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年2月8日和15日恩格斯在愛北斐特發表了演說。他在8日的演說中分析了“自由競爭和它所造成的社會秩序”。他指出,廠主憑猜測進行生產,除了永遠在波動的價格水平,他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遵循的。在生產如此混亂的情況下,商業中時時產生不景氣的現象,是十分自然的事情。相比之下,現代西方經濟學則認為,價格水平包括了一切信息,可以通過看不見的手調節價格水平的波動來達到生產和消費的完美協調。
與自由競爭相比,恩格斯描繪了共產主義的愿景,并舉了一些共產主義組織的優點的例子。在這里,他提到,“現代社會促使個人敵視其他一切人”,而這種社會戰爭狀態恰恰就是西方經濟學所推崇的帕累托最優狀態。所謂帕累托最優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無法做到在改善一些人的境遇時不損害到其他人。顯然,在這種狀態下,除非一個人不想改善自己的境遇,否則他就必然損害到其他人而成為其他人的敵人,同時其他人也是他的敵人。恩格斯還指出,當共產主義社會遇到反對它的戰爭時,其成員“一定會保衛真正的祖國、真正的家園,因此他們將精神煥發、堅毅勇敢地作戰,使受過機械化訓練的現代軍隊也要望風披靡。”這句關于人民戰爭的話在上個世紀中得到了驗證。
接下來,恩格斯談了三個必然會促使共產主義實現的措施:第一個措施是由國家出資對一切兒童毫無例外地實行普遍教育,這種教育對任何人都是一樣,一直進行到能夠作為社會的獨立成員的年齡為止。第二個措施是全面改組濟貧所,把所有失業公民都安置在移民區內,讓他們在里面從事工農業勞動,并把他們的勞動組織起來為全移民區造福。第三個措施是采取普遍的資本累進稅,其稅率隨資本額的增大而遞增。恩格斯指出,“納稅原則本質上是純共產主義的原則……或者是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國家也就無權征稅;或者是國家有這種權利,這樣私有制就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由于這三個措施是要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和平實施的,因而也就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它對于今天的中國解決教育、失業和稅收問題仍有借鑒意義。
在15日的演說中,恩格斯詳細分析了德國可能采取的三種不同的關稅制度即完全的自由貿易、高額的保護關稅和當時中庸的關稅制度的情況后,得出結論:無論采用哪種關稅制度,社會革命將是必然的后果。這里的分析對于我們認識今天世界貿易中的關稅問題不無啟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