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安門立孔像到毛澤東兩首詩詞——讀史當如斯
前陣子國家博物館前立起巨型孔子像,評論火熱,那里是五四發源地,那里對面便是毛澤東紀念館,那里是中國的政治圖騰所在,那里是我們的國家廣場。是政治硝煙還是僅僅的文化事業?是重舉儒學還是復興中國傳統文化?是塑造社會道德的加碼還是昭示前方的探路石?是意識形態的錯亂還是利益集團的煙幕彈?是好極了還是糟透了……不由得想起毛澤東的《讀封建論贈郭老》。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尤喜讀史。世人常感慨于他的天才軍事、天才文學、天才政治藝術,一個未曾受過正規訓練、教育的農民子弟游刃于萬千,有其個人獨特的領悟力,我們更應見其讀書之功。他極為注重實踐,也極為重視讀書,以史為鑒,若不是走上革命道路,他必然也是文史大家。折服于他干爽豪邁、曠達的詩詞,更驚嘆于其對歷史的洞察力。本篇所列兩首詩詞即毛澤東將讀史之真知灼見賦予簡練詩句的典范。
《賀新郎 讀史》 1964年春
人猿相揖別。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 ,幾行陳跡。五帝三皇神圣事,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跖莊蹻流譽后,更陳王奮起揮黃鉞。歌未竟,東方白。
( 轉)毛澤東這首作于1964年春的詞,1978年發表后曾轟動一時。有人說,此詞氣壓萬代,是毛氏晚年詞中的“壓卷之作”。不少論者,曾稱它為讀史詞中的“千古一篇”。當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尚未召開,階級斗爭觀念盛行,因而詩詞界對此詞好評如潮,贊譽之聲高入云霄。一時間,闡釋、評論、唱和詩文紛紛見諸報端。在我見過的此類作品中,以趙樸初先生的《賀新郎》一闋《讀毛主席(賀新郎·讀史)詞書感》寫得最耐讀,詞如下:
揮灑橫天筆,氣泱泱,籠今罩古,有誰堪匹?五十萬年石頭記,翻到開張第一,抖凈了破銅爛鐵。留得人間恩與怨,幾千年多少英雄血。長不滅,光和熱。
詞人心事憑誰說?甚來由,重提蹻跖,東方既白。省識稱王稱霸夢,還有貪夫惡客,果出現壓城黑云。十載回思驚預見,真“一篇讀罷頭飛雪”。遺弓在,為嗚咽。
歲月如流,轉眼間,這兩首詞作都已發表30年。平心而論,就詞說詞,兩人都誠為大手筆,詩詞成就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毛澤東的詩詞,更登上了當代詩詞創作的高峰,無人能及。他的這首《賀新郎·讀史》,在我看來,亦具有三個方面突出的優點。第一,氣魄宏大。毛澤東有著開拓萬古之心胸,上承蘇軾、辛棄疾豪放一派的詞風(他自稱“偏于豪放,不廢婉約”),以熔鑄古今的筆墨,把幾十萬年的社會發展史,寫入百余字的詞作中,氣魄之大,前無古人。讀遍唐宋以來前人詞作,沒有像他這樣評說歷史的。第二,極具藝術魅力。寫作時,毛澤東的形象思維活躍之極,詞情極為濃郁熾熱。他一生填詞30余首,對比之下,其形象思維與情感之濃郁,當以此闕為最。第三,以鮮明的唯物史觀,概括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這一點,前人論述已多,不再贅言。然而,此詞過分強調階級斗爭,預示了文革風暴將臨。毛澤東曾經說過,社會發展要靠階級斗爭、生產斗爭、科學實驗。而寫此詞概括社會發展史,他把后兩項都遺忘了。“念念不忘階級斗爭”,導致十年浩劫、災難深重。因而這首催生驚天風暴的杰作和他一手發動的“文革”,都成了歷史的悲歌。憶及“文革”內斗的凄風苦雨,滿目瘡痍,今天重讀這首詞,猶令人有“一篇讀罷頭飛雪”之感。
-------------------------------------------------------------------------------------------------------------------------------------------------------------------------
以下又貼毛遠新回憶毛澤東給他講解“《讀封建論》贈郭老”的文字,其中更見真章。
《讀封建理論》贈郭老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
祖龍雖死秦猶在,十批不是好文章。
百代都行秦王政,孔學名高實枇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毛澤東寫于十大之前,十大之后給毛遠新講)
祖龍——指秦始皇
十批——郭老的十批
唐人——指柳宗元,他寫的封建論
子厚——柳宗元的字。
祖龍第一是指秦始皇,第二指歷代都行秦王政,這個政是贏政的政還是政治的政(因為秦始皇名贏政),是政治的政,按秦始皇的治國方略。歷代皇帝都是罵秦始皇的,但是做起事來都是學秦始皇的,說一套,做一套。孔夫子的很多話都是好話,現在看起來也都是好的,但是拿到現實社會里,那種復雜的矛盾他都處理不了,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又都是廢話屁話!歷代農民起來造反,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改換皇帝,他們起兵造反的時候都是批孔,為什么呢?因為孔夫子講的君君臣臣,臣是不能反君的,你要造反,把皇帝換掉,你得違背,違背孔夫子儒學理論,他必須得批孔,要不然師出無名,造反無理,特別是農民起義,舉了個例:如劉邦,最看不起儒生的人是劉邦,見了儒生把帽子拿下來灑尿,史書有記載,可是到漢武帝時,獨尊儒術,這就說明到了統治地位以后,又要把孔子請回來,為什么呢?要用他那套理論管理國家。宋太祖趙匡胤他搞陳橋兵變,軍事政變,發生在河南,把皇帝推翻,皇袍加身,自己當皇帝,這不符合孔子的理論,他肯定不符合。但他當皇帝以后又把孔夫子請了回來。造反的時候批孔,治國時尊孔,都是這樣。成吉思汗他讀過論語嗎?他的鐵蹄殺遍歐亞大陸,見人就殺,簡直是要把所有的農業區都變成牧區、草地。可是到了元朝后邊皇帝,到山東去祭孔啊,給孔的地位那么高,戴高帽,封的很高,好象元朝皇帝給孔子封的帽最高,朱元璋起兵造反,你不批孔,造反有理嗎?沒理,他很反孔。但朱元璋上臺以后,要到曲阜祭孔。清朝也一樣,努爾哈赤讀過什么書,滿清入關,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那符合孔子的理論嗎?可是等到清朝皇帝入位以后,要把孔夫子請出來。太平天國洪秀全也是從批孔開始,不批孔他敢造反嗎?可是等他到了南京做了天王以后又要尊孔。
現在孔夫子已經不是當年的孔丘本人,歷代的統治階級都給他梳妝打扮,根據統治者的需要,用魯迅的話說,后邊講的孔孟之道,是御用文人經過梳妝打扮過的孔夫子,他們就是以這套思想來束縛統治人,是思想專制的工具,回顧中國歷史是不是這樣?
你看看歷代,革命的時候都是對從批孔開始,等到他掌權的時候,都要把他請回來,干什么呢?把他作為對人民統治的思想專制的工具,孔子作為中國者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孟子、老子、莊子、韓非子、荀子和他們一樣,都值得我們尊敬,紀念,值得研究,因為他們的思想實際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每個人都值得我們尊重。但是作為孔子的這套理論,它是唯心的,主張政治倒退的,不能接受的,至于說我們現在說批孔(魯迅說)已經各朝各代梳妝打扮以后的孔,不是當年的孔夫子,孔子不過是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可是到了南宋以后,你讓婦女纏小腳,這是對人體的傷害,男尊女卑,不知道比孔子發展了多少倍,男女不平等,孔子那時還沒到這個地步,但是理論根據是孔夫子。
我們共產黨人,是從批孔起家的,但是我們決不能走前面他們的路,批了再尊,等到我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來與老百姓的思想時,落入歷史的一種循環,這是不行的。如果共產黨也到了自己沒法統治或者遇到難處了,也要把孔子請回來,說明你也快完了。
中國沒有一個真正能夠占統治地位的一個宗教,不象西方。西方耶酥和孔子差不多,他那個時候也是到處受人迫害,還被釘在十字架上,他創立的這一套東西,在當時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到了歐洲的中世紀,教會是統治和奴役人民的一個最壞的工具。你看資產階段革命,從歐洲文藝復興開始,首先就是對著教會,批判神,就象我們批孔一樣,但是這個教會不是說耶酥本人怎么樣,只有打破這個東西,資產階級革命才能起來,那個時候教會是宗教裁判所,有時比法院還厲害,科學家好多都是被他們迫害死的,像哥白尼,伽利略你必須自己的改變理論,不改變就要處死!這能怪耶酥嗎?不是耶酥問題。但是因為中國沒有這樣的宗教,就用孔夫子的這套東西來統治中國的老百姓。在中國,是實用主義。有病了,生不下孩子就想神來了,孩子生下來病好了,早把她忘了。宗教在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對它進行了一次批判,然后進行改造,改造以后他應用資產階級的社會。所以現在的宗教和中世紀的宗教大不一樣。
所謂歷史,所謂糾纏中國幾千年的儒家文化,所謂宗教,所謂文化政策……“太陽底下無新事”,誠哉斯言!讀史透徹如斯,真神人也!最后個人淺略說兩句:
1、孔子學說或是為后世儒人謬種流傳,或是為各色統治者取為各種御用,是功是罪,是善是惡,這些爭論永遠不會休止。但孔子扎根中國文化體系的事實鐵板在案,不止是深入中國人骨髓,也廣為世界所熟悉。以孔子作為中國的文化符號、作為中國在世界的公關人物未嘗不可,要是能樹個老莊孔孟韓墨百家爭鳴塑就更佳。
2、孔子化入政治,太多的紛繁復雜,革命者痛恨其奴役性,民主派憎惡其專制性,云云;而孔學自身作為單純的學說,如同其他諸子如同其他學說,對人類依然有著普遍的參考意義,這是哲學的固有屬性、客觀的歷史,我們不能割裂。在階級社會里,階級分析這把鋒利的刀子,用之過激則血光四射迷人眼,棄之不用則腐惡叢生害人命。我們既不能放松政治警惕,也不宜過分的政治粉飾或解讀。孔子熱與常談不衰也未見真熱的國學類似,應該予以挖掘、傳承,不能由政治紅燈一律掛死,也絕不能泛濫至烏煙瘴氣。
3、人類日益進入文化大張大合的時代,早已不是只論中國不及世界、只談古今丟開中外,誰說孔子跟馬列毛一定不合,誰證明傳統文化必須斷根于現代社會。除了孔子還有老子還有莊子,滅了祖宗文化還有西方,萬事萬物不可能孤絕劈出,關鍵在于怎么看待、怎么用。我們現在應該鼓起強大的文化張力,以更加廣闊的胸襟吐納萬千。罪不在古人,亂不能歸到古人身上,一代人總有一代人要解決的問題,后來者總要超過前人才是。當今的文化自信、文化基點不應僅僅是由傳統里找、由異域里尋,而是發揮我們站在歷史巨人肩膀上的優勢,建樹文化大融合、新突破,歸于新歷史時代應有的文化契合。歷史趨向如此,但也不總是爽快如此實現的,或許間有倒退或許百般曲折反復,譬如食肉者或許正是看上孔二的麻醉效力,譬如國外叫好是希冀中國意識形態的更加混亂……但愿中國有此幸負此擔當,但愿個人能綿薄推進之。
兼聽則明,另附關于天安門廣場立孔像的正反意見:
“天安門立孔子像引爆網絡的原因分析”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106923382
“旗幟鮮明地支持天安門孔子像中國文化革命的里程碑”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law/1/276955.shtml
“貪官在天安門廣場立孔子像,諷刺共產黨建黨90周年” http://www.maoflag.net/?action-viewthread-tid-1504630
“孔子像落座天安門引發如潮爭議:五四先賢該怎么想?”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1532246/1.html
“外媒熱議天安門孔子像“背景”:填補道德空白”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1-16/2790893.shtml
“國家意識的錯亂:天安門廣場豎孔子像”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6744171&page=1#674417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