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仰:自由何必掛羊頭
劉仰
·
2009-03-21
·
來源:烏有之鄉
前幾天的一篇文章《自由經濟如何無視道德》提到了一本書,《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Saving Capitalism From The Capitalists,拉古拉邁-拉詹、路易吉-津加萊斯合著,余江翻譯,中信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今天就說說這本兩位美國教授寫的書。
這本書的書名就有點說頭,書名首先就擺明了一個態度,作者是要拯救“資本主義”。作者在本書的《前言》中提到:“資本主義,或者更準確地說,自由市場經濟,是人類創造的最有效的組織生產和安排分配的方式。”在這里,作者表達了兩個觀點。一,資本主義是最好的;二,資本主義等于自由市場經濟。所以,作者是要拯救一個最好的制度,也就是要拯救自由市場經濟。這樣理解后,我們立即在書名上面遭遇了一個難題:資本主義屬于誰?既然作者要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那么,它是否又包含了兩個意思:一,資本家把資本主義搞壞了;二,有新的人要替代資本家,從資本家手里接過資本主義這一最好的制度?
對于前一個意思,作者很明確地承認了。在本書的第一章,作者寫到:“今天,世界上許多國家現行的資本主義制度并不是理想的資本主義,而是一種腐敗的資本主義,在那里,既得利益集團的力量阻撓著自由競爭發揮健康的作用,市場體系的政治基礎非常薄弱。”按照這個描述,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迄今為止所有的資本主義都是腐敗的。這像是一個社會主義的觀點,其實不然。社會主義認為資本主義的種種不良現象,來源于它內部的缺陷,因此,解決問題要靠無產階級或者工人階級。而作者根本沒有這個意思。作者雖然認為幾百年來,資本家把資產階級搞壞了,但是,他們并非要用社會主義來取代資本主義,而是要用另一批人來取代資本家,從而拯救資本主義。
為什么要取代資本家?作者說,因為資本家已經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團,妨礙了自由競爭。換句話說,作者認為,以往所有被資本家掌控的資本主義社會,都是為既得利益集團服務的,所以是腐敗的,因為他們沒有實現真正的自由市場競爭。這種觀點在反對資本主義的陣營中不算新鮮,但是,在維護資本主義的理論圈里,的確算是新鮮的。原來,資本主義的維護者也承認以往的所有資本主義歷史都是腐敗的。因此,不管是反對還是維護,按照作者的觀點,對于以往的資本主義已經可以下一個沒有爭議的結論了,再為資本主義的過去史辯護,已經毫無意義了。那么,對于資本主義的未來呢?作者說到:“在歷史上,人們并沒有更多的選擇——要么選擇一個腐敗的資本主義,要么選擇一個腐敗的社會主義,而我們今天則存在另外一條道路,一條完全可以行得通的道路。”這條道路是什么?作者告訴我們,這就是金融自由。于是,我們知道了這本書的真正含義:金融自由將拯救資本主義,將實現理想的資本主義。
按照一般對于資本主義的了解,所有為資本主義辯護的人都說,資本主義就是自由經濟,自由競爭,包括本書作者在《前言》中也是這么認為的。我們同時也知道,資本主義是離不開資本家的。但是,作者在《第二章》說到:“任何企業主都知道,競爭是令人不快的,競爭約束著它們的貪婪。”于是,作者得出結論說,以前的資本家都扼殺了自由競爭,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團。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作者第一個自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資本主義是自由的;另一方面,資本家是扼殺自由的。那么,沒有資本家,還有資本主義嗎?既然資本家和資本主義不能分開,那么,扼殺自由的資本家所形成的資本主義難道還是自由的?莫非世上還有一個非資本家構成的資本主義?按作者的意思,至少在他們提出金融自由以前是沒有的。這真是讓人感到糊涂。是我們水平太差,不懂教授的真諦,還是教授在胡扯?
作者在后面的文章中,抨擊了以往的政府如何與資本家勾結一氣,即便有民主制度,也難以阻止政府和資本家形成既得利益集團,民主常常也被官商勾結所蒙蔽。因此,似乎可以得出結論,資本家扼殺自由的后臺就是貪婪的政府,政府的權力是扼殺自由市場、自由經濟的罪魁。這種觀點也不新鮮。那么,作者所倡導的理想的資本主義——金融自由,如何才能實現呢?作者在《第七章》寫到:“對于金融產業而言,最理想的政府不應該是一個消極的政府。”在這一章中,作者甚至還有一個小標題,叫做 “中央權威的必要性”,其中說到:“大量的市場交易都需要一個中央權威的保證,才能高效率、低成本地得到執行”。于是,我們看到了作者的第二個自相矛盾:一方面,貪婪的政府是扼殺自由的,即便民主也沒用;另一方面,自由必須由強大的政府來保證。也許,作者自己也意識到了這種夢囈一般的胡言亂語,便企圖自圓其說。他說:公共品不一定需要政府來提供。他舉的例子是,某大學校園的保安巡邏就是私人機構。但是,這種辯解很無力啊,作者總不能說讓法院也交給私人吧?
作者為了推銷他的金融自由,一再指出以往的資本家都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團。那么,誰能保證作者推銷的金融自由不會是另一個既得利益集團?我們完全有理由懷疑,作者打著自由經濟的旗號,實際上只是想實現既得利益集團的更替,以新的利益集團,淘汰舊的利益集團,實現一次在自由名以下的改朝換代。比方說,這幾天又冒出來AIG集團的高額獎金事件,與前一陣企業高管的天價薪酬是一個路子。人們已經指出,當前最強勢的CEO既得利益集團,已經無所顧忌地傷害了股東的利益。為什么?因為隨著金融自由的擴展,小股東越來越多。在金融自由看來,股東就屬于過于的資本家,只有把他們打得徹底分散,股東資本家才不可能具有傷害自由的力量。于是,這個力量轉移到了新生的CEO利益集團,他們以金融自由的名義,自由地獲得了自己的高額回報。這個現象還牽涉到另一個話題。主張金融自由的人說,以前的金融都是金融寡頭,金融壟斷,他們現在主張的是金融民主。關于這個話題,下次再說。
不用再羅列作者某些自相矛盾的觀點,簡單歸納一下,作者所倡導的金融自由,作者自己也認為需要有效的監管,例如需要證券交易委員會;需要透明的信息發布制度;需要正確的會計制度;需要有力的懲罰制度等等,然后,金融自由才能實現。是否真的如此,不去說它。我們只探討一個字面概念:究竟什么是自由?什么是金融自由?有了種種限制,有了種種來自強大的中央權威的管控,還能叫自由嗎?我們不討論監控、管控是好是壞,是有益還是無益,我只想問:在一個必然受到管控的環境下,何必還要煮熟的鴨子——嘴硬,硬扛著“自由”的旗號?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究竟有何意義?
自由這個概念像民主之類的概念一樣,如今已經成為一個絕對化的標簽。不管事實如何、真相如何,只要貼上自由的標簽,似乎就具有了天生的合法性和正義性。這種現象如同當今經濟領域的知識產權、品牌、商標、專利、廣告等等一樣,只要先注冊,或者誰花錢造成的聲勢更大,誰就掌握了主權,而事實上,與是否真的自由,已經沒有的關系。因此,所謂金融自由,也就是借著自由名義的一次炒作,目的是讓金融占據社會經濟的核心。這本書在美國出版于2003年,面對當前美國的金融危機,不知道這兩位教授如何看待。是認為自由金融造成了如今的敗局,還是認為自由得還不夠?確實,有一些經濟學家指出,真正的金融自由就是國家放棄貨幣發行權,全部交給私人銀行。只可惜,迄今為止,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膽敢這么做。
由于這種絕對化自由概念的存在,相信未來對于所謂自由經濟的主張,還不斷會有新的炒作。雖然人們意識到,自由只能是相對的,但是,在具體實踐中,要貫徹這個相對自由的概念很難。一些人總是不自覺地把自由絕對化,而常常忘記,絕對化的自由是有害的。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yew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