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2012大選落幕,馬英九成功連任,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本次大選除“總統”選舉外,同時舉行“立法委員”選舉,“立委”選舉采取“單一選區兩票制”。選民共領到三張選票,分別是“總統”、區域“立委”和政黨(不分區“立委”)選票。區域“立委”是各選區的“立委”候選人,由該選區的選民投票;政黨票是獲得選舉權的政黨(共11個)由全體選民投票,得票率超過5%的政黨就可以在“立法院”獲得2席,如果超過3席,則可以組成“黨團”,參與“立法院”朝野協商,分享法案、預算等決定權。
本次選舉結果如下:
領導人票
馬·吳得票689萬,得票率51.60%;
蔡·蘇得票609萬,得票率45.63%;
宋·林得票 37萬,得票率2.77%。
各政黨“立法委員”席次及得票率(總席次113席)
其 中
區域 政黨(不分區)
席次(得票率%) 席次(得票率%)
國民黨 64 48(48.18) 16(44.56)
民進黨 40 27(43.80) 13(34.62)
親民黨 3 1(1.33) 2(5.49)
臺 聯 3 0(0.00) 3(8.96)
無 盟 2 2(1.28) 0(0.00)
其 他 1 1(5.33) 0(4.89)
2012年與2008年相比,國民黨的“立委”及政黨席次由81席降低到64席,而民進黨的席次則由27席增加到40席。
由結果可知,現行選舉規則(繳高額保證金、有十席區域“立委”才能提名不分區)不利于小黨生存。例如,主張兩岸統一的新黨,本屆只得到1.48%的政黨票,距離5%的門檻比上屆更遠了,其余小黨亦如此。制度設計阻礙了“立法院”政治生態多元化,鞏固了“兩黨”生態。
本次領導人選舉勝負的主要因素在于兩岸政策。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清晰,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模糊。國民黨主打“九二共識”牌,發展兩岸關系,維護兩岸穩定。策略是先經濟,后政治,簽署政治文件的可能性也極低。馬英九宣稱,當選后擴大交流,但堅持“不統、不獨、不武”政策,不會走上兩岸統一的“不歸路”,任何情況下都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份,為臺灣贏得尊嚴(他不這樣說,就“死”定了),因此,第二任期內出訪大陸的機會幾乎沒有。以上表態贏得大多數中間選民的支持。而民進黨一貫反對“九二共識”,蔡英文提出“臺灣共識”,不放棄臺獨理念,這不但讓選民有不確定感,而且令美國不安,落敗就在情理之中。此番選舉結果讓中美都滿意了。
在選戰的關鍵時刻,大企業紛紛出面,幾十個巨頭們聯署支持“九二共識”。例如臺達電董事長王雪紅(王永慶之女)召開記者會就臺灣企業得益于兩岸穩定的好處作了演講。對拉抬選票起了作用。
在選后的媒體訪談中,也有工運領袖指出,底層工農并沒有分享到多少兩岸交流的好處(類似大陸的沒有分享到“改革成果”)。民進黨打“公平正義”牌,雖然也有感召力,但是在臺灣經濟對大陸依存度太高的事實面前,效果不得不讓位于“九二共識”。
臺灣的主流民意是什么?為什么拒絕統一?可能還是對大陸不滿意吧(例如兩極分化),另就是所謂的“中華民國”情結。大陸搞了三十多年國際接軌,離島的民意卻漸行漸遠,這不能不說是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又一注解。中共光靠經濟牌爭取民意恐怕無效,必須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共產黨本是絕大多數人民的代表,國民黨的五成選票不代表大多數人,12年前民進黨的三成多選票更是只代表少數人。只有共產黨推行的社會主義,或許才是祖國統一的唯一出路。
臺灣《聯合報》有篇文章,認為臺灣的主流民意將是“中華民國”,還是比較中肯的。
文章說,臺灣要求的和平穩定,是在九二共識下的“一中各表”,這個一中,指的是“中華民國”。文章要求大陸必須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才不至于誤解馬英九勝選的意義。文章還指出,馬英九當局在政治上“對大陸的人權、民主一直批評有加”,引起大陸鷹派的不滿。而此次勝選,為胡錦濤的兩岸政策加了分,云云。
臺灣的“一中各表”跟大陸的“一個中國”簡直是南轅北轍,“民主”體制下的人權、自由也不見得就比大陸的好。可以這么說,除了多黨及眾政客們爭權奪利外,沒有什么方面比中國大陸更自由、更顯人權的。本次選舉,有十多個選民在投票所因故撕毀選票,也就是放棄投票嘛,就被逮捕。前段時間有幾位個人試圖參選,因聯署票數不夠,結果百萬元“保證金”打了水漂。
臺灣在“自由、民主”方面,不論是“威權體制”還是多黨制,與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民主制度及鞍鋼憲法比起來,差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曾經只有三部法律,社會祥和安定。臺灣的法律卻多如牛毛,僅一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的第五章,是關于妨礙選舉的處罰部分,就有一百四十八條之多。統治者對人民是毫不手軟的。
資本主義其實窮途末路,遭到世界人民的質疑,連伊朗總統內賈德都在公開場合批判資本主義,極具代表性。大陸只有回歸社會主義,做得比資本主義好,才能爭取到臺灣民意。
附:《聯合報》文章
“中華民國”就是臺灣的主流民意
馬英九勝選連任,且與蔡英文票數差距達八十萬票,超過原本預估,代表選民想要穩定的兩岸關系,是“九二共識”路線的勝利。
對大陸來說,更是胡錦濤零八年以來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路線的肯定。中共今年秋天要舉行十八大,胡在人事安排上將更有話語權。
民眾選擇馬英九的兩岸路線,凸顯臺灣人民希望國家、社會安定的訴求,臺灣未來將在九二共識的既定道路上堅定前進,兩岸關系也可望穩定前行。
馬英九說,他的臺灣共識就是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這次勝選,等于是向中共官方傳遞一個非常明確的訊息,就是臺灣人民要維持現狀。馬英九釋出選后不會訪陸的訊息,縱使他有意想與大陸進一步接觸,也必須符合臺灣的民意。
馬英九的連任之路原本還算平順,但在馬提出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后開始不穩,也讓大陸捏把冷汗,等到蔡英文“三只小豬”造成聲勢后,甚至有涉臺學者開始研究蔡英文當選后大陸的應對政策。隨著選前兩周局勢回穩,大陸綜合情資雖然認為馬應險勝,但仍擔心有變數。
如今馬不僅連任,且得票數超過預期甚多,代表臺灣選民尋求兩岸安定的心聲。而在最后關鍵時刻,認同“九二共識”更成為重要的催票力量,大陸再三堅持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協商的基礎下,為尋求穩定而持續的發展,企業家接連表態以及在臺商、臺干踴躍返臺投票下,助馬終獲勝利。
馬的連任也代表胡錦濤四年來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路線的正確。但大陸應深知,臺灣要求的和平穩定,是在“九二共識”下的“一中各表”,這個一中,指的是中華民國,大陸唯有正視臺灣選民選擇的“中華民國”,才不致誤解馬勝選的意義,而“中華民國”也將成為未來臺灣的主流民意。
馬在過去四年,對大陸的人權、民主一直批評有加,加上馬始終排拒進一步的協商,大陸鷹派對馬“政府”始終有“隱獨”的顧慮,甚至認為大陸不應讓馬“政府”“予取予求”。
但隨著馬英九的大勝,胡的“兩岸路線”將贏得黨內高度肯定與支持。今年秋季中共將舉行十八大,產生新一屆領導班子,馬連任也將讓胡在十八大人事安排上,更得心應手,大陸也將就今后的兩岸政策釋出更多、更廣的惠臺政策。
而臺灣民眾對經濟優先的共識,未來除非對岸釋出極大善意,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否則要看到馬英九與大陸政治談判,甚至簽訂和平協議,可能性極低,兩岸要確保真正的和平,依然充滿變數。「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