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年法國大革命是繼1644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英國人明白,這是對法國歷史有重大推進作用的偉大事件。但英國人不愿意法國強大,于是他們用貌似客觀公正的“普世”作品——也是另種“傷痕文學”——丑化這場革命:將它描寫為暴民們發動的反人道的恐怖殺戮。比如英國作家狄更斯的作品《雙城記》[1]就是這樣一部用貌似客觀公正的博愛方式妖魔化法國大革命的作品,將它描寫為一場暴民運動。這部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如此之強,以至82年后即1871年法國巴黎社會主義革命政權誕生后因不敢再使用暴力反被梯也爾反撲勢力推進血泊之中。可我們至今未見英國像推崇《雙城記》那樣推出對梯也爾屠殺巴黎公社社員譴責的作品。
當時生活在英國倫敦的卡爾·馬克思為巴黎工人階級寄以極大的支持并在理論上對巴黎公社的失敗教訓予以總結。他通過《法蘭西內戰》這部偉大著作破天荒地為工人階級提出了他在1848年《共產黨宣言》中設想、歐洲大革命被鎮壓后提出、在1871年巴黎公社被鎮壓后更加明確的工人階級必須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思想。[2]
[1]《雙城記》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的長篇歷史小說,首次出版于1859年。故事中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連結起來,圍繞著居住巴黎的馬內特醫生一家和以德發日夫婦為首的圣安東尼區展開故事。小說敘述了人民心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同時作者又通過查爾斯·達爾奈在巴黎的“非人道”遭遇表達對法國大革命“控訴”。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
[2]1852年,馬克思在給約·魏德邁的信中說:“無論是發現現代社會中有階級存在或發現各階級間的斗爭,都不是我的功勞。在我以前很久,資產階級的歷史學家就已敘述過階級斗爭的歷史發展,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也已對各個階級作過經濟上的分析。我的新貢獻就是證明了下列幾點:(1)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2)階級斗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3)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馬克思致約·魏德邁》,《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2~333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