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圜時,是適宜總結時;時間轉圜時,也是適宜尋找連接點時。馬年羊年,歲尾年初,有兩位姓柴的女士先后占據人們的視野;也就是說,可以用兩位柴姓女士串聯起來。
一位是柴玲,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對她應該還有點印象。1989年,天安門廣場,“民主女神”。后來就出國了,雖然繼續從事過一段時間的“民運”,但在國內人的印象中,女神基本消失了。再次進入到人們的視線中時,竟然是以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方式:基督教、牧師遠志明(就是我曾談到但未點名的那位修訂魯迅先生收入的人)、強奸。這位柴女士出道是政治性的,而她的“回歸”(回歸到國人的視野)卻與以前的“政治”沒有什么關系。她的一位同齡人,當年通過電臺聽到過她在天安門廣場以嘶啞的嗓子演說的人,說到現在的她,感慨萬端,當年青年人心中的女神啊!
另一位叫柴靜,年輕好一些的女士,她是在前一位“消失”好久之后出道的女士。很多人的印象中,她是從湖南電視臺“新青年”欄目走出的。再后來,她就是中央電視臺的人了。再后來是文藝腔十足的“看見”。對于“文藝腔”思維,王小東先生有分析,“這種思維方式不講邏輯,缺乏對于事物的深入分析,只講辭藻的華麗、感情的激動,只訴諸人們的感官、人們的表層認識。”這位柴女士的文藝腔,其實體現得最充分的,當屬最近她“看見”的“霧霾”。霧霾是近年來出現的中國人的痛,誰沒有看見呢?而這位柴女士就有本事讓國人隨她“看見”。王先生對于文藝腔的分析,主要不是針對如這位柴女士那樣的“智識階級”的,這位柴女士當然有文藝腔的表現形式,她把這種形式很好地利用起來了,她是在為那一個很多人清楚、一些人實際上清楚而裝不清楚、一些人糊涂的目的服務。
雖然事情發生沒有多少時間,我以為可以問一句了:這位柴女士的目的能夠達到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