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于《人民日報》1967年10月27日第6版。
編者按: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剖析資本主義社會時,一針見血地指出:“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
在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五十年后的今天,這種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竟然在蘇聯的國土上重新出現了。
蘇修統治集團在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行了全面的資本主義復辟。這伙叛徒大搞“物質刺激”、“利潤掛帥”,無恥地販賣“有了錢就有了一切”的反動資產階級貨色。
他們把“錢”看做是社會生活的靈魂,用資產階級的利己主義毒害蘇聯人民。蘇修統治集團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麻痹蘇聯人民的革命意志,使他們忘記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以鞏固其反動統治。
偉大的列寧曾一再號召蘇聯人民為共產主義而忘我地勞動。他高度贊揚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說這是“共產主義的偉大創舉”,并且說,這種公而忘私的精神可以戰勝“萬惡的資本主義遺留給工農的習慣”。但是,蘇修集團完全背叛了列寧。他們推行的“物質刺激”正是列寧所揭露的資本主義世界的道德——“做事就是為了拿錢”。
蘇修集團把一個好端端的蘇維埃國家搞得烏煙瘴氣,銅臭熏天,資本主義的污泥濁水大肆泛濫。但是,歷史的車輪豈是螳臂所能阻擋!具有十月革命光榮傳統的蘇聯人民,一定會把叛徒集團連同它的“物質刺激”丟進歷史垃圾堆。
蘇修統治集團在蘇聯全面復辟資本主義,在各個領域內大搞“物質刺激”,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成資本主義的金錢關系。他們為了毒害青年,培養修正主義接班人,在教育領域內,特別是在高等教育中,也大力貫徹“物質刺激”。
蘇修統治集團是用助學金和獎學金來刺激學生從事學習的。蘇修高等學校助學金使用條例規定,首先要發給在考試中獲得“優”和“良”的評分的學生。不僅如此,蘇修搞的這一套助學金制同他們的工資制一樣,也分為“基本助學金”加獎勵。
據不完全統計,他們的獎學金竟多達五十五種。一個大學生的基本助學金定額為每月二十五——六十盧布,而優等生則增加基本助學金的百分之二十五;如果是各單位保送來的優等生,又比他同年級優等生的助學金還要提高百分之十五。
“物質刺激”是蘇修集團調劑某些學科人數和平衡大學畢業生分配地區的“法碼”。例如,為了保證某些“冷門”學科的人數,就用高額助學金來刺激學生報考。列寧師范學院特殊教育系就是一例,該系專門培養聾啞學校的師資,因為報考的學生少,學校當局就用比其他系科高三分之一強的助學金來引誘學生學習這一專業。
此外,為了“鼓勵”大學畢業生到邊疆或農村工作,大肆宣揚吸引大學畢業生去農村工作的所謂“經驗”。這種所謂“經驗”,不過是農莊答應給畢業生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如舒適的住宅、優厚的工資、較長的休假期,甚至還答應代找合適的愛人等。一句話,還是“物質刺激”。
蘇修學校大搞智育第一,教育學生追名逐利。例如,蘇修當局規定,大學生擔任學生會或共青團的干部就增加助學金,甚至把在中學擔任少先隊輔導員的,也作為大學生獲得獎金的條件。至于對教職員擔任行政工作或社會工作的“物質刺激”,就更厲害了。例如,一個教授如果兼任系主任或院長,工資就可增加百分之五十。
蘇修學校規定學生要參加一定的生產勞動,也是在“物質刺激”的招牌下進行的。學生在工廠實習勞動要發給工資。學生利用一次寒暑假參加一個月的勞動,也是離奇的“物質刺激”。在寒暑假前,校方就把勞動地點、勞動項目和工資收入等預先向學生公布,由學生按活輕錢多的原則去選擇。
教師和學生參加科研工作也離不開“物質刺激”。學生參加科研小組,做出一定成績,就發給獎章和獎金,如果被教授賞識,可以當研究生,被拉入科研隊伍。蘇修是用資產階級的學銜制來“刺激”科研人員的。科研人員獲得副博士學位以后,就可以當上講師,而且工資馬上就可以比擔任同一工作但沒有副博士學位的人增加幾十盧布;獲得博士學位以后,就可以當教授、研究員、總工程師、院士,工資高達三百五十——二千五百盧布,再加上兼課費、稿費等收入,簡直無法計算。
蘇修集團在教育領域內推行“物質刺激”,嚴重地腐蝕著蘇聯青年,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后果。但是,蘇聯青年總有一天會識破修正主義的陰謀,起來斬斷套在他們脖子上的精神枷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