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發展建設需要科學理論的導航。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如同開發高效的“導航系統”,讓國家的發展建設事半功倍、少走彎路。開發“導航系統”必然是一項艱巨而浩大的工程,需要有志者將火種代代相傳,使得理論創新永不止步。
徐實、秦博這兩位年輕后輩,憑著個人興趣寫出了精彩作品,讓我感到非常欣喜。進步的歷史是由勞動人民書寫的。衷心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自覺接過理論的火種,并且勇于實踐,共同書寫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
這本讓讀者感到“眼睛一亮”的好書,有幾個難得之處:
1) 題材生動
書中文章探討的問題,既有宏觀的“國計”,也有微觀的“民生”。產業與就業,醫療與養老,無不關聯著民心。正因為如此,這是一本極為“接地氣”的讀物,讀者大可找到感興趣的熱點話題,由此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所處的國家和時代大環境。
2) 可讀性強
作者在寫作方法上獨辟蹊徑——避開一切艱深的理論,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靈活地用于分析現實社會的具體問題,正可謂“潤物細無聲”。書中收錄的文章不僅知識量大,而且筆觸形象生動,全無晦澀的書卷氣。可以說,這是一本可讀性極強的科普讀物,讓人既理解了當下社會,也理解了馬克思主義。
3) 視角獨特
由于作者具有復合型人才的背景,他們得以跳出一些傳統的話語體系,開創了獨特的跨學科視角——筆下既有精彩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又有腳踏實地的管理學經驗;既有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又能靈活地分析當下時局。更可貴的是,他們并不是滿足于做“闡釋者”,而是為解決當前問題提供了可操作的解決方案。這才是真正的活學活用馬克思主義。
誠如馬克思所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鮮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不來源于書齋,而來源于實踐,且最終是為指導實踐服務的。這樣“接地氣”的作品,正是當下所稀缺的,多多益善。而且我衷心鼓勵徐實、秦博這兩位作者更上一層樓,寫出更加精彩的作品來。
作者的話
自 20 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為成功的后發國家,沒有之一。經過 近 70 年的發展,新中國由一窮二白的農業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迅速完 成了工業化進程。然而,許多人的認識水平卻不見得能夠跟上國家發展的腳步,信息不對稱性很容易造就偏見。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對祖國滿腹怨氣,覺得國內這也不好那也不行,只有西方國家才算得上“樂土”。進而,這些人產生了對西方思想的盲目迷信,其思想觀念脫離了國情,更脫離了人民群眾。
對當前國情的清醒認識,正是目前中國輿論場非常稀缺的聲音。本書希望為讀者提供一個嶄新的視角,以當代馬克思主義鮮活地詮釋國內外的形式。書齋里的主義是缺乏生氣的,與實踐結合的思想才是富有生氣的。全書上下沒有晦澀的理論,但是靈活地使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政治學思想,從各個維度分析近年來的各種社會現象——從民生領域到產業經濟,從社會治理到國際關系。本書收錄的多數文章,都曾在媒體發表,受到廣泛好評。
本書的兩位作者,既有在海外求學、工作的經歷,又及時地融入了祖國的發展進程之中,因此對于西方國家和中國的實際狀況都有比較深刻的了解。有對比才有結論——認識了真實的西方國家,再反過來觀察自己的祖國,就會對許多事情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正來源于讀萬 卷書、行萬里路之后的深刻思考。
“發達”是個相對而非絕對的概念。中國城市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經超越了 20 世紀 80 年代許多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許多人誤以為發達國家的老百姓整天游哉悠哉、吃香喝辣,這可真是天大的笑話。發達國家絕不是天堂——它們不僅存 在嚴重的貧富分化、階級矛盾,現在還面臨著制度僵化、生產力發展停滯等諸多深刻的社會問題。
誠然,中國還有很多不美好、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社會保障水平低于人民群眾的期待、收入分配改革尚未收到成效、基層政權建設仍不夠完善,等等。但是應該 看到,自黨的十八大以后,近年來舉國上下以空前的力度推行各項改革,使得中國社會出現了積極的、快速的進化。而諸多西方國家卻因為政治制度的原因,近 年來難以推動有意義的社會變革,收入分配失調等社會矛盾不僅得不到解決、反而愈演愈烈。在未來的幾十年中,我們將成為世界文明史的見證者——西方文明 中心論走向終結,中華文明重新成為主角。
我們很想為各位讀者提供一個站在世界角度看中國的視角,分享真實閱歷和真知灼見。讀過本書之后,相信各位讀者會認識到中國的優勢和不足,并且在國家發展的進程中找到自己的機遇。
作者簡介
徐 實(1984— ),資深生物制藥專家,美國南加州大學制藥科學博士,藥事管理學碩士。現為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國際觀察員,觀察者網時政評論專欄作家。曾在紅旗文稿等多家權威刊物發表政經領域的深度分析文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美科技產業積累了豐富的閱歷,長期研究企業管理和治理體系。曾應邀參與多家智庫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產業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秦 博(1983— ),四川攀枝花人,現任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出站博士后(文化社會學方向),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博士(社會與文化人類學方向)。曾在中國香港大學、泰國瑪希隆大學等從事訪問學者工作。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項(2015青年項目)。曾在省級黨校工作多年,任科研處副處長,主持及參與中組部、省委、省市級課題多項。榮獲四川省第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成都市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在各類核心刊物上發表文章多篇,其中數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紅旗文摘》等轉載。長期向一些知名黨報黨刊及網媒供稿,擁有一定的社會閱讀量。
內容簡介
中國綜合國力的迅速增強,點燃了人民心中民族復興的夢想。本書以生動活潑的語言和“接地氣”的視角,對當今國內外形勢和社會現象做出了精辟分析。
醫療怎樣才能廉價?房價怎樣才能遏制?社保怎樣持續運轉?產業升級怎樣順利實現?——諸多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
目錄
作者的話(1)
第一章 馬列主義之魂
建設新時代的中國社會科學(3)
一 西方中心主義是配合霸權擴張的理論體系(3)
二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的機遇和挑戰(5)
三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設擁有國際格局的社會科學(7)
完善人民民主,有效回擊“普世價值” (9)
一 引言(9)
二 美式政體等于“錢主政治” (10)
三 “普世價值”迷思的根源(12)
四 完善人民民主的可行道路(14)
五 人民民主的特點和優越性(19)
六 結語(21)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亟需實用化研究(23)
當代中國需要什么樣的經濟學?(28)
一 西方經濟學的尷尬(28)
二 西方經濟學為什么不是科學?(29)
三 不結合實際的理論有什么用?(31)
四 西方經濟學的庸俗性(33)
五 時代呼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34)
如何將弘揚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37)
一 中國傳統文化的兩種源流(37)
二 弘揚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40)
三 促進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交融(44)
四 結語(47)
如何建設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48)
一 文化產業形成之前的社會主義文化(48)
二 文化產業形成之后的文化建設(51)
三 理清文化產品與文化市場的關系(53)
四 科學建設社會主義的文化產業(55)
五 結語(59)
第二章 民生領域之問
如何讓中國老百姓用上廉價藥?(63)
醫療體制改革應當樹立什么導向?(70)
一 自由市場法則———醫療領域的災難(70)
二 市場導向對醫療體制的危害(72)
三 以人民健康為根本追求(75)
未富先老,如何破局?———養老保險透支的警示(79)
患癌女教師被開除———私立教育造就的悲劇(89)
女性的職場之路為何艱難?(93)
西方“福利社會”困局的啟示(9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