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20日在莫斯科結束。會上,不少歐美國家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有一些擔憂,并且提出希望中國采取積極措施提高經濟增速,以此帶動其他國家的經濟復蘇。
對此,參加會議的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我們今年的經濟增長如果按GDP算,沒有去年高。但是我們新增的就業比去年還多。所以,指望中國經濟增長再快一點,以帶動其他國家的經濟復蘇,別想。我們覺得我們的就業很好就非常舒服了。你們自己的功課要自己去完成。
這一回答向外界傳遞了中國政府在經濟增速問題上“容忍度”增強的信號。
確實,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不僅使中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而且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也十分巨大。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中國放棄了自身利益,維持了亞洲經濟的平穩,維護了亞洲各國的利益。
但是,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完全是歐美發達國家過度依賴虛擬經濟、過度擴大政府負債、過度提高本國居民社會福利水平造成的。如果他們的錯誤由中國來買單,顯然是太荒唐了。
不錯,中國經濟增速確實放慢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隨著經濟增速的放慢而下降了。但是,這不是中國的錯,更不是中國有意與歐美發達國家為“敵”。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既有外部因素的影響,也有內部因素的需要,既是世界經濟形勢惡化的結果,也是自身經濟結構轉型的結果。
從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情況來看,雖然經濟增速已放慢到7.6%,但是經濟增速的構成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占主要份量的投資和出口,已經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特別是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只有0.9%,不足經濟增長率的12%。相反,過去一直比較薄弱的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卻大大提高了。以用電量為例,上半年全部用電量大概只增長了4%左右,但是服務業的用電量卻增長了8%,相當于全部用電量增幅的兩倍。
消費能力增強、內需擴大,不僅對經濟的拉動力在增強,對居民就業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提供了重要保證。上半年,在經濟增速放慢的同時,新增城鎮就業人數卻達到了732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8萬人。就業人數增加,無疑比經濟增速加快更有意義。因為,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就業是第一位的。如果經濟增速很高,但就業狀況卻很糟糕,這樣的增速又有什么意義呢?
歐美國家對中國提出這樣的要求,可能與金融危機爆發后不長時間中國就提出“率先復蘇”的口號不無關系。但是,彼一時,此一時。當時的中國,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擔心經濟快速下滑引發大量社會矛盾,因此迅速出臺了4萬億投資刺激政策,以確保經濟平穩有序。
事實也證明,4萬億投資刺激政策,對當時的中國經濟確實起到了積極的提振作用。但是,經過幾年的修復和完善,各種可能出現的矛盾已得到有效遏制。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不可能再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也不可能再為了速度和眼前利益而犧牲質量與長遠利益。中國需要在持續快速發展了三十多年后,作一些短暫的休息與調整,需要對已經形成的各種矛盾和問題進行梳理,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的辦法與措施。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在中國快速出臺了4萬億投資刺激政策后,歐美發達國家并沒有及時跟進出臺相應的經濟刺激政策以形成合力,而是拖拖拉拉,遲遲沒有反應。結果,中國的投資刺激政策沒有能夠對世界經濟復蘇產生應有的效應;相反,卻給中國經濟留下了許多后遺癥,如流動性過剩、投資效率不高、通貨膨脹等。
更重要的是,近幾年,歐美發達國家、日本等,不顧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又紛紛出臺了經濟刺激政策。尤其是美國和日本,更是將經濟刺激政策用到了極致,將大量流動性注入新興經濟體,使新興經濟體面臨強大的輸入型通脹、熱錢沖擊等壓力。不僅如此,面對日本推出的對周邊國家殺傷力很強的“安倍經濟學”,歐美發達國家竟然選擇了默認和支持。
在世界經濟復蘇形勢很不樂觀的情況下,美國又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放出了即將退出QE之風,造成世界市場一片混亂,資金和熱錢等大量逃離新興經濟體,給新興經濟體國家的經濟復蘇造成了極大的沖擊。
所以,對歐美發達國家提出的讓“中國救世界”的無理要求,中國理應不予理睬,不進行任何的討價還價。更何況,在中國也需要世界幫助的時候,歐美發達國家是作何反應的?他們對中國光伏企業進行制裁、以政府名義限制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進入歐美發達國家市場……
讓“中國救世界”,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必須平等公正、互惠互利,而不是只讓中國承擔義務,而不能享受權利。如果做不到這些,憑空指望讓“中國救世界”,未免太過荒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