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捐書記”教官員怎樣做人
作者:顧仁
當我們還沉浸在楊善洲無償獻出3億多元林場的感動之中時,近日又讀到了一位“裸捐書記”的故事。他就是當過縣委書記,從湛江市政協主席位置下退下來的陳光保。
1947年就參加革命的陳光保,退休以后領辦了一個老干部果場。他不僅幫助村民們打井,修路,還每年資助周邊六個村子200位五保戶、殘疾人、特困戶。最為動人的故事是,為了捐資助學,他賣掉房子,掃地翻箱,罄其所有,捐出自己的105萬元,其中20萬元還是子女給他的。他宣布死后不留一分財產給子女,還說“我如果給子女留下一分錢,那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恥辱。”(5月31日新華網引《南方日報》)由此,他得到“裸捐書記”的譽稱,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大形象就粲然樹立在我們的面前。
我國的古人就有錢財不為子孫謀的美德,清代林則徐則是其中的代表。而陳光保不僅錢財不為子孫謀,還能罄其所有幫助窮人,資助學子。一個共產黨員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一心為民,高風亮節的形象,就讓人由衷感佩。他和楊善洲等許許多多的黨員干部,用利為民所謀的實際行動,書寫了光明磊落、光輝燦爛的人生,為黨旗增添了光彩。
由陳光保的“裸捐”,讓人想起了一些人的“狂撈”。這些人或是為了自己的貪圖享受,或是錢財為了子孫謀,還有是為了包二奶、養情婦,他們以權謀私,狂撈鯨吞,大肆侵占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利益。他們與楊善洲、陳光保相比,真所謂是天壤之別。他們成為腐敗分子,或是鋃鐺入獄,也只能咎由自取。
“裸捐書記”的故事很是生動,從中告訴了人們許多道理。首先要堅持黨的信仰,要把實現黨的目標作為自己的一身追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次要堅持黨的宗旨,把利為民所謀作為自己終身的職責,當好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孺子牛。第三要堅持黨的優良傳統,堅持艱苦奮斗,樹立正確的利益觀,不為自己謀私,不為子孫謀利,清正廉潔,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清清白白的官。如此,才能為黨爭光,為民謀利,為己樹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