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數”不意味“共同富”
俞言
2011年01月07日13:59 來源:《重慶日報》
“平均數”不意味“共同富”--中國共產黨新聞
“張家有財一千萬,九個鄰居窮光蛋,平均起來算一算,個個都是張百萬?!边@是最近社會上比較流行的一個段子,老百姓用調侃的話來表達他們對“平均數”的不解。
“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指標,主要反映事物發展的一般水平。如果要看一個地方的發展水平,使用“平均數”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平均數”也有局限性。拿總量指標除以總人口所得的“平均數”,很明顯是一種“削峰填谷”的辦法。在“一削一填”之后,相當一部分人的真實情況被淹沒在了“平均數”之中。比如,目前全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已分別達到了19000元和5800元,重慶是17600元和5200元。但全國沒有達到“平均數”的中低收入群體占40%,有5億多人;重慶有1100萬人,超過1/3。其中更有不少貧困群眾,全國的農村貧困人口和吃低保的城鎮人口均超過2000萬人,重慶則分別有140萬人和60萬人,這部分群眾離“平均數”差得更遠。
難怪一些“平均數”一出來,不少老百姓就犯嘀咕,其原因就在于他們的真實感受與平均的情況出現了反差,就在于“平均數”掩蓋了一些不能平均看待的問題。比如,2009年全國城鄉居民存款年底余額人均接近2萬元。僅看“平均數”,一個人相當于兩個“萬元戶”。但事實是,不到20%的富人占有全國80%的存款,超過80%的普通百姓不到存款的20%,有95%以上的賬戶存款達不到“平均數”。而且這些小戶能有小額存款,完全是靠省吃儉用、靠犧牲當期消費,有點積蓄為的是養老防病和供子女讀書。如果看不到“平均數”背后所掩蓋的落差問題,就會掉入“平均數陷阱”,就會給人們造成一種誤導。
判斷形勢、制定政策、作出決策,既要看“平均數”,更要透過“平均數”,看到那些被掩蓋了的矛盾和問題。因為,未達到“平均數”的群體,特別是低收入群體,他們的問題才是最需要加以關注和解決的。如果“平均數”起來了,但背后的貧富差距問題不解決,中低收入群眾不富起來,這無論如何也算不上是共同富裕。反之,如果大家都富起來,“平均數”自然就跟著提高了。可見,“平均數”并不意味“共同富”,“共同富”則可以提高“平均數”。
重慶可以說較早地意識到了這一點。近兩三年來,他們不僅為老百姓辦了不少好事實事,而且在做法上不搞“平均數”。諸如拆遷危舊房、改造城中村、建公租房、改革戶籍制度、照顧培養留守兒童、兩翼萬元增收、低保提標等等,這些事主要是解決中低收入群體的問題,不僅使老百姓得到了實惠,而且拉動了全市“平均數”的增長。像“兩翼”農戶萬元增收,就明確要求3年內使95%以上有勞動能力的農戶“戶戶”而非“戶均”增收萬元以上,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科學的理念和較真的作風。這種做法著眼于“共同富”,特別值得稱道。還是市委書記薄熙來說得好,重慶的全面小康必須是共同富裕,每家每戶都要達到全面小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