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誤解,首先要亮明本人的基本看法:
1、本人從不認為,單純用和平手段,能夠讓印度軍人退出洞郎地區的邊境線。
2、如果最后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那也是因為中國通過軍事準備,讓印度感覺毫無勝機,實現以軍事手段逼和。
3、中國要做好打大戰的準備,爭取一旦進入戰爭狀態,以小型和中型規模的戰斗解決問題。
4、本人既反對避戰和怯戰的思想,也反對不給軍隊以必要的準備時間,要求“馬上就必須戰”的思維,這是只圖自己一時痛快,對國家不負責任的表現。
下面開始分析:
中印對峙到今天,絲毫不見緩解跡象。中國的外交手段并沒有奏效,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事件發展到今天,我們可以做一個小總結:
印度這一次絕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精心謀劃的一次帶有明確目的性的行動。
印度早就針對中國做了五十多年的戰爭準備,在中印邊境的軍事力量還相對中國還形成一定的局部優勢。而且印度不是一個人在戰斗,除了派軍人入侵到中國的洞郎地區之外,我們還要注意印度方面近期的以下動作:
印度和美日的軍事合作關系升級,在7月10日,印度和美日在印度洋的孟加拉灣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印度軍方人士公開聲稱這次演習是針對中國。
印度訪美之后,從以色列采購了8000枚長釘反坦克導彈。這是針對誰準備的,不需要解釋。
印度邀請緬甸三軍總司令敏昂防印。這幾年,中緬的關系就非常微妙,緬甸軍方無視中國警告,軍機越境投擲炸彈多次傷我邊民,緬甸媒體還把中國說成是緬北戰爭的“幕后黑手”以及“境外敵對勢力”,煽動緬甸民族主義敵視中國。印度這次訪問,不用說,也是為了想把緬甸拉進針對中國的統一戰線。
還有一個現象,也不可忽視,印俄也在近期進行聯合軍演。中印發生沖突,俄羅斯的態度最有可能是,既不支持印度,也不站在中國這邊,保持中立。
上述情況,均可說明,印度這次是來戰不善。中國首先要放棄通過單純用和平手段解決這次沖突的想法。不采取軍事手段,或逼或打,印度是不會撤出我洞郎地區的。
印度這次的決心,主要跟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一是擔心中國在洞郎通向前沿哨所的道路貫通,中國就可以把尖刀頂在印度的雞脖子——西里古里走廊上,隨時切斷印度本土到東部各邦的通道。
二是出于對“中巴經濟走廊”的恐懼。一怕中巴經濟走廊打通,印度將失去用切斷印度洋航線來威脅中國的砝碼。二怕中國海軍在瓜達爾港建立軍事基地。
三是擔心中國的軍事力量再過幾年將跟印度全面拉開距離,印度在軍事方面再也沒有挑戰中國軍隊的機會。
四是,印度國內正在推動稅制改革法案(GST),以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制造跟中國的對峙和沖突,刺激印度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國家意識爆棚,很可能成為印度政府減小稅制改革過程中地方阻力的選擇項。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既不能低估印度跟中國長期對峙,甚至發生軍事沖突的意志,也不能低估印度在中印邊境長期軍事準備所形成的軍事威脅能力。一句話,戰術上絕對不能輕視印度,輕敵思想,容易吃大虧。
可以說,印度在中印邊境的準備比中國要做的更充分,而中國對印度的這次行動,既缺乏心理準備,軍事準備也不足。在印度已經下決心越境在洞郎大做文章的情況下,中國在中印邊境憑借地形和心理優勢,用來維持防守的軍事力量,不足以讓侵犯邊境的印軍知難而退。
而且,印度敢這么做,恐怕并不只是出于對中印邊境印軍兵力部署暫時占據優勢的自信(不排除有相當程度的盲目自信),而且,更是因為和美日,還有緬甸、越南等國家之間,已經形成了針對中國的軍事安排,甚至已經有了針對中國的聯合行動計劃。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中印之間的戰爭爆發,美國和日本會怎么做?我能想到的是,中印戰爭爆發,美國和日本,一定會有行動。這個行動,可能出現在朝鮮,可能是在臺灣,也可能是在南海。
我們還需要再把越南和緬甸的因素考慮進去,想想他們又會做什么?越南很可能會在西沙和南沙搞事,而緬甸軍方,可能會切斷中國的輸油管道,配合印度在印度洋切斷中國能源運輸線的行動。
而中國這邊的幫手呢,能夠確定的只有一個巴基斯坦,可以在中印沖突中,站在中國這邊出把力。但是巴基斯坦的國力有限,還要考慮美國對巴基斯坦國內一些政治勢力也有很大的影響力這個因素。
朝鮮,因為中國參與對其的經濟制裁,無法評估他們現在對中國的實際態度。而且,中印沖突開始,朝鮮也要面對著美日韓的戰爭威脅。
根據上述分析,一旦中印戰爭爆發,存在著中國不得不多線應對挑戰甚至要多線作戰的可能性。中國在東部最擔心的問題依次是:臺灣趁機宣布獨立,美國艦隊進入南沙攻擊和攻占中國的島礁,美日韓軍事攻擊朝鮮。
美國,在一開始,直接跟中國發生軍事沖突的概率比較小,而是會優選選擇他最擅長的代理人戰爭,通過支持印度在中印邊境,通過支持臺灣宣布獨立,通過慫恿越南侵犯我南海島礁的方式干擾中國。
如果中國能夠迅速擺平印度,那么這些國家,可能就在一邊圍觀。如果中印形成持久戰,美日等力量就會公開站在印度這邊。所以,中國如果確定用戰爭手段解決印度在邊境的挑釁和侵犯動作,必須是速決戰,而不能是持久戰。如果形成持久戰,上述國家介入戰爭的可能性會大大上升。
我們尤其要考慮到以下可能性:美國隨便找個理由,在關島和印度洋,切斷中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運輸線,凍結中國的海外資產。美國要這么做,賭的是,只要印度拖住中國,只要美國不直接攻擊中國軍事力量和本土,中國就不會在遠離本土的海洋上,跟美國進行軍事戰爭。
還有一個因素也要充分考慮,一旦出現上述局面,中國境內的第五縱隊會全力配合制造內亂,資本抽逃,經濟混亂,媒體亂象。
既然要采取軍事手段解決印度的問題,就要考慮上述可能性以及應對策略,及早制定預案。
多考慮一些因素,并不是畏戰怯戰。認為戰爭之前,考慮這些純屬多余,先打了再說的,不是勇敢和無畏,而是嘴炮和鍵盤俠的典型表現。
其實,我能理解中國為什么不想在這個時候打印度,正如前兩年,中國對緬甸也采取忍讓態度,差不多都是一個原因:因為這不是中國用戰爭手段解決問題的理想時機。
中國這個比較理想的時機最重要的是具備下面這個條件:中巴經濟走廊建成,在瓜達爾港建立軍事基地,印度想切斷中國的印度洋航線對中國不再構成致命威脅,而中國可以威脅印度的西部海岸城市,還可以通過中巴經濟走廊解決基本的原油進口和部分商品的的出口。
目前這個時機,對印度來說,倒是比較理想的時機,更是美國最希望的時機。印度不用多解釋。對美國來說,中印戰爭一起,美國就可以把印度作為代理人,把戰爭引向持久戰,讓印度拖住中國,中國就無力支持俄羅斯在中東做局,動搖美國的中東安全框架和石油美元。而美國非但就此可以從中俄聯手東西扯動的困境中走出來,在中東和西太的戰略僵局也可以借此實現滿盤皆活。從而,美國就可以有很多個選擇:可以聯合日韓打朝鮮,可以聯合日本慫恿臺灣獨立,也可以打伊朗。
現在網上有一些人,表現的非常急躁,把戰爭簡單化,考慮的只是先打了出氣再說,而不考慮現在馬上就出手,能不能打贏以及如何打贏?甚至連中國進行軍事準備的必要時間,都認為多余。只有沖動沒有冷靜。至于印度切斷中國運輸線怎么辦,中國現在在中印邊境的兵力不夠怎么辦,這兩個最該考慮的因素,他們都懶得去想,只認可三個字“馬上打”。不但自己不想,也不允許別人去想。否則,就說你是怯戰。
在戰爭威脅面前,懦夫果然可鄙,莽夫也讓人頭疼,而鍵盤俠就令人可恨。
這些人里面有很多是真愛國的,我尊重他們的愛國情懷,但是我不太喜歡他們考慮問題的方式。當然,只要都是為了國家好,不同觀點可以交流,求大同存小異。
畢竟,戰爭不是兒戲,更不是打怪游戲,輸了,可以馬上再來一局,這都是關系國運的戰爭。
我們也不能總是隨著對手的動作,被吸引到某個點上,眼里只有這個點,而忘記了其他方向其他的點。不謀全局,不足以謀一域。我們吃瓜群眾選擇圍觀,也最好有個大局觀。如果我們只盯著印度,而忘記了美國,就可能讓美國這個中國最主要的對手和敵人漁翁得利。美國現在做夢都想有人跟中國死磕,他們趁機變整體局面的被動為主動。
還有那些習慣說“如果毛主席在,這種情況,早就毫不猶豫的打了”的朋友,真心懇請一起來學習研究毛主席的軍事思想和戰略戰術。我覺得把戰爭這種問題簡單化,還打著毛主席的旗號,這是對毛主席很大的不尊重。
我們還是回到1962年的中印戰爭,向毛主席老人家請教。
在決定1962年發起對印自衛反擊戰之前,中國對印度的挑釁和侵犯可是克制忍讓了接近四年,而且,這個決定是毛主席做出的。
毛主席一貫的方法論是,在各種矛盾中先確定哪個是主要矛盾,解決問題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主要矛盾,解決了主要矛盾,其它問題就可能迎刃而解。
具體到中國的地緣政治形勢問題上,毛主席一貫堅持,要正確處理戰略的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這里摘抄一段:“新中國成立后,在毛澤東看來,美國始終是中國安全問題的心腹大患,中美之間最有可能引發戰爭的就是臺灣問題。這就決定了中國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把美國看作是主要對手和敵人,中國的主要戰略方向是在東南沿海地區。西部只是次要戰略方向。毛澤東指出:‘我們不能有兩個重點,…這是我們的國策。’‘中國主要注意力只能放在中國的東方,而不能也沒有必要放在中國的西南方。’正是基于這一考慮,當中印邊境出現爭端和沖突后,為了不影響和牽扯主要戰略方向的軍事斗爭準備,毛澤東始終保持了極大的忍讓克制。”(摘自《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下)》作者:袁德金 張杰鋒)
“1962年7月中旬,劉少奇、周恩來在書記處會議上匯報了中印邊界西段反蠶食斗爭的情況后,提出了對加勒萬河谷入侵印軍處置的兩個方案:一是將印軍新設的據點拔掉,以武力驅逐被中國邊防部隊反包圍的印軍;二是不使用武力想辦法逼返印軍。毛澤東聽了匯報后說:‘印度在我境內設點,我們完全有理由打,但是現在還要克制,不能急于打’”(出處同上)
“正是基于這一考慮,當中印邊境出現爭端和沖突后,為了不影響和牽扯主要戰略方向的軍事斗爭準備,毛澤東始終保持了極大的忍讓克制”。(出處同上)
毛主席還確定了“決不退讓,避免流血,武裝共處,犬牙交錯”的“十六字方針”(后來被軍隊發展為“二十字方針”),用于對印自衛反擊戰之前的軍隊指導原則。
毛主席是因為畏戰怯戰才對印度采取克制忍讓的態度,一直到美蘇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嗎?當然不是,毛主席是在進行戰爭的各項準備工作,同時在等待一個時機,一個既讓中國可以教訓印度,又不會陷入多線作戰的時機。古巴導彈危機讓美蘇無暇顧及中國,毛主席果斷抓住這個時機發起對印度的反擊戰,一戰奠定五十年的中印邊境和平。
用毛主席的戰略思想分析現在中國的形勢。中國現在的地緣形勢的要害問題是,臺灣問題還沒有解決,而且臺灣現在是臺獨勢力在掌握政權,一直在尋找時機宣布獨立。美國是中國安全問題的心腹大患,美國是中國的主要對手和敵人,中國的主要戰略方向是在東部沿海地區,這些毛主席做出的戰略判斷,現在仍然沒有過時。所以,這就決定了,中國現在無法把主要軍事力量用來解決印度,而印度卻可以把主要的軍事力量用來針對中國。
但這不等于,印度侵犯中國領土問題,中國就要妥協退讓。中國現在不能退讓,退讓帶來的問題更嚴重。
中國現在的力量,也不是毛時代那個時候可比,雖然,中美之間敵強我弱的態勢還沒有改變,但中美之間的差距也沒有過去那么大。所以,中國可以在不改變主要戰略方向是東部沿海地區,美國是中國的主要對手和敵人等基本判斷的前提下,可以做到,在確保東部沿海地區不出問題的情況下,改變對印度方向的純防守戰略,調整部署,通過布置更多的軍事力量,給印度更大的軍事壓力,為以軍事手段解決印度的問題,在最快時間內進行準備,創造條件。
中國現在的綜合國力,可以做到東部防守不出問題的情況下,實現在中印邊境對印度的軍事優勢。
在我們現有武器裝備整體優于印度的情況下,我們不一定需要在洞郎地區的最前沿布置和印度同等數量的陸軍,那個地方的地形,太多也擺不開,但現在的陸軍數量顯然不夠。我們在亞東方向的陸軍配置,數量大致能夠滿足,能夠在空軍和地面火力的支持下,切斷西里古里走廊。
在阿克賽欽,我們可以憑借相對較好的交通條件,部署能夠在空軍和炮火優勢條件下擊潰印度在克什米爾軍隊,而且還能夠威脅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軍事力量。
印度洋航線是中國的軟肋,中國的海軍力量對付印度的海軍問題不大,但是還要考慮在印度家門口作戰,以及美國海軍很有可能趁火打劫的因素,通過中國的東風快遞擊沉印度的大型艦船,威懾美國的航母艦隊只可遠處圍觀不可參與。
在中國上述準備工作到位之前,洞郎地區可以參考毛主席“決不退讓,避免流血,武裝共處,犬牙交錯”的十六字方針,拖住侵入我洞郎地區的印軍,為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爭取時間。
待中國的上述軍事準備到位之后,中國可以采取措施驅逐越境印軍。
如果這個時候,印度敢開火,中國就可反擊。如果印度是小股部隊開火,中國可控制反擊的規模。如果印度全線大規模進攻,中國就要下決心通過速決戰解決印度在中印邊境的軍事力量,東線切斷西里古里走廊,西線擊潰對面的印度的軍隊,直插新德里,逼迫印度就范。
以印度軍人所具有的民族特點和心理素質,如果中國軍隊能夠在搶占制空權的情況下,給印度最堅決的飽和火力打擊,印度軍隊很容易崩潰。必須以速決戰的方式瓦解印度的抵抗意志,在美國等實力插手之前,解決問題。
如果這次能夠以較小的代價和比較平和的方式解決問題,中國就要抓緊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考慮支持和培養印度國內的割據和分裂勢力,支持巴基斯坦在西線的行動,從內部和西線拖住印軍。一待中巴經濟走廊打通,什么時候用2.5線戰爭的方式解決印度,主動權就在我們了。
最后總結一下:
1、既然美國是中國的主要對手和敵人,而中國的領土和安全問題是發生與多個方向多個國家之間,背后都有美國支持,讓中國很難就各個問題單獨解決。那么中國最理想的方式是通過中俄聯手的方式,通過經濟和軍事的手段,廢掉美國的中東安全框架和美元在中東的石油結算特權,推動“一帶一路”,實現產業升級,發展軍事力量,此消彼長,讓美國因為實力問題不得不從亞太地區收縮。美國收縮了,中國周邊的問題基本就解決了,剩下的沒有解決的問題,比如臺灣問題、中印邊境問題、中日東海問題、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南海問題也都好解決了。這是上策。
2、如果印度玩命的跟中國搗亂,那中國只能考慮中策了。中策之中還可以分為上中下策,分別是:用足夠的軍事威懾逼印度從洞郎地區撤兵,實現軍事條件下的逼和,等到中巴經濟走廊打通,再比較徹底的解決印度;用較小規模的戰斗,讓印軍從洞郎地區知難而退;在中巴經濟走廊貫通之前,印度對中國發起全線攻擊,中國就要用速決戰的方式快速解決印度在邊境的軍事力量。
3、下策,就是在中巴經濟走廊打通之前,跟印度形成持久戰,被印度拖住。
4、還有下下策:在中巴經濟走廊打通之前,在中國還沒做好軍事準備的情況下,就貿然發動反擊,被印軍以邊境的局部優勢力量,取得對我軍的一次勝利,掃除心理的陰影,實現心理的解放,進行更大的軍事冒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