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下午,習近平來到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看到這家老牌企業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習近平十分感觸地說,工業化很重要,我們這么一個大國要強大,要靠實體經濟,不能泡沫化。自力更生任何時候都不能少,我們自己的飯碗主要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
這段話人們形象地把它稱做習近平的“飯碗論”,論的樸實、形象,深刻。
“飯碗論”的第一論是強調工業化的重要地位。是的,沒有工業化就沒有四個現代化,工業化是“四化”的領關羊,而科學技術又是工業化的靈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用科學技術推動工業化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就,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就連化肥、農藥、育種、地膜、農機都能大規模地生產了,水利工程建設、交通運輸、房屋建筑等都實現了機械化施工與現代化運轉。航天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但是當前在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邁進的過程中,卻有一些攔路虎在阻礙我們前進,比如較長時間以來,有的領導不注重實體經濟的支撐,熱衷的是靠注水GDP、靠超發貨幣、漲價風等泡沫化方式來領跑經濟,為政治經濟埋下了許多隱患。用GDP做為考核干部的硬指標,就產生了“官出數字、數字出官”,“村驢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有的地方,一個時期就在干部中搞“全員招商引資”,以此考核領導能力論英雄,在中央對外資、合資企業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又增添了許多地方優惠政策,結果泥沙俱來的有,人家報費淘汰(污染)的有、上當受騙的有,搞的烏煙瘴氣。而對我們自己的國產企業卻冷若冰霜,只管稅收,在人、材、物方面不予積極扶持。國家富強靠什么?就靠自主創新,靠技術,靠人才,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但是“官本位”的意識形態卻籠罩著經濟、科技、教育界,一心一意埋頭鉆研的少了;只重視喝了洋墨水的,但這些未必都是人才;只重視“中國制造”,就忽視了掌握核心技術,結果中國的廉價勞動力盡成了外國人的賺錢工具;不重視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保密,結果不少中國企業經多年研發的科技成果成了給座山雕的“見面禮”(有的就成了移民它國的資本)……因此習總選擇參觀武漢重型這樣的老牌國企,并在此發表“飯碗論”針對性很強,完全是有的放矢!
“飯碗論”的第二論是強調自力更生的重要性。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一直都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抗日戰爭在生死關頭日寇實行“三光政策”要餓死、掐死我們,毛主席倡導的“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挽救了革命;解放初期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就靠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才研制出了“二彈一星”,中國在世界上才有了發言權;這些年靠自力更生,才出了袁隆平這樣的“雜交水稻之父”,在這樣領頭羊的帶領下中國人才解決了吃飯不用愁的問題;當前企業要全面轉型升級,也必須要立足于掌握核心技術、創造自己的品牌,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那種靠出口千萬頭豬、或上億件襯衫才換來一架飛機的時代早該終結了,現在仍然有一種怪象就是歐美市場上大量銷售的煙酒、衣著、生活用品,其售價遠低于國內,這是不是某些官員利用出口優惠刺激政策而追求政績的結果呢?不解。發展經濟絕對不能完全依賴于進口,失去了自我,就連自個的命運也會被人家控制。
“飯碗論”的第三論是強調糧食問題是人口大國的重中之重。對于像中國這樣一個13億多人的發展中大國來說,糧食安全一直是“天字第一號”的大問題,即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但是現在糧食安全問題依然是個大問題。一是“八億畝耕地紅線”一直在突破,一些地方政府“土地財政”的熱度減不下來;二是許多地方的農村青壯年勞力都打工去了,留下的都是“三八六零”,土地到處荒蕪,雜草叢生;三是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仍然在破壞和威脅著農業;四是一些部門熱衷于進口糧食和農產品,而對扶持自己的農業熱情不高,力度不夠。因此習總才發出了“我們自己的飯碗主要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的納喊!
總之,自力更生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夢的根本。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