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游說集團與美國外交政策
2002年,《大西洋月刊》委托芝加哥大學的約翰·米爾斯海默和哈佛大學的斯蒂芬·沃爾特兩位美國學者,寫一篇關于以色列游說集團與美國外交政策的文章。文章寫完后,該雜志最初要求做一些修改,然后又拒絕發表,原因不言而喻,這篇文章一旦發表,將會引發極大的爭議,在強大的以色列游說集團和美國猶太人中間更是這樣。隨后,所有的洽談都徒勞無功,美國沒有一家雜志愿意發表這篇文章。2006年3月,這兩位學者最終同《倫敦書評》簽訂了一項合同,以《以色列游說集團》為題發表這篇文章。
據這兩位學者所說,以色列游說集團是一個“由個人和組織聯合起來的松散聯盟,他們積極地影響美國的外交政策,使之朝著有利于以色列的方向發展?!绷钊梭@訝的是,這個“松散同盟”對美國政府和媒體施加著重大的影響。其中最著名的組織是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這個親以色列的游說集團成功地使美國每年向以色列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援助。2005年《財富》雜志的一項調查顯示,它是國會中最有影響力的游說集團之一。該委員會的官員經常與國會議員舉行會議,并且公開發表有關議員們在以色列問題上的投票記錄的分析報告。
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是“影響美國中東外交政策的一股重要力量”。它在華盛頓擁有巨大的影響力,經常向議員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咨詢,甚至在總統內閣候選人的人事任命等事務上也有一定的發言權。例如,1992年大選剛結束,該委員會主席竟然宣稱,他正與新當選的克林頓總統商量國務卿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主任人選等問題。
有人會以為,一個對華盛頓出臺政策有如此影響力的組織,應該是值得美國人民信任的。不過事與愿違,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的官員被發現卷入一些危害美國安全利益的活動。2005年5月,在五角大樓擔任分析師的美國空軍上校勞倫斯·富蘭克林被逮捕,并被指控向該委員會的兩位高官傳遞機密信息。同時,FBI控告這兩位高官向以色列透露美國國家安全情報。對于向以色列一位政府官員和該委員會兩位高官泄密事實的指控,富蘭克林表示認罪伏法。
出乎意料的是,盡管遭到這種為國外政府進行間諜活動的指控,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仍然能夠贏得國會議員和布什政府高官們的廣泛支持,因為上至總統布什和副總統切尼在內的許多高官還對其大加贊賞。布什稱贊它“使我們注意到美國國家安全正面臨巨大挑戰”,并且“讓國會和人民都清醒地認識到日益上升的核擴散危險”。切尼進一步補充說:“為了美以兩國人民的友誼,委員會在戰略利益和道德踐行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米爾斯海默教授和沃爾特教授可不這么看。在他們眼中,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就是一個強大的親以色列的游說集團,它過多地影響美國外交政策,使之偏袒以色列。同時,這兩位教授認為,委員會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它能夠回報支持自己的議員和議員候選人,并打擊那些不聽話的人。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可以保證它的朋友們能從無數親以色列的政行會(政治行動委員會)那里獲得強大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對那些仇視以色列的議員,則通過資助其政治對手的方式加以報復?!?/p>
2002年,阿拉巴馬州的厄爾·希利亞德和佐治亞州的辛西婭·麥金尼兩位議員被認為有敵視以色列的舉動,因而被競爭對手擊敗而丟掉了議員職位,幕后原因即是競爭對手獲得了猶太人的資助,其中大部分就來自于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 “過去40年中,少數批評以色列的議員幾乎都遭到過公開的羞辱報復,慘一些的甚至不得不讓位于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支持的競爭對手?!边@一點根本不會讓人感到奇怪。
除了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這個“松散同盟”的其他成員主要由“這樣一些美國猶太人構成: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竭力影響和改變美國的外交政策,使之促進以色列的利益?!苯芾铩じ栱f爾、帕特·羅伯遜等基督教福音派信徒以及共和黨國會領導人迪克·奧秘和湯姆·迪萊也是這個游說集團的成員,他們“相信以色列的重生就是圣經預言的實現,因而支持以色列的擴張主義。要不然就會違背上帝的旨意。”事實上,在企業研究所、布魯金斯學會、《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等美國智庫和主流媒體中,以色列的支持者“已經具有支配性的影響力”。因此,美國大多數評論家越來越親以色列。
公開辯論和言論自由是美國人引以為豪的,但是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卻“監視教授們的寫作和教學”。他們甚至“向國會施壓,要求監視教授們關于以色列的言論,”并對那些膽敢批評以色列的人扣上“反猶太主義”的帽子。令人相當不安的是,2004年,由于批評美國為了以色列而置自己的國家利益于不顧,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阿納托·利芬變成了同事們唾棄的對象,并且被迫離開了這家智庫。弗朗西斯·福山是美國冷戰后國際關系研究方面最著名的學者之一,因為寫了一篇文章質疑美國對巴以沖突的政策,差點“被指責為反猶太主義”。
最近,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成功地游說美國加強對伊朗的制裁。它的策略是向美國政客們不斷施加對付伊朗的壓力。2007年9月28日,這種持續不斷的壓力取得了“即使不是完勝,也算是重大的勝利”。當時,76名參議員聯合通過了一項決議,宣布“伊朗革命衛隊”為“外國恐怖主義組織”。同時,眾議院也通過了《制裁伊朗授權法案》,規定“對在伊朗能源部門投資超過2000萬美元的外國公司實行全面制裁”。隨后是2007年10月2日凱爾·利伯曼的立法提案,威脅要打擊、遏制和阻止伊朗。換言之,美國國會已經授予總統發動反對伊朗的戰爭的權力。
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在深陷伊拉克泥潭、付出慘痛傷亡和高昂費用的情況下,美國還如此急于要對人口5倍于伊拉克以上的另一伊斯蘭國家發動戰爭呢?《紐約客》專欄作家西摩·赫斯特找到了答案。當在電臺節目里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他回答得直截了當:“因為金錢!來自于紐約猶太人的大量金錢。我沒有開玩笑,相當多的猶太財團和著名的美國猶太人都站在以色列的立場認為,伊朗是一個現實的威脅。我想就是這么簡單,因為金錢!……這也是2007年美國政治的核心?!?/p>
如果金錢在美國政治決策中如此重要,那么美國目前的以色列政策給自己帶來了經濟上的好處了嗎?很不幸,根據《以色列游說集團》作者的看法,與以色列的關系給美國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僅在1973年至2003年這一時期內,美國向以色列提供的直接援助總額就超過了萬億美元。以色列每年得到大約3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援助,相當于美國每年對外援助預算的1/5”。在外交上,“支持以色列也價格不菲,而且還使美國與阿拉伯世界關系復雜化”?!案匾氖?,美以兩國因為共同的恐怖主義威脅才團結起來,這種說法完全因果顛倒。美國之所以面臨恐怖主義問題,就是因為同以色列走得太近,而不是相反。”
最后,米爾斯海默和沃爾特得出結論是:“僅僅是以色列游說集團的存在就已經表明,無條件地支持以色列并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即便符合,美國也不需要一個特殊的利益集團組織來插手。”在文章發表后,米爾斯海默和沃爾特遭到許多同情以色列游說集團的學者的批駁。例如,哈佛大學法學教授艾倫·德紹維茲就聲稱,兩位作者是“自毀名譽”。其實,米爾斯海默和沃爾特以前是同情和支持以色列的,但是9·11事件徹底改變了他們對美以關系的看法。9·11事件后,他們終于意識到,與以色列結盟對美國同其他國家特別是穆斯林世界的關系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令沃爾特失望的是,在美國政界和學界,美以關系“并不是可以隨便談論的,可能會有人立即站出來阻止你,以各種方式對你進行詆毀,因此沒有美國政客愿意碰這個話題。當你看到許多美國人辯論其他所有富有爭議的問題比如真主問題時,這一點變得尤為突出。但在我看來,這是我們國家安全的當務之急,因而我們應該對此進行公開辯論,而不是只能聽到一種聲音”。正是因為這種恐懼和脅迫的氛圍,當《大西洋月報》第一次向米爾斯海默教授約稿時,他才找了一個合作伙伴,他說當時情形是這樣的:“最少得有兩個具有重要地位的人,才能共同承擔文章發表后帶來的爭議和壓力”,“我自己絕不會單獨行事”。
他們在撰寫文章時就清楚地知道相關的風險。正如米爾斯海默教授所說:“我們很可能失去擔任大學高級行政職務或任職于華盛頓決策機構的機會?!钡拇_,在文章發表后,沃爾特的遭遇猶如“地震”一般。他“處在擔憂恐懼之中,因為他不僅遭到了稱其為白人至上主義者的人身攻擊,而且還失去了收入保障”。
當然,文章也贏得了許多人的稱贊。例如,地緣政治戰略家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稱贊說,作者提出的“大量事實證明,多年來,以色列一直是美以關系的主要受益人”;中央情報局前高官邁克·舒爾說:“米爾斯海默和沃爾特基本上是正確的?!?/p>
但是,美國學者諾姆·喬姆斯基卻認為,米爾斯海默和沃爾特提出的論點并不是非常令人信服,因為他們沒有指出,“石油公司、軍火工業和其他特殊利益集團在國會的游說能力和政治獻金都遠遠超過這些猶太游說集團?!痹谠S多方面,米爾斯海默和沃爾特確實正確描述了美國與以色列的關系。但是,人們想知道,美國政府真的讓以色列游說集團給左右了嗎?面對穆斯林世界的強烈抗議和譴責,美國為什么還是根據以色列的需要來調整其外交政策呢?我們不得不得出結論說,所涉及的問題絕不僅限于強大的以色列游說集團,而且還包括美國實際上是在利用以色列來推動自己在中東利益的深層次原因。
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取決于兩個重要的安排:一是可靠的石油供應;二是石油的定價和交易必須使用美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美國竭盡所能防止中東出現任何獨立的大國,并且對伊朗的穆罕默德·摩薩臺和埃及的納賽爾等強硬的領導人采取敵視行動。中東的產油國家必須聽命和依附于美國,要不然就會出現政權更迭,就好像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可怕下場一樣,這是美國的基本原則。美國積極地保護本國石油公司的利益,確保美國的消費者以合理的價格獲得按照美元來定價和交易的石油。與此同時,美國尋找像以色列這樣能夠在該地區發揮影響的獨立強國。結果證明,以色列符合華盛頓的這種戰略,因為強大的以色列可以挑戰中東任何國家,并保護美國在中東的地緣政治利益。作為回報,美國不但對以色列侵犯巴勒斯坦人人權的殘暴行徑視而不見,而且還向這個中東警察提供全部的經濟和軍事援助。
作 者: 馬耀邦 著 林小芳、李冬梅、林賢劍譯
出 版 社: 當代中國出版社
ISBN 碼: 9787801709196
出版時間: 2010-9-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