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無限江山:孔慶東談文化》出版

孔慶東 · 2011-09-17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無限江山:孔慶東談文化》出版

作  者: 孔慶東 著

出 版 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 碼: 9787222081840

出版時間: 2011-9-1

字  數: 228000字

 

  

內容簡介

本書輯錄了孔慶東教授流傳甚廣的演講精華、生猛的辛辣雜文、誠摯的感懷文字,話題兼及文化演變、人文精神、世態生活、文學藝術等諸多方面。

透過文字,我們得以相遇最真實的老孔,聽他指點江山,暢談中華文化精義,直指當下精神病灶;與他圍爐夜話,品鑒經久耐看的文藝作品,緬懷過往的時光碎片。幽默中透著冷峻,尖銳中飽含深情,讀之酣暢淋漓,過癮至極。

 

作者介紹

魯迅如果沒有遇到毛澤東,他也只能是孔慶東!”(北大教授韓毓海)

孔慶東,北大中文系教授,央視“百家講壇”著名壇主,江湖人稱“北大醉俠”。著述廣博,以《47樓207》蜚聲文壇,又有《四十五歲風滿樓》《笑書神俠》《膾炙英雄》等作品荼毒江湖。其作品七八分幽默,兩三點尖刻,讓你“先是笑到要死,再是忙著深思”。

 

編輯推薦

時下最火的文化學者孔慶東教授新作搶鮮上市,暢談中華文化精義,直指當下精神病灶,追問時代靈魂走向,傾情奉獻酣暢淋漓的針砭時文,讓讀者大飽口福;

或許你領略過他暢快淋漓的譏諷針砭,但未必讀過這些讓人感動到流淚的文字。本書首度選錄作者最為真摯的人生隨筆,感受一代醉俠鮮為人知的俠骨柔腸;

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觀點,卻無法回避他所直陳的時弊,想更多了解當下中國文化變遷與時代弊病,不妨聽聽老孔怎么說。

部分精彩內容

《論語》的魅力

  朋友們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百家講壇》要做一個特別節目,找我們這些在《百家講壇》有過“前科”的講師,來給大家談一談如何學習經典的問題。在這個問題面前其實我沒有多少發言權,我是一個在經典問題上沒有任何權威可言的人,所以我就只能粗淺地從一個普通知識分子的角度來談經典。作家王朔有一句名言,說一個人要是什么也干不了,那就去當作家;我給他接一個后半句,如果連作家也當不了,就去當學者。我就是這樣一個連作家也當不了的人,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認為我今天要講的這些話是有學術權威性的,不具有!假如電視機前有學術權威在觀看,您趕緊換臺,咱們兩不耽誤。

  今天我要講的是為什么要學習《論語》,我講這個題目也是帶有很大的隨機性的。大家不要以為因為我姓孔,所以我就講孔子,我就講《論語》。我講《論語》跟我姓孔也沒什么關系,人家易中天老師姓易,人家也沒講《易經》啊,人家講《三國》!人家劉心武老師姓劉,也沒講劉姥姥,人家講的是秦可卿!所以不要認為姓什么就必須要講什么。

  正因為我自己沒有權威性,所以今天我還請來另外一位嘉賓,我想請一位小學生朋友跟我一起來談一談。為什么請一位小學生呢?是給我壯膽,我雖然不行,但總比小學生強吧。所以面對一個小學生,我心紅膽壯!這位小學生朋友就是北京市育新學校的六年級學生孔繁閏同學。

  這位同學(起立),孔繁閏,好!請坐。他的名字不太好記,不過他江湖上有個外號,人稱“阿蠻”——野蠻的蠻,不是曹阿蠻。可惜的是至今他看上去好像并不太野蠻,希望繼續發展。

  阿蠻同學,我問你兩個問題吧!

  

  問:你學習過《論語》嗎?

  答:學習過。

  問:學到什么程度了?

  答:都會背了,意思也基本上都懂了。

  問:《論語》一共多少篇啊,你都會背了?

  答:二十篇。

  問:《三字經》里怎么說?

  提示:論語者,二十篇。

  答: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問:這說明《論語》的作者是誰?

  答:不是孔子,是孔子的學生,或者是孔子學生的學生。

  問:你說得很周密,不一定是學生,很可能是學生的學生。那么再問你,你周圍還有其他同學學習《論語》嗎?

  答:有幾個。

  問:他們學的程度跟你比怎么樣?

  答:他們也都是最近才剛開始學的,也就學了那么兩三篇吧。

  問:那《論語》二十篇你都能背下來了?

  答:嗯,對!

  問:你還知道社會上還有很多人像你們一樣學習《論語》嗎?

  答:我覺得應該是有的。

  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答:我是通過看電視、看報紙知道現在很多人都開始學習《論語》了。

  

  好,你請坐,阿蠻同學說得挺好。現在全國很多青少年都在學習《論語》,不僅是咱們北京市,很多其他城市、鄉村,海峽對岸、兩岸三地、五湖四海都有許許多多的人在學《論語》。好,那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今天為什么要學習《論語》,不是說我想好了一個絕對的真理來灌輸給大家,這是我自己也在琢磨的問題。我想自己為什么要學《論語》,我不是搞古代文學研究的,我就每天看著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一輩子也可以,但我為什么不斷地要去看《論語》?我也看《老子》、《莊子》,我認為孔孟老莊的作品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著作,基本上要輪流地出入于我家的洗手間。最好的書肯定是放在洗手間來讀的,就是你最需要心情愉快的地方。所以你要讀這些最好的書,所以唐詩宋詞、孔孟老莊輪流地出入我家的洗手間——我總是在那里讀這些書。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學《論語》呢?

  

  《論語》是人類重要的思想文化資源

  

  《論語》是人類重要的思想文化資源,要放到全人類文明的這個大背景下來理解。人類思想有多少?人類思想有很多,我們說的思想不光是指哲學家、思想家的思想,人人都有思想。王老五也有思想,何八姑也有思想,我們能了解得過來嗎?咱們了解不過來。光說這些思想家就有成百上千,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但是其實呢,他們之間都是有聯系的,思想家與思想家不是一個一個的,就像我們研究山脈一樣——山是有脈的,用不著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研究,幾大山脈一列出來,特點找出來,就能找到它們內在的聯系。

  人類的思想必須提綱挈領地來把握,一個現代人你必須接觸過孔孟老莊,接觸過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基督教文化,讀過一點兒古希臘的東西,接觸過一點兒文藝復興時期的東西,再接觸一點兒現代思想。按照這個框架你去選五十本書,把這五十本書讀下來之后,什么書都能迎刃而解,有些你一看那就真是印刷品了,你翻起來嘩嘩的。有的人說,孔老師你讀書怎么這么快?我說,我不是讀所有的書都快,我讀《論語》是慢的,但是我讀小說很快。我讀普通的學術著作很快,一本二十萬字的小說我兩個小時解決,四十萬字的小說四個小時解決,基本上一下午一本長篇小說。為什么?因為這些書看起來毫無深度,你只是隨著情節往下走就完了。拿到任何一本書頭二十頁讀得慢一點兒,讀完二十頁它的基本框架就已經把握了,后面就是嘩嘩往后翻就是了。書和書之間是有這樣的家庭關系的,你把爺爺書掌握好了,下面都是兒子書、孫子書,那讀起來真是摧枯拉朽。所以,讀過這五十本書之后,其他的書就能融會貫通,越讀越快。

  1982年在巴黎,諾貝爾獎的得主們曾經開會討論,說到了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人類需要什么思想?研究來研究去,最后他們一致認為,說人類二十一世紀最需要的思想就是孔子的思想。這是八十年代初期,而那個時候咱們中國還在奮力地向西方學習。我們之間有個認識上的錯位,那么今天呢?基本上東西方都達成了一種共識,認為孔子的思想是二十一世紀人類思想中最為重要的核心部分。這也是我講的《論語》是人類最重要的思想文化的這一觀點。

  

  《論語》是中華文明的核心源泉

  

  回到我們中華文明的范圍里來說,《論語》是中華文明的核心源泉。中華文明到底是什么?不容易說清楚,一個偉大的文明結構復雜,不像一個小部落、一個小民族,三言兩語就說清楚了。學者們一般認為中華文明是多元的,也有人去具體解釋它的多元性,有人說是儒釋道互補(儒家、道家、佛家)。但是在這個互補的格局中,這些成分并不是等量齊觀的,它們有主有次,那么我認為對中華民族起了最重要作用的是孔子的思想。

  儒家思想是有一個歷時性發展過程的,發展到后來有它僵化的一面。在孔子那個時候,儒家思想是一眼鮮活的山泉,是非常鮮活的。你看看《論語》里面,孔子是非常幽默的、非常平和的、非常辯證的,你看看孔子跟他的學生是怎么對話的;不像我們今天上課這樣,大家老老實實一排一排坐著,一個叫老師的人在前面站著,給大家灌輸某種思想。有時候為了“襯托”他的威嚴,后面還弄一塊黑板,這都屬于現在的教育方式,太單調、太僵化,孔子從來沒有這樣上過課。孔子那個時候,中華民族的思想是處在最活躍、最鮮活的時期,后來他的弟子們一代一代發展,儒分為八,儒家分了七八種。那么在孔子那里,他的思想是兼容并包的,上課的方式對人的思想是有影響的。

  我們今天這種上課的方式就容易形成老師一言堂,因為你們這種坐的方式不便于你們發言,除非我叫你們發言,你們才能發言。我們平時上課也是這樣的,就是老師叫學生發言。如果是圓桌式的,或者是孔子早上起來沒事兒跟他的學生一塊兒游個泳,游完泳一邊擦著身子,一邊坐到沙灘上聊天,哎,今天咱們談談伊拉克的問題。那完全是另一種上課的方式,學生就可以隨便發言,這樣的思想它本身就是多元的。

  也就是說,儒家思想本身是兼容并包的,所以,孔子為什么講“三人行,必有我師”。他首先認為自己需要隨時隨地學習,他隨時隨地向別人學習,所以這個思想才能越發展越壯大。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隨便能夠想到的:

  

  孔子的主要思想——仁愛思想、中庸思想、民本思想。

  

  我們現在提出要建立和諧社會,這個思想就是從孔子那里來的。“和”是孔子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和為貴”這個話就是從《論語》里邊來的,還有這個民本主義的思想。我們過去批判孔子的時候總是說,孔子的思想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你要這么去看呢,那所有思想都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了。我們要看在那樣的一個時代,他的思想跟別人比到底對老百姓有沒有好處。相比較而言,孔子的思想是民本的思想,是以百姓為主的思想,當然到了他的傳人孟子這里發展得更顯著了。

   就拿教育思想來說,孔子的思想是德育為主、全面發展的思想,不是那種只盲目地追求成績、追求成績單、追求排名次,畢業了之后找一個好工作的教育思想,是德育為主、全面發展的思想。所以,孔子的思想是紛繁的、多樣的,充滿著許許多多的理論空間,可以不斷地探討下去。

  

  《論語》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我們不要把古代的東西都看成是古董,說,哎呀,現在的書還沒讀完呢,哪有功夫去讀古代的書啊!不要這么認為。現代的書,有的剛生下來就死了——魯迅說得更直接,他說:“誕生即死亡!”魯迅批評某些著作,說這些書誕生即死亡,看不看都沒用——而像《論語》這樣的書,像《老子》、《莊子》這樣的書,它永遠都是鮮活的。所以不要把《論語》這種東西看成是老古董。孔子的話還適用于今天,甚至可以說從來就沒有中斷過;孔子的思想從來沒有中斷過,即使在我小時候那個“批林批孔”的時代。

  我們在座的很多朋友都經歷過“批林批孔”,那個時候我們就很不理解為什么批林還要批孔,為什么這倆事要弄到一塊兒去。這是在當時不太能夠理解的一件事,但是即使在那個時候,孔子的思想依然吸引著我們,甚至很多人是因為有了“批林批孔”運動才得以全面地接觸儒家思想,當反面教材嘛。人家讓你當反面教材,你可以當正面教材,你可以通過閱讀接受它。我本人就是這樣,我并沒有因為我姓孔,從小就讀四書五經,我沒有!我出生一個工人家庭,小時候都是讀《毛選》、讀《林海雪原》、看樣板戲、讀魯迅,讀這些長大的。恰好是有了“批林批孔”——因為“批林批孔”要寫作文啊,要寫大批判文章啊,要寫大字報啊——給了我一個機會,我就得以全面地接觸孔子和孟子的思想。那時候叫他孔老二,我們同學給我起一外號叫孔老二。我一看他們的思想,我覺得說得都對啊,這話有什么錯嗎?沒什么錯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覺得這話為什么要批判呢?這不是很好嗎?由此我才知道這些話原來不是我爸說的啊,我原來以為這話是我爸說的呢。我家一來客人我爸就說:“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還覺得我爸挺有學問,后來知道不是我爸說的,是他“剽竊”別人的。我才知道原來這些話都是有根的。

  我記憶很深刻的一件事是上小學,我是我們學校學習最好的同學,我們學校選派我到區里去講儒法斗爭故事。記得第一次讓我講的是“柳下跖怒斥孔老二”。我說不行,這個不能講,我說我姓孔,我不愿意講這個故事,你給我換一個吧,后來給我換成陳勝吳廣起義了。雖然換成了陳勝吳廣起義,但是我對那個“柳下跖怒斥孔老二”還是印象很深刻。有一次上課的時候老師就問我,說孔慶東你說說,“克己復禮”是什么意思?我根據我的理解,我說“克己復禮”就是克制自己恢復周禮,這是我的理解。老師說,不對,根本不對!你懂什么呀,“克己復禮”就是要復辟資本主義。然后,我們同學“嘩”地就笑了,就嘲笑我。他們可逮著我一次錯誤了,感到幸災樂禍地快樂——孔慶東犯了這么大的錯誤,連“克己復禮”是什么都搞錯了!所以,那個事件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第一次深刻地體會到這種孤獨,就是你覺得自己是對的,大家全認為你是錯的,對你哄堂大笑。我當時不能總結這種感覺,我是后來讀了魯迅先生的書才知道,這是一個愚昧的統治者加上一群愚昧的民眾扼殺文化精英,我當時就是去這么體會的。

  我就沒覺得那時候哪來的資本主義呀,孔子那時候沒有資本主義,你為什么說復辟資本主義?我說不過你,我沒辦法,你是老師,你有權利。他不但是一個老師,還加上這么多愚昧的同學,這完全可以把我淹死,我又沒有辦法去辯解。但是由于這種孤獨,我好像在一種黑暗的寂靜中默默地增加了對說出這句話的人的尊敬,我才知道孔子的思想是不容易被理解的。“克己復禮”這么簡單的一句話都容易被誤解,所以我心里暗暗地想,這“批林批孔”對嗎?不敢想得太深,但是微微地有這么一點兒反省的意識,就覺得我們現在很多人認為對的事情恐怕有問題,未必對!

  有些思想你不能接受,你也沒有辦法反抗的時候,你在心里悄悄地堅持著就行了。這是我當時的一個想法,那么也有人認為:說我們進入現代社會了,不管你是復辟資本主義也好,你是恢復周禮也好,我們都進入現代了,我們干嗎要恢復周禮呢?現在不需要古代的思想,甚至有人在教育改革中提出要把語文課本中的文言文全部去掉,說這都是封建糟粕嘛,都是不民主、不法制、不自由的思想,我們現在要民主、法制、自由。我們大家可以去想,這種主張對不對?不要過去的思想,我們現在的思想是從哪里來的?孔子的思想里沒有自由、沒有民主嗎?過去的東西就一定是錯的,就一定是專制的嗎?我們以前的思維是認為凡是過去的就是好的,現在容易走到另一個極端,同樣需要警惕。

  我們總是以為“五四”新文化運動全盤否定傳統,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你看一看李大釗、陳獨秀、魯迅、胡適這一代人的文章,他們有誰批判過孔子?沒有!他們的文章都用很大的篇幅熱烈地贊美我們古代以孔子為代表的這些思想家、文學家,從孔子一直贊美到曹雪芹。他們要批判的是,你明明生活在現在你還冒充孔子,他們批判的是那種代圣人立言的僵化思想。說的是你活在二十世紀,你還一開口之乎者也,你以為你是誰啊?他們批判的是這種文化態度,而不是去批判那個孔子。而且在“五四”運動的時候,有提過“打倒孔家店”這五個字嗎?沒有!這都是歷史不斷地積累,以訛傳訛,到了“批林批孔”的時候,我們就以為從“五四”的時候就有“打倒孔家店”了。

  我們退一百步說,即使打孔家店是對的,那孔家店也不是孔子開的。孔子沒開過孔家店,就像我寫的書我自己并不賣一樣,我的書在別的店里賣。孔家店不是孔子開的,是后來的統治者和知識分子打著孔子的旗號開的孔家店,那里邊不一定是孔子的思想。所以說孔子的思想歷代都活著,不但在朱熹那個時候活著,在清朝活著,在“五四”的時候,在今天,它都活著!

  那么最后我講一點,我們學習《論語》是因為它能夠直接幫助我們的人生。我還是想問一下阿蠻。

  

  問:阿蠻,你覺得學習《論語》對你的學習有用嗎?

  答:有用!

  問:有什么用?

  答:至少學語文的時候不會有不懂的地方了。

  問:基本上不需要老師講嗎?

  答:那也需要老師講一點兒,也不是全都懂,就是說不會遇到太大的礙障。

  問:對你平常跟同學、跟朋友之間的人際關系有用嗎?

  答:也是有用的。

  問:有什么用?

  答:比如說吧,有時候同學答應什么事情,我告訴他要言而有信啊。就是說用《論語》來要求自己,大家不就都友好了?都交朋友了!

  問:對你自己個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用嗎?

  答:我這人以前有點兒比較愛沖動,學完《論語》之后,我感覺現在要干什么不好的事情,想起了《論語》之后就漸漸平靜下來了。

  、說:啊,對自己修身養性有用啊,一個性格愛沖動的人,學了《論語》有利于自己能夠平和自己。其實你說的那句話,就叫“克己復禮”!

  答:嗯啊,克己復禮!

  

  (好,請坐吧!)那么剛才通過阿蠻的發言啊,我覺得《論語》對一個小學生都是蠻有用的,那么對于我一個大學老師,當然也是用處非常大的。很多同學、朋友喜歡讀我的書,其實我自己活得挺不安的,因為我一直感到自己處在圣人的光環中。我說的圣人就是圣明的人,不是神人。我其實一直在學習,從孔子到魯迅這樣的古今圣賢,而且越學——就像愛基斯坦、華羅庚他們所說的——越覺得自己無知。人不是越學越覺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了,而是越學越發現:啊,還有那么多的事不知道,包括對這些大思想家的理解。用顏回的話說,那真是:“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你今天理解它的思想了,明天一看好像還不對,后天一看,還有發展,還有一點兒沒琢磨透。就那么點兒話,就夠你一輩子琢磨的,這就是經典的魅力。為什么說它是經典呢?它不是一次性消費的,它可以反復地無窮次數地消費下去。

  有很多話,我們以為自己懂了,甚至以為能給別人講了,過幾年發現還要修正。所以很多北大的老師絕不會拿著一本教案,年年拿這本教案給學生講的,那早被學生轟下去了。你每講一次課你都必須更新你的教案,因為思想在發展,你的智力在發展。比如說,我不是上《論語》課的,假如是上《論語》課的老師,他每一學期都一定要有新的發現,就像我每個學期講魯迅都會不同一樣,不能簡單地重復。這除了你自己的努力之外,關鍵在于《論語》自身,它就是有自我繁殖能力、自我再造能力的。所以我說《論語》是中國文化里最重要的那本武功秘笈,我們用武俠小說作比喻,武俠小說不是經常說要去找武功秘笈嗎?其實武術界倒沒有多少武功秘笈,真正的武功秘笈,就是像四書五經這樣的書。它就擺在那兒,就看你怎么去讀它,你自己的修為,你自己的認真程度,看你讀進去之后能不能有你的造化。

  

  《論語》是中國文化里最重要的武功秘笈

  

  那么,我想請阿蠻背《論語》的最后一句,我們看看它對于我們有沒有什么幫助。阿蠻,你把《論語》的最后一章背一下我們聽聽。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為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孔子最后講“不知”,幾個“不知”就“無以”什么,“不知”什么就“無以”什么,實際上是告訴我們要知命、知禮、知言。其實是我們人活著的三個任務、三個追求:知命、知禮、知言。合起來是一個“知”的問題,其實思想也好,哲學也好,合起來就是一個“知”。這個“知”有很多層次——知道、知曉,它由簡單的接受信息,到完全弄懂弄通,中間的差距是很大的。

  我以前就有這個苦惱,剛才我舉的我上小學的那個例子其實就是自己不被人家理解,自己被人家誤解;明明你是對的,你是正確的,人家反而認為你是錯的,你在這個環境里生活得不好。那么這個時候你怎么辦?你是堅持說,我這個“克己復禮”就是恢復周禮的,還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環境你同意他的說法?你說我錯了,我現在才知道“克己復禮”就是要復辟資本主義。如果投降了的話,你的生活環境會改變,大家認為你知錯就改了,但是你對不起自己的良心。這個時候怎么辦?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處境,特別是你在人生道路上有所前進的時候,你超越了你的同事們,超越了你的同伴們的時候,你就會孤獨。當大家都說,太陽圍著地球轉的時候,你勇敢地說地球圍著太陽轉,你就要面臨危險,甚至把你燒死,人怎么辦?這個時候孔子講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我覺得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力量,就是別人不理解你的時候——這種事情是經常發生的——怎么對待它呢?孔子說這個事情不重要,不要老去憂慮,你不要企圖讓別人都理解你。有些人每天喋喋不休地向別人宣傳自己,恐怕別人不知道你,其實語言不能解決問題,你從早說到晚可能反而增加了別人對你的誤解。你要做的是去知道別人,如果你不知道別人,那么別人知道你也沒有用。我們人活著的觀念,是自己這個主體,去知“你”這個主體之外的客體,去知別人、知世界、知宇宙,這是重要的。你只要知道別人了,別人不知你的情況,你也有辦法改變;你如果不知別人,別人知了你也沒用。最后,這個誤解會變成正解。

  一開始人們認為你沒水平,是誤解,到最后可能就會發現,你真的沒水平。因為你都不能知別人,你怎么有水平呢?所以你記住《論語》這樣的話,對自己的人生是非常有直接的幫助的。就是當你堅持一個正確的信念的時候,你能夠一方面橫眉冷對千夫指,一方面俯首甘為孺子牛,當千夫所指的時候,是對一個人的考驗。大多數人都認為你錯了,人越活就會有受冤屈的時候,這個時候儒家的思想看起來溫文爾雅,其實骨子里是有一種非常至剛至大的東西,是一種人生支柱。

  

  儒家思想:溫文爾雅,至剛至大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為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你說,我光有好心行不行?其實是不行的!我們現在號召講和諧社會,大家說你和諧我和諧,你闖了紅綠燈也不管你,也不罰款,殺人犯都放回家去行不行?和諧社會嘛,你干嗎搞得那么對立呢?不行!孔子講,和諧不是一團和氣。

  

  子曰: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和要以禮節之,用今天這個情況怎么解釋呢?和諧社會必須以法制建設為基礎,犯法就要得到懲罰,要有規范才能和。沒有規范不能和,就是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我們今天這個社會的狀況,不好的一面,包括國際秩序很混亂,就在于規矩都亂了,各講各的理,誰干什么事都找出一套自己的理來為自己解釋。這很像孔子生活的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為什么人類會認為在今天孔子的思想重要,就是社會的禮崩樂壞了,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胳膊粗力氣大,就可以打別人,然后找一套說法。就像狼要吃羊一樣,它說羊把水弄臟了,沒弄臟的地方也能找一個借口來吃你,這個規矩亂了不行。所以說這個世界不和諧!

  社會不和諧,要以禮節之,我們看孔子是怎么說他是一個圣人的呢?他并不是天生智商很高,其實我們在《論語》中也能看到,孔子的智商并不高,他認為自己的智商起碼就不如自己的學生顏回。他跟子貢說咱們都是舉一反三,人家顏回舉一反十,顏回說一個知道十個,咱們都不如他。孔子是一般的聰明人,不是特別聰明的,但是孔子有一套學習方法。他的這個《論語》就講了許許多多的生活方法和學習方法,講得很具體——從怎么學習一直到怎么吃飯,什么樣的肉不能吃,什么樣的酒不能喝,講得非常仔細。孔子是中國最早的衛生學家,他在許多方面都是大家,因為有了這一項一項的規矩,將他整個人支撐起來了——圣人是這樣立起來的。

  關于怎么樣學習《論語》,可能其他的朋友還會有其他的說法,我只是拋磚引玉,講一點兒我個人的體會。正如孔子所說,無非是各言爾志,孔子的教育思想是非常民主的,他上課就是大家隨便說說,自由發言,小組討論,然后他做一個總結。他做總結也不是說自己這個是絕對真理,他就是評點一下:你這個太莽撞了啊,你這個不錯啊,就是這樣,非常自由的一個學習氣氛。這很像我小時候的那個學習小組,但是就在這種看似輕松的氣氛中,他的學生都成了材。孔子的學校是不包分配的,但是他的學生都找到了非常好的工作,各國的諸侯都爭相聘請孔子的學生,他們都是治理國家的棟梁之材。正因為這種民主,誰也不保證自己說的是絕對真理——我用真誠的心來說,但是我不保證我說的話是絕對正確的,別人都可以修正。我們中國人永遠有這種生生不息的真正的文化革命精神,我覺得這才是中華文明它的偉大性,它的延續性,它的內在的魅力。

  好吧,今天時間到了,我就講到這里。謝謝阿蠻!也謝謝在座的各位朋友!有機會咱們再見!

  

  摘自CCTV-10“百家講壇”講稿

  想念父親

  仿佛意識到是在夢里,父親發來了電子郵件,讓我給他保存一份什么檔案。

  我想可能是做夢,搞錯了吧?就去查是不是父親來信了。哦,果然猜對了,父親寄來了一些發黃發紫的他的個人檔案,要我好好保存。

  我想父親真夠相信我的,這般重要的東西,怎么就放心讓郵局給遞送呢?他大概是太想我了吧。于是便到廚房,對正在做飯的母親說,您回哈爾濱看看我爸去吧,他一個人,又那么大歲數了,生活很不方便哪。

  母親說,我才不回去呢,那老東西,脾氣那么倔,什么都跟我擰著來。他不就樂意一個人么?我不回去,我在你這兒多好啊。

  我說,回去看看吧,他都八十多歲了吧。

  母親說,可不是嘛,他死的那年七十,今年可不八十多了嘛。

  啊!父親死了嗎?我冷不丁渾身一驚。只見滿頭白發的父親,笑容滿面地看著我們。

  是的,父親早已死去十多年了。那么我現在,這還是在做夢呀。父親死的時候,哪里有什么電子郵件,連我都不知道什么叫電子信箱呢。

  這回夢醒了,但是睜不開眼睛,因為眼睛里早已充盈了淚水。

  我半夢半醒地掀開被子,呆呆地坐起來,聽見外面唰唰的雨聲。撩起窗帷,已經是暮色沉沉。東京秋天的暮雨,下得正急。

  這幾天工作非常累,每天只睡五個小時。今天下課回來,便想小睡一會兒,晚上好繼續工作。明天報名了一個旅游團去看紅葉,放松放松疲憊的身心。

  然而這個夢,再次提醒我,該寫那篇文章了吧?該寫下那四個無數次涌上心頭的字了吧:想念父親。

  是的,這個題目,我多少次在心里念叨著,在路上,在車里,在烈日下,在風雨中。但是總不知道如何下筆,有時都快要寫了,隨即便陷入了那個“想念”里去,寫文章變成了回憶往事的檢票口。日語把“檢票口”叫做“改札口”,那意思很有趣,頗像我們寫文章,持著一個“札”進去之后,“札”的性質就“改”了。今天這一回,我估計八成還是開了個頭,終于什么也寫不成的。

  

  一

  

  父親叫孔憲之,生于1925年,屬牛,屬得其所,一輩子是個牛脾氣。他有個姐姐,就是我的姑母孔憲秀,比他大四歲,八十八歲才去世,我身在日本,不能前往,可能這也是我夢見父親的一個征兆吧。

  天下孔姓分六十支,我屬于最正宗的“圣人支圣人戶”。我的五十八代祖是衍圣公,名叫孔公鑒。我就是孔公鑒三弟孔公鏜這一支的孔子第七十三代后人。我的祖父孔昭禮,是家族里的長子,下面有三個弟弟。大概各家的事務都歸他總理吧,我的祖父就被稱為“甩手掌柜的”。根據父親和堂叔們的談論,我判斷祖父的生活水準,起碼是個富農。因為家里有車馬,有買賣,還有雇工。祖父不用親自勞動,兜里經常有零花錢給侄子們。整個家族里都很尊重他的威嚴,即使晚年,祖父到哈爾濱住在我們家的那幾年,堂叔們仍然對他畢恭畢敬的。

  可是我家祖孫三代填表的時候,出身欄卻一向填的是“貧農”。當年父親在淮海戰場上入黨,組織上問他家里是什么成分,父親搞不清楚那個成分的“標準”,說是地主富農似乎不好,要說是貧下中農吧,又覺得有點兒丟臉。把家里說得越窮越好,窮得連耗子都餓死了,那是“文革”時的極左毛病;把家里吹得越富越好,富得連耗子都跟姨太太睡在一張席夢思上,那是野蠻發展觀時代的極右毛病。父親拿不準家里的階級成分,就摸著石頭過河說:“是中農。”

  不過這個成分可不是自己說了算的,組織上是要寫信調查或者派人外調的。那個外調的同志到我們山東老家一看,我祖父光棍一個,出無車,食無魚,地不過兩畝,房只有一間,院里不見雞鴨犬,墻上掛滿地瓜干。這位同志回去就吼道:“老孔,你家算什么中農啊?你家也配叫中農?你家比我家差多了。改過來,貧農!”就這樣,我家的成分被“改札”為貧農了。

  父親每次講到這一段,有些慚愧,又帶著點兒得意。那慚愧是緣于被人家揭穿了虛榮心,“明明家里窮,裝什么中產階級啊!”而那得意,則是因為此后在現實生活中得到了實惠。貧下中農成分為主的工人階級,實際上構成了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中產階級”。他們政治上受尊重,生活上很安逸,大鍋飯,鐵飯碗,衣食住行無憂,生老病死有靠。所以,艱苦奮斗建設新中國家底的也是這批人,逐漸喪失無產階級的革命性和警惕性,養育了新生資產階級的也是這批人。

  父親出身貧農,又是山東老八路,三野的解放軍,后來是工人老大哥,再加上有文化,那種政治上的自豪簡直是牛氣沖天。但就是這種自豪,使得他不求上進,貪圖安逸,在吃吃喝喝與罵罵咧咧中享受完了他的后半生。從大多數人的角度看,這是極大的遺憾,但我想從他自己的角度看,也未必不是一種幸福。革命勝利了,老子就要享受它幾十年的革命勝利果實,父親不正是用自己的后半生實踐了這一理論嗎?盡管他所享受的,不過是普通的酒肉和普通的閑適。但是一個基層的工人,能夠跟他的一群狐朋狗友,幾十年沉浸在這種生活里——強大的國家,平等的社會,穩定的收入,純樸的人情。你就不能不承認,那是一個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平民百姓的幸福時代。

  可是我一直有個疑問,祖父的那些車馬、那些買賣,都弄到哪兒去了?怎么偏巧在解放前夕,他成了一個貧農呢?七十年代我第一次回山東老家,鄉親們衣食無憂,精神面貌也愉快樂觀,但是村子里還沒普遍通電,多數人都不穿內褲,平時也很少吃肉,看得出大家都是窮人出身。只有我祖父,吃穿都講究,出入有威儀,咳嗽一下都帶著金玉之聲,上廁所系腰帶都是舞臺動作。他在哈爾濱我們家里,整天瞇著眼睛,拿著一柄小木梳,梳理他那部花白的長髯。梳好了,睜開一對忽然間變得很大的眼睛就去下館子。我父親幾次跟他吵架,都是因為發現他自己吃獨食,把我一個人丟在家里。我怎么看我爺爺,都不像是個“貧下中農”啊。

  后來把我們家族的材料聯成一片,慢慢想明白了。祖父兄弟四個,還有遠遠近近堂兄弟一群,本來都歸他管。可是后來分了支,特別是其中很多家“闖了關東”。在黑龍江的富錦縣,盤踞著我們家相當大的勢力。大人們說到“富錦”,就像說家里的一個買賣似的,他們會說“我到富錦住幾天”,“到富錦那邊要點兒錢”什么的。在哈爾濱和鶴崗,也有零星的幾家親戚。不論誰家,都似乎跟我祖父發生過金錢方面的來往。而且我的祖母很年輕就去世了,父親又當兵在外,祖父對侄子們是比對我父親更加疼愛的。到底是他自己有意散了財,還是大家一起“幫助”他散了財,都無所謂了。反正建國后,我祖父也一直過得很幸福。他是一個有威嚴、會享受的“貧下中農”,女婿是棗莊煤礦的礦長,兒子是老八路,每月給他寄十塊錢,晚年還到哈爾濱這么洋氣的大城市住了幾年。因為害怕火葬,又回到山東。去世之后,子孫千里奔喪,披麻戴孝,完全按照封建禮教將他土葬入殮,可以說是一生無悔啊。

  我祖父喜歡新社會,說新社會“喜氣”,但也偶爾懷念舊社會。他經常聽了什么廣播后,操著一口蒼老的魯南話,深深感嘆說:“毛主席,了不起啊!”但偶爾又加上一句:“就是火葬這個事兒,瞎胡鬧——中央有奸臣哪!”每次中央或者黑龍江什么路線斗爭勝利了,打倒了某個政治人物,或者會議代表的排名發生了變化,爺爺都會很高興地要喝酒,以為跟他作對的那個奸臣被揪出來了,火葬很快就要取消了。可是過了一段,仍然不見動靜。爺爺就瞪著父親說:“這個奸臣,還是木(沒)揪出來呀!”父親雖然也一腦袋封建思想,但在火葬這個問題上,還是受黨教育多年,能夠堅持唯物主義立場的。他煩躁地對爺爺說:“你就是迷信!土葬火葬不都一樣嘛!人關鍵是活著的時候,多吃點兒肉,多喝點兒酒,死啦就死啦,土葬你也木(沒)什么吃,火葬你也木(沒)什么吃呀!”爺爺一拍桌子:“畜生!”

  他們父子倆很少能聊到一塊兒,因為立場相距甚大脾氣卻同樣暴躁也。后來爺爺對我母親流淚說:“東兒他媽,我不能在哈拉(爾)濱老啊,我要是在哈拉(爾)濱老,那個畜生就把我燒成灰兒,冒青煙兒啦。我還是回關里家老吧。”爺爺告別了老劉家和其他鄰居們,帶著他的私房錢和我母親又塞給他的幾十塊錢,回關里了。關于祖父年輕時候的事情,我就一點兒也不知道了。

  我祖母去世的時候,我父親才四歲,所以他從小缺乏母愛。缺乏母愛的典型表現是,平時好像很暴躁,但對人間柔情特別敏感,看了忠臣孝子啊、扶老攜幼啊、生離死別啊之類的好人善事就容易落淚。落淚有損英雄形象,于是就盡量回避人間柔情,裝出野蠻粗魯的樣子,對什么都大咧咧地吆喝一番。看電視如果遇到柔情蜜意的場面,馬上就換頻道,嘴里嘟囔著:“媽拉巴子,演的什么玩意兒!”其實心里是很想看下去的。我估計他一個人在家的時候,肯定會看那些感情戲,很可能還會咧著嘴嗚嗚地哭。但我們一出現,他立馬就裝成個老虎。

  父親填表的“文化程度”一欄,寫的是“初中”,其實他念的是私塾。他看不起現代教育,但知道“初中”比“私塾”好聽。他自幼學的是“三百千”和“四書五經”,留給我的最珍貴的遺物,就是一冊《朱子格言》和幾冊“四書”。父親認識很多生僻字,比如苶、豸、弁、丼,拿根棍子往地上一寫,全樓都不認識,于是個個敬佩:“人家老八路,就是有文化呀!”父親很得意,經常翻著本《四角號碼字典》查來查去。我上小學前就會查四角號碼了,“一橫二豎三點捺,四叉五插方塊六,七角八八九小小,橫上一點是零頭”。用四角號碼查字,不但使我能夠迅速記住字的結構,而且使我對漢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來上了北大中文系,見古典文獻專業的基本功里,有一項就是查各種工具書,聽到幾個同學念念有詞地背著“一橫二豎三點捺”,我覺得十分好笑。現代教育看作很高級的東西,其實人在童年就可以掌握,誰說教育是越來越“進步”呢?后來再聽他們背“一橫二豎三點捺”,我就接著搗亂說:“四關五馬六張飛。”

  認字讀書的功夫,我很快就超過了父母,但寫字卻是我的軟肋。小時候是“大劃拉”,現在是“劃拉大”。我父母的字在一般人里,算是寫得很好的。母親的字比較秀麗,帶點兒小資氣息;父親寫毛筆字起家,后來改用鋼筆,所以他的字工整規矩,藏鋒轉筆都一絲不茍,如同部隊出操。父親經常罵青年人的字“寫得跟狗爬似的”,這個我沒法反駁。但是有一次他罵罵咧咧了一陣,見我不理他,忽然放低了聲音說:“你那個字兒寫得亂七八糟,將來你批文件兒,讓下級笑話。”我由此知道,老頭子原來有“望子成龍”的思想,希望他的兒子當官呢。我雖然頗有看不起老頭子之處,但對他一生抗上,從不溜須拍馬,是暗自敬佩的。也許我早就萌生了這樣的潛意識,我要本事比你強十倍,還要比你能抗更大的官。你不過罵的是幾個廠長局長,我將來要罵的官,比他們大百倍!

  

  二

  

  父親說話直截了當,并非是他牛脾氣天性一味粗魯。一個原因是我祖母早逝,我祖父又不怎么照看他,自由散漫慣了;另一個原因是多年的部隊生活,縱容了他的炮筒子性格。抗戰時期,山東是形勢最復雜、斗爭最殘酷的地區。村上經常過隊伍,很多青年跟著走了。有的跟著國軍,有的跟著偽軍,有的跟著土匪,父親不知是覺悟高還是運氣好,跟上了八路軍。可是八路軍也很封建,一聽他姓孔,不敢要他。因為山東老家一直信奉著“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孔子后代不論富人窮人,都是盡量一不做官、二不經商、三不當兵的。近代以來傳統社會解體,人民生活日窘,漸漸地孔姓之人也難守此訓,做官經商者日多,但當兵還是一條大忌,往往要下大決心,或者改姓,或者更名的。

  我父親堅持要“參加革命”,并亮出了自己的硬件——私塾出身,相當于初中文化。八路一聽,被雷住了,因為他們指導員才小學畢業。于是從不敢要,到幾支隊伍搶著要,最后費縣縣大隊用一顆美國花瓣手雷收買了我父親,給他們當了文書。我問父親那顆手雷呢?炸死鬼子了嗎?父親說太漂亮了,全縣就那么一顆,是劉少奇送的,舍不得扔,后來讓一個女八路給偷去了。我想也許不是偷去的吧,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兒呢!

  父親講過很多他們打鬼子反掃蕩的故事,但我覺得都沒有電影上演的好看——兒子永遠覺得媒體比爸爸強。特別是父親居然沒有跟鬼子拼過刺刀,真沒勁。多年以后方知,父親講的,才是真實的戰爭。比如半夜突然被鬼子包圍了,抄起槍和手榴彈,嗷嗷叫著一邊亂打一邊就往外沖,等天亮一看,有光著腳的,有光著腚的,有嘴里叼著鬼子耳朵的,有手里拿著鬼子腸子的。我小時候覺得,爸爸這伙八路軍,這仗怎么打得這么丑陋,這么惡心,一點兒英雄氣概都沒有,跟電影上的李向陽、趙勇剛他們比,簡直是一群土鱉。可父親老是愛講這些,還說什么拼刺刀是拼不過鬼子的,如果沒子彈了,就抓一把土往他們臉上揚,然后撲上去就咬。我心想這都是什么損招啊?電影上的八路都是一個人挑翻七八個鬼子,怎么到我爸他們這兒,改成流氓打群架了?

  今天再想父親所講的場面,乃深深體會到那是何等的驚心動魄。每一秒鐘,我的父親都可能沒有了。把那個場面千百倍放大,每一秒鐘,我們中華民族都可能沒有了。

  講到解放戰爭,仗打得就輕松多了。父親最叫苦的就是走路,一黑夜要走一百多里山路,走著吃,走著睡,走著撒尿。漣水戰役中華野失利,父親他們被一路從蘇北追到魯南,國軍離共軍的尾巴只有五分鐘的路程。有的戰士跑到路邊拉泡屎,就被俘虜了。父親不愛看《南征北戰》,說:“媽拉個巴子,一點兒不真實!”在我們看來,那已經是最真實的戰爭片了,里面共軍死了很多,國軍很威風,而且是解放軍真槍實彈演的,里面的影星仲星火還差點兒被打死。父親叨叨說:“我的這個氣管炎,就是南征北戰中讓國民黨攆出來的,他怎么不給演?陳老總說了,不會跑路能打勝仗嗎?”但是講到孟良崮全殲七十四師,父親總是眉飛色舞的:“奶奶的,這下可報了仇了,讓你攆!三萬多王八犢子,連張靈甫,帶攤煎餅的,一個沒跑了,全他媽收拾了!”

  除了山東戰場的幾個戰役之外,父親主要參加了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淮海戰役中,父親一個人押運二百副擔架過黃河,沒損失一個傷員,立了三等功。我小時候覺得這沒什么了不起,跟董存瑞比差多了。多年后我有一個機會,護送十二副擔架去醫院,剛過馬路就丟了兩副,到醫院一數,還剩七副擔架五個傷員。想想父親當時上有敵機下有敵兵,民工都是烏合之眾,而且傷員都脾氣暴躁,神志不清,圓滿完成任務確實不易。父親說很多傷員疼痛難忍,就打護士,護士因為沒有麻藥,就流著眼淚任傷員打。這時候父親大喝一聲:“媽拉個巴子!你是國民黨啊?國民黨才打人啊!”這句話往往比麻藥還管用,可見“國民黨”一詞當時已經臭到了什么地步。

  父親還抓過一批俘虜,我跟很多人講過。有個電影里演過類似的情節,不知道編劇是不是輾轉聽到了我說的故事。一天夜里,父親他們排睡在墳地里,天蒙蒙亮時對面的哥們兒過來借火抽煙,火柴一亮,彼此發現是敵人,父親他們手疾眼快,先端起了槍,結果俘虜了一個連的國軍。父親的立功表上有一項四等功,我估計可能是這件事。

  后來的渡江戰役就沒什么可講的了。父親說國民黨真不禁打,他媽的成群結隊主動來投降,你想立功都沒機會了。另外把我們的豬肉白面都吃了,那時的規矩是,反革命吃豬肉,新革命吃豆腐,老革命吃白菜。王八犢子們一傳十、十傳百,都投降過來吃豬肉,他媽的反革命反成祖宗了!我們這些老革命,端著白菜窩頭在旁邊看著,干生氣木(沒)辦法。還有林彪的四野、劉伯承的二野,也都渡了江,都趕來會大餐,其實湊什么熱鬧,陳老總一個人就夠了。

  父親不懂全局的形勢(其實讀讀毛選就明白的),也似乎不知道三野的很多戰事都是粟裕大將指揮的,他就對陳老總一個人愚忠,可見當時陳毅的個人魅力也是我們研究軍史時不該忽略的。渡江后父親不在先頭部隊,就一路跟著“撿洋落”。父親領著一群山東哥們兒,胳肢窩里都夾塊木板,上寫某某縣人民政府,等部隊把那個縣一占領,某位哥們兒就去掛牌辦公了。所謂山東干部遍天下,就是這么來的。

  父親到了蘇州,就止步了。他講到蘇州,一個是大米真難吃,一個是大姑娘真難看。第一條我和我媽都贊同,因為糧店里賣的南方大米,東北人都不愛吃,寧肯吃粗糧,也覺得比那“秈米”香。第二條我不大相信,人們都說蘇杭出美女,俺爹咋說不好看呢?母親說父親是土包子沒見過世面,他心里就知道那些“山東大妮子”。后來我想人在戰爭年代的審美觀可能具有獨特性,比如林彪就認為錦州出美女,此乃亙古未有之論。人家毛主席明明說了:“錦西那個地方出蘋果。”他林彪非說出美女,就因為錦州是林彪一生中最重要的戰場。俺爹說蘇州大姑娘難看,到底是在蘇州遭受了什么挫折,影響了他對蘇州婦女的觀瞻,還是正話反說,本意是蘇州大姑娘真好看呢?他在蘇滬一帶停留了好幾年,但是具體做什么工作卻語焉不詳,只說過康生到蘇州,他參與過警衛布置,每條胡同一挺機槍。我到蘇州住在觀前街時,晚上出去在胡同里溜達,想象著當年父親也在這些石板上走過吧。

  

  三

  

  1953年,父親被調到東北,準備赴朝參戰。但還沒過鴨綠江,停戰協議就簽字了。父親吹牛說美國鬼子要是再不簽字認輸,等我過了江,哼,三八線就劃到媽拉巴子美國了。父親以為三八線就是用“三八大蓋”步槍劃出來的一條分界線而已。他很愛看抗美援朝的電影,可能是因為自己不曾參加,看著過過癮。

  然后是大裁軍,父親轉業到鶴崗(他們山東人念“豪崗”),后到哈爾濱,當了個小廠長。他五十年代的歷史我很不清楚,看他履歷表上沒犯過任何錯誤,官卻越當越小,這一點兒不像陳老總,倒是像賀老總。到我出生時,他只在豆腐廠當了個車間主任,雖然說相當于分廠長,但職權是很有限的,也就能決定把豆腐渣賣給哪家養豬的,所賣的錢還不能私吞,而是全體工人一起喝酒用了。

  從我小時候的角度來看,父親生活的最主要內容就是喝酒、聊天、罵領導、打兒子。他對待鄰居同事都超級友善,別的孩子欺負我,他總是先揍我一頓,再去給人家道歉。外面遇到的任何人,他都能拉到我家來喝酒,不管家里有沒有菜。他所罵的領導也到我家來喝酒,但他還是照罵,動不動就說:“老子是抗日干部,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打天下。你們他媽的坐享其成,走后門,不要臉,都是修正主義王八蛋!”其實他不懂什么是修正主義,他罵人家的所謂走后門,不過是送孩子參個軍或者一斤肉票買二斤肉之類。他就這樣慢慢得罪了很多“當權派”,“文革”時多次被人家批斗。所以他七十年代以后,經常罵“文革”,他認為的“文革”,只是六六年、六七年、六八年這三年。他把很多看不慣的事,都歸罪到“文革”頭上。比如我一頂撞他,他就說“文革”教壞了你們這些王八羔子,一點兒不孝順!我心想那你頂撞我爺爺,是誰教壞的呀?他還不喜歡簡化字,說“文革”把字都簡化了,他還得重新適應,寫出來一點兒沒文化。但他寫自己的名字時,從來不寫那個“憲”的繁體;寫我的名字時,也不寫那個“慶”的繁體。他不知道簡化字古已有之,民國時期就曾經公布過,新中國頒布簡化字表也是“文革”以前的事情。他還看不慣青年男女手拉手“壓馬路”,說媽拉巴子“文革”把你們都解放成流氓了,大白天就手拉手,這不是國民黨嗎?其實哈爾濱風俗歐化,男女交際相對開放,“文革”前后基本沒什么變化的。

  “文革”后期,各城市都組織了工人民兵,相當于武警,人家就把他調去當了個分部的副總指揮,實際意圖是省得聽他罵人。他干得挺得意,弄了支卡賓槍放在家里,還偷了幾粒子彈。說當年有支三八大蓋就不錯了,第一次看見卡賓槍還是陳老總的警衛員身上背的。過春節的時候,趁著滿城鞭炮震天,他讓我沖天打了一槍,笑著說:“看你那個熊樣,當兵不行啊,當個司令還行。”

  他管民兵期間,是有點兒實權的,抓捕過不少著名流氓大盜。那些人沒有一個恨他,更沒有人在我身上報復。因為抓到之后,他總是去親自審訊,把人家臭罵一頓,講一番社會主義紅色江山來之不易和你媽生你多么不易的大道理;最后問人家,你對得起毛主席、對得起陳老總嗎?人家肯定痛哭流涕地說對不起。他就讓人家寫檢討書,按了手印,然后就放了。其中有幾個還真的改邪歸正了,父母拎著雞到我家感謝。父親說這不算走后門,把雞收下吃了。

  “文革”過后工人民兵解散,他回到豆腐廠,已經沒有他的位置了。副主任他不愿意當,工人他當不了(因為不會做豆腐),歲數也大了,就當了打更的。人家更夫都是天一黑關門睡覺,他卻認真得很,兜里裝根麻繩,夜里起來巡邏多次。他很會抓小偷,雖然上了年紀,身體又很胖,卻能三下兩下把一個小伙子捆得結結實實的。他曾經酒后把我一只胳膊綁在桌子腿上,我用另一只手怎么解也解不開。他幾次要教我這種綁人的功夫,但我出于逆反心理,沒學。

  父親抓到小偷,還是喜歡給人家訓話,然而這已經是改革開放時代的小偷了,不管黑貓白貓,偷到葷腥就是好貓,誰還聽他那套叨叨令?他最生氣的,是有一次那小偷居然還反過來訓他:“我說大叔,你讓誰給忽悠啦?你還真把這工廠當成你自個兒的啦?你還以為這是毛主席的年頭啊?我把話放到這兒,用不著我偷,這工廠出不了十年,肯定有個大號的賊,整個浪地、一根毛都不剩地把它偷嘍。你愛信不信!說句實惠的,大叔,趁著現在都蝦蟆哈吃眼的,你也趕緊往家劃拉點兒,將來人家一動手啊,你想吃屁都趕不上熱乎的啦。”父親聽了大怒,給了那小偷倆嘴巴。我沒在現場,但我估計那小偷看俺爹的神情,大概跟魯迅《藥》里夏瑜看紅眼睛阿義差不多吧。

  或許是打小偷的報應,父親最心愛的東西被偷走了。九十年代初,他兜里揣著他的轉業證、軍功章,還有一枚淮海戰役紀念章和一枚渡江戰役紀念章去老干部局上訪,結果在公交車上,連同錢包一起都丟了。他寫信告訴了我,我感覺到他的心在流血。我不能怪他粗心大意,我愿意用在北大剛得的一千元頭等獎學金,買回那些金色的檔案,雙手呈放到父親的面前。但父親也知道這只是幻想,他之所以告訴我,是他知道,這世上只有我懂得他的心有多痛。

  父親此后變得更懶了。我家住在五層,馬路對面是哈工大巍峨的克里姆林宮風格的主樓,我們窗下是川流不息的車輛和熙熙攘攘的市場。父親退休后,經常癡癡地遙望窗外。哈爾濱的豆腐衰落了,哈爾濱的紡織衰落了,哈爾濱的軍工衰落了。坦克廠生產的拖拉機,競爭不過鄉鎮企業;導彈廠生產的麻將,競爭不過郊區的農民;飛機廠生產的自行車,連成本都收不回來……我料他定是想起了那小偷的預言。

  父親是個平民,也甘當平民,但他是見過世面的胸懷天下大事的平民。外人只見他喝酒罵人吹牛,不知道他幾十年讀書讀報,感情有很細膩的一面。他年輕時玩過攝影,玩過集郵,玩過鐘表。他喜歡史地知識,經常拿著放大鏡研究地圖,他知道所有的省會和全國的鐵路干線,能背出幾十個國家的首都。他高興時也能說幾段子曰詩云,還會點兒簡單的樂器。他并不贊成我選擇文學專業,也不懂“中文系”是干什么的,但我上北大后假期回家,他總是拿出厚厚的一本剪報,里面是各種文學知識,還有連載小說。那些對我都沒有用,都屬于小兒科的東西,但我總是謝謝他。我們一家都是不喜歡輕易外露感情的,真心的感謝也往往故意用調侃化解掉。更何況脾氣都倔,都等著對方先低頭。

  

  四

  

  父親一生基本沒有對我說過軟話,但他的行動不自覺地透露出很多掌心化雪的愛意。從學齡前一直到上大學,他都打過我,但我注意到,他從來不曾打過我的要害,有兩次把木棍打折了,都是因為我的肩膀太結實了。還有一次我凌空捏住了他打來的拳頭,霎時覺得自己的勁兒太大了,如果捏得他拳頭動不了,那是讓他很沒面子的,我就暗松了一點兒勁,讓他的拳頭還是打到我的肩窩。但他似乎覺察到了,垂下兩手,沮喪地轉身去了。他打我罵我,我都毫不屈服,但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很不孝,真想回到童年,毫不反抗地被他打哭,然后聽他醉醺醺地斥罵,反正罵完了就吃飯唄。

  父親長期每月掙四十八塊錢,母親掙三十八塊錢。每月我們家給祖父寄十塊(祖父去世后,我妹妹出生,這十塊就用到妹妹身上),買商品糧油用去十多塊,每天給我兩角錢大概一個月五塊,日常買菜等家用大約十五塊,母親自己花用不到十塊,其余三十多塊,大部分都被父親用在了吃喝上。別人家如果有這三十多塊富余錢,日子是過得非常滋潤的,多數鄰居都有了“四大件”——自行車、收音機、手表、縫紉機,個別的還有黑白電視機。而我們家自行車是公家的,收音機是朋友給攢的,手表是七十年代才有的,縫紉機則一直沒有。全家存款最多的是我,因為我每天可以節省一角錢,每月賣廢品也可收入幾塊錢,還有過年時候的壓歲錢,這些錢主要用于買小人書、學習用品和鞭炮,其余的則經常被父親連哄帶嚇“借”去喝酒吃肉了。

  父親喜歡吃肉,而買生肉是要肉票的,所以他三天兩頭跟朋友下館子,多數是他付錢,還振振有詞曰:“我來,我來!我人口少,你嫂子從來不計較,家里啥也不缺。有錢就他娘的花唄!”我和我媽對此很氣憤。但現在算算,他就是把二十多年喝酒吃肉的錢都省下來,也就一萬元左右,現在也不夠他兒子在北京買一平方米的房子,所以我現在寬容和理解了他的一切。我小時候雖然過得樸素點兒,但并未缺吃少穿。家里每周都吃肉,經常可以買冰棍買水果,過年總有新衣服,平時還有私房錢。半天上課,半天隨意游玩,確實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也。

  假如我或者母親在街上撞見父親喝酒,他會叫上我們一起吃,趁機向我們灌輸他那套“人活著就要多吃多喝”的歪理邪說。這時候我覺得他的話雖然不對,但態度是很親切的。他打罵我主要都是我頂撞他或者不給他面子,其實他是非常以我為自豪的。每個學期的家長會,他都搶著去。我媽要去,他就反對說:“你懂個啥?你會說個啥?”我媽說:“大酒鬼,就你懂。”父親理了發,抹點兒頭油,穿著他最好的衣服,威而不猛地坐在家長群里,等著老師表揚他兒子。回來一邊喝酒一邊轉述:“今天三個老師一共表揚了你五次,媽的不要驕傲啊。”有幾次他還代表家長講話,在那種場合,他居然一句粗話也不說,講得簡潔有力,又能配合政治形勢,又能結合學校實際,確實有幾分陳老總的風度,往往掌聲如雷。所以他在家里罵人時,母親會說:“你就欺負老婆孩子的章程!在學校講話,你咋不敢罵銀(人)呢?”

  我單獨跟父親在一起時很少,時間長點兒的,一次是跟他“蹲牛棚”,一次是跟他回山東為祖父奔喪,這都有專門的文章回憶了。記得小學三年級,學校布置了撿榆錢的任務,每人三兩,干部半斤。父親十分罕見地帶我去逛了一天的動物園,一邊看動物,一邊撿榆錢。中午在草地上吃的面包紅腸松花蛋,我喝的汽水,他喝的啤酒。我們爺倆沒有什么話,坐在報紙上,各自想心事。我發現父親沉靜的時候,變得比平時更加寬闊魁偉,似乎身體里有一片我所不知道的汪洋大海。吃完喝完,他一伸腿,就仰在草地上睡著了。輕風吹起報紙的一角,擦著他黑亮的皮鞋。陽光透過高高的樹梢,照在他國字型的臉上和大字型的身上。他開始打鼾,跟遠處傳來的老虎的低吼恰好一唱一和。動物園我經常去,但那一刻的動物園,我感覺就是天堂。

  父親自稱三歲喝酒,但他喝了一輩子,卻沒喝過幾回名酒。我因為枉擔了一個“北大醉俠”的名,每年都有人送我名酒。酒香滿室,此心悠悠,深夜小酌一杯,不禁想起父親。他若活著,看看兒子孫子,想必是很高興的。但看看世道滄桑,肯定又是生氣的。

  我經常總結別人,但我總結不了父親。他的側面太多,似淺又深,似簡實繁,雖然不是圣人,卻真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感覺。這篇文章就像開頭預料的那樣,一次是寫不完的。從東京寫回北京,寫回哈爾濱,寫到山東,寫到蘇州,寫到每一處我所知道的父親去過的地方。每一次打開文檔,都想起許多畫面,許多細節。寫了,又刪了。一會兒怕混亂,一會兒怕啰嗦,似乎從沒寫過這么費事的文字。或許這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場對話,是一場彌撒,也是一首《安魂曲》吧。古人說的“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前一句是我的心情,后一句則是我的處境。

  喝酒,我不是父親的對手,但我想,這世上最能體會他心境的,還是我這個不孝的兒子吧。父親一定有他的天下之憂和身世感懷,但他不是文人,他沒有寫出來,他對我講的都是“好的故事”和對我有用的事。他有許多秘密和想法都帶走了。我不想追尋那些秘密,我想我已經領悟了他的遺囑:不論世道如何,處境如何,都要堅持做正直的人、善良的人、能吃能喝的人、敢笑敢罵的人。人可以窮可以富,可以細可以粗,可以雅可以俗,但“士不可不弘毅”,總要對得起流金歲月,高天厚土。 

如欲購買,請前往烏有之鄉書社網店 》》》

烏有之鄉書店客服:

咨詢電話:010-51627564

郵     箱: [email protected]

書店Q Q:  951172898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國器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7.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8.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9.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0.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