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一大早,各大新聞媒體紛紛爆出:昨天,11月16日晚7時,山東壽光市龍源食品有限公司一胡蘿卜包裝車間發生火災,18人經搶救無效死亡,另有13人受傷正在救治中,其中1人極重傷,1人重傷,其他人員為輕傷,目前傷員均在醫院接受治療。
有記者從收治傷者的當地壽光市人民醫院了解到,當晚被送至該醫院的重傷者有多人不治身亡,死者多為壽光市周邊縣城的打工人員。
央視的新聞記者很快就趕到了現場,做出報道,發生火災的廠區面積達1500平方米,當時約有140人在工作。從播出的一段火災發生后現場傳出的視頻看到,被燒毀的車間只剩鐵皮和鋼架,另一生產車間堆滿了已包裝好的胡蘿卜。根據央視新聞的報道,工作廠區的人員作業密度較高,且現場未看到有效的逃生通道,而廠房的大門事發時是處于開啟還是關閉狀態、火災發生后有沒有及時打開以方便逃生,目前仍不得而知。
17日,廠區座機電話始終無人接聽,而該廠負責人已被警方控制,暫時無法聯系。濰坊市政府和市委宣傳部表示,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
進入這次著火的龍源食品有限公司官網,顯示該公司建于1998年,固定資產380萬元(該官網另有一說法是3800萬元),座落中國胡蘿卜第一鎮基地中心——化龍鎮裴嶺村。
公司宣傳資料顯示,企業以農產品生產、加工、出口為主的合作企業,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生產能力5萬噸,建有保鮮恒溫庫1000噸10座,加工車間12個,從國外引進了生產設備,專業技術人員和現有職工200人。公司主要產品包括:胡蘿卜、圓蔥、大蔥、大包菜、姜、大白菜、土豆等各種保鮮蔬菜,產品主要銷往日本、韓國、新加坡、俄羅斯、加拿大及東南亞國家和國內市場。公司宣傳資料介紹,該企業每種產品都嚴格按ISO國際體系標準進行生產,并建有綠色食品基地5000畝。
看到這里,即使對于這件剛剛發生,一切都“還在調查中”的事件,我們也有幾點不得不沉思:第一,從發生事故的時間來看,是周日晚上7點,本應和家人朋友團聚的周末之夜,一個200人的工廠竟然有140人在加班,他們平時會面對怎樣的工作強度、工作時間呢?第二,一個對蔬菜進行處理的工廠,一個一直標榜著衛生、安全食品的工廠,到底怎門引起的火源?第三,正如央視記者所看到的,工廠的逃生通道似乎被封鎖了起來。公司宣傳資料不斷地告訴人們:他們的食品生產是質量過關、新鮮無污染的,他們的生產鏈條是封閉的,這種為了“市場需求”達到的封閉,是不是也封閉了工人的通向生命的道路?
然而,這樣“一切以消費者利益為核心”的工廠,在當地絕不止這一家。壽光,這個齊魯大地上的小城鎮,每年從84萬畝土地種出的70億公斤蔬菜,冠以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蔬菜的不同認證標志銷往全國各地。以蔬菜種植為支柱產業的壽光,已連續9年闖入中國百強縣行列,并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蔬菜之鄉”,成為中國綠色蔬菜一大品牌。在這里已舉辦十二屆的蔬菜博覽會,每天光顧者達20萬人次。
這里既是中國最大的蔬菜種植基地,也是一個巨大的蔬菜工廠。在壽光,進行蔬菜加工的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分別發展到410家、303個,這次發生火災事故的龍源,只是這數百個企業中的普通的一個。
在農業市場化的道路上,壽光的蔬菜產業絕對是全國沖在前面的,他們對農產品進行標準化生產,再套一個品牌名,以高品質無污染原生態等為宣傳口號,這些蔬菜走進超市就可以賣出高價,成為最平凡的奢侈品。
但當你在超市,看到這些包裝在高透保鮮膜里的新鮮蔬菜的時候,是否將其和火災中燒死的亡靈聯系到了一起?
蔬菜,本是最常見的作物了。還記得小時候趕早市,一車車還帶著露水的芹菜、韭菜、香菜、油菜小白菜排著隊運過來,幾毛錢就可以買一大把,看到帶刺兒的黃瓜、水靈靈的胡蘿卜,我常常忍不住用衣服擦擦就大口啃了起來。可是隨著時間推移,媽媽逐漸提醒我,不要直接生吃蔬菜了,因為農民會為了殺蟲、催熟,使用化肥和農藥,這對身體很不好。再后來,大型超市里開始出現了精包裝的無公害蔬菜,終于可以再一次拿起來就生吃了!可是面對十幾塊一斤的、包裝在漂亮玻璃紙里的蔬菜,我們卻怎么也下不了這個口,感覺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在這蔬菜變遷的背后,正是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三十年前,從一個叫小崗村的地方開始,由農民集體所有的生產制度被逐漸瓦解,封建時期的小農經濟被稱為“時代進步的新嘗試”重新殺了回來。同時,農業的市場化逐步開始,各種各樣的農產品都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販賣與競爭。農民成為孤立的小生產者,在這樣的競爭浪潮中,只能用盡自己的方法讓蔬菜、糧食生長得更快,并且更容易賣得出去,于是化肥和農藥的到來簡直就成了雪中送炭。于是作為商品的農作物,生產他們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降低了,那些不用化肥農藥的農作物自然就昂貴,逐漸被市場淘汰。可作為標榜的現代人怎么能吃這些被污染的蔬菜呢?大資本們紛紛發現了這個商機,重新進入農村,大量購買田地,并且通過新的技術,如恒溫大棚等,取代被人們詬病的化肥農藥來提高勞動生產率。于是資本越龐大,生產規模越大,勞動生產率越高,他們再以品牌化的方式搶占市場。這樣的競爭之下小農紛紛被擠出市場,自己的土地也被擠占。便成就了類似于“中國蔬菜之鄉”的壽光這樣的大品牌。
然而,農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一切,他們成為了一無所有的體力勞動者。同時隨著大規模生產、農業的提高,從前種十畝地的人現在可以種五十畝,進一步制造出剩余勞動者。同時,食品加工業興起,把農產品精加工再賣出去,可以的提高價格,像龍源這樣的工廠便逐漸建了起來。許多農民可以進入到這樣的工廠之中當工人,“解決就業問題”。但這種將人完全商品化的工廠,只會考慮那些胡蘿卜、那些蔬菜是不是符合ISO國際標準,能不能以各種名義賣出更高的價錢。所以只能是工人圍著胡蘿卜轉,工廠當然不會在意工人的生存狀況,加班、工作壓力大是注定的情況。在資本的運作下,發生像龍源食品廠這樣的悲劇也是預料之中的事了。
就這樣,從前只是播下種子就能收獲的胡蘿卜,市場上帶泥的、水靈靈的胡蘿卜,在資本的運作中,成為每天重復勞動的對象,成為控制人的工具,成為吃人的惡魔。
其實類似食品加工廠的悲劇不止一次的發生,去年6月3日吉林的一家禽業公司就發生了導致119人死亡的爆炸。蔬菜也好、肉也好,食品業是關系我們每人衣食住行的產業,但事實告訴我們,資本對食品業的控制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一方面將最常見最普通的食品打造為讓許多人望而卻步的奢侈品,另一方面對生產食品的工人不管不問,用盡一切方法榨取其勞動的剩余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一個食品消費者和生產這些食品的工人和農民是一樣的,都是被控制、被壓迫的,只不過,他們的壓迫來得更加顯性、更加轟轟烈烈、更加血雨腥風。
魯迅先生曾寫下:“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然而今天,我們走進超市,看到那些紅紅綠綠的“原生態、無污染、精加工”的大字,不也正看到了滿篇的“吃人”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