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兩則新聞,很有意思。
一則:“賣肉大會的高調發言”
網上流傳一則某婚戀網站相親大會的視頻——
https://weibo.com/tv/v/FuKFRAq2E?fid=1034:da090897a5d456e655df0c8b10541299
孔慶東教授在微博轉發時,加了一個標題:“賣肉大會的高調發言”。
一語中的。
第一位發言的女嘉賓,聲稱要找身家“5000萬以上的”,因為“我值這么多”,而且有這么多錢,就能證明他的“價值還有能力”,年齡則可以差“16到25歲”;第二位則要找“一億以上”,因為“太少的話,沒有安全感”,并且只要有這么多錢,“我不喜歡他”也可以。
不想用激烈的語言抨擊她們,是因為她們也是文化價值觀潰敗的受害者,既功利又愚蠢。
她們不知道這樣毫無尊嚴嗎?她們不知道這樣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嗎?她們不知道許多腐敗分子、毒梟之類都是身家“5000萬以上的”,這能證明他們的“價值還有能力”嗎?那位一心要找“一億以上”的,難道不知道未來的夫君將因為你只愛錢而毫無安全感嗎?他都沒有安全感了你如何會有安全感?
女性的婚嫁價值觀,往往是一個社會價值觀的風向標。
五十年代嫁戰斗英雄,六十年代嫁勞動模范,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嫁知識分子……分別代表了不同的社會風氣,但價值觀是共同的,即素質、品質是女性婚嫁的首要考慮,也是當時社會青年人的主要追求。
今天,只剩下錢。
只為錢,意味著只有“成本/收益”的考慮,只要價格合適,榮譽、尊嚴、責任、義務、權利等等,都可以放棄,我們知道,隨之而來的將是社會的瓦解。
同時,這還意味著異族將很容易的奴役你、統治你。我們在晚明、晚清以及民國已經見識過了。漢奸們的價值觀,不就是“識時務者為俊杰”、“有奶便是娘”嗎?
近代中國的淪落,主要在于價值觀的淪落;毛主席帶領中國跳出近代陷阱,靠的就是“為人民服務”、“一心為公”的價值觀。
今天的中國,要避免晚明、晚清的命運——在極度繁榮的時候突然毀滅——解決價值觀的問題已刻不容緩!
二則,新聞內容不多說了,直接上截圖——
按常理,死者為大,古稀老人橫死異國他鄉,總該會引起網民同情,但遺憾的是,網上卻一片諷刺的聲音——
逝者長已矣,惟愿這位不幸的老人安息。絕大多數吐槽的網友估計并不是針對這位老人本人,僅僅因為其前“教育部官員”的身份,引發大家將這些年來對中國教育(部)的不滿發泄到這位無辜的老者身上。
有網友在這條新聞下面評論道:“最近三十多年的中國教育,各種天堂化美國和西方,地獄化中國。結果呢?赴美成了上天堂的捷徑。”
這樣的評論當然有些過度激憤,但這種激憤后面的深層次原因,值得人們深思。
大家為什么對中國教育不滿?
不能否認中國教育取得的成就,但最近三十多年來的中國教育,存在一個最為致命的問題:缺乏國家認同。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知識精英,有不少人對美國、西方的認同,超過了對中國的認同。
10年前,有人編輯出版了新版歷史教科書,其中弱化革命和戰爭,對毛澤東、紅軍長征、帝國主義侵略、南京大屠殺、狼牙山五壯士等歷史內容都大幅縮減或刪除,增加和突出了摩根大通、紐約股票交易所、日本子彈頭火車、領帶的流行等內容。參與編輯出版的學者說,以前的歷史課本重視意識形態和國家認同,新的歷史課本較少意識形態的內容,與當前的政治目標一致。
這本公然淡化國家認同的歷史教科書出版,居然只有草民在網上發出一些反對的聲音,主流媒體保持沉默,教育主管部門也“含笑不語”。
2014年11月14日,遼寧日報發表了題為《大學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的公開信,批評一些高校教師把大學講臺當做情緒宣泄的舞臺,把中國當成負面典型的案例庫,“呲必中國”這個陌生詞匯開始在互聯網上火速傳播。
這篇文章揭開了真實大學課堂的一角。
中國一些最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把畢業后赴美留學,然后滯美不歸作為人生目標,中國人民用血汗澆灌的智慧之花,被西方和美國用極低成本乃至倒貼輕易摘取,這在中國也是公開的秘密。
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教育(部)恐怕難辭其咎。
教育中充斥著美化西方和美國的內容,而這位前“教育部官員”卻在到美國安度晚年時遭遇飛來橫禍,這其中的悖論使這位可憐的、慈眉善目的無辜老人不僅在美國中了黑槍,也在中國的網絡空間成了箭靶。
一切教育,最重要的目標就應該是國家認同,其他的目標均應該在這一目標被滿足的前提下推進。做不到這一點,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就是為他人做嫁衣的教育、就是自毀長城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是不可能不被諷刺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