馬克思的空想”,要明析產權主體,發(fā)展私人經濟;馬克思提出的計劃經濟走進死胡同里,要發(fā)展市場經濟才是出路等等。這些怪論究竟從何而來?而我們翻閱馬克思本人的全部著作卻根本找不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詞句。既然馬克思連“社會主義社會”的詞句都沒有用過,又怎么“按照”、“傳統(tǒng)的”、“古典的”、“空想的”馬克思的觀點去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原則”和“社會主義社會是沒有商品貨幣關系”呢?
1894年恩格斯(不是馬克思)在《論俄國的社會問題》跋,一文中提到過“社會主義”和“公有制”,他說:“在俄國,全部耕地的半數(shù)左右卻仍然是農民公社的公有財產。如果說在西方用重新改組社會的辦法來解決矛盾是要以一切生產資料(當然也包括土地)轉歸社會公有作為前提條件,那么在俄國已經存在,或者說得更準確點,仍然存在的公有制對于西方的這個只是行將建立的公有制是怎樣的關系呢?它是否不能作為民族活動一個起點,以便用資本主義時代的一切技術成就來充實俄國的農民共產主義,使它一下子越過整個資本主義時期進入一切生產資料的現(xiàn)代社會主義公有制?”顯然,這完全是針對“俄國已經存在,或者說得更準確點,仍然存在的公有制”的特殊歷史狀況來說的,根本不是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原則的規(guī)定。翻遍《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根本就找不到“社會主義社會是沒有商品貨幣關系” 的論述。事實證明:那個“傳統(tǒng)的”、“古典的”、“空想的”、“沒有商品貨幣”的、“公有制原則”的“社會主義社會”的菩薩,完全是“精英們”按照自己的想像塑造出來強加給馬克思的。
自己立的菩薩,應當自己拜。但他們不但不拜,反而把它涂污,然后打碎,這是為了什么?原來為了樹立自己,故意制造反差,才能顯得比別人“高大”,欺騙無知的人們。以是有了傳統(tǒng)的社會主義是錯誤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才是正確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原則是錯誤的;廢除公有制,發(fā)展私有制才是正確的;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是錯誤的,恢復市場經濟才是合理的等等。經他們這么一攪動,馬克思主義自然面目全非,而修正主義者的形像則在“以時俱進”的粉飾下更加光彩照人。必須剝去偽裝,澄清偏見,還馬克思主義本來面目。

二, 馬克思沒有預見到社會主義社會

馬克思是歷史唯物主義者,他對未來社會的科學預見,有如下特點:
第一,從實際出發(fā),不用感想和愿望去設計未來。馬克思不同于空想社會主義的地方是:空想社會主義者離開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看不到創(chuàng)建新社會的階級力量,而把良好的愿望不切實際地寄托在統(tǒng)治階級身上,他們花費很大氣力去描繪未來世界的美好藍圖和祥盡地規(guī)劃通向未來世界的途徑,他們以為這樣就可以喚起統(tǒng)治階級改革世界。對此馬克思一直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他認為,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不是憑主觀預測得到的。早在1843年青年的馬克思就明確宣布:“我們的任務不是推斷未來和宣布一些適合將來任何時候的一勞永逸的決定。”恩格斯在《資本論》第一卷書評指出:如果讀者以為“他從這本書里會知道共產主義的千年王國到底是什么樣子。誰期望得到這種愉快,誰就大錯特錯了。” 1893年恩格斯在答法國《費加羅報》記者的提問時又說到:“我們不打算把什么最終規(guī)律強加給人類。關于未來社會組織方面的詳細情況的預定看法嗎?您在我們這里連它們的影子也找不到。”
第二,馬克思從不對未來社會做詳細描述。他認為對于未來的任何一個問題,都象數(shù)學家解方程式一樣,只有在它本身包含解題的因素時,才能作出答案。“如果一個方程式的己知各項中沒有包含解這個方程式的因素,那我們是不能解這個方程式的。”他說:“在將來某個特定時刻應該做些什么,應該馬上做些什么,這當然完全取決于人們將不得不在其中活動的那個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馬克思針對一些共產黨人熱心于討論取得政權后的立法問題時,指出:“現(xiàn)在提出這個問題是虛無縹緲的,因而實際上是一個幻想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唯一答復應當是對問題本身的批判。”恩格斯指出:現(xiàn)在要談共產主義細節(jié)而“同時既不墮入空想社會主義又不流于空泛詞藻”是不可能的。這就是我們根本找不到馬克思確定的所謂“社會主義社會是公有制”這個原則和“社會主義社會沒有商品貨幣關系”的論述的原因。
第三,馬克思對未來社會的預見只能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前提下。例如,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分析中就預見到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現(xiàn)代形式被揚棄之點,從而預示著未來的先兆,變易的運動,”“發(fā)現(xiàn)隱蔽地存在著無階級社會所必需的物質生產條件和與之相適應的交往關系”。正如列寧指出的:“馬克思對未來社會的預見,是“象自然科學家提出某一新的生物變種的發(fā)展問題一樣,”是具有科學的依據(jù)的。新社會就是在這種對舊世界的批判中發(fā)現(xiàn)的。
第四,馬克思對未來社會所持的科學態(tài)度,只能來自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研究方法。馬克思說:“敘述方法必須與研究的方法不同。研究必須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fā)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lián)系。只有這項工作完成以后,現(xiàn)實的運動才能適當?shù)財⑹龀鰜怼!瘪R克思這種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科學方法,決定了他不可能一開始就規(guī)定未來社會的形式。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關于社會變革后將怎樣,”馬克思“只是最一般地談到”這種“一般性”表現(xiàn)在:“只涉及未來社會即純粹共產主義社會的一般特征,從而只是預示發(fā)展的方向;同時,這些觀點也不顧及實際發(fā)展過程中必將出現(xiàn)的具有不同特點的過渡形態(tài)。因為這些過渡形態(tài)必須以無產階級奪得政權時的具體的歷史條件為依據(jù),而這些條件——經濟發(fā)展情況和階級斗爭狀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又會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既然各國無產階級取得政權時,經濟發(fā)展程度不同,階級斗爭狀況不同,以及由此決定的無產階級政黨所采取的政策不同,那么,這些國家在向共產主義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就必將會出現(xiàn)不同形式和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因而是難于事先作出判斷的”。直到1891年,恩格斯還強調指出:“向共產主義過渡階段”問題是“目前存在的所有問題中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對于落后國家向共產主義過渡發(fā)展就更加具有不可預測的多階段性和多樣性。他說:“至于這些國家經過哪些社會和政治發(fā)展階段才能同樣達到社會主義的組織,我認為我們今天只能作一些相當空泛的假說。”列寧同樣抱著這種科學態(tài)度,甚至在十月革命后,他也沒有對過渡時期和社會主義社會究竟要經歷多少階段及各階段的特點作出說明。他明確地指出:“我們剛剛開始走了第一步。我們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究竟還要經過多少階段。”因此,很難設想,對于這個也許根本就不存在的所謂普遍適用于一切國家的過渡時期的發(fā)展階段,馬克思、恩格斯會作出明確劃分和說明。
以上特點說明,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并沒有、也根本沒有可能對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之間會出現(xiàn)哪些階段及其特征作出判斷,他們沒有也不可能預見到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社會主義社會——不管是原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社會還是中國的社會主義社會;不管是經濟制度還是運行方式。提供什么“指示”。

三, “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和“社會主義社會”之間的等號不是馬克思畫的

有人斷定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所說的“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產生出來的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就是“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劃等號是沒有理論根據(jù)的,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為了批判拉薩爾派的觀點,使用過“共產主義第一階段”一詞,也是僅此一次根據(jù)共產主義社會經濟成熟程度不同劃分為兩個發(fā)展階段。但,他沒有使用社會主義社會的概念。對這一重大理論問題,馬克思竟然用“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只字未提“社會主義社會”,當然不能認為是疏忽。既然,在馬克思的著作中沒有使用過“社會主義社會”的概念,當然就不會有馬克思確定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原則、特征和模式。
19世紀末,恩格斯在個別場合使用過“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制度”的概念,1890年在致奧伯克特的信中說到:“我認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它同現(xiàn)存制度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差別當然在于,在實行全部生產資料公有制(先是單個國家實行)的基礎上組織生產。即便明天就實行這種變革(指逐步地實行),我根本不認為有任何困難”。但恩格斯并沒有把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劃分為兩個階段,這里的社會主義仍然是抽象的,是泛指共產主義社會。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寫的《國家與革命》明確地把共產主義社會低級階段稱之為社會主義社會。但列寧在許多場合仍然把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作為同一概念,并沒有把它區(qū)分開來。無論恩格斯還是列寧都沒有親身經歷過社會主義社會,他們所預期的社會主義社會自然是抽象的,是和馬克思所預見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大概念是相同的。
把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兩個概念,嚴格區(qū)分為兩互相含接又互相區(qū)別的兩個不同階段的是斯大林。1936年斯大林在《憲法草案的基本特點》報告中宣稱:“我們蘇聯(lián)社會己經做到在基本上實現(xiàn)了社會主義,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即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者稱為第一階段或低級階段的制度”。斯大林領導了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充分地掌握了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和資料,根據(jù)蘇聯(lián)社會主義體系在國民經濟一切部門中的完全勝利的事實,無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他都有責任、也有資格根據(jù)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踐經驗做出科學的概括。
有人認為:馬克思所說的“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 和恩格斯說“社會主義社會”以及列寧“把共產主義社會低級階段稱之為社會主義社會”和斯大林宣稱“我們蘇聯(lián)社會己經做到在基本上實現(xiàn)了社會主義,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即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者稱為第一階段或低級階段的制度。”是一致的。應該說是一致的,但又有本質的差別。從認識過程來看:前者和后者之間經歷了一個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過程。從理論本身來看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沒有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實踐,他們只能對未來社會提出抽象的概念。而斯大林則親自領導了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建設,他是根據(jù)實實在在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做出具體的、科學的概括。這個實際存在的活生生的社會主義社會,不是馬克思所說的未來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也不是恩格斯、列寧對未來社會所預測的包括共產主義社會在內的抽象的社會主義社會,而是具體地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社會主義社會,因而在理論上發(fā)生了質的飛躍。斯大林領導的前蘇聯(lián)成功的實踐和斯大林后蘇聯(lián)解體的事實證明斯大林是正確的。
蘇聯(lián)修正主義者,顛倒了馬克思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科學研究方法,以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抽象的概念,作為傳統(tǒng)社會主義的定義,有意模糊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一般概念和斯大林之間的差別。從表面看他們只是在科學方法上從具體到抽象的倒裝。實際上反映了兩種世界觀的對立和斗爭。馬克思主義者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研究方法,一步一步地完善和建設理論體系;修正主義者則否定實踐的意義,從具體到抽象一步一步否定。他們抓住具體工作中的某些不足,一步一步夸大為全體。一步一步地否定經過實踐檢驗的具體路線、方針和政策,最終達到全盤否定社會主義社會,直到蘇聯(lián)解體返回到資本主義社會去。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秉承蘇聯(lián)修正主義的經驗。抽象肯定中國共產黨是光榮、偉大、確的,對建國以來的具體成就,則以偏概全,一項一項加以否定。首先,是對文化大革命,則抽去其動機、目的,而抓住某些失誤,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直到全面否定。進而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否定無產階級專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否定黨的基本路線、否定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否定計劃經濟,否定公有制。在硬道理,兩手硬,不爭論、壓倒一切,的同時批判平均主義的名義下,扯起拉大差距,調動積極性,弱肉強吃的叢林法則,優(yōu)勝劣汰的大旗,孵化億萬富翁,制造失業(yè)大軍,發(fā)展和保護私有制,制造兩扱分化。在不夠格的名義下,大搞國退民進,否定國有企業(yè),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復辟資本主義。為鞏固陣地還宣布復辟倒退的基本路線50年不變,100年不動搖。

四、馬克思關于“過渡時期理論”不能否定

一, 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是否承認以階級斗爭為綱,是識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開宗明義的第一句就指出:“至今所有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65頁)恩格斯在(《宣言》1888年序言)中又寫到構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個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及其所必然決定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智慧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并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fā),這一歷史才能得到說明;因此人類全部歷史(從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會解體以來)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即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統(tǒng)治階級和被壓迫階級之間斗爭的歷史;這個階級斗爭的歷史包括有一系列發(fā)展階段,現(xiàn)在己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一勞永逸地擺脫任何剝削、壓迫以及階級劃分和階級斗,就不可能使自己從進行剝削和統(tǒng)治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的控制下解放出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08頁)
1852年馬克思致約*魏德邁的信中說:“至于講到我,無論是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社會中有階級存在或發(fā)現(xiàn)各階級間的半爭,都不是我的功勞。在我以前很久,資產階級的歷史學家就敘述過階級斗爭的歷史發(fā)展,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也已敘述過各個階級作過經濟上的分析。我的新貢獻就是證明了下列幾點:(1)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fā)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lián)系;(2)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3)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 馬克思這三點論述鮮明地表達了兩點:第一,劃清了馬克思學說同一切資產階級學說的界限,馬克思主義不僅承認階級斗爭,而且承認無產階級專政,而資產階級學說雖然有時承認階級斗爭,但它們根本不承認無產階級專政,只有承認階級斗爭同時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第二,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實質。其實,階級斗爭學說,不是馬克思創(chuàng)立的,早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無論是18世紀后期,還是19世紀初期,資產階級的歷史學家都敘述過階級斗爭的歷史發(fā)展,從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起,歐洲的幾個國家的歷史非常明顯地揭示了事變的真實內幕,即階級斗爭。因此,當時的一批資產階級歷史學家如法國的基佐和米涅,在他們的歷史著作中也承認階級斗爭是客觀存在的,并且認為階級斗爭是了解全部法國歷史的關鍵,是了解人類文明史的總線索。
馬克思還指出:“至于我們,那么,根據(jù)我們的全部歷史,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將近40年來,我們一貫強調階級斗爭,認為它是歷史的直接動力,特別是一貫強調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間的階級斗爭,它是現(xiàn)代社會變革的巨大杠桿;所以我們決不能和那些想把階級斗爭從運動中勾銷的人一道走。在創(chuàng)立國際時,我們明確地制定了一個戰(zhàn)斗口號:工人階級的解放應當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們不能和那些公開說什么工人太沒有教養(yǎng),不能自己解放自己,因而必須由仁愛的大小資產者從上面來解放的人們一道走。”(《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685頁)可見,階級斗爭是了解人類文明史的總綱,這個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總綱,不可能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決戰(zhàn)階段終斷,否定社會主義歷史階段仍然需要以階級斗爭為綱,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壓迫階級和被壓迫階級斗爭最激烈的最后決戰(zhàn)的關鍵時刻,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人,是地地道道的資產階級代言人,絕對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而是徹頭徹尾的投降派,是修正主義者。
列寧還明確指出:“只有承認階級斗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所謂無產階級專政,就是無產階級要通過暴力打碎舊的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有的不和資產階級分享的國家政權的政治統(tǒng)治后,才標志資本主義社會被消滅,社會主義社會誕生,但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和階級斗爭并沒有結束,只是矛盾雙方的地位轉化了。即無產階級由被統(tǒng)治階級轉化為統(tǒng)治階級;資產階級則由統(tǒng)治階級轉化為被統(tǒng)治階級。但是“被推翻的剝削者不曾料到自己會被推,他們不相信這一點,不愿想到這一點,所以他們在遭到第一次嚴重失敗以后,就以十倍的努力,瘋狂的熱情,百倍增長的仇恨來拼命斗爭,想恢復他們被奪去的‘天堂’,保護他們從前過著甜蜜生活,現(xiàn)在卻被‘平凡的賤民’弄得貧困破產(或者從事平凡的勞動…)的家庭。”因此無產階級必須運用自己的革命專政在政治上鎮(zhèn)壓資產階級,在經濟上剝奪資產階級,才能徹底消滅資產階級和一切階級,實現(xiàn)共產主義。如果不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其結果必然是資本主義復辟。因此,堅持不堅持階級斗爭,堅持不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是馬克思主義同修正主義的分水嶺。
毛澤東同志說:“階級斗爭,一些階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這就是歷史,是幾千年的文明史。”實踐證明,毛澤東根據(jù)他的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論,提出了以階級斗爭為綱作為我們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是完全正確的。既然社會主義在政治思想領域里還存在著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兩個階級、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還存在著在這場斗爭中發(fā)生資本主義復辟的現(xiàn)實可能性。那么,為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的發(fā)生,防止像蘇聯(lián)東歐那樣將革命已經取得的全部成果毀于一旦,無產階級在戰(zhàn)略上就必須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絕不能因為已經取得政權,已經從所有制上基本消滅了階級,而拋棄革命武器。
  列寧看到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被打倒的資產階級甚至比無產階級還要強大,時時企圖復辟。小資產者不斷生長新的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威脅無產階級專政。因此他要求對付這些反革命威脅,并且戰(zhàn)勝它,必須在長時期里強化無產階級專政,舍此沒有第二條路。列寧逝世過早,沒有來得及在實際上解決怎樣強化無產階級專政這個問題。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論和他提出的以階級斗爭為綱作為基本路線,系統(tǒng)地具體實際解決了這個無產階級在社會主義歷史時期強化無產階級專政繼續(xù)革命的重大問題。
  作為資產階級掘墓人的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共產黨,本來就是為階級斗爭而誕生而存在的。她的唯一歷史使命就是用階級斗爭消滅階級斗爭。這就決定了她從誕生到消亡都必須以階級斗爭為綱,在為奪取政權而斗爭的歷史時期,主要是搞政治斗爭,用革命的武裝打垮反革命的武裝,以武裝奪取政權的階級斗爭;在變革所有制的歷史時期,主要是搞政治經濟的階級斗爭,改造資本主義所有制,變革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在完成所有制改造以后的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時期,主要是搞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戰(zhàn)線上的階級斗爭,把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由于前兩個革命時期剝削階級都是明火執(zhí)仗的,階級斗爭的性質和形式十分明顯,反革命勢力隨時受到威脅著革命者的生命和安全,所以當時并不需要提出以階級斗爭為綱,大家在思想上時時處處也都十分明確地在一切工作中時時考慮著階級斗爭。進入社會主義歷史時期以后,大規(guī)模的急風暴雨形式,以武裝奪取政權的階級斗爭形式己經基本結束,特別是在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剝削階級賴于存在的經濟基礎己經消滅,階級陣線模糊了,但剝削階級并不甘心他們的失敗,時刻在夢想恢復他們失去的天堂,小資產階級習慣勢力影響還存在,黨內的民主派在國內受資產階級的影響,在國外受帝國主義的壓力,貪圖享樂,不想繼續(xù)革命,隨時準備和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分道揚鑣,去過舒適資產階級生活。因此,在思想、文化領域的斗爭還是長期的、甚至是很激烈的。
毛主席指出:“人類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fā)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在有階級存在的社會內,階級斗爭不會完結。在無階級存在的社會內,新與舊、正確與錯誤之間的斗爭永遠不會完結。”因此,毛澤東創(chuàng)立了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論,并提出以階級斗爭為綱作為黨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要全黨時時不忘階級斗爭,提高階級斗爭嗅覺,繼續(xù)用階級斗爭的觀點觀察處理一切社會重大問題和一切黨內斗爭的重大問題,這對于防止和平演變和資本主義復辟,最后徹底戰(zhàn)勝資產階級,是一個最重要的戰(zhàn)斗武器。唯有這個武器再沒有別的什么其它武器可以確保新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發(fā)展,從而保護和發(fā)展生產力,保證我國沿著社會主義道路搞好各項工作,最終勝利完成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偉大歷史使命。所以在當前,區(qū)別馬列主義和非馬列主義的重要標志,不僅在于承不承認現(xiàn)實還存在著階級斗爭和搞不搞階級斗爭,更重要的是在于承認不承認現(xiàn)實還存在著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必要性。
  所謂“階級斗爭為綱”主要是: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必須繼續(xù)抓住階級斗爭這條主線,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點觀察分析各種社會現(xiàn)象和黨內斗爭問題,一定要問“是姓無、還是姓資”,“是姓社、還是姓資”,“是姓公、還是姓私”。要時刻警惕和注意階級斗爭的動向,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正確區(qū)分和處理各種矛盾,依靠和發(fā)動廣大人民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教育絕大多數(shù),不斷開展對資產階級的反擊。要不忘在各個領域里經常批判資產階級,進行“興無滅資”,“斗私批修”。無產階級要控制掌握好全部輿論陣地,使之成為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批判資產階級、批判修正主義、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工具。要不斷深入開展教育、文化等上層建筑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的社會主義革命,使之更好地為無產階級政治、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基礎服務,為工農兵廣大人民群眾服務。要堅持在各項工作中加強黨的領導,實行無產階級政治掛帥,做好各項工作。要堅持抓革命、促生產,貫徹“鞍鋼憲法”,辦好國有企業(yè)和集體經濟,不斷改革、調整、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生產關系,加快發(fā)展生產力,盡快實行我國的四個現(xiàn)代化。要十分重視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切實發(fā)揚“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優(yōu)良傳統(tǒng),嚴格組織紀律,加強黨員之間相互監(jiān)督,特別是加強全體黨員和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央以及各級黨委和政府的監(jiān)督,經常開展黨內的思想斗爭和路線斗爭,開展整風運動,隨時發(fā)現(xiàn)清除黨和政府、軍隊里的蛻化變質分子、修正主義分子。要充分發(fā)動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加強法制,嚴厲打擊各種階級敵人反對共產黨、反對馬列主義、反對無產階級專政、反對社會主義制度的修正主義和各種反革命破壞活動以及各種違反社會治安的活動。顯然,我們如果能夠很好地貫徹執(zhí)行毛澤東提出的這樣一條基本路線,就一定能夠確保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毛澤東同志逝世后,中國修正主義者逆歷史潮流而動,一反常態(tài),置經歷幾千年的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不顧,鼓吹階級斗爭熄滅論,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總綱在他們手里突然“終斷”了,“失靈”了。不僅不能繼續(xù),而且要徹底否定,徹底批判了。其實,所謂“失靈和終斷”是假,資產階級專政是真。徹底否定、徹底批判本身就是一場嚴重的階級斗爭,誰要是批判修正主義,誰就會受到制裁,那一家報紙、雜志批判修正主義,批判資本主義,那一家報紙雜志就要被封殺,難道這不是階級斗爭、不是資產階級專政?修正主義者說:“過去以階級斗爭為綱,經常搞政治運動,叫人不得安寧。”的確無產階級專政,對資產階級來說一天也不會安寧的。難道現(xiàn)在再造的千百萬失業(yè)工人、下崗職工、赤貧農戶,他們衣食無靠,生活無著就“安寧”嗎?堅持學習和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革命同志有自由嗎?如果共產黨員自己生活安定了,失去了被壓迫、被剝削階級的那種緊迫感,看不到剝削階級并沒有因為失去“天堂”而睡覺,他們隨時隨地都在夢想復辟,那就糟透了。君不見,那些利用改革之機發(fā)了大財而被捧為“著名經濟學家”站在“人民代表大會”的講壇上,利用黨報、電臺、電視臺呼喊“不要有仇富心理”嗎?國有資產、人民的財富被侵吞了,還“不要有仇富心理”。豈不是要人民服服帖帖當奴隸,老爺們打了勞動人民的左臉,還要把右臉也送過去,請他們再“刷”一次嗎?這也說明他們內心不安,害怕人民覺醒,起來造反,把他們打倒。
既然社會主義歷史階段階級斗爭還是一種客觀存在,那么無產階級為了鞏固政權,就要搞政治運動,這是新的歷史時期的繼續(xù)革命。民主革命時期的革命主要是打仗,用革命的武裝消滅反革命的武裝,奪取政權。現(xiàn)在敵人失去了武裝,也失去政權,但是,資產階級的習慣勢力,舊社會思想殘余還存在,還可以憑借政治思想領域里占有傳統(tǒng)殘余勢力,用打進來拉出去的辦法,不斷向革命政權發(fā)動的進攻,企圖奪回失去的天堂。我們就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和發(fā)動群眾,依靠群眾,搞政治運動,讓廣大人民群眾去對資產階級的進攻進行充分揭發(fā)和深入批判。同時,利用專政機關和輿論工具和階級敵人作斗爭。通過斗爭不斷教育提高全黨和廣大人民群眾政治思想覺悟。只有不斷開展這樣的政治運動,同黨內外的階級敵人和各種資產階級修正主義思潮進行了有效的斗爭,才能避免走向蘇聯(lián)、東歐的修正主義道路,鞏固了我國的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證生產力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持續(xù)發(fā)展。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如果放棄了繼續(xù)革命,必然要導致因無法有效地擊退資產階級進攻而使革命最終失敗。無論是前蘇聯(lián)、中國和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都證明,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要鞏固自己的陣地,就必須開展土地改革,鎮(zhèn)壓反革命,批判資產階級右派,揭發(fā)和批判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在政治戰(zhàn)線、思想文化戰(zhàn)線上批判資產階級,等一系列政治運動,否則社會主義制度就站不住腳。同樣,無論前蘇聯(lián)、中國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在土地改革和鎮(zhèn)壓反革命和許多政治運動中都犯有嚴重的錯誤,都擴大了打擊面,傷害了許多人,這事實是不能掩蓋的。必須嚴肅對待這些錯誤,絕對不能用“不可避免”幾個字輕描淡寫,掩蓋過去。要嚴格執(zhí)行黨的政策,堅決做到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穩(wěn)、準、狠地打擊一小撮最反動的敵人。這不能用抽象概念來代替,所謂“首惡”,怎樣才叫“首惡”,必須明確,如法輪功的首惡者李洪志至今消遙法外,對一般的協(xié)從者,窮追不舍,這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也是錯誤的。要“穩(wěn)”就不能隨意放權,生殺大權一定要由中央掌握,錯殺幾個、錯劃幾個“難免論”一定要徹底批判。弄錯了要追究責任,嚴肅處理,人命關天,錯捕、錯殺一個也不行,作為父母官,整錯了人,殺錯了人,推客觀,一句話“難免”、“平反”,馬馬虎虎對付過去,這不是共產黨人應有的態(tài)度,一定要追究責任,嚴重的應當同罪處理。穩(wěn)是為了“準”,必須做艱苦細致的調查研究,證據(jù)確鑿,絕對禁止迫、供、信:“狠”要以準為基礎,弄準了,該殺的就殺,該判,絕不存私。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正是由于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基本路線,使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長期泛濫,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反動學術權威,招遙撞騙,黨伐、學伐互相勾結,腐敗盛行、黃、賭、毒、黑社會猖厥。直到今天,這股反動思潮仍然有恃無恐,更加猖狂,大有不顛覆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共和國誓不甘休之勢。所以厭煩搞政治運動的情緒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是一種革命意志衰退的表現(xiàn)。有些老同志過去革命有功勞,黨和國家給他們較優(yōu)厚的待遇,現(xiàn)在滿足于養(yǎng)尊處優(yōu),忘記了過去,忘記了先烈,忘記了人民,不思革命了,疏遠政治,甚至于和資產階級同化了。如果中國一旦重演蘇聯(lián)東歐的悲劇,那時革命理想、前途,幾千萬革命先烈為之奮斗的成果全部付之東流。年輕人大部分就沒有很好地接受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教育,沒有樹立革命的人生觀,對于搞政治運動、階級斗爭不感興趣,讀一讀中國革命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深入思考當今中國、世界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xiàn)象,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南聯(lián)盟、轟炸我駐南使館的侵略罪行,臺灣上層在搞臺獨,西藏上層在搞藏獨,這些都說明階級斗爭不僅存在,而且十分嚴重。我們一定能夠把熱愛祖國和熱愛社會主義聯(lián)系起來,把熱愛社會主義和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聯(lián)系起來,把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堅持階級斗爭、堅持搞政治運動聯(lián)系起來,就一定能夠把堅持革命和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聯(lián)系起來,對這個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有的同志認為以階級斗爭為綱,容易造成斗爭對象擴大化,誤傷好人,因而不贊成以階級斗爭為綱。其實,以階級斗爭為綱和階級斗爭擴大化是兩個根本不同的概念,以階級斗爭為綱,指的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它是不依人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也是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而階級斗爭擴大化則完全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離開客觀實際,憑個人恩怨和主觀臆造“階級敵人”,背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基本路線,攪亂階級陣線,違背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的反革命行為,怎么可以把這兩個根本不同的東西扭在一起,加以拋棄呢,豈不是把小孩和污水一起倒掉嗎?以階級斗爭為綱,并不是要懷疑一切,打倒一切,而是要根據(jù)客觀現(xiàn)實,穩(wěn)、準、狠地,打擊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反革命份子。我國1957年的反右派運動,以及以后的“四清”,等一些政治運動中,確曾發(fā)生過斗爭對象擴大化,誤傷了好人。這是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一手造成的。特別在文化大革命中整到了當權派自己頭上,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于其人之身”,應當好好反省,亂打亂整,錯整了好人,制造了混亂,搞亂階級陣線,破壞社會主義事業(yè)。實際體驗一下,不好好貫徹毛主席革命路線給群眾帶來之苦。對以廣大群眾來說有些由于覺悟不高,出于私心、徒報復,具體政策的掌握上出現(xiàn)的問題,甚至顛倒了民主和專政的關系,把公務員理解為革命主力和專政工具,把人民群眾當作專政對象,搞亂了敵我關系。它深刻地教育我們黨認識了在社會主義歷史時期搞階級斗爭的內容和方法。最根本的區(qū)別是大量屬于人民內部矛盾。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以致黨內矛盾往往混在一起,陣線不像過去那樣清楚又可以互相轉化不易辨別。再加上潛伏于黨內居于領導地位的敵人,利用手中的權力,從中破壞,借機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把革命群眾打成反革命,這就很容易造成誤傷,出現(xiàn)打擊面擴大化。特別是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由于政權在無產階級手中,敵人的力量總是分散的孤立的。因此即使是敵我矛盾,也應當以團結、教育和轉變世界觀為主,不能把專政、斗爭,曲解為財產和肉體上消滅,生活上不給出路。所以毛澤東一再教導我們,在社會主義歷史時期,必須學會正確區(qū)別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是新課題。但這決不是說“階級斗爭為綱”,必然要導致懷疑一切,打倒一切。相反正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把握好階級斗爭這個綱,把感想當政策,用簡單粗暴的辦法去取代艱苦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損害了黨群關系,破壞了團結,使社會主義事業(yè)受到極大的損失。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第一句就提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我們恰恰在這個首要的問題上犯了錯誤,沒有認清敵友我的關系,特別是在無產階級己經掌握了政權的條件下,沒有很好地運用好行政的、教育的、艱苦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那種急風暴雨的手段去改變不同的世界觀,去消滅不同意見的人。這是和毛澤東提出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理論背道而馳的。我們要善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是一定能夠學會在斗爭中正確區(qū)別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避免出現(xiàn)打擊面擴大化的。只要認真學習和掌握好黨的政策,提高思想覺悟,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眾,從革命大局出發(fā),從革命和人民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考慮問題,是一定能克服錯誤的。而且毛澤東早在延安時期就提出“有反必肅,有錯必糾,一個不殺,大部不抓。”有了這個規(guī)定,凡是一時被整錯的同志,一經發(fā)現(xiàn)就立即糾正,就可以避免傷害好人,縮小打擊面。事實證明,不應以受打擊面的寬廣來確定成績,一定要以甄別冤假錯案的準確性為依據(jù),凡是犯官僚主義錯誤,偏聽偏信,公報私仇,不負責任,主觀片面,亂整群眾的,一律嚴肅處理,直至開除出革命隊伍。過去那種背靠背“揭發(fā)”的辦法,實際上是為陰謀家、野心家提供放便,是制造冤假錯案的根源,帶有極大的危害性。一定要光明正大,給當事人于公平公證的發(fā)言權,辯護權,申訴權,反控權,解釋權。
  有些人認為“以階級斗爭為綱”會沖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更是錯誤的。階級斗爭為綱是黨在社會主義歷史時期的基本路線和是為保衛(wèi)黨在經濟建設和教育、文化、衛(wèi)生等其它各項工作順利進行的路線。我們黨內在歷史上曾經實際上以階級斗爭為綱,以武裝斗爭為中心,和以階級斗爭為綱,以改造所有制為中心的情況是一樣的。它不僅不會沖擊經濟建設,相反,有利于經濟建設,各項工作只有以階級斗爭為綱,才能保證沿著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不斷取得偉大勝利。如果離開了以階級斗爭為綱,即使經濟建設一時取得一些成就也不可能持久,最終必將導致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全局失敗。蘇聯(lián)東歐的教訓已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
  我們講的經濟建設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是在確保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的經濟建設,政治和經濟是屬于綱和目、統(tǒng)帥和被統(tǒng)帥、目的和手段的關系。說什么幾十年始終圍繞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還是以階級斗爭為綱展開斗爭。好像是這二者是互相排斥的,以階級斗爭為綱,就不能搞經濟建設,反過來搞經濟建設,就必須摒棄以階級斗爭,這是形而上學觀點。政治和經濟的關系本來就是辯證的,是對立面的統(tǒng)一。因此應當說,幾十年始終圍繞著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展開斗爭,而不是圍繞著以經濟建為中心還是以階級斗爭為綱展開斗爭。列寧早就說過:“政治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階級斗爭為綱和經濟建設是目的和手段的關系。經濟建設是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的,是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是為鞏固無產階級政權服務的。改變了社會主義制度,喪失了無產階級的政權,經濟建設就成了套在無產階級脖子上的絞索,經濟建設越快,無產階級受的壓迫和剝削越深;相反,無產階級政權的鞏固又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基礎,經濟實力越強大,無產階級政權就越鞏固,人民的生活就越有保證。正因為如此,毛澤東生前在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同時十分注重抓經濟建設。他的關于十大關系的講話,和做好經濟工作的一系列講話,他提出的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他最早提出我國要研制原子彈和開展核科學研究,他親自抓國民經濟五年計劃和各個年度計劃的制定,親自總結提出農業(yè)八字憲法,批示推廣工業(yè)上的鞍鋼憲法,號召農業(yè)學大寨、工業(yè)學大慶,提出抓革命促生產的口號等等,都充分說明毛澤東是最重視抓經濟建設和我國的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毛澤東主持起草的《工作方法六十條》中,最早明確提出“要在繼續(xù)完成政治戰(zhàn)線和思想戰(zhàn)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同時,把黨的工作重點放到技術革命上去。”實際上就是要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建設上來。毛澤東反對的是把經濟建設和政權建設對立起來,甚至本末倒置,用單純的經濟建設觀點去掩蓋階級斗爭,從中保護資產階級奪取無產階級政權。毛澤東早就說過:資產階級影響存在是修正主義的國內根源,屈服于帝國主義的壓力是修正主義的國外根源。那種一切服從經濟建設,不要階級斗爭,或者把無產階級的政治目標放到服從的位置上,不問姓資、姓社,姓公、姓私,這個口號本身就是一貼解除無產階級思想武裝,為資本主義復辟做準備的麻醉劑。 
有人說,“毛澤東生前雖然也抓經濟建設,但是由于階級斗爭占用的時間太多,影響了經濟建設。”抓階級斗爭是要占用一些時間的。其實,正由于抓階級斗爭解決了方向道路問題,維護了優(yōu)越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生產關系,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為我國經濟發(fā)展又贏回了時間。我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僅以短短十四年時間就爆炸了原子彈,以二十七年的時間就基本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這是各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用了二百多年才實現(xiàn)的,難道不是贏回了時間嗎?反過來說,如果方向不明確,即使集中了全部時間,搞經濟建設,最后還是為資本主義復辟鋪平道路。事實上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就沒有停止過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斗爭,只是不敢公開承認這是階級斗爭。結果還是腐敗漫延,黃、賭、毒、黑社會猖獗,兩極分化日益加重、失業(yè)增加。由此可見,經濟建設為中心總是要花費些時間解決推動力問題的,也就是解決怎樣實行以經濟建設的問題。毛澤東堅持的是以階級斗爭為綱,抓鞏固發(fā)展社會主義公有制,抓人的思想革命化,煥發(fā)人們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主人翁思想,來促進生產力發(fā)展,搞好經濟建設。把政權建設和經濟建設對立起來,借口經濟建設去壓制無產階級政權建設,對社會主義國有企業(yè)轉化為私營企業(yè),在公務員中用物質刺激作為動力,激發(fā)人們不顧國家、民族利益和長遠利益,不擇手段地一切向錢看,來促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fā)展。這樣雖然能在短時間內刺激生產發(fā)展,但再造一個資產階級,再造億萬富翁、再造了一個城市無產階級,再造了一個失業(yè)大軍,再造一個赤貧農民,再造了一個勞資對立,嚴重危害了社會穩(wěn)定,其后果更是不堪設想。
  總之,在社會主義社會即無產階級專政時代,始終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拋棄了階級斗爭為綱,共產黨也就不需要了,無產階級專政也不存在、也就沒有社會主義制度。所以,拋棄階級斗爭為綱,就是拋棄無產階級專政,拋棄了共產黨的領導,馬克思列寧主義就被徹底閹割,從而也談不上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這就是毛澤東一再教導我們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并把以階級斗爭為綱定為黨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是完全正確的。
  


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一),《哥達綱領批判》是兩條路線斗爭歷史經驗的總結

“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yōu)楹笳叩母锩D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
這一段話是馬克思寫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書中。《哥達綱領批判》是兩條路線斗爭歷史經驗的總結。在這一部著作中,馬克思總結了自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后同機會主義路線斗爭的歷史經驗;在批判拉薩爾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過程中,用非常精辟的語言說明了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的原理;在批判拉薩爾機會主義政治綱領的過程中,完善了馬克思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理論,第一次提出了關于共產主義兩個發(fā)展階段的原理,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建設社會主義,實現(xiàn)共產主義指明了方向。
列寧對馬克思這一段語錄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它是“馬克思總結他全部學說的著名論斷。”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第四部分、列寧的《國家與革命》第五章和《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第一章構成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完整的思想體系。
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不是馬克思憑空想出來的,而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尤其是資本主義社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總結了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經驗所得出來的科學真理。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學說,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指出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指明了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yōu)榭茖W。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列寧在談到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經過時說:“在巴黎公社以前,尤其是在巴黎公社以后,無論是馬克思還是恩格斯,無論是在書信中還是在刊印的著作中,曾多次談到無產階級專政”。“這個公式不過是在歷史上更具體,在科學上更確切地說明了無產階級 ‘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任務,而這個任務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2年至1891年這四十年間,考慮到1848年革命尤其是1871年革命的經驗時常談論的。”

(二),馬克思所講的“革命轉變”所包含的內容有如下四個方面

1, 暴力革命問題
早在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的結尾就提出:“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公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xiàn)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
2,階級斗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馬克思在總結1848年革命的經驗,1852年3月5日給魏德邁的信中闡述了這個觀點。并認為這三點才是他的新貢獻,而且這三點都是講無產階級專政的。列寧解釋這段話時指出:“誰要是僅僅承認階級斗爭,那他還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只有承認階級斗爭也同時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
3,必須通過暴力革命打碎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貫徹巴黎公社的原則。1871年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zhàn)》一書中,總結巴黎公社的經驗時指出:“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xiàn)成的國家機器,并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一思想馬克思曾經于1872年作為巴黎公的主要經驗,寫進了《共產黨宣言》的序言里,作為對《宣言》的重要修改。
4,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整個過渡時期,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列寧認為:“這是馬克思總結他全部革命學說的著名論斷。”
列寧說:恩格斯在1891年為馬克思《法蘭西內戰(zhàn)》一書寫的導言中,根據(jù)巴黎公社失敗后二十年的無產階級的斗爭實踐,針對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機會主義傾向,全面論述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上述基本觀點,并進一步提出防止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蛻化變質,即“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仆變?yōu)樯鐣魅恕钡膯栴}。列寧說:恩格斯寫的這個“導言”完全可以稱為馬克思主義在國家問題上的最高成就。
列寧嚴格地、科學地遵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從無產階級革命實踐和歷史使命出發(fā),和無產階級革命使命出發(fā),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理論。
早在全國革命勝利前夕毛主席就向全黨發(fā)出警告: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操的作風;全國解放后一直強調批判資產階級法權,反對特殊化,并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偉大理論,全面地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

(三),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貢獻

1,“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整個歷史時代。只要這個時代沒有結束,剝削者就必然存在復的希望,并把這種希望變?yōu)閺捅俚男袆印!绷袑幍谝淮翁岢鲈谡麄€過渡時期堅持無產階級專政、都要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的問題。
列寧提出這個問的理論根據(jù)有五條:
(1) 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的很長時期內,剝削階級事實上有很大的優(yōu)勢。被推翻的剝削者不曾料到自己會被推翻,他們不相信這一點,不愿想到這一點。所以他們在遭到第一次嚴重失敗以后,就以十倍的努力、瘋狂的熱情、百倍的仇恨投入戰(zhàn)斗,為恢復他們被奪去的“天堂”而斗爭,所以無產階級專政不是階級斗爭的結束,而是階級斗爭在新形式中的繼續(xù)。實際上,這個時期必然是階級斗爭空前殘酷、階級斗爭形式空前尖銳的時期,因而這個時期的國家不可避免地應當是無產階級專政。
(2) 取得政權的無產階級還面臨著人數(shù)眾多的小生產者自發(fā)勢力的長期包圍。小生產者是經常地、每時每刻地,自發(fā)地和大批地產生著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要徹底改造小生產者,需要進行長期復雜耐心的工作。
(3) 由于資本主義的影響和小資產階級自發(fā)勢力的包圍和腐蝕,在工人階級隊伍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也會產生一些蛻化變質分子,新生資產階級份子。這些新的資產階級分子必然要同舊的資產階級份子相勾結。
(4) 取得政權的無產階級,面臨帝國主義的包圍、侵略和顛覆的危險。帝國主義必然要同本國被推翻的剝削階級勾結起來反對無產階級專政。
(5) 正因為在整個過渡時期存在著尖銳的階級斗爭,所以,無產階級專政,不僅僅是推翻資產階級的無產階級需要,而且是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無階級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整個歷史時期也都需要,只有了解這一點的人,才算領會了馬克思國家學說的實質。
毛主席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提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偉大理論,提出社會主義時期的基本路線,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并指出:“資產階級思想影響的存在是產生修正主義的國內根源;屈服于帝國主義的壓力,是產生修正主義的國際根源。”強調“斗私、批修”、“反修、防修”。
2,無產階級專政的形式和本質
列寧說:“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當然不能不產生非常豐富和繁雜的政治形式,但本質必然是一個,就是無產階級專政。”
什么叫資產階級的形式主義的民主呢?就是只講民主的形式,不講階級實質。列寧還批判考茨基故意混淆政權的管理形式(政體)與政權的階級實質(國體)的原則區(qū)別,明確指出,資產階級國家不管采取君主制或共和制,本質只有一個就是資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國家的管理形式會隨著歷史發(fā)展的變化而變化,如法國的巴黎公社、俄國的蘇維埃,但無產階級專政的性質是不能改變的。如果改變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的階級性質,盡管在形式上還保留著無產階級專政的名譽,但無產階級專政的本質也就改變了。
3,一國的無產階級專政總是和國際階級斗爭相聯(lián)系的。
列寧說:“如果剝削者只在一國內被打倒(這當然是典型的情況,因為幾國同時發(fā)生革命是罕有的例外),他們依然比被剝削者強大,因為剝削者的國際聯(lián)系是很廣泛的。”
列寧這段話包含兩層意思。
第一, 一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是典型的情況,幾國同時發(fā)生革命是罕有的例外,這是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的發(fā)展。馬克思、恩格斯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在《共產黨宣言》中說:“聯(lián)合行動,至少是各文明國家的行動,是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首要條件之一。”列寧根據(jù)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規(guī)律,提出社會主義革命可以沖破帝國主義鏈條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首先在一國取得勝利的理論。
第二, 被推翻的剝削者的國際聯(lián)系是廣泛的,而國際階級斗爭也從來就不是孤立的。因此,國際的革命力量必須是互相援助的。列寧指出,俄國無產階級是在正確地估計到歐洲革命的客觀形勢的基礎上,發(fā)動了十月革命,在革命勝利之后大力支持和推動歐洲的革命,使一國的勝利作為加速其它各國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助力和工具。
列寧指出:“在一個國家內取得社會主義的最終勝利是不可能的。”“我們從來沒有幻想過,不借助國際無產階級的幫助就能結束這個過渡時期。”
毛主席說:“按照列寧主義的觀點,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最后勝利,不但需要本國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努力,而且有待于整個地球上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使整個人類都得到解放。”
4,關于專政和民主的關系
列寧根據(jù)馬克思提出的:“從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非經過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不可”,而這個過渡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這一根本觀點,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專政和民主的關系:
(1) 專政與民主的關系
列寧說: “《共產黨宣言》是干脆把無產階級變?yōu)榻y(tǒng)治階級”和“爭得民主”這兩個概念并列在一起的。“絕大多數(shù)人享受民主,對那些剝削和壓迫人民的分子實行強力鎮(zhèn)壓,即把他們排除于民主之外——這就是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條件下形態(tài)改變了的民主。”就是說:專政和民主是對立的統(tǒng)一,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去掉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民主總是和專政聯(lián)系在一起的,沒有專政就無所謂民主,沒有民主也無所謂專政。列寧講無產階級專政就是對壓迫者,資本家實行專政,對人民實行民主。
(2) 專政和民主的性質
列寧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深刻地闡明了專政和民主的階級性質。明確指出,只有階級的專政和階級的民主,沒有超階級的、純粹的專政,也沒有超階級的、純粹的民主。聯(lián)系到修改主義者提出的所謂“全民黨”、“全民國家”和我國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提出“什么民主范圍擴大、民主基礎擴大了。”“民主社會主義”等等謬論,實際上就是鼓吹超階級的、純粹的民主,超階級的、純粹的專政,反對無產階級專政和無產階級的、人民大眾的民主。
專政和民主都是上層建筑,屬于政治這個范疇,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社會的層建筑,反過來上層建筑又為經濟基礎服務的。就是說,專政和民主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所以專政和民主都不是目的,只是為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
既然專政和民主是對立的統(tǒng)一,兩個方面的關系處理是互相促進的。就是說,愈是穩(wěn)、準、狠的對敵人專政,在此條件下,就愈能充分發(fā)揚人民民主,團結教育自己;反過來在人民內部,民主愈是廣泛,就愈能把群眾發(fā)動起來,更有效地對階級敵人實行專政,總之,正確處理好專政和民主的關系,就是要團結自己,打擊敵人。
專政和民主的目的是什么?
毛主席說:“專政的目的是為了保衛(wèi)全體人民進行和平勞動,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xiàn)代工業(yè)、現(xiàn)代農業(yè)和現(xiàn)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民主的目的,就是團結自己打擊敵人,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將我國建設成為具有現(xiàn)代工業(yè)、現(xiàn)代農業(yè)和現(xiàn)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
5,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下的工農聯(lián)盟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基礎。列寧認為:無產階級專政的基礎,就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同農民結成的聯(lián)盟。無產階級專政“為的是鎮(zhèn)壓剝削者的反抗,也為的是領導廣大民眾即農民,小資產階級和半無產階級來‘調整’社會經濟。”就是說無產階級專政有兩大任務;
第一, 無產階級專政必須成功地鎮(zhèn)壓剝削者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必然采取的各種方式的反抗。“能夠領導這一鎮(zhèn)壓的只有無產階級,因為只有無產階級是唯一能夠團結一切被剝削勞動群眾對資產階級進行斗爭,把資產階級完全鏟除的階級。”
第二, “組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無產階級”在社會主義原則下,領導農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即用“馬克思主義教育人的黨,也就是要教育出一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使它能夠奪取政權并引導全體人民走向社會主義,規(guī)劃并組織新制度。”
這里列寧說明了在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時期,仍然必須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同盟軍問題的重要思想,說明了無產階級通過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xiàn)無產階級專政的根本保證。列寧還指出:“在實現(xiàn)無產階級專政和建設社會主義的斗爭中,必須使黨成為所有被剝削勞動群眾在沒有資產階級參加并反對資產階級而建設自己社會生活的事業(yè)的導師、領導者和領袖。”
當然,我們講黨的領導是講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和政策的領導。如果沒有黨的正確領導,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就不能推翻資產階級,不能實現(xiàn)無產階級專政,不能建設社會主義。因此,實現(xiàn)無產階級專政的斗爭和黨的領導是分不開的。
四,為什么從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要經過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
1,“社會主義制度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制度,這是不依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不管反動派怎么樣阻止歷史車輪的前進,革命或遲或早總會發(fā)生,并且將必然取得勝利。”社會主義社會是從階級社會向無階級社會過渡的重要的歷史時期。經過社會主義社會,人類將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在社會主義革命以前,以封建制度代替奴隸制度,以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革命,都不過是用一種新的剝削制度去代替歷史上己經過時的陳舊剝削制度;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則根本不同,它要徹底消滅一徹階級、徹底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以及改變反映這種制度的觀念,建立嶄新的共產主義社會。
2,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基礎,是社會主義的國家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這種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資本主義所有制根本對立的,它沒有任何可能從舊社會中產生的條件。資產階級決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它必然要動員舊社會的一切力量,利用它所控制的上層建筑,特別是國家機器,來阻止這一歷史必然性實現(xiàn)。無產階級為了消滅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就必須進行暴力革命,摧毀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是根本不同的,是向共產主義過渡的社會形態(tài)。什么是社會主義呢?“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怎么樣理解?列寧說:“社會主義就是消滅階級。”社會主義是“衰亡著的資本主義與生長著的共產主義彼此斗爭時期。”
列寧在《論國家》一書中指出:從資產階級國家到國家消亡的發(fā)展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需要國家,這個國家是資產階級的國家;
第二個時期,在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時期,無產階級需要國家,這個國家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第三個時期,在共產主義社會,不需要國家,國家消亡。
3,社會主義社會是從資本主義社會脫胎出來的社會,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馬克思在談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時候說:“我們所說的是這樣的共產主義社會,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礎上己經發(fā)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因此它在各個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在社會主義社會,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被推翻了,但這些階級及其在經濟上、政治上、思想上的影響仍然長期存在;舊社會遺留下來的三大差別,以及反映這三大差別的資產階級法權仍然存在,還要經歷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才能消滅。
五,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是什么?
一切機會主義者、修正主義者都千方百計否定國家的階級本質,鼓吹什么“自由人民國家”、“全民國家”“民主社會主義”等等。其實世界上根本沒有超階級的國家,國家也和階級一樣,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永遠存在的。它是隨著階級的產生而產生,隨著階級的消滅而消滅的。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xiàn)。是階級斗爭的工具。不管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還是資產階級國家,都是如此。只要國家還存在就不可能是超階級的,就不可能是全民的。列寧在《論國家》一書指出:1,資本主義社會是原來意義上的國家,在富人和無產階級中只有一個很小的階層享受民主,窮人沒有時間過問民主。民主只是例外,從來不是完全的;2,社會主義時期的國家,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國家,窮人十分之九的居民享受民主,用強力鎮(zhèn)壓富人的反抗;民主幾乎是完全的,只是由于鎮(zhèn)壓資產階級的反抗而受到限制;3,共產主義社會,國家消亡;完全的民主,民主成為習慣,并且因此而消亡-------完全民主等于沒有任何民主。這不是怪論,而是真理!可見,在無產階級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起無產階級的國家以后,雖然由原來少數(shù)剝削者統(tǒng)治大多數(shù)勞動人民,變成多數(shù)人統(tǒng)治一小撮剝削階級,但也決不是什么超階級的國家,它同樣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工具。恩格斯說:“當無產階級還需要國家的時候,它之所以需要國家,并不是為了自由,而是為了鎮(zhèn)壓自己的敵人,一到有可能談自由的時候,國家本身就不再存在了。”


四,馬克思說過“社會主義社會不存在商品貨幣”嗎?


目前理論界流傳著“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是沒有商品貨幣”的論調。并把這種虛構的論調扣上,所謂“古典的”、“具有空想因素的”帽子。我們前面談到,事實上在馬克思本人的著作中,連“社會主義社會”一詞都找不到,就根本不用去論證“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是沒有商品貨幣”這些莫須有的東西。
馬克思曾經從歷史的角度考察,從自然經濟到未來社會的產品經濟,必須經過發(fā)展商品經濟的階段。從自然經濟到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產品經濟的高級階段,必須經歷發(fā)展商品貨幣的過渡時期,這是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
所謂“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是沒有商品貨幣”的論調。是建立在對馬克思理論的一系列誤解之上的。最根本的是,曲解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的論述。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是這樣寫的:“這里通行的就是調節(jié)商品交換(就它是等價的交換而言)的同一原則。”“即一種形式的一定量的勞動可以和另一種形式的同量勞動相交換。”顯然,從這些論述中得出 “社會主義社會取消了商品、貨幣”的結論,是風、馬、牛不相及。
馬克思明確指出:在社會勞動的聯(lián)系表現(xiàn)為個人勞動產品的私人交換的社會制度下,勞動,一方面是社會勞動,因為,它的產品是供社會消費的,表明他是社會總勞動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毎一個商品生產者都從事對自己有利的勞動,所以,他又是個人勞動。這種個人勞動不是直接的社會勞動,它只有通過交換才被承認為社會勞動。正是由于這種勞動的二重性質,勞動產品才表現(xiàn)為商品,用勞動時間計算勞動量才表現(xiàn)為商品的價值量。事實證明,馬克思并沒有否認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存在商品貨幣關系。
商品貨幣的消亡,歸根到底取決于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和勞動的社會化程度。因為,“以勞動時間作為財富的尺度,這表明財富本身是建立在貧窮的基礎上的”。馬克思認為:“一旦直接形式的勞動不再是財富的巨大源泉,勞動時間就不再是使用價值的尺度。于是,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生產便會崩潰。”所以,在科學技術和生產力高度發(fā)展的條件下,商品貨幣就會自然消亡。在共產義社會第一階段,既然仍然是以勞動時間作為財富的尺度,還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那么,商品貨幣關系就仍然存在。這才是符合馬克思的原意的。

五,在馬克思著作中,沒有“社會主義社會是公有制”的論述

公有制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專利,早在古代就存在了。馬克思:1881年給維•伊•查蘇利奇的復信就說到:“回顧一下遙遠的過去,我們發(fā)現(xiàn)西歐到處都有不同程度上是古代類型的公有制。”恩格斯在《論俄國的社會問題》跋,中談到的“俄國已經存在,或者說得更準確點,仍然存在的公有制”。在我國封建社會就存在公有制,農村的祖嘗,如土地、房屋就有許多是全家族共同占有的公共財產。我國土地改革期間把這些財產稱之為死地主的財產分給農民。當然我不是說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不應當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而是說公有制早在社會義社會之前的各種經濟形態(tài)中就存在。至于有沒有必要改變這種己經存在的所有制形式,如何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完全要根據(jù)歷史條件來考慮。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認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是“一個集體的、以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為基礎的社會。”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曾經提到:“資本主義生產由于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xié)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馬克思明確提出:“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馬克思對“個人所有制”和“私有制”是有嚴格區(qū)分的。同樣,個人所有制也不能和公有制等同。私有制和公有制對立的,個人所有制是“一個集體的、以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為基礎的”,它是改造后的私有制通向公有制的過渡點,既區(qū)別于私有制和公有制含接;又帶有私有制的尾巴和公有制相區(qū)別。是私有制向公有制轉變中的一個過渡點,或者說是中間環(huán)節(jié)。如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是由許多股東的私人資本聯(lián)合起來的社會資本,股東的私人資本轉化所有權證書。股權仍然是私人的,股權可以轉讓、可以取得股息,但無權抽資退股,私有權受到限制,接受到社會制約,具有公有制的某些特征,但從本質來說并沒有擺脫私有制的框子。馬克思又說:“在股份公司內,職能已經同資本所有權相分離,因而勞動也已經完全同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和剩余勞動的所有權相分離。資本主義生產極度發(fā)展的這個結果,是資本再轉化為生產者的財產所必需的過渡點,不過這種財產不再是各個互相分離的生產者的私有財產,而是聯(lián)合起來的生產者的財產,即直接的社會財產。另一方面,這是所有那些直到今天還和資本所有權結合在一起的再生產過程中的職能轉化為聯(lián)合起來的生產者的單純職能,轉化為社會職能的過渡點。”“股份資本是資本主義生產高度發(fā)展的結果,由于股份資本和股份公司的出現(xiàn),以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社會集中為前提的資本取得了聯(lián)合起來的社會資本的形式,資本的職能和資本的所有權分離了,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范圍內的揚棄,是向一種新的更高的生產方式的過渡點”。這個“新的更高的生產方式的過渡點”是否定資本主義私有制之后,在“自由人聯(lián)合體”基礎上“重新建立的個人所有制”。因此,不能由此得出,個人所有制或者說自由人聯(lián)合體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結論。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還要經過許多轉化過程和許多過渡點。列寧指出:“馬克思是說:‘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但這是以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即以自由勞動者的協(xié)作以及他們對土地和他們所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為基礎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分散的個人私有制變?yōu)橘Y本主義私有制,同事實上已經以社會化生產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私有制轉變?yōu)楣兄票容^起來,自然是一個長久得多、艱苦得多、 困難得多的過程。”無論馬克思還是列寧都認為,重新建立的個人所有制,是以自由勞動者的協(xié)作以及他們對土地和他們所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為基礎的。但都不認為這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而只能是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的一個過渡點。例如,有些企業(yè)實行職工手持股制,這些劃分個人所有的股份,說成是社會公有的,顯然是自相矛盾。所以,把作為社會運動“過程”和正在“轉化”中的“過渡點”的個人所有制,定格為社會主義公有制,過于簡單了。
列寧在俄共綱領草案中也講到:“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以生產資料和流通手段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有計劃地組織社會生產過程來保證社會全體成員的福利和全面發(fā)展,將消滅社會的階級劃分,從而解放全體被壓迫的人類,因為它將消滅社會上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一切形式的剝削。”還要經過許多“過渡點”。馬克思沒有看到社會主義社會,沒有預見到未來社會的經濟制度的變化和發(fā)展,沒有提及社會主義公有制,不等于他反對社會主義公有制。問題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將怎樣產生,其間要經歷多少轉變和過渡點,這是要經過各國革命的無數(shù)次具體實踐才能概括出來的,不是由那一位天才拍腦袋想象出來的。
無產階級革命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公有制,可能由多種情況產生:第一,有些是舊社會就存著公有制。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后,可以保留形式,但內容要加以改造;第二,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社會主義改造,成立信用社、生產合作社、供銷社和公私合營企業(yè)等;第三,是沒收官僚資本為國家所有等等。形成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公有制形式。其中毎一種形式都各自經歷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不停頓地由低級的“過渡點”向較為高級的過渡點“轉化”。在許多 “過渡點”和不斷“變化”著、運動著的流中,前者和后者之間,既有含接,又有區(qū)別。對這樣一種復雜的、未經實踐驗證的經濟形態(tài),馬克思沒有使有用公有制這個較為具體的概念,而是用“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這一更加抽象的概念。是符合他的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研究方法的。
問題不在于社會主義社會應不應該建立公有制,也不在于社會主義公有制好不好。在于我們要通過什么途徑去建立公有制,怎樣去認識和建立什么樣的公有制,建立某一種公有制其間要經歷什么樣的運動形式、經歷多少“轉化”和“過渡點”。有些人故意把自己設想的既定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概念塞給馬克思,這是別有用心的。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5.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6.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7.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8.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1.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fā)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fā)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