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兩會”,更要關注“兩會”前后
每年一度的“兩會”,不僅讓國內的民眾翹首以盼,就連國際上在此刻也調整了焦距。
“兩會”作為一場高規格多層次的“國是論壇”,在廣泛集中民意和解決社會矛盾方面,在制定規劃藍圖和大力謀求發展方面,在洞察國際國內局勢和積極應對各種挑戰方面,隨著激烈的觀點爭鋒和謹慎的施政措施出爐,備受世人關注。
正是委員代表們捧來的參政熱情和歷史使命,讓人民真正擁有了共商國是的民主權利。
歷年來,“兩會”釋放出的熱點信息雖有各異,但共商“國計民生”的主旨從沒有發生過改變。無論是關乎切身利益的各種提案,還是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施政報告,都會讓越來越多的民眾把一年來的期待瞬間變成興奮,把興奮變成希望。
“兩會”召開前,發酵在民眾心里的熱點猜測,一經輿論放大,更是把“兩會”的氣場炒得火熱。然而,如同高明的理論必須由實踐來檢驗一樣,火熱的“兩會”前后,各項提案是否經過精心準備?出爐的施政措施能否真正服務于民?“兩會”過后,如何落實會議取得的各項成果?
如果說“兩會”過后看的是“行動”的話,那么,“兩會”之前,我們看的是委員代表們的“準備”。這個邏輯就是,將“準備”好的言論放在一起進行爭辯討論,然后再將成熟的思路在全國范圍內付諸“行動”。從這點講,會前的準備充分不充分,直接決定著“兩會”的收獲,也影響著“兩會”之后的“行動”質量。
關注“兩會”前后,無疑更有意義于“兩會”居間。
可惜的是,民眾的一腔熱血往往凝聚在“兩會”居間,而忽視了“兩會”前后。諸如“兩會關鍵詞是什么”、“誰又有了雷人提案”、“某某明星缺席會議”等等,也無意間成了記者筆下的獵聞和民眾熱議的噱頭。
從人民群眾中推選出來的委員代表們在任內履行著神圣的民主權利,既是至高無上的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較為遺憾的是,部分委員代表褻瀆了這一榮譽,不僅沒能深入基層進行調研,集中民意為民執言,還在嚴肅的會議上要么胡亂放炮,要么拋出無關疼癢的言論,除此之外,請人代筆擬寫提案、無故請假缺席會議,消極回避討論發言,等等,不一而足。
關注“兩會”之前,并不是關注所謂的熱點猜測,而是要關注委員代表們履行職責是否積極,為“兩會”是否做好了準備,提案是否經過了深入調研,平素是否傾聽民聲做到了為民執言。當然,關注“兩會”之前,不僅需要來自民間的力量,更需要各級政協和人大部門強有力的監督。
“兩會”是一年來的總結和未來工作的部署,如何貫徹落實好“兩會”精神和取得的豐碩成果,是“兩會”之后的關注點。在現實中,我們并不乏見部分與會的委員代表們,會議結束后一旦回到地方,如同英雄凱旋,所到之處被鮮花和掌聲簇擁,而所謂的巡回宣講幾乎成了走過場;也不鮮見部分很有針對性的提案,遲遲沒有回音,一再擱淺;甚或出現政府在貫徹落實“兩會”精神時脫離了地方實際,使錯了勁兒。
關注“兩會”之后,并不是關注委員代表們慷慨激昂的“宣講口號”,也不是關注政府及其相關部門連篇累牘的“文件出臺”,而是關注地方政府在“兩會”精神的指引下,是否有了科學發展的施政方向和行動,是否夯實了取信于民的政府公信力,是否具足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新的精神風貌。
我們沒有理由不關注“兩會”,畢竟,它是人民民主生活中的一大盛事。我們更不能不去關注“兩會”之前之后,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讓這一盛會開得其所、物有所值!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