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交學院主辦的“風云世界激揚中國——2011年中國外交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上一名觀眾提出尖銳問題:我國已韜光養(yǎng)晦多年,希望專家明示這些年來我們的領土和領海究竟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這樣的提問,可以說是非常明確的。里面包含以下幾層意思,一、我國經(jīng)過韜光養(yǎng)晦,對自己的領土領海有沒有影響,如果有是多了還是少了?二、所謂我國的領土,一般應該理解為,沒有爭議的,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沒有爭端的領土。三,希望專家明示,也就是回答時,別所問非所答。
上海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黃仁偉回應稱,現(xiàn)在我們對東海、南海等海域的實際控制在增加,近五年來我們對島礁的控制也有所增強。但在這個增加過程中,爭議國家的反應也越發(fā)強烈。所以“矛盾一下子就突出出來了”。
這里,黃院長在回答時,就偷換了概念。他把“我國的領土領海”偷換成了“我國實際控制的領海領土”。我國沒有控制的領土領海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被外國控制者,我們沒有能夠奪回來,或者有更重要的事情做,沒有顧得上去收復。比如香港、澳門和臺灣。一種是由于沒有爭議,那里也沒有人口居住,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需要保護的資源和設施,便沒有駐軍。所以,我們沒有控制的領土領海,只要沒有爭議,別人承認,沒人去偷、去搶、去爭。那么駐軍不駐軍都是正常的。比如以前的藏南、以前的南沙、和以前的釣魚島。但是現(xiàn)在這些地區(qū)都成了有爭議的地區(qū),有了爭議控制和不控制就不一樣了。就像一個農(nóng)夫的一堆糧食一樣,本來是他的,大家都承認,至于他放不放在倉庫里并沒有關系。但是當有人搶他的糧食時,這一堆糧食被別人搶了幾袋子,他又搶回來了幾把。對他而言也是恥辱。他只有把所有自己的糧食都搶回來才不丟人。不能丟了幾代不提,只是炫耀自己搶回來了幾把。這樣,比阿Q還要阿Q。那不是自欺欺人嗎?
黃院長還說:“這個增加過程中,爭議國家的反應也越發(fā)強烈。所以矛盾一下子就突出出來了”。按照黃院長的觀點,我們的領土只要沒有駐軍,別人來爭就有爭議,我們就得和人家談。就是說農(nóng)夫的糧食還沒有入庫,別人來搶就得和人家商量。那么只問一句:“這到底是誰的領土?”如果是別人的,我們在侵略嗎?如果是我們的,我們在妥協(xié)嗎?在畏懼嗎?為什么不敢維護自己的領土完整。歷史早已經(jīng)證明所謂的爭議地區(qū)都是我們的地區(qū),爭議只是屈辱的開始!還說的那么揚眉吐氣,真是一點氣節(jié)都沒有了。
在場的另外幾名專家也表示,這個問題很好,但事實是很清楚的。韜光養(yǎng)晦政策提出的20年來,中國的領土和領海并沒有任何減少。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也指出,中國與周邊國家在歷史上的爭議領土面積是比較大的,但是從實際控制來說,這20年來是有所增加的。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這“爭議”是歷史上的“爭議”還是“韜光養(yǎng)晦”給“養(yǎng)”出來的爭議?如果是“養(yǎng)”出來的,就別再給什么養(yǎng)悔涂脂抹粉。如果是自古具有的爭議,歷史上就是無主地,誰都沒有宣布過主權。那么,你增加一點兒,我也祝賀您了。但是,是那樣嗎?我們新中國成立之初,就宣布了南沙、東沙和釣魚島的主權。當時是沒有爭議的。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jīng)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則補充說,我認為講邊界問題,在全球化的時代要有新視角。實際上我們現(xiàn)在和亞洲的利益、周邊的利益太大了,這個已經(jīng)跨出了邊界。即使不是我們的土地,但是我們的石油和資源的開發(fā)已經(jīng)到了。所以,邊境是死的,利益是活的,可以延伸到境外去的。這可能才是我們最大的利益所在。
陳所長說的就更明白了:什么邊界不邊界的,什么領土不領土的。只要資源讓我們開采就行。如果照這個意思發(fā)揮一下,領土別人隨便爭,我們不爭什么主權,只要能夠使用就行。照此北京別人來爭主權也無關緊要,只要讓我們作為首都,讓我們管理就可以。但是他似乎忽略了一點兒。只要你不正主權了,所有的權利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基礎,所有的權利就是別人暫時批準你使用的。一旦有主權的人對你不高興了,一句:“滾一邊玩去?”沒有主權的你就得乖乖的滾。否則,說到聯(lián)合國去,你也沒有理。
,看著這么多大人物的一個個發(fā)言,不知說什么好。兩個字:“我暈!”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